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9399被引量73515H指数82
本刊为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是业内知名的权威学术期刊。本刊及时刊载我国康复医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内容涉及神经科、骨科、内科、儿科、精神科、肿瘤科、疼痛科等专科临床康复及相关学科的基础...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1242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540/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9,3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韩允 史媛媛 +3 位作者 宋文静 崔桂云 高修明 项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0例性别、年龄等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利用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 目的:探讨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0例性别、年龄等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利用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20min/次,2次/日,训练1周。利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收集试验组训练前后和对照组时空参数、非优势侧及优势侧运动学参数、非优势侧及优势侧地面反作用力参数(包括前-后侧峰值、内-外侧峰值及纵向第一峰值)。结果:(1)训练后,试验组患者步速及双侧步长均明显增加,步频、双支撑期明显减小,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患者优势侧步长、步频及双支撑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训练后,试验组患者双侧髋关节着地角度、踝背屈及跖屈最大角度及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增加,膝关节着地角度减小,踝关节第一峰值出现的阶段延迟,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患者双侧(膝关节着地角度、踝背屈最大角度、踝关节第一峰值出现阶段、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优势侧(髋关节着地角度、踝跖屈最大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双侧地面反作用力前-后侧峰值及纵向第一峰值明显提高,地面反作用力内-外侧峰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优势侧后侧峰值、内侧峰值及优势侧各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平衡稳定性及步伐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 三维步态分析 地面反作用力
下载PDF
持续短阵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蔡伟强 李浩正 +5 位作者 朱玉连 金涛 夏逸飞 李艳 胡瑞萍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8-903,923,共7页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和神经电生理指标观察单回合持续短阵脉冲刺激(continuou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cTB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和神经电生理指标观察单回合持续短阵脉冲刺激(continuou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cTB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2例,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在健侧M1区随机交替进行单回合c TBS经颅磁刺激干预和假刺激干预,两种干预方式间隔1周。每次干预前后采集健侧和患侧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和fNIRS静息态数据。选择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辅助运动皮质(pre-motor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cortex,SMA)、初级躯体感觉皮质(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1)、体感联合皮质(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cortex,SAC)作为感兴趣区,分别做同源脑网络分析和异源脑网络分析,获得干预前后的脑功能连接图,观察运动网络功能连接模式的变化。结果:与假刺激相比,cTBS经颅磁刺激干预后,健侧第一背侧骨间肌MEP显著下降,健侧M1区的同源网络功能连接及健侧M1-患侧SMA间功能连接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BS经颅磁刺激能够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网络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尤以健侧M1-患侧SMA间功能连接明显,可以为神经调控治疗新策略的制定提供靶点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静息态 功能连接
下载PDF
闭环式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文盛 龙耀斌 +1 位作者 黄雅琳 覃方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因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反射过度活跃、逼尿肌-括约肌协调差从而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NB常用的外周干预治疗康复方法包括电刺激、外周磁刺...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因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反射过度活跃、逼尿肌-括约肌协调差从而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NB常用的外周干预治疗康复方法包括电刺激、外周磁刺激、针灸、盆底肌训练等[1—3],外周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且相对安全的新型康复技术,通过刺激NB患者的骶髓排尿中枢获得一定的疗效[4—5]。在脑功能重组研究中直接予以大脑中枢的皮层脑区进行经颅磁刺激更有利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大脑中枢 康复技术 康复方法 排尿中枢 盆底肌训练 经颅磁刺激 逼尿肌
下载PDF
以目标为导向的督导式康复医学科教学门诊的建设与实践
4
作者 吴秀勤 冷雁 +4 位作者 陈曦 刘鹏 梁崎 丁明晖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92-1596,共5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目标是以六大岗位胜任力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病人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教学能力和学习提升能力的临床医生[1]。门诊医疗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诊疗的岗位胜任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目标是以六大岗位胜任力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病人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教学能力和学习提升能力的临床医生[1]。门诊医疗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诊疗的岗位胜任力亦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门诊医疗 门诊诊疗 康复医学科 沟通合作 岗位胜任力 督导 临床医生
