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广西科学院学报》

作品数2660被引量6189H指数22
《广西科学院学报》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广西科学院学报》近年来实行专家办刊的方式,建立特色栏目,以栏目专家的科研优势形成栏目优势,打造出我刊的特色栏目。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广西科学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737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5-1075/N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2,660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织锦巴非蛤育苗期水体菌群结构特征
1
作者 熊向英 曾梦清 +3 位作者 蒋艳 董兰芳 赖俊翔 陈瑞芳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为探究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幼体发育各阶段水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为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幼体在D形幼虫期(HD)、壳顶期(HK)、变态前期(HB)、变态后期(HA)、稚贝期(HZ)的水体菌群进... 为探究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幼体发育各阶段水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为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幼体在D形幼虫期(HD)、壳顶期(HK)、变态前期(HB)、变态后期(HA)、稚贝期(HZ)的水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Alpha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HD菌群丰度和菌群多样性均最高,而HZ菌群丰度最低,HB菌群多样性最低。在门分类水平上,幼体发育所有阶段中占优势的细菌门类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包括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在科分类水平上,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是整个育苗周期的主导类群;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在HB低于1%,在HA和HZ逐渐增长,分别为9.95%和12.82%;冷形菌科(Cryomorphaceae)相对丰度在HD不足1%,在HK、HA和HZ的相对丰度较高,为5.98%-7.67%。值得注意的是,海源菌科(Idiomarinceae)的相对丰度在织锦巴非蛤幼体发育不同阶段有较大差异,在HD和HK的相对丰度不足1%,但在HB迅速增加到31.90%。综上,织锦巴非蛤幼体不同发育阶段水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巴非蛤 育苗期 水体菌群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的广西植被NPP季节变化研究
2
作者 刘津龙 黄静 +1 位作者 阮杨春 黄玉清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91-303,共13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判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源的关键要素,不仅直接代表了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还体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本文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模型(CASA模型),利用2019年中分辨...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判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源的关键要素,不仅直接代表了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还体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本文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模型(CASA模型),利用2019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其他气象数据,对月、季节、年尺度上的广西植被NPP的空间变化进行估算,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不同植被类型、气象因子和地形地貌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广西整体区域的植被NPP平均值为880.56 g C·m^(-2)·a^(-1),植被NPP空间分布呈内陆中心向四周递增、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增的特点。月植被NPP在时间序列上总体呈现正弦曲线的变化特征,1-8月的植被NPP呈上升趋势,在8月达到峰值,而且9月仍然维持较高值;之后至12月,植被NPP逐步下降。广西植被NPP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的植被NPP整体最低,区域差异性不突出;夏季的植被NPP整体最高,区域差异性突出。常绿阔叶和混交林分布面积广且其光能利用率较大,对广西植被NPP贡献较大。从月尺度上来看,月植被NPP与月累计降水量主要呈负相关关系,与月平均气温主要呈正相关关系;月平均气温与月植被NPP的偏相关性比月累计降水显著,月平均气温是广西月植被NPP的主要影响因子。在中海拔地区(700-1300 m),植被NPP并不受喀斯特地质环境背景的影响,喀斯特地区和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相差不大且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趋于稳定。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分析广西植被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为广西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评估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特征 CASA模型 广西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牛大力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高薇 蒋臻韬 +3 位作者 莫燕兰 蒋向军 韦霄 史艳财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满足牛大力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提高牛大力的产量,本研究以牛大力营养杯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地、整地方法、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对牛大力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广西桂林兴安、桂林全州两地的牛大力产量为60 000 kg/ha及以下,种... 