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6966被引量62157H指数80
《环境科学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国家一级刊物。本刊于1988年创刊,2009年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现国内外公开发行。《环境科学研究》于202...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692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827/X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6,9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电子企业职业人群有机物暴露健康风险评估
1
作者 王丹璐 郭溪香 +6 位作者 王梦晨 朱婷婷 赵秀阁 申芝芝 胡蓉 齐秀娟 刘怡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625,共10页
随着电子行业从业人群在新发职业病例中占比的增加,其健康问题及潜在健康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各工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半定量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其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①... 随着电子行业从业人群在新发职业病例中占比的增加,其健康问题及潜在健康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各工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半定量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其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①调查企业各工位所检测的有机物浓度均低于其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但乙醛、三氯乙烯、二甲苯等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均大于1,仍会产生较高的潜在非致癌健康风险.②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喷码、丝印、封装和浸锡等工位污染物的危害指数在2.52~129.14之间,导致其从业人员健康风险水平较高.③受到污染物浓度和危害等级的影响,半定量风险评估与定量风险评估结果之间存在差异.④不同评估方法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会造成评估结果的偏差.研究显示:电子企业部分有机污染物低浓度可带来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应加强有效防护措施;同时,应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开展健康风险评估,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估结果,为实施高效的环境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企业 有机物 职业人群 健康风险
下载PDF
油基岩屑焚烧过程中钡的转化与环境风险研究
2
作者 黄祥 彭晓曦 +4 位作者 郭卫广 韩雨岐 张力 侯江 雍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6-1019,共14页
油基岩屑焚烧处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风险及其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油基岩屑利用处置环境风险,通过实际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模拟等方式,结合XRD、SEM-EDS、同步热分析等多种表征方法,针对四川省天然气开采油... 油基岩屑焚烧处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风险及其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油基岩屑利用处置环境风险,通过实际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模拟等方式,结合XRD、SEM-EDS、同步热分析等多种表征方法,针对四川省天然气开采油基岩屑典型回转窑焚烧处置过程中钡的转化以及焚烧尾渣的环境风险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钡是油基岩屑中的主要重金属,油基岩屑经焚烧后,尾渣中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大幅上升,平均值达到333.0 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标准限值;在还原气氛下,800℃时模拟焚烧尾渣可交换态钡含量和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出现大幅上升,平均值分别达到8675.74 mg/kg和244.38 mg/L,并在1100℃时进一步上升,不同油基岩屑的浸出毒性发生这种跃升的温度条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油基岩屑中的硫酸钡在800℃以上会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生成硫化钡,并与氯化氢等反应产生氯化钡,这种还原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硫酸钡晶体颗粒表面,并最终形成了被可溶性钡外壳包裹的硫酸钡晶体颗粒.研究显示,可溶性钡是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风险,其产生主要与硫酸钡的碳热还原反应有关,钻井岩屑还原性高温热处理过程产生的可溶性钡环境风险应得到广泛关注和有效防控,建议从标准政策制定、风险源头防控和尾渣末端治理等方面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岩屑 焚烧 碳热还原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环境健康效益评估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雅 郭昌胜 徐建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3-1823,共11页
