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作品数4644被引量12147H指数33
本杂志是面向全国的专业性学术刊物,主要介绍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的成果和经验,供口腔颌面久科、耳鼻咽喉科、整形外科、头颈 外科的高、中级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参阅。主要有临床研究、学术讲座、国际文摘、基...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5-497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1-16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644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状细胞癌E2F转录因子1的表达与临床的意义
1
作者 王锦航 崔子峰 +2 位作者 杨凯成 陈彦平 彭士雄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目的:探讨E2F转录因子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E2F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并阐明其在细胞凋亡和周期中的作用。方法:基于R语言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 目的:探讨E2F转录因子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E2F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并阐明其在细胞凋亡和周期中的作用。方法:基于R语言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OSCC中E2F1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发现E2F1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E2F1在OS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细胞转染升高和敲低SCC15细胞系中E2F1的表达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2F1表达的改变对SCC15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E2F1在OSCC相关TCGA数据集中呈高表达,与T分期(T2或T4 vs T1)、组织学分级(G2或G3 vs G1)、临床分期(Ⅲ期vsⅠ期)、年龄(中年人vs青年人)和性别(男vs女)相关(P<0.05),多富集于细胞周期或核苷酸切除修复等基因组[P<0.05,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0.25]。在37例OSCC患者组织中,E2F1的mRNA和蛋白均表达上调(P<0.001),表达上调的E2F1可降低SCC15细胞的凋亡率(P<0.05),以及在细胞周期中降低G1期的比率(P<0.01),并升高S期的比率(P<0.001)。结论:E2F1在OSCC中呈高表达,且可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周期中G1/S期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E2F转录因子1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牙龈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伴颌骨破坏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赵华川 何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LGM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并通过报道发生在儿童下颌牙龈的1例LGMS,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在右下颌牙龈伴颌骨破坏的...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LGM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并通过报道发生在儿童下颌牙龈的1例LGMS,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在右下颌牙龈伴颌骨破坏的LGMS儿童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治疗、病理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LGMS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因右下颌牙龈一无痛性包块入院手术治疗,病理提示为牙龈瘤,术后2周复发,行二次扩大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为LGMS。结论:LGMS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好发于口腔,无明显的临床特异性表现,需要通过组织病理检查进行确诊,同时应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等疾病相鉴别,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扩大切除,并应该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病理学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人工智能正颌手术(牙合)板的设计与精确性评价
3
作者 刘志凯 许春炜 +2 位作者 朱照琨 刘瑶 罗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正颌外科手术(牙合)板设计方法,并比较其与普通数字化(牙合)板的精度差异。方法:通过相关软件程序建立正颌外科手术(牙合)板的设计算法,得到可用的(牙合)板自动设计程序,比较同一...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正颌外科手术(牙合)板设计方法,并比较其与普通数字化(牙合)板的精度差异。方法:通过相关软件程序建立正颌外科手术(牙合)板的设计算法,得到可用的(牙合)板自动设计程序,比较同一病例进行手术(牙合)板设计所需时间。将4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颌畸形患者(20例单颌,20例双颌)咬合模型纳入比较,分别由AI软件和人工数字化软件设计并打印手术(牙合)板。将同一组模型分别戴入AI(牙合)板与普通(牙合)板后扫描获取数字化数据,比较整体偏差与部分牙尖位置偏差。结果:牙列模型整体偏差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偏差均小于0.1 mm,表示AI(牙合)板与普通(牙合)板在引导模型就位上未见明显区别;牙尖位置偏差比较显示,AI(牙合)板与普通(牙合)板偏差距离均值约为0.10~0.14 mm;使用AI软件在单颌手术[(10.7±2.4) s]和双颌手术[(21.5±3.9) s](牙合)板设计中均可极大减少设计所需时间。结论:AI(牙合)板精度与普通(牙合)板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同时其能够提升正颌手术(牙合)板的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人工智能 正颌外科 数字化外科
下载PDF
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4
作者 陈昌钰 郑凌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06-409,共4页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进展迅速且危急的软组织感染,表现为筋膜和皮下组织的广泛坏死,最终导致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早期诊断和手术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NF的流行病...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进展迅速且危急的软组织感染,表现为筋膜和皮下组织的广泛坏死,最终导致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早期诊断和手术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NF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手段,希望对临床医生诊治坏死性筋膜炎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3年征稿、征订启事
5
作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5-35,共1页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早的一本专业性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CN 31-1671/R,ISSN 1005-4979。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报道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早的一本专业性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CN 31-1671/R,ISSN 1005-4979。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报道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口腔种植学研究、临床总结、综述、病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征订启事 同济大学主办 临床总结 病例报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口腔种植学
下载PDF
我刊荣获“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6
作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74-74,共1页
