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3444被引量10584H指数32
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目前国内音乐学8家“中文核心期刊”之一,本刊一向致力于为各音乐学科专家学者提供学术耕耘的园地,现有学术栏目:中外音乐史研究,传统音乐研究,作曲指挥理论,声乐、器乐表演理论,音乐...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987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183/J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3,444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缘自“叠演”的“层析”——蒙古族口传音乐胡仁乌力格尔演唱流派的风格生成研究
1
作者 齐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31,共22页
在胡仁乌力格尔的口头表演实践过程中,胡尔奇们在“曲调框架”上叠加了构成流派特征的演乐内容,论文称其为“叠演”。因为在风格生成与传承过程中具有“叠演”的特征,论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胡仁乌力格尔三大流派核心... 在胡仁乌力格尔的口头表演实践过程中,胡尔奇们在“曲调框架”上叠加了构成流派特征的演乐内容,论文称其为“叠演”。因为在风格生成与传承过程中具有“叠演”的特征,论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胡仁乌力格尔三大流派核心表演者的演唱风格,在听觉感受、音乐形态、唱词布局、人生经历四个层面进行解析,从而回答何为显性-表层的流派特征,何为隐性-深层的流派特征,论文称其为“层析”,以此观照演唱类音乐风格分析的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仁乌力格尔 胡尔奇 流派风格生成 音乐表演 口传音乐
原文传递
17世纪初意大利世俗单声歌曲的形成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键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4-141,共18页
17世纪初涌现出诸多新的音乐形态,以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又译:通奏低音)、宣叙性风格、歌剧等为典型代表。这些不但是新音乐的标志,且和单声歌曲密切相关。文章由17世纪初意大利世俗单声歌曲的词源和原境分析入手,梳理其思想根基... 17世纪初涌现出诸多新的音乐形态,以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又译:通奏低音)、宣叙性风格、歌剧等为典型代表。这些不但是新音乐的标志,且和单声歌曲密切相关。文章由17世纪初意大利世俗单声歌曲的词源和原境分析入手,梳理其思想根基与实践来源,以厘清其形成过程中的理念因素和创作积累,从而与其代表作《新音乐》的创作理念和技法进行关联,为进一步认识单声歌曲在17世纪之后的衍变和艺术特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单声歌曲 原境 理念与实践 《新音乐》
原文传递
《离散、认同与融合: 印度尼西亚华人表演艺术的文化语境与演出形态》( 蔡宗德著)
3
作者 杨民康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158,共8页
蔡宗德教授的新书《离散、认同与融合:印度尼西亚华人表演艺术的文化语境与演出形态》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作为新世纪以来台湾学者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音乐民族志理论著作,该书在海上丝绸之路与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领域无疑有其不凡... 蔡宗德教授的新书《离散、认同与融合:印度尼西亚华人表演艺术的文化语境与演出形态》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作为新世纪以来台湾学者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音乐民族志理论著作,该书在海上丝绸之路与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领域无疑有其不凡的学术意义和价值。我与该书作者虽然是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国学者,但在学术研究经历和学术偏好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我们的博士论文都涉及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他研究北方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博士论文 海上丝绸之路 大陆出版 表演艺术 宗德 文化语境 宗教音乐
原文传递
日本三味线器乐体裁之滥觞——地歌“手事物”的双重发展路径与解析
4
作者 孙宁宁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106,共14页
“地歌”是最古老的三味线音乐体裁,也是日本近世邦乐的源头。在众多的地歌曲目中,有一类突出三味线器乐魅力的乐曲被统称为“手事物”,这类乐曲着重挖掘三味线的器乐潜质,改变了地歌固有的声乐体裁形象,成为三味线器乐体裁之滥觞。文... “地歌”是最古老的三味线音乐体裁,也是日本近世邦乐的源头。在众多的地歌曲目中,有一类突出三味线器乐魅力的乐曲被统称为“手事物”,这类乐曲着重挖掘三味线的器乐潜质,改变了地歌固有的声乐体裁形象,成为三味线器乐体裁之滥觞。文章根据“手事物”的发展特点梳理和归纳了其发展路径,对形成原因进行了解析,认为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百余年间,日本地歌歌词的规整化审美倾向、三味线技法的丰富创新、不同曲种之间的交流影响和地歌传承应用的特殊性等因素促成了“手事物”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歌 “手事物” 三味线 器乐体裁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高平“弹唱钢琴”艺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福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80,共15页
高平的"弹唱钢琴"是一种独特音乐表演形式,钢琴家在演奏钢琴的同时还要"唱"。这种"唱"不同于艺术歌曲中的歌唱方式,其中包含了美声、口哨声、呼气声、念白声、喊叫声等多种有音高或无音高的发声方式。高... 高平的"弹唱钢琴"是一种独特音乐表演形式,钢琴家在演奏钢琴的同时还要"唱"。这种"唱"不同于艺术歌曲中的歌唱方式,其中包含了美声、口哨声、呼气声、念白声、喊叫声等多种有音高或无音高的发声方式。高平的"弹唱钢琴"作品极具灵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分析高平"弹唱钢琴"作品中的创作手法来研究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平 “弹唱钢琴” 艺术特征 戏剧性
