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4174被引量6827H指数23
本刊是专业理论刊物。从哲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密切结合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开展哲学理论研究。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7660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4-1071/B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174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自然复归——共产主义对“黄金时代”的继承和超越
1
作者 李建伟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2,共7页
有些西方生态学家批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蕴含着与启蒙主义相似的“人高于自然,人统治自然”的逻辑。事实上,在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吸收了批评启蒙的早期浪漫派的思想。共产主义宣扬人的受动性和“感觉”的丰富性,这一对人的... 有些西方生态学家批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蕴含着与启蒙主义相似的“人高于自然,人统治自然”的逻辑。事实上,在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吸收了批评启蒙的早期浪漫派的思想。共产主义宣扬人的受动性和“感觉”的丰富性,这一对人的自然性的强调体现了早期浪漫派“黄金时代”中自然的优先性和人向自然的复归的理念。早期浪漫派批评现代劳动对自然的宰制,主张通过艺术来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认为,虽然劳动在现代社会中异化了,但它让人亲近自然的中介——“感觉”变得愈发丰富和深刻获得可能。由此,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键不是否定劳动,而是改造由资产阶级社会塑造的异化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浪漫派 自然 劳动
下载PDF
天地、先祖、君师:《荀子》“礼有三本”思想新论——兼谈“天地君亲师”问题
2
作者 翟奎凤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46,共9页
荀子提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是万物之父母,其最大的德性就是生化万物;祖先是族类的生命来源;君师是社会治理的维系主导者。荀子及《礼记》的相关论述实际上突出了“君”的核心性,... 荀子提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是万物之父母,其最大的德性就是生化万物;祖先是族类的生命来源;君师是社会治理的维系主导者。荀子及《礼记》的相关论述实际上突出了“君”的核心性,君兼有父、师的特性,既是父也是师。东汉后期的《太平经》开始有“天地君父师”的说法,“君”位于中间。大概在宋代“天地君亲师”五字连用,明代中期以后,“五大”成为人们祭拜的对象,五字牌位立在中堂,在民间流传深广。明清时期的一些儒者指出,百姓祭拜天地君亲师很荒唐,不合儒家礼制;“五大”是人们敬重、感恩的对象,普通人无权祭拜天地,活着的君亲师也不应在中堂被供奉祭拜。康有为认为,古代君主专制社会天子垄断了祭天权,而人人可以祭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五大”在古代,“君”是核心,后来“师”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扬弃“天地君亲师”观念,今天应以“师”为核心;同时,以“国”替换“君”,推动传统“五大”观念转化创新,近代“天地国亲师”的说法仍有其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有三本 天地君亲师
下载PDF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守正创新
3
作者 杨畅 尤世豪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坚持树牢群众观点和践行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评判标准不动摇... 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坚持树牢群众观点和践行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评判标准不动摇。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鲜明特质、深邃内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习近平 人民至上 政治立场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人”概念的本质规定和历史嬗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
4
作者 莫小丽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与其他思想相区别,马克思思想中的现实的人是一种处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而形成的结构性存在的人。从思想史发展来看,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人”只是一种“理论...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与其他思想相区别,马克思思想中的现实的人是一种处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而形成的结构性存在的人。从思想史发展来看,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和“思维抽象”,是哲学的宏观表达;那么《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分别从“经济-人”、“阶级-人”的“思维具体”层次进行的论证是中观论证;《资本论》语境中对现实的“资本关系”与“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和静态结构进行了微观透视,尤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人予以阐释和说明。因此,现实的人是处于运动过程、多重对象性关系形塑的结构中的人,这一内涵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结构性存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本质抽象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中的董仲舒哲学——论张祥龙先生的董仲舒研究
5
