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等农业教育》

作品数10124被引量32060H指数42
《高等农业教育》期刊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农业大学主办,2001年开始由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沈阳农业大学联合主办;2002年又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指导委员会为主办单位之一;2005年2...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198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1-1088/G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10,1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涉农创业课程畅爽体验对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研究——基于自我效能中介效应
1
作者 周坤 王进 《高等农业教育》 2023年第3期47-56,共10页
畅爽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在教育、设计、旅游等研究中应用广泛。涉农专业就业难度较大,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引入畅爽理论,基于自我效能中介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假设检验方法研究涉农创业课程学生畅爽体... 畅爽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在教育、设计、旅游等研究中应用广泛。涉农专业就业难度较大,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引入畅爽理论,基于自我效能中介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假设检验方法研究涉农创业课程学生畅爽体验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显示,涉农创业课程教学时目标明确、及时反馈、技效相当是学生产生畅爽体验的基本条件。畅爽体验对提升学生创业意愿具有直接显著影响。自我效能对学生产生畅爽体验产生直接显著影响,并在畅爽体验和创业意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涉农创业课程教学应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团队协作”教学模式,科学评估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为学生形成畅爽体验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创业课程 畅爽体验 创业意愿 自我效能
原文传递
《高等农业教育》诚挚约稿
2
作者 《高等农业教育》编辑部 《高等农业教育》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高等农业教育》诚挚欢迎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涉农高校广大教师投。一、投稿重点1.涉农高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究。2.涉农高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研究。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等教育研究 诚挚欢迎 涉农高校 立德树人 实效研究 新工科 约稿
原文传递
全国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实施进展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帷 杨娟 +1 位作者 张虎 曹志军 《高等农业教育》 2023年第3期3-9,共7页
基于49所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实施进展情况的问卷调研,分析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实施进展情况与问题。调研发现,涉农高校通过课程教材建设、基地建设与实践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及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推动耕读教育实施。推动耕读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 基于49所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实施进展情况的问卷调研,分析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实施进展情况与问题。调研发现,涉农高校通过课程教材建设、基地建设与实践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及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推动耕读教育实施。推动耕读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需要涉农高校深入把握耕读教育新时代内涵、完善耕读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健全耕读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同时拓展“大耕读”教育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教育 耕读教育 新农科 涉农高校
原文传递
新农科背景下教学改革助力农学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4
作者 朱玉磊 王升星 +1 位作者 宋贺 宋有洪 《高等农业教育》 2023年第6期65-71,共7页
随着新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学专业培养模式亟须改革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在新农科背景下,为了探讨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农学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方法,提出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性项目和创新能力培养等策略,并以案例研究的方式... 随着新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学专业培养模式亟须改革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在新农科背景下,为了探讨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农学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方法,提出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性项目和创新能力培养等策略,并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展示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跨学科融合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对农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实践性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了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些改革措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农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教学改革 复合应用型人才 教学技术 综合素质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
5
作者 杨梅 《高等农业教育》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高等农林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改革对高等农林教育的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为高等农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者认为,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高等农林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改革对高等农林教育的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为高等农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者认为,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科学有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多元评价,从院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引导高等农林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林教育 教育评价 办学定位 分类评价 多元评价
原文传递
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
6
作者 袁尔纯 唐土红 《高等农业教育》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在培养拥有知农爱农深厚情怀和强农兴农理想信念的乡村振兴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育人目标、育人模式和育人格局看,耕读教育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在培养拥有知农爱农深厚情怀和强农兴农理想信念的乡村振兴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育人目标、育人模式和育人格局看,耕读教育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意蕴。耕读教育在价值导向、精神激励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独特而具有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全面把握和精准施策,构建实现耕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内在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耕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原文传递
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艳 毛淳 +1 位作者 曹雪 赵世宝 《高等农业教育》 2022年第4期17-23,共7页
