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作品数4424被引量7296H指数19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是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音乐与舞蹈理论学术季刊。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遵循“双百”方针,致力于为海内外广大音乐学者、专家及音乐院校、科研院所的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本刊刊载民...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573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1-1080/J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4,424篇文章
< 1 2 2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音乐期刊发展的几点思考
1
作者 崔健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音乐期刊作为重要的媒介与传播平台,在学科发展、学术成果传播、增强学术话语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编辑作为期刊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升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办好音乐期刊不仅要紧抓... 音乐期刊作为重要的媒介与传播平台,在学科发展、学术成果传播、增强学术话语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编辑作为期刊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升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办好音乐期刊不仅要紧抓“问题意识”,还要提高编辑的能力与水平、拓展新媒体视域下学术期刊的适应范围,解决好这些问题,音乐期刊才能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音乐学术平台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期刊 办刊特色化 创新发展
下载PDF
钢琴演奏中“声音图像化”基本元素的探究
2
作者 印慧媛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声音图像化”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复调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将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绘画等特色更好地融入其中,形成了华丽而复杂的装饰音。“声音图像化”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印象主义时期,印象派绘画风格更具体、更深... “声音图像化”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复调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将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绘画等特色更好地融入其中,形成了华丽而复杂的装饰音。“声音图像化”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印象主义时期,印象派绘画风格更具体、更深入地与钢琴音乐融合在一起。声音不仅仅表现了图像中的线条,更多表现了图像中的光线和气氛。本文是从钢琴演奏和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声音进行了更具体的“图像化”分类和归纳,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练习作品为目的,将“声音图像化”的积极辅助作用发挥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演奏 声音图像化 元素 声音发展方向
下载PDF
雷锋精神在歌声中传承——交响组歌《闪光的名字》第一乐章音乐创作分析
3
作者 张冀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交响组歌《闪光的名字》又称《新时代的精神脊梁——辽宁英模颂》,是由李延忠作曲、贾铮编剧的大型交响组歌。共五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雷锋,阳光下的忠诚》是开篇,无论从创作技法还是音乐特色方面都具有代表性。本文即以其中的三首作... 交响组歌《闪光的名字》又称《新时代的精神脊梁——辽宁英模颂》,是由李延忠作曲、贾铮编剧的大型交响组歌。共五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雷锋,阳光下的忠诚》是开篇,无论从创作技法还是音乐特色方面都具有代表性。本文即以其中的三首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技法进行分析,聚焦作品的结构与音乐主题,解析作品的创作特征,力求让听众和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新时代条件下将传承红色经典、赓续红色基因进行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的名字》 李延忠 《雷锋 阳光下的忠诚》 音乐主题
下载PDF
征稿启事
4
作者 《乐府新声》编辑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192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2021年即将迎来党的百年华诞,为隆重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性的节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 192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2021年即将迎来党的百年华诞,为隆重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性的节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领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推动建党百年文艺理论的学术研究,本刊拟开辟专栏,刊发有关建党百年音乐文化发展研究的学术论文,表现建党百年来重大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文艺成就,现面向全国学术界诚邀主题论文稿件。一、来稿以7000字篇幅为宜。二、来稿请附300字以内的内容提要、3-5个关键词。(如需要,可提供英文内容提要)三、一律用脚注。谱例请使用Finale或Sibelius打谱,并以1200线图片输出格式,保存图片插在Word文档中,投稿时需提供原文件和图片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文件 图片格式 论文稿件 输出格式 WORD文档 百年华诞 学术论文
下载PDF
情节与结构 风格与形式——歌剧《星星之火》观后
5
作者 富丽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2-26,共5页
情节与结构无论在人头攒动的勾栏瓦舍,还是在灯火辉煌的金色大厅;无论在灯红酒绿的酒吧串店,还是在夜灯幽暗的婴儿床畔;无论是飞快刷屏的微信、微博中,还是在惊悚、甜美、凄惨、震撼场面的影院中,以及报刊、小说或茶余饭后的闲聊时分,每... 情节与结构无论在人头攒动的勾栏瓦舍,还是在灯火辉煌的金色大厅;无论在灯红酒绿的酒吧串店,还是在夜灯幽暗的婴儿床畔;无论是飞快刷屏的微信、微博中,还是在惊悚、甜美、凄惨、震撼场面的影院中,以及报刊、小说或茶余饭后的闲聊时分,每天,每时,每刻,每秒,人类都在向他们和他们自己演绎着"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与结构 金色大厅 婴儿床 灯红酒绿
