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作品数22114被引量63305H指数41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等收录检索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发行量2万余册,读者人数超过500万。几十年来,本刊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399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1-1140/TH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22,1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镜面反射算法的机械产品结构稳健优化设计
1
作者 戚其松 徐航 +1 位作者 董青 辛运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8-326,共9页
为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以箱形截面的悬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优化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镜面反射算法,综合结构优化设计和稳健设计两种先进的结构分析方法,对悬臂梁结构进行稳健优化设计研究。在对机械产品结... 为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以箱形截面的悬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优化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镜面反射算法,综合结构优化设计和稳健设计两种先进的结构分析方法,对悬臂梁结构进行稳健优化设计研究。在对机械产品结构进行轻量化研究的前提下,探究实际环境中某些具有非确定设计特征的参数的影响,保证设计目标不会因设计变量的微小变化而产生较大波动,提高产品的稳健性。在结构优化模型中引入灵敏度指标的概念,构建能够同时满足结构轻量化和稳健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考虑环境及制造条件的影响,将设计变量参数离散化,采用MATLAB编写专用优化程序对悬臂梁结构进行稳健优化分析,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镜面反射算法适合于求解结构稳健优化设计问题,镜面反射算法是一种方便、实用的结构设计工具,这里的研究为金属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面反射算法 结构优化 稳健优化 多目标
下载PDF
永磁吸附爬壁机器人磁力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孙振楠 王运龙 +1 位作者 林少川 金朝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磁吸爬壁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吸附力不足导致倾覆,吸附力过余导致移动受阻等问题。以船体除污爬壁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将吸附装置设计成磁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公式对永磁体磁力影响因素进行推算,并利用Ansys Maxwell软件对吸附... 磁吸爬壁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吸附力不足导致倾覆,吸附力过余导致移动受阻等问题。以船体除污爬壁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将吸附装置设计成磁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公式对永磁体磁力影响因素进行推算,并利用Ansys Maxwell软件对吸附装置进行有限元磁力分析,将仿真数据拟合成曲线,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的可行性,并总结了永磁体横截面积和厚度、永磁体与船体表面间隙、轭铁厚度、钢板厚度等影响因素在不同区间内对磁力影响的变化规律,为机器人永磁吸附装置选用以及吸附力计算和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壁机器人 磁桥 吸附力 磁力分析 影响因素 规律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电磁换向阀高温可靠性试验台故障分析与诊断
3
作者 孟云淏 李家春 刘静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4年第5期313-319,共7页
针对客机系统电磁换向阀的故障情况,使用AMESim仿真软件搭建了电磁换向阀高温可靠性试验台的仿真模型。通过设置能表示元件失效的参数如电磁铁烧毁、弹簧折断、推杆磨损、内泄漏、迟滞等以模拟电磁换向阀的部分故障情况。同时对高温时... 针对客机系统电磁换向阀的故障情况,使用AMESim仿真软件搭建了电磁换向阀高温可靠性试验台的仿真模型。通过设置能表示元件失效的参数如电磁铁烧毁、弹簧折断、推杆磨损、内泄漏、迟滞等以模拟电磁换向阀的部分故障情况。同时对高温时内泄漏量的变化以及高温时推杆磨损对流量的影响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引起换向阀的流量变化所对应的推杆磨损量逐渐增大。此外,油液泄漏量受温度影响较大,应注意阀的加工精度、配合精度以避免较大的泄漏。仿真结果为试验台的调试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诊断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Sim仿真 电磁换向阀 仿真分析
下载PDF
37kV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设计与分析
4
作者 田兴国 刁燕 +1 位作者 苗虹 张根莱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4年第5期249-252,共4页
