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7245被引量7809H指数26
本刊为国家文艺理论类重要核心期刊,倡导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来观察,分析和评价当代中国以及世界的文艺现象和思潮,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作积极贡献。本刊坚持人类学的立场,探索中国的第三世界的文论...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958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581/J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7,2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群叶/纸本水墨
1
作者 欧群叶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爱情神话》中的“神话”与“日常生活”
2
作者 李舒扬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9,共12页
邵艺辉执导的《爱情神话》之片名,衍生自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爱情神话》(Satyricon)。神话与“日常生活”彼此对立又互相发明。首先,通过文本细读探索影片如何借助空间性隐喻,以戏仿的形式颠覆并超越了类型化的女性形象,使爱情去神话化... 邵艺辉执导的《爱情神话》之片名,衍生自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爱情神话》(Satyricon)。神话与“日常生活”彼此对立又互相发明。首先,通过文本细读探索影片如何借助空间性隐喻,以戏仿的形式颠覆并超越了类型化的女性形象,使爱情去神话化;其次,解析影片的空间设置、声画配合、多语杂糅与其价值输出的关系,阐释“日常生活”如何以消解神话为目的却在更深层被神话化为“美好生活”,由此透视当代国产都市电影的后女性主义策略;最后,将“神话”落实为主-客位概念,以影片角色及创作者的叙述拆解电影的意识和无意识及其与现实的想象性和解方案,思考艺术创作本身的神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神话》 神话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作为“党内理论家”的贺敬之与“新时期文学”初期的秩序重建
3
作者 王碧燕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8,共14页
从“文革”结束到1983年的“反精神污染”运动,“党内理论家”在“新时期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贺敬之是“新时期”文艺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他完整且深入地参与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秩序重建。对贺敬之在“新时期”初期... 从“文革”结束到1983年的“反精神污染”运动,“党内理论家”在“新时期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贺敬之是“新时期”文艺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他完整且深入地参与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秩序重建。对贺敬之在“新时期”初期的文艺讲话和报告进行细读,分析其对文艺形势的判断和相关文艺路线的阐述,即可呈现身为“党内理论家”的贺敬之对“新时期文学”发展方向的预期和规划。贺敬之对“新时期文学”发展道路的设想迥异于之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流的“85新潮”路线,透过他的相关论述,可以促使我们重新理解“新时期文学”初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敬之 “党内理论家” “新时期文学”
原文传递
2021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课题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6,共13页
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由于疫情持续冲击,全球面临严峻的经济、政治、文化挑战,既有的理论框架已无法有效回应剧变中的现实,在此背景下,作为克服现代危机状态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再次引起关注,... 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由于疫情持续冲击,全球面临严峻的经济、政治、文化挑战,既有的理论框架已无法有效回应剧变中的现实,在此背景下,作为克服现代危机状态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再次引起关注,在文艺理论界亦然,其表征是重回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寻找理论资源。二是与建党百年相呼应,出现了一些回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总结经验的文章,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建设。三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间,特别是前两者之间,产生了互相观照的自觉。此外,在文化批判理论、学术谱系梳理、文艺批评建设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认真解读这些现象,可初窥本年度学科发展的基本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读马克思 马工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批判 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
原文传递
当代艺术发展引发的四大美学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奎英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1,共18页
当代艺术的发展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美学概念、范畴和理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表现在四大方面:当代艺术的界定问题、当代艺术的存在问题、当代艺术的生成问题、当代艺术的参与问题。这四大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也是艺术理... 当代艺术的发展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美学概念、范畴和理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表现在四大方面:当代艺术的界定问题、当代艺术的存在问题、当代艺术的生成问题、当代艺术的参与问题。这四大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也是艺术理论和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艺术的本质、本体、创作和功能。与这四大问题紧密相关的次级问题有:艺术的审美对象、审美感知问题,主体性、原创性问题,身体、身份与技术问题,审美形式、审美价值问题,等等。对当代艺术引发的这四大问题及相关讨论进行梳理探讨,对于当代中国的艺术哲学、美学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艺术界定 艺术本体论 艺术生成 艺术参与
原文传递
刘宾/纸本综合材料
6
作者 刘宾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I0013-I0013,共1页
原文传递