作者 王志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张祥龙借助于现象学对于董仲舒哲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研究,对于重新理解董仲舒的思想有极大启发。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强调儒家思想的时机化的天道主义。根据张先生的理解,法家认为政治的核心是权力,通过人性恶的假设重构了以拥有权力的君... 张祥龙借助于现象学对于董仲舒哲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研究,对于重新理解董仲舒的思想有极大启发。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强调儒家思想的时机化的天道主义。根据张先生的理解,法家认为政治的核心是权力,通过人性恶的假设重构了以拥有权力的君主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固定的和邪恶的关系。董仲舒哲学进入到纯境遇的终极处,认识到权力的源头,他的受命、更化、改制之说,最终必须在天人相与之际的语境中得到理解。张先生对通三统做了全新的解释,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仁爱之心的推扩。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根本上是它们的相互交通与生动的作用,只是董仲舒一定程度上把它们分开了。董仲舒的名号学说强调名号来源于天,如诗如乐,而又效仿天地、阴阳流动不羁的运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构成 阴阳五行 名号
下载PDF
从圣经释义学看经学
6
作者 景海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7,共8页
儒家经学是围绕着“六经”或“四书五经”展开训释所形成的一整套学问,它的核心内容关乎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从国家社会群体到个人身心性命,均离不开人的活动的实践性和日常生活的处境化,这就决定了其本质是人学而非神学。同为解释经典,... 儒家经学是围绕着“六经”或“四书五经”展开训释所形成的一整套学问,它的核心内容关乎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从国家社会群体到个人身心性命,均离不开人的活动的实践性和日常生活的处境化,这就决定了其本质是人学而非神学。同为解释经典,圣经释义学是以宗教信仰作为其重要基础的,在神圣向世俗过渡的进程中,《圣经》释义所积累的经验和问题线索成为现代诠释学产生的先导。儒家经典的解释史及其现代掘发,虽然与圣经释义学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境遇很不相同,但同样作为解经学,在其迈向现代学术体系的过程中,一定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通过对比与分析二者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经学的解释学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其当代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经学 圣经释义学 儒家经典诠释 经学 神学与人学
下载PDF
从形训看为何要把Sein译为是
7
作者 李菁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5,共7页
在关于Sein汉译的长久论争中,存在(有)派对是派的一大质疑是是没有存在(在场)的意思。本文从字源形训视角,比较有、在、存、是的古汉字字形原象,论证(1)有、在、存、是俱含原始在场之象,且各有千秋;(2)是通周易之大有卦,日正或日止实指... 在关于Sein汉译的长久论争中,存在(有)派对是派的一大质疑是是没有存在(在场)的意思。本文从字源形训视角,比较有、在、存、是的古汉字字形原象,论证(1)有、在、存、是俱含原始在场之象,且各有千秋;(2)是通周易之大有卦,日正或日止实指时中之象,惟在时中,才能维系真善美,悬止在大有-元亨之态;(3)要之,相比于有、在、存,是不仅同样明确葆藏原始在场之义,而且更能直摄真善美与时中之象,再者,倘若尤其考虑到海德格尔对Sein与时之本质关系的独特领会,是实乃Sein之最佳汉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有卦 日正 SEIN 时中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毛泽东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思想探析——读《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田 付东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巩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谋求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本质要求。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鲜活案例,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 巩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谋求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本质要求。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鲜活案例,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的战略思想:发挥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牧群众主动性,奠定乡村社会改革治理群众基础;发展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牧业生产合作社,提升乡村改革治理的组织化成效;强化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干部队伍和基层党支部建设,夯实乡村改革治理人才组织基础等内容。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域来看,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与实践对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少数民族地区 乡村治理 合作化 组织化
下载PDF
从“语言”到“实在”——柏拉图语言哲学新探
9
作者 张波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8,共10页
语言何以表现"实在",是哲学、语义学和认知科学争论最激烈的议题之一,它充斥着悬而未决的问题、谜题和悖论。在论述语言与知识关系的《克拉底鲁》中,柏拉图着重说明语言在认识"实在"中的中介角色和基础性工具地位;... 语言何以表现"实在",是哲学、语义学和认知科学争论最激烈的议题之一,它充斥着悬而未决的问题、谜题和悖论。在论述语言与知识关系的《克拉底鲁》中,柏拉图着重说明语言在认识"实在"中的中介角色和基础性工具地位;作为一种用于分离"存在"的工具,语言有客观上确定的结构,从一开始就同"实在"同构,并映照"实在"的结构。但在其他地方,柏拉图却基于"思想本身在结构和内容上是语言的"的原则,对语言的价值、意义、真理的本性,及语言与思想、"实在"的一般关系做出不同论述。通过对柏拉图相关对话录及其现代阐释进路的分析可知,与当今分析哲学将语言学哲学作为一门专门化的、应用于语言学的科学哲学来发展的主流思路不同,柏拉图并不认为哲学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问题,语言研究不能与对稳定"实在"的研究相提并论,尽管他深信词源学的力量,并利用它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语言 实在 思想 词源学 语言学
下载PDF
义务论与道德运气——一种康德式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滨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6,共9页