下载PDF
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摆动相骨盆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魏露 夏清 +2 位作者 张洪宇 杜玲玲 沈新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摆动相骨盆运动特征,探讨骨盆代偿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足下垂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按照与试验组偏瘫侧、非偏瘫侧左右一致、性别相同的原则,将对照组左右侧数据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 目的:研究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摆动相骨盆运动特征,探讨骨盆代偿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足下垂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按照与试验组偏瘫侧、非偏瘫侧左右一致、性别相同的原则,将对照组左右侧数据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时空参数及摆动相骨盆、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并对偏瘫侧骨盆与踝关节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非偏瘫侧比较:偏瘫侧步频、支撑期百分比减小,骨盆最大后倾、旋前角减小,最大旋后、向上侧倾角增大,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关节活动度(ROM)均增大,最大踝背屈减小、最大踝跖屈增大(均P<0.05)。与对照组1比较:偏瘫侧步长缩短,步速减慢,步频降低,支撑相百分比延长,骨盆最大前倾、旋后、向上侧倾角及矢状面、横断面ROM均增大,最大旋前、向下侧倾角减小,同时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减小,踝关节ROM减小(均P<0.05)。与对照组2比较:非偏瘫侧步长缩短、步速减慢、步频降低、支撑期百分比延长,骨盆最大前、后倾角增大,横断面、冠状面ROM均减小,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及ROM减小(均P<0.05)。偏瘫侧骨盆旋转与最大踝背屈、踝跖屈均有明显负相关(均P<0.05);骨盆侧倾与最大踝跖屈明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摆动相骨盆运动特征显著,骨盆与踝关节运动存在相关性且同时受其他关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骨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四肢肌力随年龄变化特征及其与6min步行距离的相关性
6
作者 杨安琪 李文竹 黄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7-893,共7页
目的: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四肢肌力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分析四肢肌力与6min步行距离的关系。方法:纳入在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采用手持式肌力测试... 目的: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四肢肌力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分析四肢肌力与6min步行距离的关系。方法:纳入在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采用手持式肌力测试仪(HHD)对上、下肢主要肌群进行等长肌力测定,采用6min步行试验(6MWT)评定步行功能,同时收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采用二次曲线拟合分析患儿四肢肌力随年龄变化特征,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四肢各组肌群肌力与6min步行距离(6MWD)间的相关性,将6MWD作为应变量,10组肌群肌力、年龄、BMI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例,年龄为5—10岁的DMD男性患儿,膝伸展肌群肌力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6MWD为(369.6±72.1)m,(7.00—7.99)岁患儿的6MWD均值最大,7岁以上患儿6MWD均值逐渐下降。6MWD与肘伸展(r=0.448,P<0.01)、膝屈曲(r=0.460,P<0.01)、膝伸展(r=0.418,P<0.01)肌群肌力呈中度正相关,与肩外展(r=0.273,P<0.05)、踝背屈(r=0.273,P<0.05)、踝跖屈(r=0.313,P<0.05)肌群肌力呈低度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6MWD的主要因素为膝伸展肌群肌力(P<0.05),校正决定系数为0.47。年龄、BMI以及其他肌群肌力对6MWD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5—10岁的DMD患儿的膝伸展肌群肌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大于7岁的患儿6MWD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膝周肌群、上肢近端肌群和踝周肌群肌力与患儿的步行功能相关。其中膝伸展肌群肌力是影响6MWD的主要因素,因此为维持DMD患儿步行功能,需更加关注膝周肌群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6MIN步行距离 肌力 相关性
下载PDF
多裂肌退变与脊柱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森明 覃兴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13,共5页
多裂肌位于脊柱区的最深层,由许多块分开的小肌肉组成,对称地分布在脊柱两侧,是附着面积最大的椎旁肌。它在腰部最发达,并且具有丰富的感觉受器,是脊柱最重要的稳定肌。多裂肌按解剖层次可分为浅层和深层,其中浅层多裂肌主要参与脊柱的... 多裂肌位于脊柱区的最深层,由许多块分开的小肌肉组成,对称地分布在脊柱两侧,是附着面积最大的椎旁肌。它在腰部最发达,并且具有丰富的感觉受器,是脊柱最重要的稳定肌。多裂肌按解剖层次可分为浅层和深层,其中浅层多裂肌主要参与脊柱的背伸及旋转运动,深层多裂肌则主要参与维持脊柱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多裂肌 解剖层次 椎旁肌 脊柱区 旋转运动 浅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骨科康复高质量发展战略行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成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3-1157,共5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1]。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公立医院 骨科康复 国务院办公厅 物质要素 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 规模扩张
下载PDF
