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6545被引量26723H指数50
《马克思主义研究》( 月刊)创刊于199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本刊一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强调思想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刊载运...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6-519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3591/A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6,5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欢迎订阅2024年《马克思主义研究》
1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创刊于199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是以专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为宗旨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一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强调思想性、批判性和创新... 创刊于199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是以专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为宗旨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一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强调思想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刊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文章,同时积极刊发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立场 整体理论 创新性 学术性 政治性 思想性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缘起背景、主要路径和重大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世强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5,共13页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顺应时代、胸怀天下,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从缘起背景看,面对近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扩张和中华民族的集体迷失,中国共产党以远大理想信念、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定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顺应时代、胸怀天下,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从缘起背景看,面对近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扩张和中华民族的集体迷失,中国共产党以远大理想信念、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定革命意志成为实现民族复兴、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性力量。从主要路径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顺应发展潮流把握世界历史大势,通过改变中国面貌变革世界历史主体,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拓宽世界历史道路,通过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塑造世界历史秩序。从重大意义看,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在力量对比上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在道路选择上丰富了人类现代化模式,在文明形态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范式,在全球治理上提供了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历史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逻辑及其近代历史根源
3
作者 王广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74,159,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属于后发内生型的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内生逻辑。这一内生逻辑不仅体现于现当代,而且深深地扎根于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中国近代史。基于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内在历史规律,在没有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情况下,中国会以自己的方... 中国式现代化属于后发内生型的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内生逻辑。这一内生逻辑不仅体现于现当代,而且深深地扎根于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中国近代史。基于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内在历史规律,在没有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情况下,中国会以自己的方式和道路实现现代化。而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殖民,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道路,使后者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对象、道路和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但胜利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而且经过长期奋斗,找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是近代以来中国所走过的历史道路的伟大接续,也是对长期以来由西方发达国家划定现代化标准和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道路 近代中国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创新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惠勤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55,共20页
从创新逻辑上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关键。这一逻辑特色,似可遵循以中国之答回应时代之问的思路,概括为:以引领时代的大历史观拓展唯物史观,坚定历史自信;以“... 从创新逻辑上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关键。这一逻辑特色,似可遵循以中国之答回应时代之问的思路,概括为:以引领时代的大历史观拓展唯物史观,坚定历史自信;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创新治国理政,坚定政治自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升华自我革命,坚定“赶考”自信;以“共同体意识”深化辩证思维,坚定道义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历史自信 政治自信 “赶考”自信 道义自信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曙光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102,164,共12页
“马克思主义行”,是一个重大政治论断,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之间的大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的伟大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传统,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发展了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行”,是一个重大政治论断,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之间的大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的伟大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传统,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命运与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催生、武装、壮大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东方捍卫、践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融通契合:马克思主义以真理的力量激活了古老的华夏文明,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得以再度青春化;中华文明涵养了马克思主义赖以扎根生长的文化沃土,来自异域的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繁荣兴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理想同构: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民族化育千年的天下意识,世界大同的古朴理想得以再度敞开;社会主义中国伸张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立场,向着未来理想社会敞开的世界历史进程有了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婷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54,共14页
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既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更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对于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 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既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更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对于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进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坚持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制度治党、精神塑党的统一;始终坚持党的组织体制建设与党的政治文化建设相统一;始终坚持党内建构与党外辐射相统一。新时代在传承和创新中持续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需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化解动摇执政基础的风险隐患;保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激发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生性动力;建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长效机制,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以“政党治理”推动“国家治理”,增强党内政治生态成效的向外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生态 党的建设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2021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坛”综述