健康效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向管理者和公众提供某一项环境保护行动或政策全面的社会效益和成本信息,包括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缓解程度、生态资源的改善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结合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 健康效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向管理者和公众提供某一项环境保护行动或政策全面的社会效益和成本信息,包括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缓解程度、生态资源的改善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结合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2年发表的与健康效益评估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健康效益评估领域的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15年之后,发文量增长迅速,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和中国.②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Lancet、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等顶级期刊上,美国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③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效果及收益,颗粒物暴露的健康风险和疾病负担研究,以及城市绿地规划等.研究显示,健康效益评估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和脉络类似,正处于活跃发展状态,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的缓解效果、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等领域,减排政策实施后不同污染物的协同效益、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效果、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成本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效益 文献计量学 评估
下载PDF
基于物质代谢分析的高铝煤炭循环利用全产业链评估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馨 王彦超 +1 位作者 程淇 温宗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8-636,共9页
高铝煤炭广泛分布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煤田,富含丰富的铝、硅、锂、镓等有价元素,对其进行资源协同开发,有望大幅提升我国铝资源供给体系韧性并提高固废利用率,以及改善燃煤电厂的飞灰堆存等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以大唐国际托电园... 高铝煤炭广泛分布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煤田,富含丰富的铝、硅、锂、镓等有价元素,对其进行资源协同开发,有望大幅提升我国铝资源供给体系韧性并提高固废利用率,以及改善燃煤电厂的飞灰堆存等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以大唐国际托电园区的高铝粉煤灰示范生产线为案例,解析了高铝煤炭中各类无机资源的分布规律,并在全面梳理“原料—工艺—技术—产品/副产品”匹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集成“高铝煤炭清洁燃烧工艺-多级预脱硅工艺-氧化铝低能耗提取工艺”于一体的高铝煤炭循环利用全产业链;采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研究高铝煤炭循环利用全过程中有价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高铝煤炭伴生有价元素的走向与分配模型,识别了该产业链中物质代谢优化调控的关键环节;此外,以传统铝土矿炼铝产业和木浆造纸产业为参考基准,核算了该产业链推广应用的经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高铝煤炭循环利用全产业链中有价元素总体循环回收利用率超过80.0%,在内蒙古自治区推广应用该产业链,每年可生产1303.0×10^(4)t氧化铝,联产964.0×10^(4)t活性硅酸钙和3192.0×10^(4)t硅钙渣,创造年收入401.2×10^(8)元,节约3505.0×10^(4)t铝土矿,保护11.5 km^(2)植被.研究显示,高铝煤炭循环利用全产业链的有价元素回收率高,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煤炭 循环利用 物质代谢 效益评估
下载PDF
危险废物鉴别急性毒性估算方法可靠性验证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沈伟航 饶思威 +2 位作者 曹俊 叶脉 朱能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11-2021,共11页
急性毒性是危险废物鉴别(危废鉴别)重点关注的危险特性之一,危废鉴别实践常根据已知组分数据估算鉴别对象的急性毒性,但估算标准不统一、方法选择随意性强,不同估算方法之间缺乏横向比较研究,估算方法可靠性有待验证评估.本文基于含钡... 急性毒性是危险废物鉴别(危废鉴别)重点关注的危险特性之一,危废鉴别实践常根据已知组分数据估算鉴别对象的急性毒性,但估算标准不统一、方法选择随意性强,不同估算方法之间缺乏横向比较研究,估算方法可靠性有待验证评估.本文基于含钡污泥、白色粉末固体废物、生化污泥、污染土壤、洗沙泥和废铝灰等6类固体废物毒性物质含量的定量和成分分析结果,分别以GB 30000.18−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8部分:急性毒性》衍生出的4种混合物急性毒性分析方法(方法一至方法四)估算其对应的急性毒性,并通过GB 5085.2−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规定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分析测试,验证评估危险废物鉴别急性毒性估算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6类固体废物对昆明小鼠的口服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均大于2000 mg/kg,均不具备危险废物急性经口毒性特征,但4种不同方法得到的急性毒性估算数值差异明显,急性毒性评估准确性与固体废物类型以及成分信息的多少直接相关.方法一和方法四可用来评估低毒固体废物急性毒性,估算后往往无需继续开展急性毒性测试;对于可能存在高毒组分的固体废物,方法二和方法三的估算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实际鉴别工作中,可通过成分分析,明确混合物主要组成成分,基于成分分析和危废鉴别检测结果等综合评估鉴别对象的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废鉴别 急性毒性 估算方法 可靠性 验证评估