原文传递
从抒情诗到挽歌--古希腊音乐中的女性创作者与表演者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弦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95,共14页
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对西方音乐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也在这一时期广泛参与到音乐生活之中,但传统的西方音乐史在涉及古希腊时却几乎不会谈到女性在这一时期音乐文化中的角色和地位。本文追溯了古希腊音乐文化中的女性创作者--女性抒... 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对西方音乐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也在这一时期广泛参与到音乐生活之中,但传统的西方音乐史在涉及古希腊时却几乎不会谈到女性在这一时期音乐文化中的角色和地位。本文追溯了古希腊音乐文化中的女性创作者--女性抒情诗人和女性表演者--职业女乐手、高级妓女和女性挽歌演唱者,并在非常有限的已知史料中对她们的生活、创作、表演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以期呈现出古希腊音乐图景中女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音乐 女性音乐家 女性抒情诗人 萨福 挽歌
原文传递
艺术理念与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中国电子音乐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晓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0,114,共9页
电子音乐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中国电子音乐的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近四十年,经历了从拿来到吸收,再通过不断丰富,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过程。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得益于创作者艺术理念... 电子音乐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中国电子音乐的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近四十年,经历了从拿来到吸收,再通过不断丰富,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过程。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得益于创作者艺术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前沿技术的掌握和学科建设的完善、国际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今天,中国电子音乐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式,正在为世界电子音乐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和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子音乐 艺术理念 技术革新 声音语言 交互式创作
原文传递
民族音乐教研的新视点:族体变化与混生音乐 被引量:2
8
作者 宋瑾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6,共7页
今天重提"民族音乐"话题,是因为教育与研究的新生代自身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陌生度更高,并且面临"民族"族体与族性、"民族音乐"的变化。即原生族体由于中性化而虚幻化或需要重构,新族体不断涌现;与族体... 今天重提"民族音乐"话题,是因为教育与研究的新生代自身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陌生度更高,并且面临"民族"族体与族性、"民族音乐"的变化。即原生族体由于中性化而虚幻化或需要重构,新族体不断涌现;与族体变化相应出现了混生音乐。为此,民族音乐教学需要确定对象和范围;民族音乐研究人才培养需要建构课程标准;民族音乐研究需要关注族体、族性和音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原生族体 新生族体 混生音乐 族性
原文传递
将民间音乐资源用于器乐化写作的艺术构思-杨勇当代民乐室内乐《秋声赋》创作路径解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魏明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62,共16页
在中国当代民乐室内乐创作视野下,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和作品技术构成两个维度。通过对作品整体结构设计、民间声腔化音乐资源的器乐化写作、散板性音乐形式的器乐化写作和民间器乐合奏的艺术化写作四个方面的分析,本文阐释杨勇当代民乐室... 在中国当代民乐室内乐创作视野下,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和作品技术构成两个维度。通过对作品整体结构设计、民间声腔化音乐资源的器乐化写作、散板性音乐形式的器乐化写作和民间器乐合奏的艺术化写作四个方面的分析,本文阐释杨勇当代民乐室内乐《秋声赋》的艺术化构思,并归纳作品的创作路径;意在说明,该作品规避西方调性音乐音高组织思维,将民间音乐资源经过艺术构思用于器乐化创作的方式,成为在创作中探索中国民间风格的诸多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民乐室内乐 民间音乐资源 器乐化写作:艺术构思 创作路径
原文传递
时代和技法双重限制下的歌颂类管弦乐精品——对吕其明《红旗颂》主题形成过程的剖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兆磊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红旗颂》的主题旋律在调式特点、句尾落音、旋律发展方式等方面具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特点。同时,接受过专业音乐创作训练的作曲家吕其明,又借鉴西方多声思维和创作技法,使《红旗颂》民族化主题以大三和弦为主的明亮色彩、在旋律中添... 《红旗颂》的主题旋律在调式特点、句尾落音、旋律发展方式等方面具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特点。同时,接受过专业音乐创作训练的作曲家吕其明,又借鉴西方多声思维和创作技法,使《红旗颂》民族化主题以大三和弦为主的明亮色彩、在旋律中添入各种和弦外音及低音线条强力度进行的创作手法,增加了主题民族化旋律表现上的"宽度"和"硬度",展现出颂歌式宽广宏伟、庄严崇高的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限制 管弦乐 《红旗颂》 颂歌式主题写作 民族化旋律
