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8887被引量192641H指数159
本报(半月刊)是报道电机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交流技术经验和信息、开展学术讨论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64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学报》被列为“中国...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258-801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107/TM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共找到18,8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H_(3)/CH_(4)/CH_(3)OH多孔介质燃烧特性模拟研究
1
作者 李亮 张瑞方 +1 位作者 张扬 张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1,I0014,共9页
氨(NH_(3))是一种无碳燃料,有望作为热能发电的替代燃料降低碳排放。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可提高燃烧速率和稳定性的燃烧技术,实验表明其用于氨与反应性更强的燃料进行混燃可以同时提高燃烧强度和燃烧稳定性,但缺乏相应的模型研究。该文... 氨(NH_(3))是一种无碳燃料,有望作为热能发电的替代燃料降低碳排放。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可提高燃烧速率和稳定性的燃烧技术,实验表明其用于氨与反应性更强的燃料进行混燃可以同时提高燃烧强度和燃烧稳定性,但缺乏相应的模型研究。该文基于多孔介质导热强度高的特性,其内部燃烧满足一维假设,建立了一维多孔介质燃烧模型,对NH_(3)分别与甲烷(CH_(4))、甲醇(CH_(3)OH)掺混时的燃烧特性进行模型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多孔介质对两种混合燃料的作用不同,对于CH_(4)/NH_(3)燃料,多孔介质可以明显提高燃烧速率并降低富燃状态的NH_(3)残留;对于CH_(3)OH/NH_(3)燃料,提高燃烧速率和降低NH_(3)残留的效果较差;对两种混合燃料,可燃气体预混后直接送入多孔介质燃烧都增加一定的NOx排放,增加效果相同,而分级燃烧可以显著降低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氨燃烧 模拟研究 燃烧速率 NOX排放
原文传递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物理场建模及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2
作者 马睿 杨富旺 +3 位作者 霍喆 谢任友 赵冬冬 高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99-2709,I0015,共12页
受限于外部运行工况及内部多物理场参数的耦合作用机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精确机理建模成为其研发和应用的瓶颈。该文通过探究燃料电池内部“电-热-流”多场耦合关系,构建准一维电堆动态模型,并基于单参数敏感性和多参数敏感性分析,... 受限于外部运行工况及内部多物理场参数的耦合作用机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精确机理建模成为其研发和应用的瓶颈。该文通过探究燃料电池内部“电-热-流”多场耦合关系,构建准一维电堆动态模型,并基于单参数敏感性和多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模型参数的敏感度指标,完成了建模中部分关键参数的权重分析。为验证模型精度及耦合参数变动对输出特性的影响,在搭建Ballard NEXA 1.2 kW燃料电池测试平台的基础上开展变载及参数变动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较为精确的模拟电堆特性,且对称因子、活化面积和压力系数的变动对电堆输出的影响较大。结果可为燃料电池电堆的测试及改型提供理论基础,并揭示电堆故障及老化过程中主要参数的衰退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机理模型 多物理场 参数敏感性
原文传递
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流解耦控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兴贺 顾胜东 熊嘉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31,I0026,共19页
该文归纳整理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流解耦控制方法,分析各种解耦方法的思想来源、脉络体系和演变过程,论证不同解耦方法的解耦本质和内在联系。从整体和局部视角出发,建立解耦问题的思维架构,概括出对角化解耦、抗干扰解耦和逆系统解耦... 该文归纳整理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流解耦控制方法,分析各种解耦方法的思想来源、脉络体系和演变过程,论证不同解耦方法的解耦本质和内在联系。从整体和局部视角出发,建立解耦问题的思维架构,概括出对角化解耦、抗干扰解耦和逆系统解耦3类方法。3类方法依次体现出模型依赖性降低、鲁棒性增强、算法复杂度提高的趋势,呈现出从“模型论”向“控制论”过渡的技术发展路线。讨论参数不确定条件下各种解耦控制方法的鲁棒性,指出将解耦方法与先进控制算法、扰动观测技术、系统辨识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已知的模型信息,有利于提升交直轴电流解耦效果,增强系统鲁棒性,减弱单一观测器、控制器、滤波器等的设计难度与参数整定要求,有助于实现系统全局最优。最后,对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流解耦问题的关键技术、应用与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流解耦 鲁棒性 观测器 传递函数
原文传递