下载PDF
论萨克斯高等教育教学的实践授课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焱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4-101,共8页
实践课授课模式是提高学生专业演奏技能为主的“一对一”授课模式的最有效补充性教育教学模式,而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有效地纠正单一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缺陷.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极大地提... 实践课授课模式是提高学生专业演奏技能为主的“一对一”授课模式的最有效补充性教育教学模式,而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有效地纠正单一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缺陷.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课授课模式对学生来说是极为有效的鼓励与竞争机制,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开展萨克斯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实践课授课模式本身在具体的执行形式与授课内容上也必须是多元化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同时也是具有十分积极的辅助性作用和实用性意义的,积极的探索和开展实践课授课模式,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远远不够,在我们面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萨克斯 实践授课模式 多元化 多媒体
下载PDF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被引量:3
7
作者 夏寒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音乐剧,兼扮与角色的流动可能有限度,但对于音乐剧作品而言,则是技术重构与主题性的表达。《窈窕淑女》可以让我们用一个“迁”字来阐述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之间的“缝合”,之所以称之为“缝合”,关注点在于从更为宽泛与理性的视... 音乐剧,兼扮与角色的流动可能有限度,但对于音乐剧作品而言,则是技术重构与主题性的表达。《窈窕淑女》可以让我们用一个“迁”字来阐述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之间的“缝合”,之所以称之为“缝合”,关注点在于从更为宽泛与理性的视角去观审传统概念中的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一道拉锁,有效牵起两个端点,在相对的独立中找到共融,这并非是两股排斥,而是一种平衡术。拙文在阐述萧伯纳《匹克梅梁》创作思维革新背景基础上分析20世纪改编音乐剧《窈窕淑女》中主人公伊莉莎的代表唱段,透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以点带面、微观中见宏观,探析艺术形式革新下的音乐剧声乐演唱特点,并与20世纪音乐审美新规律进行串联与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重构 《窈窕淑女》 音乐剧 演唱风格 审美观念
下载PDF
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的分期问题
8
作者 周耀群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在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的编纂中,历史分期是著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边界如何确定?时期内部音乐演变的阶段性怎样划分?这不仅是这一领域历史研究与写作的传统的积淀,而且更体现出历史编纂者们观察问题的视角,及所采用的学术... 在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的编纂中,历史分期是著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边界如何确定?时期内部音乐演变的阶段性怎样划分?这不仅是这一领域历史研究与写作的传统的积淀,而且更体现出历史编纂者们观察问题的视角,及所采用的学术原则和方法。奥地利音乐历史学家安布罗斯最早把15、16世纪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为文艺复兴音乐断代的奠定基础。以里曼为首的一些德国音乐学家则主张把14世纪划归文艺复兴。然而20世纪大多数历史学家还是遵循了安布罗斯的分期传统。在断代内部阶段划分方面,里斯、布朗、阿特拉斯、珀金等的音乐断代史著则依据各自的编史原则对内部分期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断代史分期 断代的边界 时期内阶段划分 原则与观点
下载PDF
《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首)》为钢琴教学与演奏提供了哪些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龚明珠 丁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38-144,共7页
《梅菲斯托圆舞曲》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根据诗剧和歌剧《浮士德》改编的一首钢琴曲,此曲展现了他高超的作曲技法与对演奏技法的追求,本文就《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首在教学与演奏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将此曲在听觉、教学语言... 《梅菲斯托圆舞曲》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根据诗剧和歌剧《浮士德》改编的一首钢琴曲,此曲展现了他高超的作曲技法与对演奏技法的追求,本文就《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首在教学与演奏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将此曲在听觉、教学语言、互动空间等领域进行分析,并结合在演奏中关于音色、音量、触键、声部等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对个别的弹奏技术例如轮指、舞蹈性及大跨度跳跃奏法加以说明。最后提出了此曲的练习方法和踏板的应用方法,并鼓励学生了解作曲时代背景,把握演奏风格,更加完美的表现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舞曲 教学 演奏
下载PDF
论瞿希贤对中国现代合唱音乐的贡献——兼分析其经典作品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个松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5-58,共4页
瞿希贤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她创作时期经历了新中国、文革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阶段。她改变和创作的合唱作品也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做出调整和反思,她对合唱创作的理解始终与时代同步,在主旋律作品、生活情感作品和少儿音乐作... 瞿希贤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她创作时期经历了新中国、文革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阶段。她改变和创作的合唱作品也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做出调整和反思,她对合唱创作的理解始终与时代同步,在主旋律作品、生活情感作品和少儿音乐作品方面都有惊人的成绩。瞿希贤为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后人在合唱音乐创作上提供了不少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希贤 现代合唱 音乐