根据干式变压器损耗和绝缘等级等要求,提出一种绕组各层匝数非均匀分布的新型37 kV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结构。该新型结构铁芯采用长圆形截面45°全斜五步进错位搭接结构;低压绕组共四层,内三层各一匝铜箔,第四层三匝铜箔;高压绕组共... 根据干式变压器损耗和绝缘等级等要求,提出一种绕组各层匝数非均匀分布的新型37 kV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结构。该新型结构铁芯采用长圆形截面45°全斜五步进错位搭接结构;低压绕组共四层,内三层各一匝铜箔,第四层三匝铜箔;高压绕组共两层,每层12段。采用ANSYS Maxwell和ANSYS Fluent分别对干式变压器进行电磁场、温度场的仿真分析,得到干式变压器铁损曲线和温度分布云图。仿真结果表明干式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为4.5561kW,在室温、额定工况不开风机运行时温升为95K,以15%的过载系数在室温开风机运行时温升为87K,经验证该结构完全满足空载损耗8 000W和F级绝缘等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变压器 电磁场 损耗 温度场 温升
下载PDF
透平膨胀机径向动静压混合气体轴承静特性分析
5
作者 张晓华 柯长磊 +1 位作者 彭楠 刘立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6-300,304,共6页
透平膨胀机应用的小孔节流式静压气体轴承的本质是动静压混合气体轴承,这里将动静压混合气体轴承作为研究对象,从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角度分别研究其工作原理和静态特性。混合气体轴承中气膜压力分布是求解轴承静态特性的关键,采用有限... 透平膨胀机应用的小孔节流式静压气体轴承的本质是动静压混合气体轴承,这里将动静压混合气体轴承作为研究对象,从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角度分别研究其工作原理和静态特性。混合气体轴承中气膜压力分布是求解轴承静态特性的关键,采用有限差分法(FDM)对含有气膜压力的Reynolds方程通过MTLAB编写的程序进行求解,分析混合轴承的工作原理并计算其静态特性。对比分析偏心率、转速、长径比和供气压力等因素对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偏心率、提高转速、增大供气压力,采用轴承大长径比均可以提高动静压混合气体轴承的承载力;增大偏心率和提高转速,可增大气膜刚度,降低转子姿态角,提高转子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轴承 有限差分法 雷诺方程 静态特性
下载PDF
电磁式馈能悬架系统的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淑瑛 胡梦杰 +1 位作者 郑加驹 主雨轩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2-285,290,共5页
针对悬架主动控制高能耗的问题,研究了双向AC/DC变换器的双波段滞环电流控制器,并提出了一种电磁式馈能悬架半主动控制系统。建立了悬架的机-电耦合模型,基于电流控制器和天棚算法设计了馈能减振控制电路,理论推导了电流控制器的电流波... 针对悬架主动控制高能耗的问题,研究了双向AC/DC变换器的双波段滞环电流控制器,并提出了一种电磁式馈能悬架半主动控制系统。建立了悬架的机-电耦合模型,基于电流控制器和天棚算法设计了馈能减振控制电路,理论推导了电流控制器的电流波纹系数和开关周期,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其有快速高精度的电流跟踪能力。此外,仿真表明,该耦合模型能描述相对位移、感应电动势和电流随负载电阻变化的合理变化趋势。该半主动控制系统能采集和存储振动能量,并利用存储的能量调节电阻尼力抑制悬架振动,具有低能耗减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悬架 双波段滞环电流控制器 天棚算法 双向AC/DC变换器 馈能减振控制电路
下载PDF
EEMD熵特征和t-SNE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淑芝 王拳 张义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9-233,共5页
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非平稳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熵特征提取、t-分布邻域嵌入(t-SNE)和粒子群优化-概率神经网络(PSO-PN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振动信号应用EEMD算法实现分解,生成多个固有模... 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非平稳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熵特征提取、t-分布邻域嵌入(t-SNE)和粒子群优化-概率神经网络(PSO-PN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振动信号应用EEMD算法实现分解,生成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MFs),对生成的含有主要故障信息的模态分量进行选择,以进一步实现熵特征提取,然后对高维特征数据应用t-SNE算法进行降维,最后利用PSO-PNN分类器进行故障识别。通过案例1和案例2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滚动轴承故障识别率均达到100%,具有较高的故障识别率,能对滚动轴承的故障类型有效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MD 熵特征 t-SNE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下载PDF
果园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8
作者 李卫鹏 古丽巴哈尔·托乎提 +1 位作者 买买提明·艾尼 加合甫·阿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3-236,241,共5页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自主作业能力,减轻农民劳动负担。为此,设计了一种利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装载了一款超声波传感器提高了机器人的自动避障能力,使用红外遥控器技术控制机器人,可对机器人的行走方式控制的更加灵活自如...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自主作业能力,减轻农民劳动负担。为此,设计了一种利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装载了一款超声波传感器提高了机器人的自动避障能力,使用红外遥控器技术控制机器人,可对机器人的行走方式控制的更加灵活自如,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可用手机蓝牙与机器人搭载的蓝牙进行配对,来实现利用手机对机器人的远程控制能力,并将采集到的传感器测量距离在手机界面上实时显示出来。在实验室内对机器人的控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可精准实现机器人对障碍物的躲避,使得机器人安全、高效地进行作业,测量精度高、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超声波传感器 红外遥控器 蓝牙 微信小程序