下载PDF
乌江流域固碳服务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俊毅 李俊生 关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7-767,共11页
生态系统提供的固碳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环境因子的驱动机制是有效提高固碳服务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核算乌江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使... 生态系统提供的固碳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环境因子的驱动机制是有效提高固碳服务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核算乌江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部分依赖图模型(PDP模型)分析各因子对固碳服务的贡献度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乌江流域固碳服务空间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时间上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上游的增速大于中游及下游.②时空尺度上,自然地表类因子均是对固碳服务贡献最大的环境要素,其中植被覆盖度在空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55.08%;坡度在时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34.46%.③各影响因子在时空上呈现出不同的驱动机制,其中人口密度的驱动机制变化最为强烈,在空间上,固碳服务随人口的增加而降低,在时间上,固碳服务整体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加.④2000—2020年,人类活动的改变是乌江流域固碳服务增加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固碳服务的高低虽受限于自然地表类环境因子,但人类活动的正面干扰能显著提高固碳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生态系统 固碳服务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滇中尖山河流域典型人工湿地水体-土壤-植物系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孟白 王克勤 +2 位作者 宋娅丽 洪利达 胡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40-1353,共14页
为深入了解高原湖泊临湖流域人工湿地系统内元素交换规律和养分限制状况,通过测定滇中抚仙湖临湖尖山河流域人工湿地水体-土壤-植物连续体营养元素含量,分析掌握人工湿地不同功能区各组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各分区... 为深入了解高原湖泊临湖流域人工湿地系统内元素交换规律和养分限制状况,通过测定滇中抚仙湖临湖尖山河流域人工湿地水体-土壤-植物连续体营养元素含量,分析掌握人工湿地不同功能区各组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各分区氮去除率逐级递增,磷去除率波动递增,人工湿地前端COD_(Cr)净化效应明显,末端TN、TP净化效用明显,双区并联构筑人工湿地净化效应更优,该系统土壤-植物营养元素格局存在区域差异性.湿地植物碳同化效率明显受生长期和外源胁迫共同控制,土壤矿质代谢及有机质分解能力表现为旱伞草>香蒲>再力花>美人蕉.该系统内各组分氮元素变异性较大,尖山河人工湿地总体上土壤C-植物C、土壤P-植物P和土壤C/N-植物C/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N/P-植物N/P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植物对C和P元素的响应更加积极.因此提高高原人工湿地水体净化功能关键在于了解系统营养元素限制格局及外源胁迫适应特征,该结果可为高原湖泊水体与临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推广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系统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碳氮磷 尖山河流域
下载PDF
京津冀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与空间格局分析
8
作者 种方方 杜加强 +6 位作者 朱晓倩 孙冰清 李丽娟 宋泽邦 伍璐垚 陈西雅 翟光卿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65-2073,共9页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探明其空间分布对于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增汇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京津冀全域开展的碳储量估算大多忽略了碳储量的空间异质性,本文基于实测碳密度采样点数据,结合植被指数、纹理因子、地形因子等遥...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探明其空间分布对于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增汇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京津冀全域开展的碳储量估算大多忽略了碳储量的空间异质性,本文基于实测碳密度采样点数据,结合植被指数、纹理因子、地形因子等遥感变量构建了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在此基础上估算了京津冀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表明:①以Exponential为核函数、交叉验证(CV)确定带宽的GWR模型估算效果最佳.②京津冀陆地生态系统2015年和2021年碳储量分别为2.00×10^(9)Mg和2.18×10^(9)Mg,其中2015年地上生物量碳储量、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5.33×10^(8)Mg、1.80×10^(8)Mg和1.29×10^(9)Mg,2021年分别为5.58×10^(8)Mg、1.77×10^(8)Mg和1.44×10^(9)Mg.③森林、农田、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京津冀地区三大主要碳库,碳储量分别约占区域总量的45%、31%和16%,碳储量整体分布格局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较高、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较低的特征.研究表明,虽然京津冀地区总碳储量较大,但平均碳密度略低于我国平均水平,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未来碳汇增加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陆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 空间格局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2030年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群PM_(2.5)污染控制路径 被引量:4