7
作者 孙绍勇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0-162,共3页
为了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021年12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 为了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021年12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2021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坛”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高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 协同创新中心
原文传递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解放理论批判 被引量:5
8
作者 韩秋红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41,共8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形成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总批判:一是要求以生态保护为动机的生态-社会理性对以追求利润为动机的经济理性进行管制,实现社会精神与社会秩序的生态重建;二是要求观念变革,自觉抵制消费异化现象的滋...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形成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总批判:一是要求以生态保护为动机的生态-社会理性对以追求利润为动机的经济理性进行管制,实现社会精神与社会秩序的生态重建;二是要求观念变革,自觉抵制消费异化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对资本主义社会制造的虚假需求与控制自然观念进行拒斥;三是主张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践方案,提出生态危机背后深层的生产关系矛盾之本质问题,倡导环境保护等新型社会运动。我们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解救之路的分析批判,具有理论价值,但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体现在其"二分法"的对立思维、"主观主义"的哲学理论传统与"中心主义"的分裂致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批判 解放理论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时代建构:理论内涵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北坪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155,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话语权争夺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通过融通中外优秀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全景式地建构起新时代的话语体系。这些具有原创性和标识性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话语权争夺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通过融通中外优秀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全景式地建构起新时代的话语体系。这些具有原创性和标识性的价值传递与文化表达,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就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作出部署。这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祛除西方话语霸权的迷障,提升话语表达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我们要厘清话语权的时空演进,分析其作用与内涵,探索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价值、中国表达,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权 对外话语体系 西方话语霸权
原文传递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新贡献 被引量:61
10
作者 蒯正明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78,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在实践形态上是"全过程"的。我们可以从发展基础、发展逻辑、过程环节、民主效能、制度绩效等层面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从发展基础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以"...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在实践形态上是"全过程"的。我们可以从发展基础、发展逻辑、过程环节、民主效能、制度绩效等层面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从发展基础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以"三统一"原则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发展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目标追求、制度体系与民主实践构成的完整的逻辑结构;从过程环节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环环相扣的过程链;从民主效能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与集中、过程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从制度绩效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人民利益需求与维护人民利益的有机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共产党 民主制度 民主实践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开创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历程和成就
11
作者 张云飞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101,156,共12页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等文献中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理论构想。这一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等构成的思想总体。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自然辩证法理论与中国的实际尤其是与革命、建设、改革中遇到的各种自...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等文献中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理论构想。这一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等构成的思想总体。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自然辩证法理论与中国的实际尤其是与革命、建设、改革中遇到的各种自然问题和科技问题相结合,实现了自然辩证法理论的中国化,开创出自然辩证法事业。这一事业是以《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为文本依据,以自然辩证法理论为指导思想,由自然辩证法理论事业、实践事业、学术事业等构成的整体。自然辩证法事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中国共产党 自然辩证法事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认知、愿景与实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宁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132,共11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关怀维度表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新型关系理论与实践。它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类前途命运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道德命题与新发展道路结...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关怀维度表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新型关系理论与实践。它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类前途命运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道德命题与新发展道路结合起来,是对生态文明这一全人类共同进步要求的坚持,是对资本主义内在反生态发展模式的批判与超越。面对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贫富差距存在的长期性与生态公平实现的迫切性、生态价值观念的纯粹性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这三重张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释放社会主义制度效能,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建构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互嵌关系以及实现全球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连顺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1,共9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党初步建构起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采取包括提升党政干部理论素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批判党内外错误思...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党初步建构起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采取包括提升党政干部理论素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批判党内外错误思想倾向、积极推行实践教育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国人民认真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借此全面建构起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时至今日,这些经验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工作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研究》在线投稿网址更新公告