先进绝缘材料电场辅助性能调控及制备研究进展
4
作者 申子魁 周濛 +4 位作者 贾志东 郝艳捧 李越纪 王希林 黄逸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0-804,I0030,共16页
电工材料作为电工装备的基础,其特性直接决定极限运行参数,开发具有新功能、高性能的先进电工材料有助于电工装备挑战更高参数极限。受学科发展战略引导、重大科学问题启发,该文从电场辅助制备的物理机制、几类典型绝缘材料性能调控及... 电工材料作为电工装备的基础,其特性直接决定极限运行参数,开发具有新功能、高性能的先进电工材料有助于电工装备挑战更高参数极限。受学科发展战略引导、重大科学问题启发,该文从电场辅助制备的物理机制、几类典型绝缘材料性能调控及制备机理等方面综述了电场辅助先进绝缘材料性能调控及制备的研究进展。首先,总结电场辅助制备电工材料的物理理论,详细阐述电泳、介电泳、自组装等机械效应和焦耳热、弛豫损耗等能量效应的机理。其次,以机械效应为主探讨电场辅助在以智能绝缘材料、导热绝缘材料、高密度储能材料、纤维增强材料和介电功能梯度材料为代表的先进绝缘材料性能调控领域的应用现状;以能量效应为主探讨电场辅助在热塑(固)性聚合物熔融(固化)、功能陶瓷快速烧结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先进绝缘材料电场辅助性能调控及制备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可为革新电工材料制造工艺、开拓传统高电压学科研究新方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辅助 先进绝缘材料 复合材料 陶瓷材料 机械效应 能量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
5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
6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铁基载氧体化学链氧化氨气特性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阿尔曼江·铁木尔 陈温鹏 +3 位作者 秦昊仑 梅剑 吴烨 刘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058-5065,共8页
NH3燃烧会不可避免地生成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化学链燃烧技术因其自身性质,为提高NH3燃烧特性提供了一种研究手段。铁基载氧体因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化学链反应中。该文采用浸渍法制备Fe_(2)O_(3)/Al2O3铁基载氧体。在... NH3燃烧会不可避免地生成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化学链燃烧技术因其自身性质,为提高NH3燃烧特性提供了一种研究手段。铁基载氧体因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化学链反应中。该文采用浸渍法制备Fe_(2)O_(3)/Al2O3铁基载氧体。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质量分数的Fe_(2)O_(3)/Al2O3进行化学链氧化NH3和循环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在900~1000℃,当Fe_(2)O_(3)质量分数在30%~50%时,Fe_(2)O_(3)/Al2O3的NH3转化率平均在95%以上。反应稳定后,N2选择性保持在99%左右。结果表明,氨氛围下铁基载氧体具有较好的化学链燃烧性质,能够为氨燃烧、解决氨逃逸和铁基载氧体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载氧体 化学链燃烧 氨气
原文传递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含智能楼宇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苏粟 李泽宁 +2 位作者 靳小龙 夏明超 陈奇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81-3793,共13页
为实现集成智能楼宇(intelligent building,IBs)的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灵活运行,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含IBs的ADN分布式能量管理策略。首先,基于建筑物的热惯性,构建含空调柔性负荷的IBs数学模型;其... 为实现集成智能楼宇(intelligent building,IBs)的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灵活运行,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含IBs的ADN分布式能量管理策略。首先,基于建筑物的热惯性,构建含空调柔性负荷的IBs数学模型;其次,综合考虑楼宇侧与网络侧的运行约束,建立基于Dist Flow的集成IBs的ADN数学模型;然后,考虑到光伏(photovoltaic,PV)出力与外界温度的不确定性,利用机会约束规划将集成IBs的ADN优化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mixed integer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MISOCP)问题;最后,为了保护配电网运营商与用户的隐私性,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实现了集成IBs的ADN的分布式能量管理。基于ADMM的解耦机制,原MISOCP问题可以被分解为楼宇侧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子问题以及网络侧的二阶锥规划(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SOCP)子问题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保障各主体信息隐私性的前提下,所提策略利用IBs灵活性实现了集成IBs的ADN全局最优能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空调 机会约束规划 分布式能量管理 智能楼宇