9
作者 束韫 李海生 +6 位作者 张文杰 王洪昌 田刚 朱金伟 于瑞 杨添棋 龙红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9-448,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明显,空气质量也随之大幅改善.然而,部分重点区域如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群(“2+26”城市)PM_(2.5)年均浓度依然较高,远超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35μg/m^(3)).为实现该目标值,利用...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明显,空气质量也随之大幅改善.然而,部分重点区域如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群(“2+26”城市)PM_(2.5)年均浓度依然较高,远超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35μg/m^(3)).为实现该目标值,利用京津冀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综合评估模型(greenhouse gas-air pollution interactions and synergies,GAINS-JJJ),模拟预测了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分别量化了结构调整与末端控制(BAT)政策对不同污染物减排的贡献,为“2+26”城市制定空气质量改善路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17—2030年,由于一系列结构调整政策,如煤改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如钢铁、水泥、焦化等)、氮肥减量施用和高挥发有机溶剂替代等措施的实施,以及末端控制政策,如钢铁、水泥与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型柴油车与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标准升级,标准化规模养殖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技术的推广,“2+26”城市的PM_(2.5)年均浓度值达到34μg/m^(3),实现了“美丽中国”的目标要求.(2)2030年结构调整情景下,一次PM_(2.5)、SO_(2)、NO_(x)、NH_(3)与NMVOCs(非甲烷类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相比2017年分别下降了31%、44%、31%、5%和11%;结构调整+末端控制情景下,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减排比例分别达到75%、69%、77%、32%与52%.(3)末端控制政策对一次PM_(2.5)、NO_(x)、NH_(3)和NMVOCs减排的贡献要大于结构调整政策的贡献;而针对SO_(2)的减排,结构调整政策则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研究显示,在2030年之前,“2+26”城市的末端控制政策仍具有较大的污染减排潜力,而针对SO_(2)的控制则应将重点从过去的末端减排转向前端的结构性调整措施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污染 “2+26”城市 情景分析 减排潜力 模拟分析
下载PDF
水环境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闵 李露 宋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35-1844,共10页
介水传染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问题,对水环境中致病菌的适当监测和风险评估是预防水传播疫情的关键.建立水环境中无需培养的快速致病菌检测方法并应用于QMRA(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对于维护公众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 介水传染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问题,对水环境中致病菌的适当监测和风险评估是预防水传播疫情的关键.建立水环境中无需培养的快速致病菌检测方法并应用于QMRA(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对于维护公众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环境水体致病菌方法的建立方面,包括不同致病菌引物的设计,分析条件的优化,比较分子生物学方法与标准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以及提高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检测用时和分析成本的探索等.相对于传统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环境水体致病菌的检测方面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耗时短的优势,此外,分子生物学方法还能够检测有活性但不可培养的菌株,区分致病毒株和非致病菌株,并在高通量检测致病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定量致病菌浓度,并将其应用于QMRA中,可以提高对致病菌污染的预测能力.最后,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不同种类致病菌的发生、传播程度、毒力,用于优化QMRA,但目前缺乏可用于评估的数据,未来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重点监测站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收集长期的可在线访问的监测数据用于QMRA,结合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实现对区域范围的自动预警,从而提高保护公共健康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PCR 致病菌 检测限 微阵列 基因编辑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北京市不同季节室外细菌气溶胶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雒月云 毛怡心 +4 位作者 庄思琪 邓富昌 侯敏 唐宋 姚孝元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565,共10页