一般认为,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义务论并不考虑"道德运气"。然而,按照威廉斯等人的观点,人的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运气等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而这些运气实际上深刻影响着关于一个行为的"道德判断"。本文认为,康德... 一般认为,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义务论并不考虑"道德运气"。然而,按照威廉斯等人的观点,人的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运气等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而这些运气实际上深刻影响着关于一个行为的"道德判断"。本文认为,康德伦理学并非不考虑"道德运气",恰恰相反,现实层面的复杂性正是义务论所思考的出发点,主体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始终不可能脱离开各种运气的影响。正是基于此,康德的义务论才必须提出一种脱离各种运气的法则与原理,它们能在"最小意义"上作为道德行为的衡量标准,从而产生一种基本的"行动指南"。也就是说,康德伦理学不仅不反对或者排斥运气,反而以其自身的原则建构给各种意外情况留下充分的解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运气 理性 绝对命令
下载PDF
当代资本的逻辑嬗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志洪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4,共7页
资本逻辑在当代发生若干明显改变,对这些变化的自觉问题意识和总体哲学审视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刻不容缓。从资本一般的视角看,增殖逻辑整体强化,扩张逻辑持续加强,负向逻辑驱逐正向逻辑,但扬弃逻辑也日益发展。这些逻辑变化内在勾连、相... 资本逻辑在当代发生若干明显改变,对这些变化的自觉问题意识和总体哲学审视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刻不容缓。从资本一般的视角看,增殖逻辑整体强化,扩张逻辑持续加强,负向逻辑驱逐正向逻辑,但扬弃逻辑也日益发展。这些逻辑变化内在勾连、相辅相成,对资本本身和资本世界造成深刻影响,本质地关涉着当代人类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当代 增殖逻辑 扩张逻辑 扬弃逻辑
下载PDF
以《中庸解》为例试析荻生徂徕的人性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莹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51,共7页
日本儒学家荻生徂徕对《中庸》的定位是“此篇主性”,因此在《中庸解》中,徂徕较为集中地阐释了其人性论思想。徂徕一方面认为人性“不可得而变”,一方面又讲“人性善移”,对于这种不可“变”却可“移”之间的矛盾,先行研究尚乏佳法可... 日本儒学家荻生徂徕对《中庸》的定位是“此篇主性”,因此在《中庸解》中,徂徕较为集中地阐释了其人性论思想。徂徕一方面认为人性“不可得而变”,一方面又讲“人性善移”,对于这种不可“变”却可“移”之间的矛盾,先行研究尚乏佳法可陈。对此,本文尝试着从“材性”和“习性”两个层面分疏徂徕之性,“材性”不可易,趋向善恶的“习性”却可移,此即为性之不可“变”而可“移”。如此,既然“人性善移”,君子则应在后天接受诗书礼乐的教化,也就是习熟先王之教,从而养成安民长民之德性,此为“习以成性”,而这种不假勉强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诚”。由此,通过“习以成性”,就个人而言可以养成“诚”之气象,而就国家而言可以实现移风易俗,这就是“合外内之道”。在徂徕看来,果能行此道,则可以实现先王的安民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生徂徕 中庸 人性论
下载PDF
“为民父母”与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为民父母"是商周时期就已产生的政治思想,后为儒家所继承,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对"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有不同程度发挥。"为民父母"的主张是孟子仁政和荀子礼治的中间环节。《礼记·孔子闲居》一篇以及... "为民父母"是商周时期就已产生的政治思想,后为儒家所继承,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对"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有不同程度发挥。"为民父母"的主张是孟子仁政和荀子礼治的中间环节。《礼记·孔子闲居》一篇以及《礼记》的其他篇章将"为民父母"和儒家的礼学思想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为民父母"的理论框架下将礼的亲亲与尊尊协调整合起来。这种思想与荀子的思想更加接近,这也说明《孔子闲居》等篇与荀子学派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民父母 儒家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从“两面神”思维到救赎史观——试论本雅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神学根基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山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8,共11页
犹太问题是本雅明思想探究的重要理论背景。在他的文学评论家之职业形象的外衣下,涌动着两股相互抵牾的思想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和犹太神学。本雅明的马克思主义并非进步史观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或法兰克福学派意义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而... 犹太问题是本雅明思想探究的重要理论背景。在他的文学评论家之职业形象的外衣下,涌动着两股相互抵牾的思想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和犹太神学。本雅明的马克思主义并非进步史观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或法兰克福学派意义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实验性和启发式的布莱希特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以救赎史观为根底支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一方面,这种经犹太神学改造过的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注入精神和神圣的质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崭新维度;另一方面,本雅明对政治弥赛亚主义伪救赎性质的疑虑和他笃信的衰落史观又一再将他拉向犹太神秘主义的末日拯救。作为20世纪犹太神学复兴的马克思主义路向的典范,本雅明的政治弥赛亚主义尽管在冰与火的历史实践中显得软弱无力且饱受内与外的批评,但其直面本心的理论尝试和思想遗产仍需我们认真审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历史唯物主义 犹太神秘主义 弥赛亚救赎 阿伦特 肖勒姆
下载PDF
宋初的道统论研究——兼论宋初之尊孟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瑞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141,共6页