原文传递
不同励磁方式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正弦化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思远 周波 +3 位作者 黄旭珍 熊磊 陈锦春 魏佳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8-1610,共13页
该文在分析传统电励磁双凸极电机(doubly salient electro-magnetic machine,DSEM)反电势畸变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励磁方式的DSEM进行正弦化设计,以实现该磁阻电机的正弦驱动,减小转矩脉动。提出相位调制正弦化的方法,指出该方法的设计... 该文在分析传统电励磁双凸极电机(doubly salient electro-magnetic machine,DSEM)反电势畸变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励磁方式的DSEM进行正弦化设计,以实现该磁阻电机的正弦驱动,减小转矩脉动。提出相位调制正弦化的方法,指出该方法的设计原则,有效解决传统斜极DSEM反电势畸变、正弦度低的问题。研究发现,偶数相的DSEM经过特殊的定转子极弧系数设计后总有两相存在严格的互补关系,使所提正弦化方法的实现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提出提高反电势波形的对称性和正弦度的方法。随后,将设计的正弦化定子集中励磁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正弦化定子分布励磁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和传统DSEM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因为正弦化定子分布励磁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性能最优,故加工其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测样机不同励磁电流下空载反电势的总谐波失真均小于4%,采用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正弦波驱动方式,实现DSEM的正弦化驱动,减小其输出转矩脉动。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DSEM正弦化设计和采用正弦驱动抑制转矩脉动的有效性,为高性能驱动应用提供了新的电机类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 转矩脉动 正弦化 矢量控制
原文传递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效失步优化
10
作者 闫荣格 马文喆 +1 位作者 杨庆新 张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7-1524,共8页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MCR)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系统输出功率与传输效率数量级不匹配以及功效同步优化策略需特征融合Pareto最优解的问题,提出功率效率特征缩放的熵值法,以此对Paret...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MCR)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系统输出功率与传输效率数量级不匹配以及功效同步优化策略需特征融合Pareto最优解的问题,提出功率效率特征缩放的熵值法,以此对Pareto解集特征融合求权重,得到失步状态下的改进功效同步优化目标函数,实现输出功率与传输效率的同步提升。首先,通过确定影响双线圈MCRWPT系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Pareto最优解的参数,采用所提出的熵值法对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的目标函数进行改进。然后,基于功效工作特性和DE算法对改进的失步条件下的系统功效模型优化,模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随参数的变化。从仿真结果可知,双线圈MCRWPT系统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同时都得到了提高。最后,通过实物系统搭建验证改进失步功效模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 差分进化算法 特征融合 特征缩放 传输效率 输出功率
原文传递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风险区域识别(一):计及故障期间直流电流动态特性的换相失败判别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全 郭春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182-8192,共11页
为快速准确地识别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换相失败风险区域,该文首先基于稳态潮流方程给出适用于交流母线及线路不同位置故障下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电压交互影响因子(voltage interaction factor,VIF)计算方法;通过对故障期间暂态直流电... 为快速准确地识别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换相失败风险区域,该文首先基于稳态潮流方程给出适用于交流母线及线路不同位置故障下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电压交互影响因子(voltage interaction factor,VIF)计算方法;通过对故障期间暂态直流电流组成分量进行分解,得到直流电流动态特性的近似解析方法,基于此,改进已有的换相失败临界电压计算方法,并确定多馈入直流输电换相失败的边界条件,最终提出计及直流电流动态特性的换相失败判别方法。