期刊文献+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作品数22016被引量19327H指数17
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强调群众性、知识性、学术性与时代精神,为繁荣美术出版事业做贡献。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辽宁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295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1-1173/J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22,0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河流域安祖神鹰在帝国时期的演变暨鹰狮翼兽形象的形成
1
作者 郭静云 郭立新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88-98,共11页
两河流域自阿卡德帝国至新亚述帝国时代不断有新族群进入并掌握统治权。政治变化带来宗教体系的变化,造成苏美尔文明中的母狮头鹰安祖神信仰没落。安祖的形象发生变化,从天上飞的狮头鹰转化为包含有鹰翅鹰爪特征的鹰狮翼兽,其信仰内涵... 两河流域自阿卡德帝国至新亚述帝国时代不断有新族群进入并掌握统治权。政治变化带来宗教体系的变化,造成苏美尔文明中的母狮头鹰安祖神信仰没落。安祖的形象发生变化,从天上飞的狮头鹰转化为包含有鹰翅鹰爪特征的鹰狮翼兽,其信仰内涵也向负面发展,变为造成大洪水或偷走生命册,因此需要由神或英雄加以克服、控制、射杀或驾驭的异兽。在这种信仰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神禽兽被视为需要克服的伪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祖 西亚 上古信仰 老鹰崇拜 狮子崇拜 人格神
下载PDF
南朝线刻画艺术对北方的两次影响
2
作者 韦正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伴随着南朝文化对北方的两次影响,南朝线刻画艺术对北方的影响也可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第二次是隋、初唐时期。两次形式有所不同,前一次是直接的,后一次是间接的。鉴于前一次影响受到的关注多,但早先研究并无多少实例,... 伴随着南朝文化对北方的两次影响,南朝线刻画艺术对北方的影响也可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第二次是隋、初唐时期。两次形式有所不同,前一次是直接的,后一次是间接的。鉴于前一次影响受到的关注多,但早先研究并无多少实例,所以本文适当补充材料;而后一次影响受到的重视不足,这与在考古资料、历史背景、绘画史等方面的反映都比较曲折有关,所以略加详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北方 线刻画艺术 影响
下载PDF
黄伯思《法帖刊误》成书背景考
3
作者 陈锴生 蔡清德 《美术大观》 2023年第5期50-54,共5页
北宋朝廷崇文抑武的政策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奖励和提拔献书或编书者。帝王的带动使得朝野崇文气息浓厚,故士大夫注重藏书校勘,乃至著书立说。在家庭教育中,他们亦十分重视培养子孙研究学问。黄伯思为北宋晚期重要学... 北宋朝廷崇文抑武的政策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奖励和提拔献书或编书者。帝王的带动使得朝野崇文气息浓厚,故士大夫注重藏书校勘,乃至著书立说。在家庭教育中,他们亦十分重视培养子孙研究学问。黄伯思为北宋晚期重要学者,精于小学,长于考据,年仅二十八岁便著成《法帖刊误》,这是一部订正《淳化阁帖》谬误的书学专著,为后世帖学研究开辟了先河。从其成长经历,亦可窥见家世环境对其治学道路的影响。而《法帖刊误》的撰成,不仅提升其学术声望,也使他由地方小吏迁任馆阁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伯思 法帖刊误 成书背景 崇文观念
下载PDF
明代的山水风景版画
4
作者 周心慧 《美术大观》 2023年第5期12-19,共8页
本文以明代山水风景版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兴起的社会原因,艺术风格的嬗变,画家、刻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等因素的解析,以理清其兴起、发展、壮大的源流递嬗。
关键词 明代 山水风景版画 兴起和发展
下载PDF
《一团和气图》作者归属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孙少博 《美术大观》 2023年第7期98-101,共4页
本文初步探讨了明宪宗朱见深题赞的《一团和气图》的作者归属问题。通过对画面要素、作品现状与形式特征及其图赞形式与内容的分析,对通常认为该图由朱见深所作的观点提出疑义;进而结合对明前期皇室绘画特点的考察,以及该图与朱见深、... 本文初步探讨了明宪宗朱见深题赞的《一团和气图》的作者归属问题。通过对画面要素、作品现状与形式特征及其图赞形式与内容的分析,对通常认为该图由朱见深所作的观点提出疑义;进而结合对明前期皇室绘画特点的考察,以及该图与朱见深、朱瞻基和相关宫廷画师等人物画作在风格、图像及画法上的比较,指出其作者更有可能为宫廷画师刘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团和气图 作者归属 朱见深 戴进 刘俊