原文传递
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冀北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书峰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6,共6页
河北丰宁满族"吵子会"的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变迁轨迹,体现出乐人族群身份边界的移动和维持,这是他们所处时代主流文化认同以及分享国家与社会资源背景下的一种现实性选择,亦是满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构物,同时还彰显出对汉族传... 河北丰宁满族"吵子会"的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变迁轨迹,体现出乐人族群身份边界的移动和维持,这是他们所处时代主流文化认同以及分享国家与社会资源背景下的一种现实性选择,亦是满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构物,同时还彰显出对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结构性失忆"。它说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族性界定并非完全是由文化趋同性特征决定的,而是社会资源竞争背景下的群体主观建构物。同一民间乐种由于族性不同,导致分享国家、社会资源的命运与结局也各不相同。当下的"非遗"申报是国家各级文化部门、学者和地方民间艺人充分运用"地方性知识"建构而成的旨在保护我国传统音乐的一场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宁 满族 吵子会 族群边界 音乐认同 历史记忆
原文传递
17世纪初意大利持续低音的术语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键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13,150,共14页
持续低音作为17、18世纪的音乐形态,在音乐理论、创作、出版和表演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学界对于17世纪初意大利持续低音术语辨析的专题性讨论却鲜有见到。若用17世纪晚期英语出现的通奏低音(thoroughbass)称呼世纪初意... 持续低音作为17、18世纪的音乐形态,在音乐理论、创作、出版和表演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学界对于17世纪初意大利持续低音术语辨析的专题性讨论却鲜有见到。若用17世纪晚期英语出现的通奏低音(thoroughbass)称呼世纪初意大利的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是缺乏历史维度的。所以建议在音乐史的研究中对不同的术语进行辨别和厘清。笔者建议将basso continuo译为持续低音,这样即符合basso continuo的词源学渊源,又涵盖17世纪后的衍变术语以及与国际学界取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初 意大利 持续低音 跟随低音 数字低音 通奏低音
原文传递
抗战音乐史
13
作者 陈志昂 王南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156,共6页
2005年6月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军旅音乐家陈志昂先生的《抗战音乐史》,这是迄今见到的抗战音乐史研究的集大成者,陈老以古稀之龄写出这样一部积多年之功而成就的大作,
关键词 音乐史研究 抗战 陈志 出版发行 集大成者 音乐家 出版社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古代竖笛出现年代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金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作为边棱类单管气鸣乐器的竖笛,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历代史书经传对竖笛或笛的记载太过模糊,且有互相抄袭的可能,以致于到了后世已无从辨明其真相。从演奏姿势、持笛姿态来判断乐器吹口的特点可以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因而完全... 作为边棱类单管气鸣乐器的竖笛,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历代史书经传对竖笛或笛的记载太过模糊,且有互相抄袭的可能,以致于到了后世已无从辨明其真相。从演奏姿势、持笛姿态来判断乐器吹口的特点可以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因而完全可以通过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展开新一轮的探索和讨论。笔者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结合丝绸之路上的竖笛图像,对中国古代竖笛展开全面深入的调研和考察,运用调查、分类、比较、分析的方法,重新解密中国古代竖笛的历史出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笛 吹口 演奏形态 出现年代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区划问题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蔡际洲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5,共6页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中,如何在地理空间上把教学对象分为若干个单元,并对不同区域内的代表乐种与音乐体裁进行描述与介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参考前人文献,并结合多年来讲授该课程的体会,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13个"文化区&q...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中,如何在地理空间上把教学对象分为若干个单元,并对不同区域内的代表乐种与音乐体裁进行描述与介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参考前人文献,并结合多年来讲授该课程的体会,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13个"文化区"(这些文化区是:关东、内蒙、中原、秦晋、荆楚、吴越、巴蜀、青藏、滇黔、闽台、岭南、客家、新疆)的划分情况。作者认为,各文化区"边界"的相对确定与"综合性"音乐特征的理论抽象,尚待继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教学 教材 文化区 文化圈 区域音乐文化 划分