卷首语
7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围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各种回忆、纪念与阐释次第出现,由此构成当代文艺史上最为重要的理论生发点之一。今年适逢《讲话》发表80周年,本刊精心策划了纪念专辑,辑内5篇文章继续深挖这一奠基性文本的价值:或开拓出更广阔的问... 围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各种回忆、纪念与阐释次第出现,由此构成当代文艺史上最为重要的理论生发点之一。今年适逢《讲话》发表80周年,本刊精心策划了纪念专辑,辑内5篇文章继续深挖这一奠基性文本的价值:或开拓出更广阔的问题脉络,将《讲话》置于抗战文艺版图、晚清以来思想脉动、苏区文艺经验等坐标系中加以解读;或以小见大地具象呈现《讲话》的“落地”效应,比如以丁玲的创作历程为视点,以房东叙事与家畜叙事为分析对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 抗战文艺 卷首语 《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小见大 苏区文艺 创作历程
原文传递
出征
8
作者 莫漫先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原文传递
王雅淇/布面油画
9
作者 王雅淇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19-I0019,共1页
原文传递
水墨山水系列
10
作者 郝志刚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05-I0005,共1页
原文传递
朱瑾/纸本水墨
11
作者 朱瑾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I0007-I0008,共2页
原文传递
韦宗强的作品
12
作者 韦宗强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13-I0013,共1页
原文传递
宋钢作品
13
作者 宋钢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I0013-I0013,共1页
原文传递
冯葳的作品
14
作者 冯葳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戏剧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以近年主流原创话剧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音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主流原创话剧是中国话剧在当下语境中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不同于市场化的商业运作的戏剧类型,主流原创话剧大多得到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信守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宣传相结合的理念。关于什么是"原创话剧",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qu... 主流原创话剧是中国话剧在当下语境中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不同于市场化的商业运作的戏剧类型,主流原创话剧大多得到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信守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宣传相结合的理念。关于什么是"原创话剧",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2015年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一届原创话剧邀请展"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作为主办方的中国国家话剧院正式提出"原创话剧"的概念。笔者认为,原创话剧更多的是指题材内容的原创而非表现样式、表达方式不同于以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话剧 美学关系 国家艺术基金 表现样式 题材内容 艺术与政治 戏剧类型 当下语境
原文传递
山间凉亭
16
作者 张冰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宋伟君的作品
17
作者 宋伟君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12-I0012,共1页
原文传递
论中国独立电影中的间离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天乐 王静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26,共6页
"间离"(vertermdung)出自德国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戏剧理论。布莱希特认为,除娱乐观众外,戏剧更重要的使命是社会批判与道德教化。~1基于此,他创造了一种富于创造性与批判性的舞台艺术——史诗戏... "间离"(vertermdung)出自德国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戏剧理论。布莱希特认为,除娱乐观众外,戏剧更重要的使命是社会批判与道德教化。~1基于此,他创造了一种富于创造性与批判性的舞台艺术——史诗戏剧(epic theatre),以区别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倡导的体验式戏剧。此戏剧模式预设了"没有理由不进行思考"的观众作为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戏剧理论 中国独立电影 间离效果 布莱希特 体验式 道德教化
原文传递
早期陈涌的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
19
作者 郭国昌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80,共8页
陈涌的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成就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然而,从源头上来看,延安时期是陈涌的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活动的开端。延安时期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阶段,也是陈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展文学批... 陈涌的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成就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然而,从源头上来看,延安时期是陈涌的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活动的开端。延安时期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阶段,也是陈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展文学批评实践的起点,新中国成立后陈涌文艺理论的核心观念和文学批评的基本范式都是在延安时期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实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文艺理论 陈涌 延安时期 核心观念 基本范式 新中国成立后
原文传递
周祺作品
20
作者 周祺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I0007-I0007,共1页
关键词 周祺 先知 利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