全身运动评估指导下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春 孟兆祥 +7 位作者 任素伟 陶月红 尹正录 朱玲玲 舒桂华 张熙斌 王继兵 李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高危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出院后至门诊复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并且每月至门诊随访1次接... 目的:观察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高危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出院后至门诊复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并且每月至门诊随访1次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指导至纠正6月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在纠正6月、12月龄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运动发育商(TMQ)进行评估。结果:不安运动阶段末次,观察组的正常不安运动数量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纠正6月、12月龄时,观察组GMQ、FMQ、TMQ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结论: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有助于促进高危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发育,对改善高危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早期干预
下载PDF
前臂姿势对腕关节屈伸肌力的影响
10
作者 许惊飞 王劲松 +1 位作者 俞泳 宗慧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5-737,共3页
在临床工作中,常通过握力测试来反映前臂肌群的肌力。握力主要测量前臂屈肌群和手内肌群的共同肌力,无法单独反映腕关节屈肌群的肌力,也不能测得伸腕肌群的肌力。等速肌力测试则可定量测量腕关节屈伸肌力。在对腕关节进行等速肌力评估时... 在临床工作中,常通过握力测试来反映前臂肌群的肌力。握力主要测量前臂屈肌群和手内肌群的共同肌力,无法单独反映腕关节屈肌群的肌力,也不能测得伸腕肌群的肌力。等速肌力测试则可定量测量腕关节屈伸肌力。在对腕关节进行等速肌力评估时,前臂的姿势对腕关节屈伸肌力的影响常被忽略。多个研究报道了正常人、网球运动员和各种病理状态下(如腕管综合征、肱骨外上髁炎)腕关节的等速肌力测试[1—3],各研究在肌力测试过程中前臂的体位摆放不同,有旋前、旋后和中立位,并未考虑前臂旋转是否对屈伸腕峰力矩造成影响,也导致各研究之间缺乏可比性。因此,本研究测量健康年轻人前臂旋前和旋后位下腕关节屈伸峰力矩,并比较性别、利手对峰力矩的影响,为临床使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患者肌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腕管综合征 网球运动员 中立位 前臂旋转 峰力矩 腕关节 等速肌力
下载PDF
运动训练干预对尘肺稳定期患者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苗苗 张群 +6 位作者 云翔 华正兵 张慧萍 肖淑玉 曹宏 齐慧生 沈福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煤工尘肺(CWP)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标准与依据。方法:将100例CWP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手段,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煤工尘肺(CWP)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标准与依据。方法:将100例CWP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手段,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呼吸状况、生存质量以及机体炎症反应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BMI、6min步行距离(6MWD)、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比值、呼气峰值流速(PEF)、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得分,以及血清瘦素(LP)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仅BMI、SGRQ问卷中呼吸状况、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以及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和生理职能分数发生变化(P<0.05)。同时治疗后的试验组患者6MWD、VC、FVC、SGRQ评分、SF-36得分、LP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6MWD与SGRQ呈负相关,SGRQ与VC呈负相关,6MWD与VC成正相关。结论:运动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可提高煤工尘肺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耐力,还可以改善其呼吸状况和肺健康,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困扰,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康复 煤工尘肺 接尘工人
下载PDF
将党的阳光和医者仁心播撒进边疆残疾儿童心田——中国康复医学会实施“青海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纪实
12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事关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加强边疆贫困地区儿童身体疾病的早期干预,做好早期康复,预防控制儿童残疾的发生和发展,2020年9月30日—2021年3月31日,中国康复医学会圆满完成国家民政部"青海省...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事关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加强边疆贫困地区儿童身体疾病的早期干预,做好早期康复,预防控制儿童残疾的发生和发展,2020年9月30日—2021年3月31日,中国康复医学会圆满完成国家民政部"青海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将党的阳光和医者仁心播撒进边疆残疾儿童心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会 身体疾病 残疾儿童 国家民政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儿童残疾 医者仁心 预防控制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初产妇和经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2
13