北宋是儒家道统论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北宋道统论的研究也有充份积淀。但已往研究大多关注北宋中后期儒学勃兴阶段的道统论,对于北宋初年道统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而,本文拟对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 北宋是儒家道统论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北宋道统论的研究也有充份积淀。但已往研究大多关注北宋中后期儒学勃兴阶段的道统论,对于北宋初年道统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而,本文拟对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这一阶段的道统论,以及由其引发的尊孟情况,进行专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 道统论 孟子
下载PDF
论陈荣捷与余英时的朱熹“道统”诠释之异
16
作者 郑秋月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9-154,共6页
朱子学研究者尝试从不同视域探究朱熹"道统"的微言大义,其中陈荣捷与余英时对"道统"的诠释之异尤为典型。陈荣捷以哲学形上学言说"道统",将朱熹作为"道统"论的集大成者及后世传续"道统&qu... 朱子学研究者尝试从不同视域探究朱熹"道统"的微言大义,其中陈荣捷与余英时对"道统"的诠释之异尤为典型。陈荣捷以哲学形上学言说"道统",将朱熹作为"道统"论的集大成者及后世传续"道统"的内涵终结者,从"理学家"身份阐扬朱熹"道统"的哲学价值。余英时从社会政治历史的角度审视朱熹"道统",将"道统"视为内圣外王兼收并蓄的助推器,从"士大夫"的身份呈现朱熹"道统"的政治旨趣。他们对朱熹"道统"的诠释,既追溯哲学内蕴又体现史学关怀,既呈现差异又彰显互补,是探究朱熹"道统"意义的不同尝试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余英时 道统 朱熹
下载PDF
盐铁会议主题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149,共7页
学界对于盐铁会议长久以来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会前即确定以盐铁酒专营为会议主题。基于这种认识,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盐铁问题上。然而分析关于会议召开的八条史料,结合政治背景、会议性质以及《盐铁论》所论诸项内容,可知会前所定主... 学界对于盐铁会议长久以来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会前即确定以盐铁酒专营为会议主题。基于这种认识,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盐铁问题上。然而分析关于会议召开的八条史料,结合政治背景、会议性质以及《盐铁论》所论诸项内容,可知会前所定主题应是"问民所疾苦"。包括盐铁专营等议题都是论辩过程中响应这个主题而展开的,是"问民所疾苦"主题下的结果,而非会议召开的原因。明确这一因果关系,对正确认识盐铁会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会议 《盐铁论》 会议主题 问民所疾苦 盐铁专营
下载PDF
道德是否需要形而上学的奠基?——试论叔本华对康德的义务三命题的批判
18
作者 王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7,共7页
叔本华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的论文《道德的基础》当中,大多国内研究者仅仅立足于叔本华的文本来考察评价他的观点,这一做法其实很难达及公允地评论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思想。或许我们应当转换视角,从康德是如何构建其道德... 叔本华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的论文《道德的基础》当中,大多国内研究者仅仅立足于叔本华的文本来考察评价他的观点,这一做法其实很难达及公允地评论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思想。或许我们应当转换视角,从康德是如何构建其道德哲学的先验基础,即从考察定言命令的内在结构入手来看叔本华针对性展开的相关批判,最后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将道德基础从康德的先验世界拉回经验世界的叔本华,为何也与康德一样认为道德需要形而上学的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法则 义务 敬重 同情 意志
下载PDF
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与我国新型农民培养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军莉 周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共6页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它既是党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又是党在工作中心转移后对农业发展阶段性的认识成果。《纲要(草案)》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它既是党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又是党在工作中心转移后对农业发展阶段性的认识成果。《纲要(草案)》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农业问题的殷切关怀和期望及对农业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特别是《纲要(草案)》提出的关于新型农民培养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然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农民 培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新中国区域主义治疆范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立胜 杜武征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40,共10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与发展,是新中国区域主义治疆的一个有力彰显。毛泽东时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西北边疆的建设性改造,使新疆成为新中国区域主义治边的范本,它是确保边疆区域安全、稳定与繁荣的强大力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直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与发展,是新中国区域主义治疆的一个有力彰显。毛泽东时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西北边疆的建设性改造,使新疆成为新中国区域主义治边的范本,它是确保边疆区域安全、稳定与繁荣的强大力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直遵循着毛泽东的嘱咐,发挥着作为"生产队"、"突击队"和"战斗队"的历史作用,至今仍发挥着区域主义治疆的强大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区域 区域主义 治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