为满足牛大力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提高牛大力的产量,本研究以牛大力营养杯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地、整地方法、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对牛大力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广西桂林兴安、桂林全州两地的牛大力产量为60 000 kg/ha及以下,种植在广西钦州灵山、南宁上林、百色田林以及广东湛江的牛大力产量为60 000 kg/ha以上;3种整地方法中,单株平均产量最高的是全垦,为3.31 kg;种植密度为15 000株/ha时,药材产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4个不同基肥处理组产量都明显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1 300 kg/ha)+复合肥(200 kg/ha)>生物有机肥(1 500 kg/ha)>沼肥(1 200 kg/ha)>普通化肥(尿素75 kg/ha,磷酸二胺300 kg/ha,过磷酸钙225 kg/ha)>对照(不施肥);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牛大力的产量越高,品质越好,但种植成本也会增加。综合考量,牛大力最佳整地方式为全垦,最佳种植密度为15 000株/ha,种植地以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最佳,基肥以生物有机肥+复合肥最优,种植年限以4年最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栽培措施 密度 产量 种植年限
下载PDF
中国南部沿海美蓝拟相手蟹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杨明柳 高霆炜 +1 位作者 阎冰 吴斌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43-253,共11页
为探明中国南部沿海美蓝拟相手蟹(Parasesarma eumolpe)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本文基于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Ⅰ,COⅠ)基因片段序列,对中国南部沿海8个美蓝拟相手蟹地理群体共95个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为探明中国南部沿海美蓝拟相手蟹(Parasesarma eumolpe)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本文基于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Ⅰ,COⅠ)基因片段序列,对中国南部沿海8个美蓝拟相手蟹地理群体共95个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美蓝拟相手蟹所有个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均为631 bp,共有49个单倍型,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8768±0.0325,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422±0.0263,表现为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的拓扑结构显示美蓝拟相手蟹群体没有分化出明显的单倍型类群,尚未形成显著的分支谱系;单倍型的网络关系图呈现出明显的星状结构,未表现出显著的地理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值结果表明,美蓝拟相手蟹群体在分布范围内尚未形成独立的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和中性检验结果表明,美蓝拟相手蟹在历史上经历了明显的群体扩张,扩张时间大约在14万年前。幼体阶段具较强的潜在扩散能力,群体间能进行频繁的基因交流,再加上群体扩张事件,可能是美蓝拟相手蟹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我国红树林潮间带相手蟹类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地理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蓝拟相手蟹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群体历史动态 中国南部沿海
下载PDF
广西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时的纳潮生态混养探索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范航清 钟云旭 +3 位作者 苏治南 罗砚 倪孔平 王欣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95-203,共9页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树林造林监测样地。在塘底基础水位设为0.5 m深的条件下,年均渔获生物量为691 kg/(hm^(2)·a),饵料综合效率为35.09%。3年中9种鱼类成活率、占渔获总尾数和占总生物量比例最高的均是黄鳍鲷(Sparus latus),分别达到38.16%、65.2%和35.28%。2020年1月的全捕渔获显示,鲻鱼(Mugil cephalus)、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和灰鳍鲷(Sparus berda)等野生经济鱼苗可随潮水进入塘内生长,个体数可占渔获总尾数的16.9%。在全日潮15 d的潮汐周期中,塘底淹水日数小于6 d时木榄幼苗可正常生长,成活率93.5%。扩大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及生态养殖的规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社会对红树林良好环境及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废弃虾塘 退塘还林 生态混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壮、蒙古、维、哈、柯、朝语信息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连芳 海银花 +3 位作者 那顺乌日图 黄家裕 吐尔根·依布拉音 玄龙云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8-26,共9页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理是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理在各民族科研、产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编辑排版、标准化、语言资源建设、机器翻译、软件平台、人才培养...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理是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理在各民族科研、产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编辑排版、标准化、语言资源建设、机器翻译、软件平台、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综述壮、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6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文 蒙古文 维哈柯文 朝鲜文 信息处理
下载PDF
藏文文本聚类及其相关技术综述
7
作者 李玖一 于洪志 徐涛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9-45,共7页
藏文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有其独有的规则和特点。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用户中的藏族同胞迅速增加,网络上的藏文文本也越来越多。利用藏文文本聚类来提供更高效的管理和更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藏文文本聚类... 藏文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有其独有的规则和特点。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用户中的藏族同胞迅速增加,网络上的藏文文本也越来越多。利用藏文文本聚类来提供更高效的管理和更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藏文文本聚类的应用背景和相关概念,然后介绍了藏文文本特点和藏文文本聚类的相关技术,讨论了藏文文本建模和聚类算法,最后对藏文聚类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文本 聚类算法 文本建模