为了解北京市室外细菌气溶胶的分布特征,基于培养法分析了2020年9月—2021年5月不同季节细菌气溶胶浓度及粒径的分布特征,探讨气象因素(温度和相对湿度)和空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对细菌气溶胶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北京市... 为了解北京市室外细菌气溶胶的分布特征,基于培养法分析了2020年9月—2021年5月不同季节细菌气溶胶浓度及粒径的分布特征,探讨气象因素(温度和相对湿度)和空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对细菌气溶胶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北京市室外细菌气溶胶平均浓度为447.10 CFU/m^(3)(每立方米空气中的菌落形成单位),呈春季〔(648.55±537.24)CFU/m^(3)〕>冬季〔(324.50±181.99)CFU/m^(3)〕>秋季〔(319.59±305.07)CFU/m^(3)〕的特征,不同季节细菌气溶胶浓度差异不显著.②北京市室外约80%的细菌气溶胶直径大于2.1μm,细菌气溶胶浓度在第2级(粒径为4.7~7.0μm)显著降低,峰值粒径出现在第1级(粒径>7.0μm).粒径大于7.0μm的细菌气溶胶在春季与秋季以及春季与冬季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小于0.05).可进入人体下呼吸道的细菌气溶胶(≤4.7μm)比例近50%(冬季、秋季、春季占比分别为61.0%、58.9%、41.6%),冬季空气中可进入人体下呼吸道的细菌气溶胶比例最高.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室外环境细菌气溶胶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M_(10)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细菌气溶胶浓度受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的影响.研究显示,北京市室外环境中可进入人体下呼吸道的细菌气溶胶比例近50%,冬季细菌气溶胶暴露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环境 细菌气溶胶 浓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重金属絮凝剂MAMPAM除Cu(Ⅱ)的絮凝条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丽娟 王刚 +2 位作者 张航 蒋煜峰 杨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9-795,共7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和巯基乙酸(TGA)为主要原料,经羟甲基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将巯基接枝到PAM分子链上,制备出具有重金属螯合能力的絮凝剂巯基乙酰化羟甲基聚丙烯酰胺(MAMPAM).以含Cu(Ⅱ)水样为考察对象,采用响应面法中的CCD试验对MAMPAM... 以聚丙烯酰胺(PAM)和巯基乙酸(TGA)为主要原料,经羟甲基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将巯基接枝到PAM分子链上,制备出具有重金属螯合能力的絮凝剂巯基乙酰化羟甲基聚丙烯酰胺(MAMPAM).以含Cu(Ⅱ)水样为考察对象,采用响应面法中的CCD试验对MAMPAM除Cu(Ⅱ)的絮凝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①试验值与响应值的点基本呈线性,决定系数R2值为0.9154,残差服从正态分布,说明模型的合理性和拟合性均较好;模型的F值为12.75,P值为0.0002(<0.001),表明模型非常显著.②水样初始pH(X_(1))、Cu(Ⅱ)初始浓度(X_(2))、MAMPAM投加量/Cu(Ⅱ)初始浓度(X_(3))的P值分别为0.0034、0.0732、0.0005,说明X_(1)、X_(3)为显著影响因素,X_(2)为不显著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X_(1)X_(3)、X_(2)X_(3)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X_(1)X_(2)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③通过模型验证得到最佳絮凝条件为软件推荐的絮凝条件,即水样初始pH为5.8、Cu(Ⅱ)初始浓度为65.6 mg/L、MAMPAM投加量与Cu(Ⅱ)初始浓度的比值为3.7∶1,在此条件下试验测得的Cu(Ⅱ)去除率为95.05%,模型预测的Cu(Ⅱ)去除率为98.52%,相对偏差为−3.52%.研究显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MAMPAM除Cu(Ⅱ)的絮凝条件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絮凝 含铜水样 优化
下载PDF
鸡粪模拟堆肥中多重耐药菌、耐药基因和整合酶基因的消减动力学解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欣然 李涛 +4 位作者 孙兴滨 唐伟欣 王旭明 高浩泽 仇天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5-1055,共11页