为验证所提换相失败判别方法的准确性,在PSCAD/EMTDC中搭建双馈入和三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详细电磁暂态模型,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结果表明,提出的换相失败判别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计及直流电流动态特性后提高了换相失败判别的准确性,该方法可为后续开展换相失败风险区域量化评估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输电 换相失败判别 直流电流动态特性 电压交互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线路残余能量的柔直输电线路极间故障重合闸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再男 贾科 +1 位作者 李俊涛 毕天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562-6575,共14页
在线路残余能量激励下,电弧会持续燃弧一段时间,现有重合闸等待瞬时性电弧自然熄灭后启动,耗时过长,不利于系统快速恢复供电。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主动消弧的自适应重合闸。提出引入接地开关,可增加线路电流分量,加快消散线路残余能量,... 在线路残余能量激励下,电弧会持续燃弧一段时间,现有重合闸等待瞬时性电弧自然熄灭后启动,耗时过长,不利于系统快速恢复供电。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主动消弧的自适应重合闸。提出引入接地开关,可增加线路电流分量,加快消散线路残余能量,降低电弧燃弧概率。针对瞬时性电弧熄弧速度的差异性,建立多次主动消弧方案。进一步借助皮尔逊相关系数表征差异性辨识故障性质。最后,在PSCAD软件中搭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现有直流重合闸相比,提出的重合闸可加速降低线路残余能量,促进电弧熄灭,最长减少170ms的停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系统 极间故障 主动消弧 重合闸
原文传递
面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边云协同架构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迁 李天翔 +4 位作者 贾宏杰 穆云飞 乔骥 陆文标 蒲天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48-2262,共15页
现有区域能源互联网(regional energy internet,REI)呈现出多维度、多主体的运行特征,若采用传统集中式云端服务架构,系统易引发高延迟、云爆炸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边云协同架构及其优化策略。首先,建立REI的数学模型;其次,以REI为分... 现有区域能源互联网(regional energy internet,REI)呈现出多维度、多主体的运行特征,若采用传统集中式云端服务架构,系统易引发高延迟、云爆炸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边云协同架构及其优化策略。首先,建立REI的数学模型;其次,以REI为分布式边缘控制单元,建立含云服务层、边缘服务层、设备层的REI边云协同架构,以实际工作量分配计算任务;然后,综合考虑系统多方利益主体博弈关系,设计云服务层、边缘服务层优化策略;最后,在此基础上,为提升紧急情况下系统恢复运行的速度,提出一种应急处理方法。通过两种多REI算例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云端服务架构相比,所提架构在计算速度、应急处理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提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REI的运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能源互联网(REI) 边云协同 分布式计算 优化计算 多主体博弈
原文传递
交联剂和抗氧剂对低密度聚乙烯绝缘料熔体黏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加才 刘红剑 +3 位作者 王诗航 李盛涛 潘东 汪胜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8-379,共12页
高压电缆用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绝缘料熔体的黏弹特性决定了其挤出加工成型水平,研究交联剂和抗氧剂对其未交联时黏弹特性的影响规律与机制对于提升绝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LDPE为基料,分别混制含过氧化... 高压电缆用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绝缘料熔体的黏弹特性决定了其挤出加工成型水平,研究交联剂和抗氧剂对其未交联时黏弹特性的影响规律与机制对于提升绝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LDPE为基料,分别混制含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和3种不同抗氧剂的电缆绝缘料,使用旋转流变仪获得DCP和抗氧剂对自制绝缘料未交联时黏弹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从原子水平分析其微观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抗氧剂会对绝缘料黏弹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且随着添加含量的增加,其复数黏度和动态模量均逐渐下降。由DCP和抗氧剂分子化学构成和拓扑结构的差异引起其对绝缘料黏弹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即添加剂分子有效极性基团数量越多、分子尺寸越小、形状越趋向线型扁圆,对绝缘料黏弹特性的影响程度越大。该研究为深入理解交联剂和抗氧剂对高压电缆用LDPE绝缘料未交联时熔体黏弹特性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低密度聚乙烯 交联剂 抗氧剂 黏弹特性 分子模拟