下载PDF
不同底播时间和苗种规格的魁蚶潜沙率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恩孚 刘广斌 +5 位作者 邱兆星 吴莹莹 宋娴丽 李莉 郑永允 张天文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了解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物学特性,为更好地开展魁蚶底播增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围格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4种规格魁蚶在4个不同底播时间下的潜沙率差异性。【结果】不同底播时间下,在实验开始前24h内,1cm... 【目的】了解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物学特性,为更好地开展魁蚶底播增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围格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4种规格魁蚶在4个不同底播时间下的潜沙率差异性。【结果】不同底播时间下,在实验开始前24h内,1cm、1.5cm和2cm组魁蚶潜沙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2.5cm组;在底播36h后4种规格魁蚶潜沙率无显著差异。底播时间选在9:00、13:00和17:00时,同规格的魁蚶潜沙率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在21:00时底播。【结论】在底播时应选取潜沙速率快且潜沙率较为稳定的规格作为埋栖型贝类的底播规格,根据实验结果建议选择2cm魁蚶做为底播苗种;底播时间应根据当地海区潮汐情况确定,选择平流期开展底播,最佳底播时间应选取17:00,尽量避开夜间底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苗种规格 潜沙率 底播增殖 底播时间
下载PDF
广西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侯小涛 钟文干 +5 位作者 郝二伟 贤海华 易湘茜 杜正彩 钟蕾 邓家刚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67-274,共8页
作为我国的海洋资源大省,广西的海洋生物制药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潜力。本文阐述了广西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目前在科研、开发和生产方面的现状,并对广西当前在海洋生物制药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确定广西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策略提... 作为我国的海洋资源大省,广西的海洋生物制药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潜力。本文阐述了广西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目前在科研、开发和生产方面的现状,并对广西当前在海洋生物制药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确定广西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策略提供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内外成功经验,分析广西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的现实可行性,从提高认识,把握原则及采取相应对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制药 基础和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Ru基化合物催化制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韶霞 梁陆新 +3 位作者 温张凡 周文政 郭进 黎光旭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99-304,共6页
氢的存储是车载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环节。甲醇在室温下呈液态并且储氢量达12.6wt%,然而分解甲醇制氢需要较高的温度(超过200℃)和压强(25-50bar)。最近研究者报道了利用单核钌(Ru)基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以将甲醇分... 氢的存储是车载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环节。甲醇在室温下呈液态并且储氢量达12.6wt%,然而分解甲醇制氢需要较高的温度(超过200℃)和压强(25-50bar)。最近研究者报道了利用单核钌(Ru)基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以将甲醇分解成CO2和H2;利用双核Ru基化合物作催化剂,可以将多聚甲醛或甲醛与水的混合溶液有选择性地脱氢生成H2和CO2,但是关于Ru基化合物微观层次的催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不同配体构型和不同种类配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其脱氢路径,以及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溶液的pH值之间的关系,阐明如何改进现有单核Ru基钳型化合物和双核Ru基化合物催化剂的性能,设计催化活性更优良的新型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机理 催化性能 Ru基化合物 制氢
下载PDF
方格星虫种质资源及人工增养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银辉 黄国强 +3 位作者 刘旭佳 杨家林 蒋艳 彭慧婧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以方格星虫研究热点领域如免疫活性成分、遗传多样性、繁殖生物学及繁育增养殖现状等为重点内容,概述方格星虫种质资源及人工增养殖主要研究成果,探讨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其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 方格星虫 种质资源 人工增养殖 进展
下载PDF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国强 李洁 +1 位作者 唐夏 张灵燕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的研究对探讨其适应多变的水环境适应策略和提高其养殖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近30年来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水生动物营养性胁迫及恢复生长期间的生理生态变化,以及补偿生长的生理、生化和分...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的研究对探讨其适应多变的水环境适应策略和提高其养殖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近30年来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水生动物营养性胁迫及恢复生长期间的生理生态变化,以及补偿生长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还对环境胁迫引起的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总体而言,水生动物的补偿生长研究已涉及到群体、个体、组织器官、生化和分子水平,但是仍需更多的研究成果来补充完善其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 补偿生长 机制 营养性胁迫 非营养胁迫
下载PDF