为掌握多重耐药菌、耐药基因和整合酶基因在鸡粪堆肥过程中的消减动力学规律,试验外源添加多重耐药菌,并以其携带的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多肽类耐药基因(mcr-1)、喹诺酮类基因(oqxB)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作为典型污染物,开展模拟... 为掌握多重耐药菌、耐药基因和整合酶基因在鸡粪堆肥过程中的消减动力学规律,试验外源添加多重耐药菌,并以其携带的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多肽类耐药基因(mcr-1)、喹诺酮类基因(oqxB)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作为典型污染物,开展模拟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可培养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数量在3 d的高温后得到完全灭活;堆肥10 d后,多重耐药菌总量下降了4~6个数量级.在高温堆肥过程中耐药基因的绝对丰度随着堆肥过程的进行而逐渐降低,耐药基因aadA、sul2、mcr-1、oqxB的消减率分别为89.39%、97.99%、99.89%、99.81%,intI1基因的消减率高于80%;大多数耐药基因的相对丰度表现出先降低后略微升高的趋势.基于基因绝对丰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独立”耐药基因(oqxB、mcr-1)的消减速率明显高于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相连的基因(aadA),多重耐药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消减速率为0.128 d^(-1),半消减期为5.41 d.堆肥对耐药基因绝对丰度的消减速率高于相对丰度.研究显示,堆肥可以有效消减鸡粪中多重耐药菌,耐药基因消减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相连耐药基因消减速率慢于“独立”耐药基因,4种耐药基因的半消减期为1.69~5.8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耐药基因 Ⅰ类整合酶基因 消减速率 堆肥
下载PDF
中国省际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甘畅 王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64-2272,共9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推进服务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2000—2018年中国省际服务业碳排放的面板数据(不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综合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推进服务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2000—2018年中国省际服务业碳排放的面板数据(不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综合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厘清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服务业碳排放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大,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化且稳定性显著提升.②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等省份在中国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中扮演“中心行动者”的角色,这些省份是其他省份进行服务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的重要“桥接”和“枢纽”,控制与主导中国服务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③省份间的地理位置越邻近,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越大,中国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的联系越多;而服务业碳排放强度的差异越大,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的联系越少.研究显示,中国省际服务业碳排放存在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但空间网络结构仍较为松散,未来在推进服务业节能减排的工作中,需重视建立省际协同减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服务业碳排放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法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潜在分布区模拟与早期预警 被引量:7
15
作者 柳晓燕 赵彩云 +2 位作者 李俊生 李飞飞 朱金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68-2776,共9页
20世纪90年代外来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入侵中国,威胁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现已在河北省8个地级市、天津市、河南省6个地级市、山东省5个地级市、山西省长治市广泛分布,并呈迅速扩散蔓延趋势,预测黄顶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20世纪90年代外来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入侵中国,威胁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现已在河北省8个地级市、天津市、河南省6个地级市、山东省5个地级市、山西省长治市广泛分布,并呈迅速扩散蔓延趋势,预测黄顶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可为阻断其传播和早期预警提供参考.本文基于黄顶菊在南美洲原产地的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构建本土生态位模型,投影至我国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黄顶菊的潜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黄顶菊潜在分布范围涵盖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与黄顶菊实际分布区相比,山东省中部、北京市中南部、辽宁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中部具有较大面积的中-高潜在适生区,黄顶菊在中国尚未达到其最大潜在分布范围,仍有可能继续扩散.②全球变暖导致黄顶菊潜在适生区明显向北扩张、向南收缩,分布中心由华北中纬度地区向东北高纬度地区迁移.③综合比对黄顶菊实际分布状况及其在不同气候情景下潜在分布的变化趋势,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管控需求,以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区为管控单元划定重点管控区、重点监测区和重点预防区,建议在黄顶菊扩散前缘区加强监测阻截力度,逐步消除黄顶菊发生区的生态影响,重点监测其潜在适生分布,抑制其向邻近地区进一步扩散蔓延.研究显示,黄顶菊在我国仍具有较大的潜在分布空间,全球变暖加剧其向东北高纬度地区迁移,基于黄顶菊的潜在适生区变化趋势制定分级监管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防控效率,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 潜在适生区 早期监测预警 MaxEnt模型