原文传递
交流网严重故障引发LCC-UHVDC功率振荡机理及控制优化方法
15
作者 丁平 刘明松 +4 位作者 张慕婕 万凯遥 尹健 张庆武 刘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32-3341,共10页
直流输电工程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相对固定的控制策略,完善该策略对提高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使用机电–电磁混合仿真技术进行稳定分析,在大电网交流侧某些严重故障下,多条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特高压直流(ultra-high... 直流输电工程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相对固定的控制策略,完善该策略对提高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使用机电–电磁混合仿真技术进行稳定分析,在大电网交流侧某些严重故障下,多条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特高压直流(ultra-highvoltageDCbasedonline commutatedconverter,LCC-UHVDC)工程均出现了持续大幅度功率振荡,表明现有控制策略需要一步完善。该文介绍了各UHVDC工程中出现的相似功率振荡现象,并以某工程为例,深入分析直流控制器中换相裕度面积计算(commutation margin area calculation module,AMINCALC)、设置最大熄弧角输出(maximumarcanglelimiteddirect outputmodule,GAMMA0)及低压限流(voltage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等多个控制环节共同诱发功率振荡的机理;研究抑制该类直流振荡可能的控制措施及实用的控制优化方案。实际电网的仿真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UHVDC 功率振荡 机电–电磁混合仿真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基于灰度纹理特征提取和CS-SNN的双初级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退磁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铄 宋俊材 +2 位作者 陆思良 吴先红 丁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464-6473,共10页
引入一种基于图像形态学纹理特征提取与布谷鸟搜索优化脉冲神经网络(cuckoo search-spiking neural network,CS-SNN)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双初级永磁同步直线电机(dual primary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DPPMSLM)... 引入一种基于图像形态学纹理特征提取与布谷鸟搜索优化脉冲神经网络(cuckoo search-spiking neural network,CS-SNN)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双初级永磁同步直线电机(dual primary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DPPMSLM)退磁故障精细定量化诊断识别的问题。首先,根据DPPMSLM拓扑结构约束,通过有限元仿真提取电机气隙空间中三线磁密信号作为有效故障信号;其次,引入图像纹理分析的方法,将一维数据信号映射为二维灰度图像,再采用伽马矫正和边缘提取技术增强图像信息,以提取图像纹理特征组成故障特征向量;然后建立两级CS-SNN分类器实现退磁故障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的精确诊断分类;最后,通过退磁样机制作和实验平台验证,提出的新方法能够准确识别DPPMSLM退磁故障位置和严重程度,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初级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退磁故障诊断 图像纹理分析 故障特征向量 布谷鸟搜索优化脉冲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考虑温度扰动的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电–磁–热–机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能桐 高兵 +1 位作者 宁倩 罗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116-6125,共10页
超磁致伸缩电声换能器输入输出特性受到电–磁–热–机多场耦合作用的影响,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材料自身耦合行为,未能考虑换能器整体结构影响,如磁回路、材料切割后涡流和温度等,难以有效反映换能器整体非线性特性。该... 超磁致伸缩电声换能器输入输出特性受到电–磁–热–机多场耦合作用的影响,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材料自身耦合行为,未能考虑换能器整体结构影响,如磁回路、材料切割后涡流和温度等,难以有效反映换能器整体非线性特性。该文在考虑漏磁和切割后涡流效应的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电–磁–热–机多物理场耦合下的换能器综合电路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分析多参数耦合作用下的换能器输入–输出特性,并确定温度、偏置磁场、预应力与换能器工作性能间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温度对换能器偏置点的扰动规律,并由此提出换能器最优输出策略;最后,搭建双端面电声换能器性能分析实验平台,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所提出模型能够有效追踪换能器输入–输出行为,且可在不同温度下,寻找最佳偏置点使得换能器输出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 电磁计算 多场耦合 非线性行为 温度扰动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FPGA的短时域积分电压重构方法