网箱养殖卵形鲳鲹鱼体寄生虫初步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熊向英 徐力文 +4 位作者 董兰芳 王志成 梁志辉 蒋伟添 黄国强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为给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调查其养殖过程中鱼体寄生虫种类。【方法】以防城港和北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为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肉眼检查、镜检观察等方法对卵形鲳鲹体表、鳃、内脏等组织... 【目的】为给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调查其养殖过程中鱼体寄生虫种类。【方法】以防城港和北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为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肉眼检查、镜检观察等方法对卵形鲳鲹体表、鳃、内脏等组织进行寄生虫检查并分类鉴定。【结果】共检出5种寄生虫: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拟德式吸虫Pardeontacylix McIntosh、本尼登虫Benedenia Diesing、淀粉卵甲藻Amyloodinium ocellatum和车轮虫Trichodibna Ehren berg,感染率分别为27.8%,8.1%,3.3%,16.4%,18%。【结论】寄生虫在卵形鲳鲹的养殖过程中存在,且种类繁多,已成为影响卵形鲳鲹健康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寄生虫 分类学
下载PDF
向量值Littlewood-Paley算子的多线性交换子的端点估计
14
作者 陈大钊 卢万佳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10-216,共7页
证明向量值Littlewood-Paley算子的多线性交换子|gb→ψ|r的端点有界性,即|gb→ψ|r是从L∞(w)到BMO(w)有界的,|gb→ψ|r是从Bp(w)到CMO(w)有界的.
关键词 LITTLEWOOD-PALEY算子 多线性交换子 BMO空间 CMO空间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因素运行时评估的Web服务失效恢复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宁江 李昌武 俞闽敏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72-475,共4页
在基于动态容错代理的Web服务恢复框架中,针对服务失效恢复的替代服务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因素运行时评估的服务失效恢复机制,并验证其有效性。该机制综合考虑服务可靠度、性能和网络负载等因素,用一种新的副本选择算法优化服务恢... 在基于动态容错代理的Web服务恢复框架中,针对服务失效恢复的替代服务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因素运行时评估的服务失效恢复机制,并验证其有效性。该机制综合考虑服务可靠度、性能和网络负载等因素,用一种新的副本选择算法优化服务恢复的效果。该机制能够提高Web服务恢复的可行性和效率,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服务 失效恢复 可靠性 副本选择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牛奶及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卢安根 莫建光 +1 位作者 杜寒春 陈秋虹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06-308,共3页
为了建立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检测牛奶及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重现性等方法学评价试验,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ELISA的灵敏度为0.03n... 为了建立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检测牛奶及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重现性等方法学评价试验,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ELISA的灵敏度为0.03ng/ml,加标回收率为95.0%~104.2%,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均为1.0%~1.6%,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5%,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21%。样品测定结果ELISA与液相色谱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ELISA可以较快速地、准确地、大批量地检测牛奶及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黄曲霉毒素B1 快速检测 乳制品
下载PDF
《广西科学院学报》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7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科学院 求和 投稿 学报 广西 参考文献 论文
下载PDF
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建波 闭应洲 李文敬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结合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分析采用双语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对该课程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发展和完善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广西科学院学报》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9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学报 连续出版物 英文作者 文稿 科学院 缩写点 标准缩写 来稿 一稿多投 页码 广西
下载PDF
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兴生 林衍铨 +1 位作者 余应瑞 陈体强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5-96,共2页
利用菌草替代木屑和棉籽壳作栽培配料,进行工厂化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研究.试验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栽培配方作对照,设置含菌草不同比例的配方3组,每组配方配制栽培50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草配方菌丝... 利用菌草替代木屑和棉籽壳作栽培配料,进行工厂化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研究.试验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栽培配方作对照,设置含菌草不同比例的配方3组,每组配方配制栽培50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草配方菌丝满袋时间比对照缩短1~4d,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9d,菌草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不同比例菌草配方栽培杏鲍菇的生物率为73%~83%,单朵菇重72~91g,而对照的仅为71%和65g,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商品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栽培 菌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