原文传递
“千面”印度尼西亚音乐——2012世界音乐周“中国·印度尼西亚音乐国际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张玉雯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印度尼西亚音乐因为佳美兰乐队在欧美国家的风靡而为人熟知,然而除了佳美兰音乐之外,这个素有“千岛之国”美誉的国度还有着怎样不为人们所知晓的多彩音乐,这无疑是我们从事音乐工作行业的人应去探究的领域,不仅是因为求知,也同样... 印度尼西亚音乐因为佳美兰乐队在欧美国家的风靡而为人熟知,然而除了佳美兰音乐之外,这个素有“千岛之国”美誉的国度还有着怎样不为人们所知晓的多彩音乐,这无疑是我们从事音乐工作行业的人应去探究的领域,不仅是因为求知,也同样是因为一份尊重。2012年11月7日至10日,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的2012世界音乐周“中国·印度尼西亚音乐国际研讨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隆重举行,会议主题集中于印度尼西亚诸岛的音乐和多样性文化,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丰富而广泛的介绍、研讨及相关表演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世界音乐 国际研讨会 中国 中央音乐学院 综述 多样性文化 欧美国家
原文传递
中西对峙与融合--刘湲《为琵琶与大提琴而作的室内乐》技法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艺婕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86,共12页
我国著名作曲家刘湲在作品《为琵琶与大提琴而作的室内乐》中运用了中国语言艺术的"对联"结构形式,把"单细胞"音高组织作为核心结构力贯穿全曲,使作品表现出中西对峙与融合的音乐形式与风格,探究了作曲家创作背后... 我国著名作曲家刘湲在作品《为琵琶与大提琴而作的室内乐》中运用了中国语言艺术的"对联"结构形式,把"单细胞"音高组织作为核心结构力贯穿全曲,使作品表现出中西对峙与融合的音乐形式与风格,探究了作曲家创作背后的中西方哲学观念和音乐文化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对联”式结构 单细胞 对峙与融合 砖石范式与流水范式
原文传递
音乐表演表现力的多维视野——以《梦幻曲》的几个视频演奏版本为研究个案 被引量:21
18
作者 高拂晓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126,共14页
音乐表演的表现力不仅体现在演奏家普遍遵循的演奏偏离原则中,而且表现在他们对音乐句法的个性理解和创造性阐释上,甚至可以突破音响上的特征,表现在视觉等信息上。以往的研究通过录音分析,解释了演奏偏离原则和音乐句法的规律。本文以... 音乐表演的表现力不仅体现在演奏家普遍遵循的演奏偏离原则中,而且表现在他们对音乐句法的个性理解和创造性阐释上,甚至可以突破音响上的特征,表现在视觉等信息上。以往的研究通过录音分析,解释了演奏偏离原则和音乐句法的规律。本文以舒曼《梦幻曲》这一作品的三个视频演奏版本:霍洛维茨、朗朗和波吉的视频演奏为研究个案,对霍洛维茨和朗朗的演奏采用程序分析和人工计算的实证方式揭示了艺术家的个性风格特征;抓住视频版本突破纯听觉的接受维度,把舞台表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视频剪辑的角度分析了霍洛维茨表现力的新方式,并对朗朗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了详细考察;从创造性和原创性的角度阐释了丹麦幽默大师波吉反传统的舞台表演风格。三段视频各具代表性,构成了表演表现力的几个典型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表现力 《梦幻曲》 视频演奏版本
原文传递
多元对位技术中的传统音乐神韵——贾国平木管五重奏《孤松吟风》复调思维诠释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志鸿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80,共8页
贾国平教授创作的木管五重奏《孤松吟风》是一部在创作理念和多声写作技术上充满新意的作品。作曲家立足于传统音乐,通过多元化对位技术的综合运用,将音响事件与表现生动的传统音乐神韵相结合,体现了作曲家复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立... 贾国平教授创作的木管五重奏《孤松吟风》是一部在创作理念和多声写作技术上充满新意的作品。作曲家立足于传统音乐,通过多元化对位技术的综合运用,将音响事件与表现生动的传统音乐神韵相结合,体现了作曲家复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立足传统、努力开拓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国平 多元对位技术 音响事件 传统音乐神韵
原文传递
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演奏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宝智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9,共11页
2012年是马思聪100冥寿。我受马之庸(马思聪的侄女)的委托,担任准备出版的马思聪小提琴作品全集的校对工作。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我几乎全部拉过,也听过很多他本人和别的演奏家演奏这些作品的唱片,并且得到他到美国之后写的几首乐... 2012年是马思聪100冥寿。我受马之庸(马思聪的侄女)的委托,担任准备出版的马思聪小提琴作品全集的校对工作。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我几乎全部拉过,也听过很多他本人和别的演奏家演奏这些作品的唱片,并且得到他到美国之后写的几首乐曲的手稿的复印本。再对比在某些比赛中、某些音乐会上、以及某些唱片里,一些选手和演奏者在拉马思聪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在此提出一些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作品 马思聪 演奏家 校对工作 音乐会 演奏者 唱片 乐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