作者 蔡文智 张焱 +2 位作者 陈玲 陈晓敏 胡英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的表面肌电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我们对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初产妇和经产妇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运用SA9800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的表面肌电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我们对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初产妇和经产妇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运用SA9800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初产妇和经产妇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客观评估,运用国际尿失禁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Chinese,ICIQ-SF-Chinese),以及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主观评估。结果:盆底肌表面肌电变化:初产妇组治疗后前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平均值,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的快肌测试阶段表面肌电最大值、慢肌测试阶段表面肌电平均值以及耐力评估阶段表面肌电平均值和后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平均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初产妇组经产妇组疗效观察:初产妇组快肌测试阶段的表面肌电最大值、慢肌测试阶段的表面肌电平均值以及耐力评估阶段的表面肌电平均值变化比经产妇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ICIQ-SFChinese评分均有显著性变化,且初产妇组的评分差高于经产妇组;初产妇组自觉症状好转率为91.96%,经产妇组自觉好转率为83.9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治疗初产妇和经产妇压力性尿失禁,两者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均升高。初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快,治疗效果优于经产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康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案例情景模拟法对康复治疗专业教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彦 林爱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2-975,共4页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康复实践技能的学习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学生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1]。然而,在康复治疗专业的临床见习课中,学生只能观察带教老师在患者旁边进行问诊查体...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康复实践技能的学习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学生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1]。然而,在康复治疗专业的临床见习课中,学生只能观察带教老师在患者旁边进行问诊查体及病情讲解[2],缺乏与患者充分的互动式交流机会。另外,由于康复治疗的周期较长,而学生的临床见习课时较少,不利于教师在见习课中将患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都一一呈现。这些影响因素会导致在学校的综合技能考核中成绩不理想。我校根据2013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在2014级学生的《临床康复学》课程教学中增加了案例情景模拟教学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 康复治疗专业 情景模拟法 康复医学 带教老师 临床见习课 交流机会 临床康复学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亚群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玮 郝建 +3 位作者 杨艳 李成恩 侯晓丽 钱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有氧运动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细胞及心肺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研究有氧运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促进COPD患者康复的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COPD对... 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有氧运动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细胞及心肺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研究有氧运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促进COPD患者康复的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COPD对照组30例用12周吸氧、化痰、舒张支气管等常规药物治疗,COPD试验组30例用常规治疗同时施加有氧运动干预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亚群比例、IL-17和TGF-β表达水平与心肺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有氧运动干预后,试验组Treg细胞亚群比例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升高,且IL-17及TGFβ表达水平降低(P<0.05);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峰值功率(Peak Power)、峰值CO2排出量(Peak VCO2)较干预前及对照组药物治疗后得到一定改善(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和促进肺康复的作用,为临床COPD稳定期患者的有氧运动在免疫学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 Treg细胞亚群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荣丽 王宁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后早期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下肢肌力(M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目的:观察比较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后早期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下肢肌力(M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能力(FAC)的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治疗前下肢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受试者下肢MI、FMA和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随治疗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治疗2周后试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下肢MI(88.15±4.72)和FAC(3.77±0.73)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MI=72.23±14.11,FAC=2.92±0.86),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9)。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踏车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 脑卒中 早期康复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Chiari畸形患者围手术期物理治疗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惠 贾程森 +1 位作者 王傲 方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87,共3页