下载PDF
塔吉克妇女比比努尔
6
作者 李晓林 《美术大观》 2023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安岳毗卢洞石窟浮雕观音救难图像分析
7
作者 齐庆媛 《美术大观》 2023年第9期110-115,共6页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详细考释了安岳毗卢洞观音造像窟主尊两侧四组浮雕图像,并且探讨了其粉本来源与时代特征。这四组图像分别是火坑难、刀杖难、雷电难、毒药难,与明代版画、写绘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救难图像的表现尤为接近,...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详细考释了安岳毗卢洞观音造像窟主尊两侧四组浮雕图像,并且探讨了其粉本来源与时代特征。这四组图像分别是火坑难、刀杖难、雷电难、毒药难,与明代版画、写绘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救难图像的表现尤为接近,应为明代补刻,反映了观音救难思想持续流行及其图像不断发展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毗卢洞石窟 浮雕观音救难图像 明代补刻
下载PDF
焉耆七个星佛寺名称源流考
8
作者 田璐 《美术大观》 202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七个星佛寺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上的焉耆国最重要的佛教遗址。20世纪初,各国探险队曾造访过此地,由此其文物发掘品散落世界各大博物馆,并且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系统中,七个星佛寺的名称都不尽相同。本文将以各国的探险报告为基准,试图... 七个星佛寺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上的焉耆国最重要的佛教遗址。20世纪初,各国探险队曾造访过此地,由此其文物发掘品散落世界各大博物馆,并且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系统中,七个星佛寺的名称都不尽相同。本文将以各国的探险报告为基准,试图厘清七个星佛寺不同名称的源流,为日后焉耆相关研究奠定一些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个星佛寺 锡格沁 锡克沁 焉耆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寺碑中的记忆:北朝洛阳平等寺遗存造像再研究
9
作者 王韦韬 《美术大观》 2023年第4期84-87,共4页
洛阳平等寺见记于《魏书》《洛阳伽蓝记》,以具有神异的定光佛金像闻名。本文在前人学者研究基础上,通过考察平等寺遗存寺碑的图像内容,认为三碑与同寺定光佛像在题材上存在关联。根据北齐韩永义造像碑造像记所言该碑与寺属瑞像的空间关... 洛阳平等寺见记于《魏书》《洛阳伽蓝记》,以具有神异的定光佛金像闻名。本文在前人学者研究基础上,通过考察平等寺遗存寺碑的图像内容,认为三碑与同寺定光佛像在题材上存在关联。根据北齐韩永义造像碑造像记所言该碑与寺属瑞像的空间关系,探讨了造像如何在礼仪中被观看。平等寺瑞像作为南北朝时期“援佛入谶”的产物,结合冯翊王高润造像碑造像记,梳理了围绕其展开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寺 瑞像 造像碑 礼仪
下载PDF
纽约古董店之十九(局部)
10
作者 冷军 《美术大观》 2022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从高淳清代神像画试析道教神谱的图像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翠琪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期94-100,共7页
南京高淳县于1988年发现的330多幅清代神像画,是少数保存完整的道教科仪用画。其中,二百多幅斗牌的神祇来源复杂,以道教尊神为主要基础,同时加入《封神演义》《水浒传》等小说及地方神祇,对了解道教与高淳民间信仰的融合具有很高的研究... 南京高淳县于1988年发现的330多幅清代神像画,是少数保存完整的道教科仪用画。其中,二百多幅斗牌的神祇来源复杂,以道教尊神为主要基础,同时加入《封神演义》《水浒传》等小说及地方神祇,对了解道教与高淳民间信仰的融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神像斗牌运用了一系列视觉元素作为神祇位阶的标记,使那些来源不同的神祇能透过特定视觉元素有序地整合于神谱中。这种整理地方化道教图像神谱的方法,将有助思考道教神像画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将之应用于跨学科研究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淳 道教 神像画 《封神演义》 神谱
下载PDF
黄檗宗禅师木庵性瑫顶相题赞书法分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錡 《美术大观》 2022年第3期118-125,共8页