下载PDF
草酸改性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地下水中2,4-DNT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叔璇 韩旭 +4 位作者 夏甫 杨昱 徐祥健 邓圣 姜永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2,4-二硝基甲苯(2,4-DNT)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储存和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已然成为地下水中常见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以草酸与商品零价铁为原料,通过球磨法制备草酸化零价铁(OA-ZVI^(bm))... 2,4-二硝基甲苯(2,4-DNT)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储存和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已然成为地下水中常见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以草酸与商品零价铁为原料,通过球磨法制备草酸化零价铁(OA-ZVI^(bm)),并研究其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2,4-DNT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活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活化剂和PS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及无机阴离子对2,4-DNT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通过球磨改性,零价铁表面氧化层被草酸亚铁壳层代替,加速铁核腐蚀生成Fe^(2+)催化PS.②在pH=7、0.2 g/L OA-ZVI^(bm)和5 mmol/L PS的条件下,4.0 h内对50 mg/L 2,4-DNT降解率达到87.6%,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③2,4-DNT降解率随OA-ZVI^(bm)和PS投加量增加以及溶液初始pH的降低增加,但高浓度PS会抑制2,4-DNT的降解;NO^(−)_(3)、CO^(2−)_(3)、Cl^(−)和SO^(2−)_(4)通过淬灭自由基或者与亚铁离子发生共沉淀,对降解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④自由基淬灭试验表明,体系中同时产生SO^(·−)_(4)、·OH和1O2,但SO^(·−)_(4)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⑤降解中间产物鉴定表明,通过脱硝和氧化反应,2,4-DNT被降解成包括间苯二酚、丙二酸在内的毒性较小分子,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研究显示,OA-ZVI^(bm)能够高效活化PS,实现对地下水2,4-DNT的显著降解,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草酸 过硫酸盐(PS) 2 4-二硝基甲苯(2 4-DNT) 硫酸根自由基(SO_(4)^(·−))
下载PDF
2018年冬季淄博市一次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丽萍 李丽明 +4 位作者 张向炎 王信梧 马银红 耿春梅 徐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2,共11页
2018年11月底淄博市经历了一次沙尘影响下的大气重污染过程,为研究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机制,分析了淄博市ρ(PM 10)和ρ(PM2.5)及PM2.5化学组分特征,并利用PMF模型和后向轨迹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污染期间,ρ(PM 10)和... 2018年11月底淄博市经历了一次沙尘影响下的大气重污染过程,为研究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机制,分析了淄博市ρ(PM 10)和ρ(PM2.5)及PM2.5化学组分特征,并利用PMF模型和后向轨迹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污染期间,ρ(PM 10)和ρ(PM2.5)小时平均值分别为(259±111)和(133±51)μg m 3,分别是污染后ρ(PM 10)〔(88±38)μg m 3〕和ρ(PM2.5)〔(36±14)μg m 3〕的2.9和3.7倍.②受沙尘的影响,Ca 2+、Mg 2+、Al、Mg、Ca、Si等代表沙尘源的离子和元素组分的质量浓度在PM2.5中占比均高于污染后.③72 h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除受西北方向沙尘传输气流影响外,局地盘旋的当地气流也增加了污染物的累积,此次大气污染过程是本地污染物累积及西北沙尘传输共同作用形成的.④PMF模型解析表明,污染期间扬尘源是PM2.5的首要贡献源类,贡献率达33.61%,说明沙尘过境对此次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污染后工业源贡献显著增高,成为主要污染源,贡献率为22.71%,体现了淄博市是重工业城市的特点.研究显示,淄博市此次重污染过程颗粒物来源复杂,除受本地区域污染影响外,外来沙尘过境贡献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淄博市 沙尘 化学组分 PMF 后向轨迹模型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谭海剑 黄祖照 +2 位作者 宋清梅 陈敏毅 吴文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6-986,共11页