14
作者 《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26,共1页
2020年11月25日起,《马克思主义研究》在线投稿系统网址更新为:http://www.mkszyyj.net。即日起,原域名停止使用。本次更新只涉及域名变动,注册用户可以继续使用之前的账号和密码登录投稿系统。《马克思主义研究》创刊于1995年,由中国... 2020年11月25日起,《马克思主义研究》在线投稿系统网址更新为:http://www.mkszyyj.net。即日起,原域名停止使用。本次更新只涉及域名变动,注册用户可以继续使用之前的账号和密码登录投稿系统。《马克思主义研究》创刊于199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是以专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为宗旨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址 在线投稿系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 域名 注册用户 整体理论 密码登录
原文传递
数据的资本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运动新特点 被引量:74
15
作者 黄再胜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35,共12页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经济疾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当代资本主义正加速迈进数据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借助日新月异的现代数字技术,人类生产生活经验不断被数据化和价值化,数据成为资本竞相掠夺的目标资源。但同时,智能算...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经济疾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当代资本主义正加速迈进数据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借助日新月异的现代数字技术,人类生产生活经验不断被数据化和价值化,数据成为资本竞相掠夺的目标资源。但同时,智能算法等数字机器的出场,并没有终结资本对劳动的控制和剥削。相反,平台经济催生的数字劳动,成为数据垄断资本主义价值创造的新源泉。从资本积累看,掌握数字平台的科技巨头竞相“数字圈地”,数据驱动的平台竞争日趋白热化,促使资本集中呈现引人瞩目的新变化;而源自数据垄断的算法权力极端集中,正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商品 数字劳动 数据资本 价值运动
原文传递
十月革命后列宁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话语和重要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俞良早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6,167,共13页
列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信念的基础上,提出重要的话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在论述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时,提出俄国人民“没有从理论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必须以“极大的灵活性”发现和把握革命的时机,俄国革命及社... 列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信念的基础上,提出重要的话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在论述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时,提出俄国人民“没有从理论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必须以“极大的灵活性”发现和把握革命的时机,俄国革命及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相排斥。在苏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方面,提出马克思没有就无产阶级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留下任何明确的可供引用的文字和无可反驳的指示”,俄国人民“必须自己来找出路”。在苏俄的政权建设方面,提出工农掌握政权的国家必须坚持“铁一般”的共产党的领导,而且党内必须有“铁的纪律”。他的话语及思想在当代具有思想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话语 列宁 俄国革命
原文传递
陈云与改革开放后的意识形态斗争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佳木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2,155,共9页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自改革开放后,陈云开始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具有...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自改革开放后,陈云开始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具有预见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意见:第一,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第二,要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三,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阴谋;第四,要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意见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2册的编辑原则考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旭东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8,163,共10页
国外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2册时存在着一个问题:在编辑第一篇时,恩格斯放弃使用“最后的”第II稿,而选取第IV稿,显然这违背了他在《资本论》第2册第一版《序言》中的编辑原则——“把最后的文稿作为根据,并参... 国外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2册时存在着一个问题:在编辑第一篇时,恩格斯放弃使用“最后的”第II稿,而选取第IV稿,显然这违背了他在《资本论》第2册第一版《序言》中的编辑原则——“把最后的文稿作为根据,并参照了以前的文稿”。对此,笔者认为,国外学者误读了恩格斯的编辑原则。他的编辑处理是以全稿第II稿为基础,将六份个别部分手稿按照写作时间顺序排列,再依据“把最后的文稿作为根据”的编辑原则将其增补或替换到全稿中。因此,“最后的文稿”这一原则的有效性针对的是“第III稿—第VIII稿”,并非适用于第I稿和第II稿。同时恩格斯使用第IV稿编辑第一篇,既符合马克思编辑意图,又有利于第一篇向第二篇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第2册 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
原文传递
话语权视阈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建文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101,共9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话语权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掌握和提升话语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掌握话语权,往往就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掌握主动。话语权的争夺,实质上就是意识形态之争,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话语权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掌握和提升话语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掌握话语权,往往就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掌握主动。话语权的争夺,实质上就是意识形态之争,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争夺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掌握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提升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须基于问题意识多措并举。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理论阐释,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演进进行历史梳理,进而对提升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进行实践探讨,是话语权提升视阈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三重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权 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话语权
原文传递
恩格斯国家本质特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同新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63,共7页
从恩格斯关于国家本质特征论述中可见,国家本质上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双重特征,国家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对立统一体,其中公共性是国家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而阶级性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决定着国家的本质,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关系反映和... 从恩格斯关于国家本质特征论述中可见,国家本质上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双重特征,国家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对立统一体,其中公共性是国家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而阶级性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决定着国家的本质,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关系反映和折射了人类建立国家或政府的目的性与手段性的辩证统一。历史上只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才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而开辟了实现国家公共性的现实道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运用恩格斯国家本质特征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研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不断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研究,指导我国加快政府转型和职能转变,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国家本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