18
作者 孙先瑞 刁乃哲 +3 位作者 赵青青 宋崇辉 张海峰 王文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98-3411,共14页
为提高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的性能,相电压的准确重构是关键问题。在传统的电压重构方法中,矢量的作用时间受添加死区时间和消除窄脉冲等操作的影响而偏离理论计算值,因此,实际重构的输出电压与真实的输出电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偏差。该文... 为提高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的性能,相电压的准确重构是关键问题。在传统的电压重构方法中,矢量的作用时间受添加死区时间和消除窄脉冲等操作的影响而偏离理论计算值,因此,实际重构的输出电压与真实的输出电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偏差。该文以三电平中点钳位逆变器为例,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短时域积分电压重构方法。利用FPGA内部获得的真实驱动信号重构逆变器的相电压。首先,根据相电流方向重构辅助驱动信号;然后,利用由直流母线电压和辅助开关状态计算所得瞬时电压进行积分,重构各同步时钟脉冲的输出电压;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方法相比,一方面其普遍适用于各种脉宽调制方法,与添加死区时间和窄脉的冲消等除无关;另一方面,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重构的输出电压与真实的输出电压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重构 三电平中点钳位逆变器 驱动信号 开关状态 短时域积分
原文传递
中小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部分回热调控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力文 杨承 马晓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84-1894,共11页
现代中小型燃气轮机相对具有较高的透平排气温度,而与之相匹配的底循环通常为单压或双压蒸汽动力系统,难以实现透平排气的高效、灵活热功转换。为提升该类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能系统高效灵活性,提出回热可调控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re... 现代中小型燃气轮机相对具有较高的透平排气温度,而与之相匹配的底循环通常为单压或双压蒸汽动力系统,难以实现透平排气的高效、灵活热功转换。为提升该类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能系统高效灵活性,提出回热可调控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recuperative control,GTCC-RC),在全工况范围调节顶、底循环功比。以50MW级燃气轮机为例,以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为基准,设计GTCC-RC系统,并从㶲损失和热效率的角度进行全工况性能分析,提出系统的全工况最佳调控策略。案例研究表明:GTCC-RC提升了燃气轮机㶲效率。随着回热比例增加,燃料输入量减少。回热调控提升了案例联合循环系统的热效率和灵活性。与没有回热的基准系统相比,GTCC-RC系统调峰深度增加6.51%,联合循环热效率相对提升达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回热调控 变工况性能分析 负荷调控策略 调峰灵活性
原文传递
回热型静止式热磁发电机中的换热和回热分析
20
作者 蒋超 余国瑶 +3 位作者 罗二仓 朱顺敏 戴巍 李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静止式热磁发电机因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势而在低品位热源利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但热磁材料热容导致的无效吸热量严重制约了热磁发电机效率的提升。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提出一种采用交变流动换热的静止式热磁发电机,其特有的回... 静止式热磁发电机因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势而在低品位热源利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但热磁材料热容导致的无效吸热量严重制约了热磁发电机效率的提升。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提出一种采用交变流动换热的静止式热磁发电机,其特有的回热结构,有望显著降低换热器的换热量,进而提升整机热效率。首先介绍回热型静止式热磁发电机的整机结构,然后对其回热的实现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考察了其换热、回热性能与流道结构尺寸、运行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其换热性能与无量纲缓冲区长度和无量纲流体振幅均呈正比,而回热性能与无量纲流体振幅呈反比。进一步的数值模拟表明,其换热和回热性能随频率的降低而显著提升。在频率为0.2Hz时,该结构可使热磁发电的热效率提升1.5倍,但其回热性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式热磁发电机 交变流动 换热 回热 热效率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