本文研究了17世纪东渡日本的黄檗宗禅师木庵性瑫的题赞书法。内容包括对木庵生平的简述、对木庵书风有所影响的法帖、木庵书风的分期,以及鉴定木庵顶相题赞的几点要素。将木庵的顶相题赞分为早中晚三期,并总结了不同阶段结体、行气和章... 本文研究了17世纪东渡日本的黄檗宗禅师木庵性瑫的题赞书法。内容包括对木庵生平的简述、对木庵书风有所影响的法帖、木庵书风的分期,以及鉴定木庵顶相题赞的几点要素。将木庵的顶相题赞分为早中晚三期,并总结了不同阶段结体、行气和章法的变化。认为禅宗的顶相题赞书法往往不追求典雅平正,而是以“天然”与“粗略”之风体现禅宗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黄檗宗 木庵性瑫 顶相 题赞
下载PDF
宋编《营造法式》流传及其价值探究
13
作者 杜沛文 苏欣 《美术大观》 2022年第8期95-97,共3页
李诫编《营造法式》于绍圣四年(1097)完成,后世称“绍圣本”《营造法式》。现存李诫《营造法式》并非最初刊本,因宋室南迁等多种原因导致内容缺失。文章通过对宋代时期典型建筑建造时间及其部分建筑特点进行考据,从而得出宋代建筑变化... 李诫编《营造法式》于绍圣四年(1097)完成,后世称“绍圣本”《营造法式》。现存李诫《营造法式》并非最初刊本,因宋室南迁等多种原因导致内容缺失。文章通过对宋代时期典型建筑建造时间及其部分建筑特点进行考据,从而得出宋代建筑变化渊源远早于李诫的《营造法式》编纂,且还存在众多《营造法式》并未记载的内容,并对《营造法式》记载内容是否完善,是否真的拥有学术界予以的价值高度肯定这一情况展开异主流化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唐代 斗栱 审美价值 营造法式
下载PDF
近代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外销画的制作、流转及销售:以华盛顿肖像为例
14
作者 于毅颖 《美术大观》 2022年第9期35-41,共7页
本文以美国所藏的中国华盛顿肖像作品为中心,从全球化的视野角度,先介绍18世纪末美国加入广州贸易并将作品带入广州的背景和经过,再探讨这些作品在广州的制作,最后从运输、价格、生产、销售等因素来分析作品进入美国后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本文以美国所藏的中国华盛顿肖像作品为中心,从全球化的视野角度,先介绍18世纪末美国加入广州贸易并将作品带入广州的背景和经过,再探讨这些作品在广州的制作,最后从运输、价格、生产、销售等因素来分析作品进入美国后对艺术市场的影响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华盛顿肖像 中国外销画 广州贸易 玻璃背画
下载PDF
论敦煌唐宋维摩诘像经典样式的确立——从传为李公麟的两幅维摩图说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忠平 《美术大观》 2022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自唐代开始,维摩诘像主要集中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并出现了“探身维摩”和“演教维摩”两种样式,直至五代、宋、元少有改变。传为宋李公麟《维摩天女像》和《维摩演教图》中的维摩诘像,正是在继承这两种样式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而这两幅... 自唐代开始,维摩诘像主要集中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并出现了“探身维摩”和“演教维摩”两种样式,直至五代、宋、元少有改变。传为宋李公麟《维摩天女像》和《维摩演教图》中的维摩诘像,正是在继承这两种样式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而这两幅图的存世,一方面直接呈现了名家传承序列中维摩诘像的面貌,另一方面间接表明了以敦煌为代表的古代石窟艺术中维摩诘像经典样式的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唐宋 维摩诘像 李公麟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13号墓《墓主人生活图》源流考
16
作者 嵇徐 《美术大观》 2022年第8期115-119,共5页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墓群13号墓的《墓主人生活图》是我国早期绘画形象的重要佐证。但学者们对该幅绘画是否为最早的纸本绘画以及其较为准确的绘制时代与作用等相关细节争议颇多。前人研究中较少涉及的画中墓主人帽饰形象等“...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墓群13号墓的《墓主人生活图》是我国早期绘画形象的重要佐证。但学者们对该幅绘画是否为最早的纸本绘画以及其较为准确的绘制时代与作用等相关细节争议颇多。前人研究中较少涉及的画中墓主人帽饰形象等“微末之处”对确定本画所绘制的时间断代有较大的帮助;同时与相近时间段的河西墓室壁画牲畜形象表现的对比亦可对本画作大体的时间断代进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主人生活图》 高昌地区 纸画
下载PDF
北齐邺城白石造像透雕装饰析
17