下载PDF
谈音乐院校本科二胡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31-233,共3页
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院校的二胡人才培养工作对二胡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二胡演奏的飞速发展更为二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本科阶段是学生音乐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 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院校的二胡人才培养工作对二胡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二胡演奏的飞速发展更为二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本科阶段是学生音乐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为音乐院校本科二胡教师,基于教学实践和思考,文中从培养方式、训练方法、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几个方面对二胡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期望能以此引起更多的二胡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全面的提高音乐院校的二胡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教学 二胡演奏 教学方式 训练方法 风格性技巧 示范模仿
下载PDF
探析海城高跷秧歌典型人物扮相“老”的表演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欣欣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87-189,共3页
引言高跷秧歌是东北三大秧歌之一,海城高跷秧歌同时又是高跷秧歌的代表,近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海城高跷秧歌。海城高跷秧歌中独特的典型人物“老■”、的出现为其增添了文化价值和艺术气息。传统的人物扮相通过演员生动... 引言高跷秧歌是东北三大秧歌之一,海城高跷秧歌同时又是高跷秧歌的代表,近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海城高跷秧歌。海城高跷秧歌中独特的典型人物“老■”、的出现为其增添了文化价值和艺术气息。传统的人物扮相通过演员生动形象的演艺,构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体现出辽南地区人民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本文基于海城高跷秧歌的田野调查,对民间的真实表演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从典型人物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高跷秧歌 辽南高跷秧歌 叉步 人物性格 辽南地区 柳边纪略 艺术气息 人物个性 百鸟朝凤 立圆
下载PDF
影响·焦虑·超越——对巴托克《献给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66-173,共8页
通过对巴托克《小宇宙》中第79首《献给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对精密逻辑的把握、对传统的关注和独具特色的音乐语言。笔者通过布鲁姆的"诗歌理论"、申克分析、莱尔达尔和杰肯多夫的&qu... 通过对巴托克《小宇宙》中第79首《献给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对精密逻辑的把握、对传统的关注和独具特色的音乐语言。笔者通过布鲁姆的"诗歌理论"、申克分析、莱尔达尔和杰肯多夫的"树形标记"、音乐符号学分割方法对作品进行了一番新的解读,认为音乐的意义来自文本自身和它音乐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批评 互文性 “树形标记” 音乐符号学
下载PDF
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诠释分析
14
作者 阎冰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03-211,共9页
古典音乐时代,莫扎特将钢琴协奏曲这一器乐体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基本样式: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且第一乐章采用具有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在协奏曲中加入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莫扎特一生共... 古典音乐时代,莫扎特将钢琴协奏曲这一器乐体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基本样式: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且第一乐章采用具有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在协奏曲中加入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27首钢琴协奏曲,“在莫扎特所有27首钢琴协奏曲里,至少有十首以上的精品。他们是成熟时期古典风格的典范之作,达到了罕有的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独奏与乐队、色彩与结构之间的全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诠释 大调 古典音乐 第一乐章 独奏乐器 主观与客观
下载PDF
突破 创新 延伸(一)——勋伯格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的创作理念与演唱诠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倩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34-135,共2页
《月迷彼埃罗》在西方音乐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首先,它是勋伯格无调性时期的代表作;其次,它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再次,这部作品中所运用的"念唱"表现形式为20世纪声乐发展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这部作品对作曲技法... 《月迷彼埃罗》在西方音乐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首先,它是勋伯格无调性时期的代表作;其次,它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再次,这部作品中所运用的"念唱"表现形式为20世纪声乐发展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这部作品对作曲技法的突破与创新,对声乐表现形式的延伸与拓展影响了之后的许多20世纪作曲家声乐作品的创作理念。本文从《月迷彼埃罗》的表现主义特征入手,从作品的创作研究、演唱研究、音乐美学观等方面,全面分析勋伯格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的创作理念与演唱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勋伯格 《乐迷彼埃罗》 创作理念 演唱诠释
下载PDF