基于513份全国本科院校大学生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家庭文化资本各维度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各维度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制化家庭文化资本、具体化家庭文化资本会对行为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客观... 基于513份全国本科院校大学生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家庭文化资本各维度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各维度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制化家庭文化资本、具体化家庭文化资本会对行为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客观化家庭文化资本并不会对行为投入产生影响;体制化家庭文化资本、具体化家庭文化资本、客观化家庭文化资本均会对认知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体制化家庭文化资本、具体化家庭文化资本、客观化家庭文化资本均会对情绪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促进作用;优化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帮助;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均等化的进程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文化资本 学习投入 大学生学习
原文传递
农业信息化研究的逻辑起点、落点与人才培养 被引量:1
8
作者 逄格炜 《高等农业教育》 2021年第2期17-20,共4页
农业信息化是交叉性学科领域,其研究旨归一是学科体系的建设,二是这一学科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认识的推进。前者的学术进径是径行直遂,后者的学术进径是退回到交叉之前的学科中,再攻到交叉地带。农业信息化方向的研究生都不是科班出身,或... 农业信息化是交叉性学科领域,其研究旨归一是学科体系的建设,二是这一学科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认识的推进。前者的学术进径是径行直遂,后者的学术进径是退回到交叉之前的学科中,再攻到交叉地带。农业信息化方向的研究生都不是科班出身,或多或少存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补一定量的课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退回到读研之前的专业中去,带着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发现真问题,攻到农业与信息化的交叉地带,从事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信息化 逻辑起点 学术进径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高等农业院校农业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金武 周文琪 +2 位作者 王立军 权龙哲 李岩 《高等农业教育》 2021年第3期42-47,共6页
立足为国家与区域农业工程领域培养高质量创新拔尖型、应用复合型人才,根据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定位,聚焦农业工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五位一体"教育理念,探究"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个基础,两个平台... 立足为国家与区域农业工程领域培养高质量创新拔尖型、应用复合型人才,根据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定位,聚焦农业工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五位一体"教育理念,探究"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个基础,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衔接、五个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平台,实现"一宗旨、一核心、三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辅以完备的软硬件设施,为农业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如何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如何服务社会等系列问题。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农业工程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构建
原文传递
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地质与地貌学”“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数 王国安 +3 位作者 郭景恒 刘为民 王雅婧 刘英 《高等农业教育》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分别从理论讲授、室内实验和实习三个重要环节对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地质与地貌学""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教学团队创建了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课程理论体系,优化了课程实验教学... 分别从理论讲授、室内实验和实习三个重要环节对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地质与地貌学""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教学团队创建了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课程理论体系,优化了课程实验教学,建成北京小西山实习基地,完善了课程实习体系。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运用,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与地貌学 三位一体 教学体系
原文传递
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动物生产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兰州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金玉 乐祥鹏 +4 位作者 王虎成 李飞 李万宏 翁秀秀 李发弟 《高等农业教育》 2021年第1期59-63,共5页
针对我国草业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并且学生掌握的知识局限于草业科学,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单一,知识面狭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差,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兰州大学近年进行了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课程教... 针对我国草业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并且学生掌握的知识局限于草业科学,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单一,知识面狭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差,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兰州大学近年进行了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草业科学专业动物生产类教学的建设,以提高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的就业适应能力,实现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围绕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动物生产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团队建设内容与实施措施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团队建设 动物生产类课程 草业科学本科专业
原文传递
基于“三链联动”双创人才培养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以马铃薯产业双创项目为例
12
作者 黄静玮 王西瑶 邹亮 《高等农业教育》 2021年第2期21-25,共5页
由成都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人员组成双创教学团队,在实践中提炼出以"三链联动"双创人才培养理论,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双创理论课程——科研创新培训——企业双创实践——众创空间创业"的双创人才... 由成都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人员组成双创教学团队,在实践中提炼出以"三链联动"双创人才培养理论,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双创理论课程——科研创新培训——企业双创实践——众创空间创业"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团队将此人才培养模式在马铃薯产业双创项目中进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并成功培养了多支大学生双创团队和"万春智汇·创客空间",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链 技术创新 双创教学 创客空间
原文传递
农科高校开展耕读教育的多维价值及路径探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曾秀兰 石玉强 孙林 《高等农业教育》 2021年第5期10-14,共5页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应结合学科特色,对农科高校来说,耕读教育是最好的劳动教育。农科高校开展耕读教育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承中华农耕文化、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凝练农科高校特色等多维价值。农科高校要将耕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应结合学科特色,对农科高校来说,耕读教育是最好的劳动教育。农科高校开展耕读教育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承中华农耕文化、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凝练农科高校特色等多维价值。农科高校要将耕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多方联动共建实践场地、配备校内校外师资队伍、将耕读教育纳入评奖及"双创"教育,为耕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场地保障、师资保障和激励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高校 耕读教育 农耕劳动