作者 陆一 《美术大观》 202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随着佛教的信众增多与信仰加深,佛教艺术在中原各地的发展日渐繁盛,石雕的技艺与装饰美感也随之得到提升。近年来邺城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葬坑出土的大批石雕,为研究北齐时期的装饰艺术提供了更多空间与材料。本文从一尊北齐邺城背龛式造... 随着佛教的信众增多与信仰加深,佛教艺术在中原各地的发展日渐繁盛,石雕的技艺与装饰美感也随之得到提升。近年来邺城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葬坑出土的大批石雕,为研究北齐时期的装饰艺术提供了更多空间与材料。本文从一尊北齐邺城背龛式造像出发,以窥其时白石雕刻的工艺之美及暗藏于奢饰背后的矛盾与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白石透雕 邺城
下载PDF
20世纪藏传佛教美术考古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青 《美术大观》 2022年第2期48-56,共9页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藏传佛教美术考古在20世纪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果。在西藏地区以外,现存最早的藏传佛教艺术制作于西夏国境内,对西夏藏传佛教艺术的调查与确认在20世纪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汉地蒙元时期藏传佛教遗迹主要保存在甘肃与杭州,...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藏传佛教美术考古在20世纪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果。在西藏地区以外,现存最早的藏传佛教艺术制作于西夏国境内,对西夏藏传佛教艺术的调查与确认在20世纪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汉地蒙元时期藏传佛教遗迹主要保存在甘肃与杭州,学者们对它们作了初步探讨。西藏、内蒙古地区的寺院是藏传佛教建筑的主体部分,部分学者对之也做了初步调查与研究。西藏石窟与摩崖造像的发现,是20世纪藏传佛教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填补了一项空白。另外,笔者对藏传佛教单体造像、绘画的研究以及不足之处也作了分析。最后,笔者论述了20世纪藏传佛教美术考古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该领域在21世纪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美术考古 西夏 寺院 唐卡
下载PDF
意写百年华彩--202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聚焦的艺术史现象
19
作者 尚辉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2期4-25,共22页
12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书画院联合承办的"百年华彩——202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12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书画院联合承办的"百年华彩——202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本届展览以"百年华彩"为主题,于今年6月开始征稿,共征得稿件5000余幅,经过评委会严格的初评、复评,最终100件中国画作品入展,其中10件典藏作品,10件收藏作品。本次展览旨在以笔墨丹青追寻党的百年光辉岁月,推出了一批表现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壮丽山川、美好生活和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制作精良,体现了当下中国画创作的繁荣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画作品 中国画创作 美术艺术 制作精良 中国文联 书画院
下载PDF
深心所寄 直探孤悬——余辉先生新著《百问千里》评述兼及焦点争论问题
20
作者 杨频 《美术大观》 2021年第6期82-84,共3页
《百问千里》一书是当下关于《千里江山图》研究的转折点与标志性成果—从众声喧哗的零散讨论到画卷全方位的系统阐释。作者以问答的形式,从九个方面展开辨析和论述,运用图像考据学方法,结合科技检测、实地考察,带来了对画卷立意、结构... 《百问千里》一书是当下关于《千里江山图》研究的转折点与标志性成果—从众声喧哗的零散讨论到画卷全方位的系统阐释。作者以问答的形式,从九个方面展开辨析和论述,运用图像考据学方法,结合科技检测、实地考察,带来了对画卷立意、结构的深层推证与解读,拓展丰富了我们对于画家、画法、画卷的背景理解与细节感知。本文评介了该书的要点、贡献与尚可继续探讨的问题,也对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做了简要的评述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百问千里》 方法贡献 焦点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