下载PDF
后掠翼外挂系统非线性响应分析
9
作者 肖艳平 王越 黄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0,共5页
在几何非线性项的影响下,机翼外挂系统响应较为复杂。为了研究几何非线性对系统响应的影响,以后掠翼为模型,建立了后掠翼外挂系统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采用假设模态法求解了后掠翼振型函数,并利用伽辽金法对系统方程进行了离散得到了... 在几何非线性项的影响下,机翼外挂系统响应较为复杂。为了研究几何非线性对系统响应的影响,以后掠翼为模型,建立了后掠翼外挂系统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采用假设模态法求解了后掠翼振型函数,并利用伽辽金法对系统方程进行了离散得到了系统矩阵方程;利用MATLAB对系统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速度范围的翼尖扭转分叉图,结合典型速度下翼尖扭转的相图与庞加莱截面图研究了非线性项对后掠翼外挂系统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速度大于颤振临界速度后,系统会经历极限环振动、拟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非线性 后掠翼 外挂 响应 极限环振动 拟周期运动
下载PDF
十字轴表面裂纹仿真与材料的断裂韧性试验
10
作者 胡斌 廖玉松 李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2-95,100,共5页
针对万向联轴器十字轴结构安全性问题,从表面缺陷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角度分析十字轴断裂情况。建立十字轴三维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对十字轴进行静力学分析,找出十字轴轴径圆弧处应力最大。然后在分析后的模型中插入半椭圆形裂纹,进... 针对万向联轴器十字轴结构安全性问题,从表面缺陷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角度分析十字轴断裂情况。建立十字轴三维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对十字轴进行静力学分析,找出十字轴轴径圆弧处应力最大。然后在分析后的模型中插入半椭圆形裂纹,进行表面裂纹分析。最后,在低周疲劳试验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与柔度法得到十字轴材料的平面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十字轴轴径处裂纹大小长半轴半径c=5mm,短半轴半径a=1mm的半椭圆形裂纹得到十字轴应力强度因子大于材料试验的KIC,十字轴出现裂纹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轴 断裂韧性 表面缺陷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基于KNN算法的铣刀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隋文涛 王文超 +1 位作者 袁林 李志永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1,96,共4页
针对铣削刀具状态监控困难的问题,这里运用声发射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及电流传感器构建了一个铣刀状态监测系统。在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实验中,通过三种传感器获取加工过程信号,进行时域分析,最终确定提取出主轴振动信号的有效值、工作台声... 针对铣削刀具状态监控困难的问题,这里运用声发射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及电流传感器构建了一个铣刀状态监测系统。在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实验中,通过三种传感器获取加工过程信号,进行时域分析,最终确定提取出主轴振动信号的有效值、工作台声发射信号方差、工作台声发射信号峰值、主轴电机电流标准差、主轴电机电流标准差峰值5个特征值,利用KNN算法进行刀具磨损状态识别。经过参数优化及对比,最终结果证明选择切比雪夫距离及k=6时状态识别效果最好,准确率为9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刀 特征提取 KNN算法
下载PDF
低碳目标下的柔性流水车间调度及节能优化
12
作者 尹瑞雪 吴拓 李洪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1-286,共6页
为降低车间生产碳排放,对于具备不相关并行机环境的柔性流水车间,在分析了机床运行过程中不同状态下的碳排放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以低碳为优化目标的调度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以往研究较少的搬运过程碳排放,同时还考虑了选定机床... 为降低车间生产碳排放,对于具备不相关并行机环境的柔性流水车间,在分析了机床运行过程中不同状态下的碳排放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以低碳为优化目标的调度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以往研究较少的搬运过程碳排放,同时还考虑了选定机床的开关机过程的碳排放。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在机床闲置等待期间降低碳排放的一种多状态更替的节能优化策略,并设计出改进的遗传算法对问题求解。最后利用相关案例,分析了模型的可行性,验证了节能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间调度 运行状态 碳排放 改进遗传算法 节能
下载PDF
微压休闲舱加强筋布局优化及轻量化研究