通过识别各类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地块的环境风险等级,可实现差异化的环境管理,在保障人居环境安全的同时,提高地块开发效率,纾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城市2013—2018年开展调查的93个遗留地块的土壤... 通过识别各类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地块的环境风险等级,可实现差异化的环境管理,在保障人居环境安全的同时,提高地块开发效率,纾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城市2013—2018年开展调查的93个遗留地块的土壤污染风险、污染程度、污染类型及分布特征,探讨行业类型对地块土壤污染风险及污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城市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等3个行业的污染地块占比超过85%,单位面积污染量(污染地块每平方米调查面积的污染土方量)超过0.32 m^(3),污染负荷指数大于0.5,为土壤高污染风险行业;其中,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加工业地块表现为无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地块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石油烃和多环芳烃,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地块主要表现为复合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铅、砷、镍、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商务服务业、纺织业、文教及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农业和畜牧业等7个行业类型为土壤低污染风险行业.该市污染地块以复合污染为主,污染物类型主要为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和有机污染物,其中,砷和多环芳烃在污染地块中的出现频率最高,均接近50.0%.因此,遗留地块的土壤污染风险、污染特征与其区域特点、历史行业类型密切相关,在对关闭搬迁遗留污染地块进行环境调查和环境监管中,进一步对不同类型行业进行区别化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行业类型 污染场地 土壤污染特征
下载PDF
云南省八种主要乔木燃烧释放烟气及颗粒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雨萱 魏帽 +4 位作者 田明月 孙馨宇 郑文霞 马远帆 郭福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95-2305,共11页
为探究乔木燃烧释放烟气及颗粒物特性,运用自主研发的可燃物燃烧烟气分析系统,对云南省主要乔木树种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光叶石栎(Lithocarpus mairei)、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金合欢(Ac... 为探究乔木燃烧释放烟气及颗粒物特性,运用自主研发的可燃物燃烧烟气分析系统,对云南省主要乔木树种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光叶石栎(Lithocarpus mairei)、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的不同器官(枝、叶、皮)分别进行模拟燃烧,实测其在不同燃烧状态(阴燃明燃)下释放的CO、CO_(2)、C_(x)H_(y)、NO_(x)及PM_(2.5)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①乔木树种不同器官燃烧释放的烟气中颗粒物排放因子存在差异,其中,在不同燃烧状态下CO、PM_(2.5)、C_(x)H_(y)、NO_(x)的排放因子表现为叶>枝>皮,CO_(2)排放因子表现为叶>皮>枝.②8种乔木明燃下CO、CO_(2)、C_(x)H_(y)、NO_(x)、PM_(2.5)的排放因子平均值分别为(176.52±25.40)(1250.32±168.04)(32.82±8.68)(2.53±0.71)(15.59±5.36)g kg,阴燃下分别为(250.44±37.43)(1062.11±145.95)(44.82±9.97)(1.92±0.57)(22.56±7.28)g kg.CO、C_(x)H_(y)、PM_(2.5)的排放因子呈阴燃>明燃的排放特征,且大部分乔木树种的CO、C_(x)H_(y)、PM_(2.5)排放因子在不同燃烧状态下差异显著.③不同乔木树种燃烧烟气的颗粒物排放因子存在差异,其中CO、CO_(2)、C_(x)H_(y)、PM_(2.5)的排放因子均呈针叶树种>阔叶树种的特征,NO_(x)排放因子表现为阔叶树种>针叶树种的特征,但针、阔叶树种之间差异不显著.④不同燃烧状态下,叶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浓度与其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阴燃状态下3种器官的CO排放因子均与自身碳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不同可燃物类型和燃烧状态对乔木燃烧释放烟气及颗粒物均有影响,不同器官之间燃烧排放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且乔木元素含量对其燃烧释放气体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燃烧状态 排放特性 污染性气体 PM_(2.5)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支撑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麟钧 唐桂刚 +3 位作者 刘宇 宫正宇 吉东生 王跃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9,共9页
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制定了38项观测标准技术规范,开展了高效的综合立体观测,解决了原有站点不足、观测零散、标准不一、要素不全、数据可比性差等问题;注重业务和科研相结合,提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重污... 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制定了38项观测标准技术规范,开展了高效的综合立体观测,解决了原有站点不足、观测零散、标准不一、要素不全、数据可比性差等问题;注重业务和科研相结合,提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重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化学成分的快速监控能力,对区域空气质量宏观和中、微观演变特征进行动态监测与追踪.区域大气环境综合监测数据库和共享应用平台解决了多源大气环境数据缺乏归一质控、管理、分析和图形影像显示技术,缺乏统一、安全、稳定的数据采集、传输、核验、存储和共享业务化平台的问题,为生态环境部、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及研究人员提供全方位数据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及周边 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网 技术规范 共享应用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