Chiari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CM),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颅颈交界区先天畸形[1]。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常于青壮年时期发病,呈进行性发展,可并发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2]。如干预不及... Chiari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CM),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颅颈交界区先天畸形[1]。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常于青壮年时期发病,呈进行性发展,可并发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2]。如干预不及时可造成不可逆的残疾。主要表现为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穿过枕骨大孔疝入椎管内或伴延髓和第四脑室延长下移,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产生延髓、上颈段、颅神经、颈神经、小脑受累和颅内压增高表现[3]。目前常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加速康复外科 小脑扁桃体 脊髓空洞症 颅内压增高 第四脑室 康复疗效 颅神经
下载PDF
单侧空间忽略的神经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穆景颂 倪朝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0-1003,共4页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又称为偏侧空间忽略(hemispatial neglect,HSN),是脑损伤(包括脑梗死、脑出血、颅脑外伤、脑肿瘤等)患者的一种视空间注意障碍及行为异常,其在右半球卒中的发生率高达50%[1]。USN患者无法...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又称为偏侧空间忽略(hemispatial neglect,HSN),是脑损伤(包括脑梗死、脑出血、颅脑外伤、脑肿瘤等)患者的一种视空间注意障碍及行为异常,其在右半球卒中的发生率高达50%[1]。USN患者无法检测或响应位于其半球病变(通常为右侧)对侧的刺激,可表现为患者不能定位声源;阅读时忽略病灶对侧的字;不知道穿病灶对侧衣服、刮病灶对侧胡须、梳病灶对侧头发、吃病灶对侧盘中的食物;步行时病灶对侧身体碰撞病床及门等。这些忽略的存在使患者容易受到外界的损伤、反复跌倒,导致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及生存质量严重减退,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及预后[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行为异常 颅脑外伤 脑损伤 脑肿瘤 空间注意障碍 神经机制
下载PDF
借力网络与人工智能,进一步推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1网络为医疗数据分享开拓了新领域1.1网络网络(network)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项发明,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成为临床信息交流的一个有效工具。不同学科对网络的理解略有不同[12]。例如,网络的数学概念是一种图,图论(graph the... 1网络为医疗数据分享开拓了新领域1.1网络网络(network)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项发明,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成为临床信息交流的一个有效工具。不同学科对网络的理解略有不同[12]。例如,网络的数学概念是一种图,图论(graph theory)是网络的数学基础,所构成的图模型(graph model)又称为网络模型。计算机领域中的网络则是指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一种物理联系,表示了构成网络的诸多对象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一种有关联的多维联系,通过网络将各个点、线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模型 临床应用 残疾和健康分类 人工智能 国际功能 信息交流 数学概念 数学基础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ε对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背角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和机械痛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杨 杜占慧 +2 位作者 魏慧 高文双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8-1284,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后,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以及PKCε是否可以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的活性而参与CCD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大...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后,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以及PKCε是否可以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的活性而参与CCD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大鼠8只:假手术组、CCD7天组、CCD14天组、CCD7天+BIM I组、CCD+DMSO组、CCD+PDBu组,分别通过鞘内注射不同药物,或对正常大鼠鞘注DMSO/PDBu后,测量大鼠机械刺激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脊髓背角PKCε和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CCD术后第4天,鞘内注射PKCε的激动剂PDBu 1—4h,明显降低CCD大鼠PWMT(P<0.05),而给予BIM I 1—4h,可升高CCD大鼠PWMT(P<0.05)。从CCD术后第4天起,连续3天鞘注BIM I,可明显缓解大鼠的机械痛敏(4天,P<0.05),但从停止注射后镇痛作用消失(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CD后7天和14天,手术侧背角PKCε和GFAP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增加,而注射BIM I可明显抑制PKCε和GFAP表达(P<0.05)和星型胶质细胞激活。PDBu可导致正常大鼠PWMT明显降低(P<0.05),GFAP蛋白质表达量增加(P<0.05),促进星型胶质细胞激活。结论: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机械痛阈下降的同时,手术侧脊髓背角内PKCε和GFAP蛋白表达上调,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增加。PKCε可能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参与CCD后病理性神经痛的中枢敏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蛋白激酶C 星型胶质细胞 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