13
作者 胡彪彪 李家春 +1 位作者 罗珊 阳启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8-213,共6页
针对现有民用压力舱体存在质量过大,在模拟不同工况时因刚强度不足而发生失效,结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这里以休闲舱结构为研究目标,深入研究其结构的静动态性能。通过构建多目标函数模型并在HyperMesh软件中定义,进行静动态拓扑优化,并... 针对现有民用压力舱体存在质量过大,在模拟不同工况时因刚强度不足而发生失效,结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这里以休闲舱结构为研究目标,深入研究其结构的静动态性能。通过构建多目标函数模型并在HyperMesh软件中定义,进行静动态拓扑优化,并获取舱体的单元密度图,分析确定其薄弱区域,同时对休闲舱加强筋结构重新布局并建模;为实现结构轻量化目标,通过构建尺寸优化的函数模型,对各区域加强筋和舱体壁面厚度参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休闲舱质量减少11.58%,前三阶固有频率分别提高了8.06%、8.34%、9.68%,最大变形量减少0.633mm,最大等效应力降低10.8MPa,在提高舱体结构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舱 加强筋结构 拓扑优化 轻量化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康复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紫萱 胡志刚 +1 位作者 杜喆 付东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8-272,共5页
针对特定肌肉动作所需电刺激参数的差异以及组合动作中刺激位置顺序的排布,研发了一套以健侧肌电信号实时触发的多通道手部电刺激康复系统,以辅助脑卒中患者更有效的完成手功能康复训练。使用STM32F103微处理器完成下位机平台搭建,设计... 针对特定肌肉动作所需电刺激参数的差异以及组合动作中刺激位置顺序的排布,研发了一套以健侧肌电信号实时触发的多通道手部电刺激康复系统,以辅助脑卒中患者更有效的完成手功能康复训练。使用STM32F103微处理器完成下位机平台搭建,设计信号采集模块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利用表面肌电信号能反映肌肉运动信息的特点,使用Matlab获取手部运动特征建立分类模型、模型通过识别运动的健侧手部,将分类后的运动标签实时反馈至电刺激模块,以刺激患侧电极产生相应动作。最后经过重复性实验得到结果:系统的平均动作识别率可以达到90.7%;而特定手部肌肉动作的触发需要不同等级的电流强度。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时性良好、运行稳定、可实现模式识别后的相应刺激动作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康复 表面肌电信号 双极性电极 功能性电刺激 多通道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电镀铜改性工艺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立宁 杨光 +1 位作者 张永弟 王金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54,共4页
针对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由于纤维与金属基体间的结合强度较差,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问题,开展碳纤维表面改性工艺研究。首先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有机胶膜去除和氧化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碳... 针对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由于纤维与金属基体间的结合强度较差,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问题,开展碳纤维表面改性工艺研究。首先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有机胶膜去除和氧化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碳纤维置入电镀溶液中进行表面镀铜,并采用计算碳纤维质量损失率和SEM观察的方法,对改性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控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电镀电压,可以有效去除碳纤维表面的有机胶膜,增强纤维表面活性,并在纤维表面形成连续且均匀的铜镀层,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碳纤维与金属基体间的有效结合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改性 电镀铜 增材制造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低合金钢焊缝自适应焊接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翠微 蒲东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49,54,共6页
工业机器人在进行焊接时,未对低合金钢焊系统几何参数实行重组,低合金钢焊接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工业机器人低合金钢焊缝自适应焊接控制方法。自适应传感控制分为焊接模块、管控模块、接口模块、接口模块,与WINUSER、ADAP、VISUS等... 工业机器人在进行焊接时,未对低合金钢焊系统几何参数实行重组,低合金钢焊接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工业机器人低合金钢焊缝自适应焊接控制方法。自适应传感控制分为焊接模块、管控模块、接口模块、接口模块,与WINUSER、ADAP、VISUS等软件共同组成传感控制系统。系统在低合金钢焊缝自适应焊接时,通过摄像机头与摄像机控制单元与机器人连接。依据VISUS识别、提取、过滤摄像机头采集图像,获取清晰轨迹点与坡口几何参数传输至控制器;采用ADAP将轮廓特征与几何参数实行重组,通过焊接程序输出参数控制工业机器人位置,进而实现焊接工艺自适应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坡口间隙不断增大下,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以及送丝速度均会做出对应变化,使焊缝正面与背面的焊接工艺效果较好,且裂纹相比方法实施前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低合金钢 激光视觉传感 焊接控制