从三部作品管窥莱奥斯·亚纳切克钢琴音乐的创作与演奏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作田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亚纳切克作为20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最近几年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尽管其歌剧创作在音乐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内外学者也相继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钢琴音乐的研究在国内仅寥寥几篇论文,还远没有普罗科菲耶夫、里盖蒂等20... 亚纳切克作为20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最近几年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尽管其歌剧创作在音乐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内外学者也相继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钢琴音乐的研究在国内仅寥寥几篇论文,还远没有普罗科菲耶夫、里盖蒂等20世纪作曲家的研究成果多。本文拟从亚纳切克较为知名的三部钢琴作品钢琴奏鸣曲《街景,1905年10月1日》(1905)钢琴套曲《杂草丛生的小路》和钢琴小品集《在雾中》创作背景、写作特征和演奏技术难点三方面入手,对亚纳切克这三部钢琴代表作进行分析,以期管窥亚纳切克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和演奏技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纳切克 钢琴奏鸣曲 杂草丛生的小路 在雾中 创作 演奏
下载PDF
全国和声理论研究专栏
17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F0002-F0002,I0001-I0004,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作曲技术理论学科的“和声学”理论研究,在中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仅与“和声学”学科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直接关系;还与全国和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和老一辈理论家对于中青年学者梯队... 改革开放以来,作曲技术理论学科的“和声学”理论研究,在中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仅与“和声学”学科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直接关系;还与全国和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和老一辈理论家对于中青年学者梯队建设的长远规划与辛勤培育、引导有直接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几次全国“和声学”会议的召开,既总结了“和声学”理论研究阶段性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理论 中青年学者 专栏 专业音乐教育 理论学科 和声学 阶段性发展 改革开放
下载PDF
“人声交响曲”——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中的合唱
18
作者 康啸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5-14,共10页
合唱是瓦格纳歌剧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其不仅展现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也与戏剧内容紧密相连。在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中,作曲家在多个场景中使用了合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圣殿场景以及魔法花园场景。在歌剧第一幕和第三幕的圣殿场景中,... 合唱是瓦格纳歌剧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其不仅展现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也与戏剧内容紧密相连。在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中,作曲家在多个场景中使用了合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圣殿场景以及魔法花园场景。在歌剧第一幕和第三幕的圣殿场景中,瓦格纳设计了多种合唱音色,如骑士、少年、男童的音色,表现歌剧中圣殿仪式的神秘以及骑士与救世主神秘的精神交流。在歌剧第二幕的魔法花园中,作曲家创作了12个声部的鲜花少女合唱,并且通过声部的写作,展现了合唱交响化的手法,不仅丰富了歌剧的音乐内容,也始终紧密联系歌剧的戏剧内涵。总之,瓦格纳通过合唱音色的独特设计以及错落有致的声部创作,充分展现出"人声交响曲"的合唱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帕西法尔》 合唱音色设计 合唱声部写作 声乐交响化
下载PDF
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中鲁道夫的人物刻画及唱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歌剧被称作是"音乐的戏剧",它是指在舞台上表演,有舞台布景和服饰的,以角色歌唱为主导。唱是"角色的唱",表演"角色的表演",那么对于歌剧作品中的角色,我们就要给予全面的关注。角色的塑造是一个再现过程... 歌剧被称作是"音乐的戏剧",它是指在舞台上表演,有舞台布景和服饰的,以角色歌唱为主导。唱是"角色的唱",表演"角色的表演",那么对于歌剧作品中的角色,我们就要给予全面的关注。角色的塑造是一个再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造过程,要求的是人综合的音乐表演素质。这其中不仅要求娴熟的歌唱技术,更要求他具备准确把握人物角色心理和外部特征的能力。歌剧作品,必须要通过准确的歌唱和饰演,使人物角色鲜活的呈现于眼前、回荡在耳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契尼 波西米亚人 鲁道夫 人物刻画 唱段分析
下载PDF
对王志信四首声乐作品的民族性及钢琴伴奏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萃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265-275,共11页
本文选用王志信创作的民间故事题材的代表作《昭君出塞》、《牛郎织女》、《孟姜女》、《木兰从军》四首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民族性和钢琴伴奏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在民族性方面,主要对其采用民歌音调、借鉴古曲元素、吸取戏曲素... 本文选用王志信创作的民间故事题材的代表作《昭君出塞》、《牛郎织女》、《孟姜女》、《木兰从军》四首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民族性和钢琴伴奏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在民族性方面,主要对其采用民歌音调、借鉴古曲元素、吸取戏曲素材、运用中国传统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在钢琴伴奏方面,通过对其拟态性、意境性、间补手法及移植手法的伴奏特点分析,综合实际演奏经验,对如何更好的演奏四首作品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同时对演唱部分和钢琴伴奏的相互合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声乐作品 民族性 钢琴伴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