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原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的第四届上海市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口腔颌面外科杂志》荣获“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由... 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原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的第四届上海市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口腔颌面外科杂志》荣获“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主要刊登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以及临床经验等论文。编辑部今后将继续开拓创新,为成为一本专业领域内的精品学术期刊而不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奖 上海市高校 高等教育学会 高校科技期刊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医院 同济大学主办 相关学科
下载PDF
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联合功能矫治器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美学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维矜 童无忧 +2 位作者 方一鸣 潘璐璐 邵侠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56-162,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联合功能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患者面容、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行关节...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联合功能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患者面容、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联合功能矫治器治疗的37例ADDWoR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测定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头影测量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据,分析髁突高度、关节腔间隙宽度、E线、H角等的变化,并将其与美学标准进行对比,经过配对t检验,探讨该联合治疗对患者面容的影响。结果:37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髁突高度与关节腔间隙宽度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P<0.001),软组织测量指标也更贴近于美学标准。结论: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联合功能矫治器能改善ADDWoR患者的面容及关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关节镜 关节盘复位固定术 功能矫治器 头影测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本刊对论文摘要和正文写作的要求
8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43-143,共1页
1摘要文字简洁、明了,中文不超过300字,英文不超过400个实词。摘要应包括以下4部分。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目的及提出问题的缘由;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路线,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经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简要列出... 1摘要文字简洁、明了,中文不超过300字,英文不超过400个实词。摘要应包括以下4部分。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目的及提出问题的缘由;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路线,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经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并给出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务必使用第三人称。首次出现的缩略语须附中英文全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性检验 统计学方法 材料和方法 设计路线 论文摘要 第三人称 正文写作 缩略语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投稿须知
9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1征稿范围《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每双月28日出版。本刊欢迎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病理、放射、麻醉、头颈外科、整形美容外科等)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稿件。2来稿要求2.1一般要求稿件一般用w... 1征稿范围《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每双月28日出版。本刊欢迎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病理、放射、麻醉、头颈外科、整形美容外科等)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稿件。2来稿要求2.1一般要求稿件一般用word格式上传。须附单位推荐信,对稿件的真实性、是否涉及保密、有无署名争议及有无一稿两投等情况加以说明。有课题来源的资助项目请注明基金名称和编号(附项目来源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整形美容外科 课题来源 项目来源 署名争议 投稿须知 资助项目 相关学科
下载PDF
有关《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的声明
10
作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280-280,共1页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的唯一在线投稿网址为http://www.kqhmwkzz.com。本网站功能包括作者投稿与查询、专家远程审稿、编辑在线加工处理稿件及发布编辑部公告。作者在线注册后即可在线投稿。文章经初审被收稿后,作者的注册邮箱将收到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的唯一在线投稿网址为http://www.kqhmwkzz.com。本网站功能包括作者投稿与查询、专家远程审稿、编辑在线加工处理稿件及发布编辑部公告。作者在线注册后即可在线投稿。文章经初审被收稿后,作者的注册邮箱将收到收稿回执;文章经专家三审并通过后,才能正式录用待发表。作者可以通过该在线系统查看稿件处理流程、审稿意见、文章录用公告和文章校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投稿系统 审稿意见 在线系统 网站功能 在线注册 作者投稿 收稿回执 在线加工
下载PDF
腭裂术后穿孔修复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新 周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腭裂术后穿孔是常见腭裂术后并发症,二次修复困难,且影响语言、进食等功能,是临床难点之一。本文就腭裂穿孔的发生率、穿孔原因、修复术式进展及材料在穿孔修复中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腭裂 穿孔 修复
下载PDF
口腔医学院201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圆满结束
12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8月4日至8月10日,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2019年全国优秀中外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成功举办,此次夏令营共吸引来自日本北海道医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共计13所高校的20名优秀本科生参加。本次夏令营的活动丰富而多彩。在专家讲... 8月4日至8月10日,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2019年全国优秀中外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成功举办,此次夏令营共吸引来自日本北海道医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共计13所高校的20名优秀本科生参加。本次夏令营的活动丰富而多彩。在专家讲座论坛中,我院专家、学者、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口腔多个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引起了在座同学们的广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沿知识 优秀大学生 中国医科大学 日本北海道 优秀本科生 专家讲座 中外大学生 口腔医学院
下载PDF
EGCG对口腔癌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傲楠 顾客 文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绿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表明,它不仅可以作为保健品预防口腔癌的发生,而且可以作用于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效应因子,从而促进口腔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绿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表明,它不仅可以作为保健品预防口腔癌的发生,而且可以作用于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效应因子,从而促进口腔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进而控制口腔癌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EGCG作用于口腔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做了综述,旨在为其抗口腔癌分子机理的后续研究,口腔癌的药物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口腔癌 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下唇黏液表皮样癌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马于斐 徐珵珵 赵志国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29-233,共5页