下载PDF
永磁动静压电主轴的结构设计及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运真 吴阳 +1 位作者 赵亚东 梁兴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2-246,共5页
为了改善传统磨床传动式电机与角接触球轴承导致的加工精度低、拆卸加工困难等问题,采用动静压轴承和永磁同步电机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利用有限元对该主轴进行分析得出主轴的最大形变量为0.0020383mm,由此通过改进可以减小主轴的最大形变... 为了改善传统磨床传动式电机与角接触球轴承导致的加工精度低、拆卸加工困难等问题,采用动静压轴承和永磁同步电机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利用有限元对该主轴进行分析得出主轴的最大形变量为0.0020383mm,由此通过改进可以减小主轴的最大形变量,说明结构改进合理。首先,利用ANSYS对电主轴进行建模与静力学分析,其次,为了验证该电主轴的结构是否可靠,确定设计参数及可靠性评估参数,同时根据中心组合法产生样本并利用MATLAB进行响应面的拟合。根据拉丁超立方抽样,对响应面进行10000次抽样,利用MATLAB得出可靠性评估参数的分布特征,运算出可靠性为97%,证明了该电主轴结构有很高的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压轴承 永磁同步电机 可靠性 响应面 拉丁超立方抽样
下载PDF
投稿须知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4-304,共1页
一、基本要求1、稿件须有省市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支持;知网查重率不能高于7%;内容符合栏目:理论方法与研究、先进制造技术、数控与自动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器人技术、管理与综述、智能制造、现代工业设计。投稿注明栏目名... 一、基本要求1、稿件须有省市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支持;知网查重率不能高于7%;内容符合栏目:理论方法与研究、先进制造技术、数控与自动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器人技术、管理与综述、智能制造、现代工业设计。投稿注明栏目名称。2、第一作者应具备基本条件:A."985"高校的博(硕)士研究生;B."211"高校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C.一般本科高校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D.科研企事业单位硕士学位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 栏目名称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基金项目 查重 智能制造 现代工业设计 机器人技术
下载PDF
一种双圈磁钢无刷直流电机
19
作者 肖云峰 徐康 +1 位作者 刘强 王琪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236,共4页
针对现有的飞轮用无刷直流电机气隙磁密均匀性差、刚度低、功耗高等缺陷,提出一种双圈磁钢结构无刷直流电机方案,并基于现有磁悬浮飞轮结构进行了电机总体结构设计,通过等效面电流法与数值分析法分别对其气隙磁密进行了数学建模与磁场... 针对现有的飞轮用无刷直流电机气隙磁密均匀性差、刚度低、功耗高等缺陷,提出一种双圈磁钢结构无刷直流电机方案,并基于现有磁悬浮飞轮结构进行了电机总体结构设计,通过等效面电流法与数值分析法分别对其气隙磁密进行了数学建模与磁场仿真分析,二者分析结果相对误差基本低于5%,验证了双圈磁钢结构无刷直流电机方案设计的合理性。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双圈磁钢无刷直流电机与传统两种单圈磁钢电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双圈磁钢方案的等效气隙磁密分别提高了57.1%和27.9%,径向气隙磁密最大值分别提高了61%和37.5%,且磁密均匀性明显提高,该结构为无刷直流电机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方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圈磁钢无刷直流电机 磁密均匀性 等效面电流法 径向磁密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T-S建模的无人车自适应自动转向多目标控制
20
作者 阳林 利仁滨 +1 位作者 骆文星 梁绍臻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55,共5页
针对由轮胎侧偏现象引起的无人车侧向动力学系统非线性问题,采用T-S模糊建模方法,对轮胎侧偏角与其侧向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解析。而无人车自动转向控制过程包含了路径跟踪与侧向稳定性控制,选取横向位移偏差、航向偏差、质心侧偏角... 针对由轮胎侧偏现象引起的无人车侧向动力学系统非线性问题,采用T-S模糊建模方法,对轮胎侧偏角与其侧向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解析。而无人车自动转向控制过程包含了路径跟踪与侧向稳定性控制,选取横向位移偏差、航向偏差、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四个变量作为控制目标,采用高效的多目标控制算法,即模型预测控制来设计控制器。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基于路径曲率和前轮轮胎侧偏角,设计了模糊自适应观测器,在线调节预瞄时间。通过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在较低的轮胎-路面附着条件以及高速条件下进行双移线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无人车的路径跟踪性和侧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转向 T-S建模 多目标控制 模糊自适应观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