原文传递
高校校院二级管理SWOT分析及优化的若干思考——基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燕珠 杨朝晖 《高等农业教育》 2020年第5期50-54,共5页
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落实上级简政放权的现实需要。运用SWOT分析法构建校院管理SWOT矩阵,对高校内部治理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以及在校院改革中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梳理。从治... 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落实上级简政放权的现实需要。运用SWOT分析法构建校院管理SWOT矩阵,对高校内部治理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以及在校院改革中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梳理。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提出优化校院二级管理的路径,从而有助于高校抓住优势和机遇,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实现可持续的战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院二级管理 SWOT分析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勤工助学精细化管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益全 吴彦宁 +1 位作者 徐晓丽 黄蓉 《高等农业教育》 2019年第6期44-49,共6页
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对于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调研江苏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拓展勤工... 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对于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调研江苏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拓展勤工助学资源、科学制定酬金模式和培训体系、发掘社会适应性能力素质提升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勤工助学的资助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勤工助学 资助育人 精细化 管理机制
原文传递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电气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丹 吕杰 +4 位作者 王立地 胡博 王俊 王慧 李俐莹 《高等农业教育》 2019年第4期49-54,共6页
本着全力建设新工科和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发展理念,立足沈阳农业大学电气类专业,对沈阳农业大学电气类专业实践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详尽分析。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遵循“以本为本”教育理念、顺应新工科发展... 本着全力建设新工科和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发展理念,立足沈阳农业大学电气类专业,对沈阳农业大学电气类专业实践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详尽分析。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遵循“以本为本”教育理念、顺应新工科发展方向、符合电气类专业特点、适合农业院校学情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依据,利用SWOT矩阵开展了电气类专业进一步实践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电气类专业 本科生导师制 SWOT分析 对策研究
原文传递
卓越植物保护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学文 徐丽娜 +1 位作者 张聪 岳丽娜 《高等农业教育》 2019年第1期77-81,共5页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资助和推动下,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在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特点,在完善卓越农...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资助和推动下,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在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特点,在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较为深入改革创新。明确了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贯彻教风建设与教师发展相结合,学风建设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等措施,使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跃升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 卓越农林人才 培养体系
原文传递
关心理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8
作者 杨浩英 《高等农业教育》 2018年第1期33-40,共8页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倡导的关心理论立足于人的主体性,具有关系性、生命性、动态性、双向性、连续性特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素质升华的体现,是个体走向社会群体的能力表现。该理论赋予了教育更为深刻的意蕴和角色,对高校人才培养...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倡导的关心理论立足于人的主体性,具有关系性、生命性、动态性、双向性、连续性特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素质升华的体现,是个体走向社会群体的能力表现。该理论赋予了教育更为深刻的意蕴和角色,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有着重要的启示:第一,树立"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第二,立足学生成才成长规律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确立具备"关心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标准;第三,革新课程建设,以构建学习型教学模式为目标,形成具有关心意蕴的教育教学氛围;第四,建立以"4S"为管理目标的学生管理制度,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潜能,制定个性化学生成长记录册,深度激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第五,树立"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观,制定"四方合力"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人文化、系统化、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心理论 “关心性”关系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SWOT分析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高职教育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凌 《高等农业教育》 2018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以北京农业职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高职教育为案例,从SWOT视角进行分析,认为该创新的优势在于办学理念先进、有"半农半读,农学结合"办学经验、可以整合资源、体系健全;但存在专业设置有待优化、教师执教能力不足、缺乏产教... 以北京农业职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高职教育为案例,从SWOT视角进行分析,认为该创新的优势在于办学理念先进、有"半农半读,农学结合"办学经验、可以整合资源、体系健全;但存在专业设置有待优化、教师执教能力不足、缺乏产教融合基地等劣势;机遇在于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激活内生力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亟待创新、农民具有提升学历能力的迫切愿望等,但也存在一定挑战。为此,需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创新教育机制,加强专业群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和培训"立交桥";协同创新,开展紧密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补偿自身劣势;基于培育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避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 学历提升 精准定位
原文传递
大学生初次就业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406份毕业生的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建华 胡继连 周玉玺 《高等农业教育》 2018年第3期84-90,共7页
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地为本科毕业生提供积极的就业指导,从而提高就业率。以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Logit模型从五个方面分析影响就业的因素。结果显示:在0.1显著水平下,毕业生的性... 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地为本科毕业生提供积极的就业指导,从而提高就业率。以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Logit模型从五个方面分析影响就业的因素。结果显示:在0.1显著水平下,毕业生的性别、是否为党员、是否参加就业指导、有无学生干部经历四个因素对就业机率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基于毕业生个人、学校和社会就业环境等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LOGIT模型 大学生就业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