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小唾液腺,最常见于腭部,下唇部黏液表皮样癌十分少见,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极少。本文报道1例自13岁开始发病,位于下唇的黏液表皮样癌,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临床特征、发病因... 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小唾液腺,最常见于腭部,下唇部黏液表皮样癌十分少见,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极少。本文报道1例自13岁开始发病,位于下唇的黏液表皮样癌,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临床特征、发病因素、临床分级评价系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下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牙龈肿胀1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胜海 焉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一种原因不明的恶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均伴有口腔症状,笔者报告1例左下颌阻生牙拔除后发现白血病的病例。据本病例治疗体会及文献回顾,症状轻微的白血病,其牙龈表现与慢性牙周炎难以区分。术前常规血液检查是提早发现...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一种原因不明的恶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均伴有口腔症状,笔者报告1例左下颌阻生牙拔除后发现白血病的病例。据本病例治疗体会及文献回顾,症状轻微的白血病,其牙龈表现与慢性牙周炎难以区分。术前常规血液检查是提早发现白血病,避免白血病急性期拔牙带来医疗隐患的有效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拔除 白血病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何伟 陈欢 陈卫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13例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从细菌培养、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用药情况用等方面进...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13例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从细菌培养、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用药情况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16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29.3%(34株)、23.3%(27株)。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检出率为44.1%。术后感染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围手术期用药、麻醉方式、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术后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下颌下腺淋巴上皮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梅银娥 吴湣 +1 位作者 周春泉 钟丽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涎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恶性上皮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以往文献报道显示其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多发于亚洲人和格林兰人。涎腺淋巴上皮癌多发于腮腺,发于下颌下腺的报告少见。本文报告1例伴有EB病毒感染的,35... 涎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恶性上皮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以往文献报道显示其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多发于亚洲人和格林兰人。涎腺淋巴上皮癌多发于腮腺,发于下颌下腺的报告少见。本文报告1例伴有EB病毒感染的,35岁男性下颌下腺淋巴上皮癌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特点、治疗方式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癌 颌下腺 病例报告
下载PDF
CCN2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盛夏涵 蔡协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67-471,共5页
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软骨细胞首先形成生长板软骨.随着软骨中血管的产生.软骨逐渐被骨组织所替代。躯干骨和四肢骨以及骨折后的骨痂主要是通过软骨内成骨完成生长发育和修复.此过程受到许多生长因子以... 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软骨细胞首先形成生长板软骨.随着软骨中血管的产生.软骨逐渐被骨组织所替代。躯干骨和四肢骨以及骨折后的骨痂主要是通过软骨内成骨完成生长发育和修复.此过程受到许多生长因子以及激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N2 软骨内成骨 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19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I0002-I0004,共3页
Kouqiang Hemian Waike Zazhi(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Kouqiang Hemian Waike Zazhi(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JOMS)is a peer reviewed Open Access scientific journal in Chinese which is pu... Kouqiang Hemian Waike Zazhi(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Kouqiang Hemian Waike Zazhi(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JOMS)is a peer reviewed Open Access scientific journal in Chinese which is published on 28th bimonthly.This journal is indexed in Chemical Abstracts(CA),Chinese Core Journals(selection)Database,China Academic Journal,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hinese Acade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ACCESS
下载PDF
面动脉-颏下动脉肌皮瓣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白植宝 黄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评价面动脉-颏下动脉肌皮瓣修复口腔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1—2010-09,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共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 目的:评价面动脉-颏下动脉肌皮瓣修复口腔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1—2010-09,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共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7例,中分化鳞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腺样囊性癌1例。TNM分期:T1N0M0 4例,T2N0M0 6例,T3N0M0 3例。皮瓣大小为(6 cm×4 cm)^(12 cm×5 cm)。其中8例为腭部洞穿性缺损,5例缺损鼻腔侧黏膜尚完整。结果:13例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腭部、颈部创面均一期愈合,腭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头部后仰受限及面瘫等继发功能障碍,颌面部无明显畸形。3例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患者术后初期出现鼻塞症状,3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随访2~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肌皮瓣血供明确可靠、制备方便,适宜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的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 颏下动脉 岛状肌皮瓣 腭部恶性肿瘤 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