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应用光学》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5213被引量13983H指数29
《应用光学》创刊于1980年,2006年4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12月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五研究所;中国兵工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2082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1-1171/O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5,2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检测铜/铝复层材料应变研究
1
作者 李艳芹 郭照灿 张德海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594,共9页
针对传统应变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操作过程复杂、无法实现实时测量和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对铜/铝复层板及其组分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应变数值进行实时测量,将该测量结果与拉伸机获得结果、有限元模拟测量结果相互... 针对传统应变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操作过程复杂、无法实现实时测量和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对铜/铝复层板及其组分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应变数值进行实时测量,将该测量结果与拉伸机获得结果、有限元模拟测量结果相互对比,结果表明:基于DIC方法和拉伸试验所得铜板、铝板及铜/铝复层板的应变曲线很接近;DIC测量所得主应变与有限元模拟主应变具有较高一致性,且表面应变分布和最大主应变基本相同,其应变相差最大为0.442%,最小为0.008%;有限元模拟所得应变差值变化较大,最大变化为4.950%,DIC方法所得应变差值变化较小,最大变化为0.693%。在该基础上,通过引入应变差值来对比研究DIC方法和有限元方法所得结果精度,证明了DIC方法用于铜/铝复层板拉伸应变检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层材料 数字图像相关法 有限元 应变检测
下载PDF
枪口焰烟光学特性测试研究
2
作者 骆延令 王希骋 +3 位作者 王律 高蒙 王曼 程洪亮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6-411,共6页
针对狙击作战中对狙击手的探测、定位及告警的需求,开展了枪口焰烟光学特性测试研究。根据枪口焰烟文献资料与光学测量设备的性能参数,设计了枪口焰烟光学特性外场测试详细方案。对某5.8 mm与7.62 mm口径弹道步枪的枪口焰烟光学特性进... 针对狙击作战中对狙击手的探测、定位及告警的需求,开展了枪口焰烟光学特性测试研究。根据枪口焰烟文献资料与光学测量设备的性能参数,设计了枪口焰烟光学特性外场测试详细方案。对某5.8 mm与7.62 mm口径弹道步枪的枪口焰烟光学特性进行了外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枪口焰烟辐射主要集中在2μm~5μm,持续时间约为6 ms,辐射能量最大值出现在2 ms附近,5.8 mm弹道步枪枪口焰烟在中波和长波的辐射强度均高于7.62 mm。枪口焰烟光学特性的测试结果为枪口焰烟的探测及武器发射药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口焰烟 光学特性 测试
下载PDF
15 mm~300 mm宽光谱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3
作者 吴羽婷 林志强 王敏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1-499,共9页
变焦光学系统不仅适用于照相、监控以及显微等日常生活中,还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国防建设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其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该文设计了一款15 mm~300 mm的宽光谱四组元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正组补... 变焦光学系统不仅适用于照相、监控以及显微等日常生活中,还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国防建设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其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该文设计了一款15 mm~300 mm的宽光谱四组元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正组补偿结构实现了20×的光学变焦,工作在450 nm~900 nm光谱范围,工作温度范围为-40℃~60℃;采用了18片球面玻璃镜片,总长160 mm,最大口径66 mm,长焦F数优于5,系统结构紧凑,满足小型化要求。系统在可见光波段,中心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0.4@145 lp/mm,全视场MTF>0.2@145 lp/mm;在近红外波段,中心视场MTF>0.45@60 lp/mm,全视场MTF>0.2@60 lp/mm。从设计结果可以看出,该设计满足高性能指标要求,对于宽光谱、大变倍比、小型化的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焦光学系统 宽光谱 大变倍比 小型化 光学无热化
下载PDF
光子计数集成成像的压缩与重构
4
作者 崔玉敏 尹丽菊 +2 位作者 隋立国 周辉 邓玉林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集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在完整记录三维场景信息的同时,庞大的数据量给传输和存储带来了压力。为了实现图像的有效压缩和重构,根据光子计数集成成像的特点,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提出用于图像压缩与重构的方案... 集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在完整记录三维场景信息的同时,庞大的数据量给传输和存储带来了压力。为了实现图像的有效压缩和重构,根据光子计数集成成像的特点,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提出用于图像压缩与重构的方案。该方案将图像分为参考图像和非参考图像两类,对其设置不同的测量率并分别进行重构。为保证非参考图像的重构质量,提出一种联合重构算法。该算法首先对非参考图像进行分块测量,依据与参考图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图像块分类,然后结合参考图像测量值信息构建新的测量矢量,利用新的测量矢量完成初次图像重构。为了进一步提升图像重构质量,对初次重构结果进行二次残差补偿重构,获得最终重构结果。最后通过设置不同的测量率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测量率为0.25时,图像重构质量可以达到30 dB,测量率为0.4时,图像质量可以达到35 dB,算法性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集成成像 图像压缩 图像重构 压缩感知
下载PDF
一种成像式亮度计校正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兵 胡皓程 +1 位作者 闵锐 曹良才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6,共8页
采用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式亮度计可通过短焦距成像物镜实现大视场和空间分辨的亮度测量,但仍存在图像传感器像素非线性响应,短焦物镜产生的强烈渐晕效应及图像边缘畸变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成像式亮度计校正方法,利用标准辐射源法进行... 采用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式亮度计可通过短焦距成像物镜实现大视场和空间分辨的亮度测量,但仍存在图像传感器像素非线性响应,短焦物镜产生的强烈渐晕效应及图像边缘畸变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成像式亮度计校正方法,利用标准辐射源法进行线性校正与平场校正,以获得线性修正系数和平场校正矩阵,通过几何坐标标定法获得畸变校正矩阵。采用焦距为12 mm的物镜及200万pixel的图像传感器搭建了成像式亮度计,经校正后完成了液晶显示屏发光亮度测量,与商用分光辐射亮度计进行了对比测试,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2%,实现了大视场高精度空间分辨亮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学 成像式亮度计 线性校正 平场校正 畸变校正
下载PDF
基于赋权连接图的增量式运动恢复结构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滔 马泳 +2 位作者 黄珺 王贺松 樊凡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928,1014,共9页
运动恢复结构算法(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是一种通过计算图像匹配关系,恢复出相机位姿和目标三维结构的重建算法。提出一种基于赋权视角连接图的增量式运动恢复结构算法。首先建立基于图像对立体匹配质量的赋权连接图,量化了图像... 运动恢复结构算法(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是一种通过计算图像匹配关系,恢复出相机位姿和目标三维结构的重建算法。提出一种基于赋权视角连接图的增量式运动恢复结构算法。首先建立基于图像对立体匹配质量的赋权连接图,量化了图像两两之间的匹配关系;其次在赋权连接图中边的权重的基础上,搜索度数感知的最佳初始种子对;最后根据已重建顶点的连通性构建下一张最佳图像候选集,设计了基于顶点度数与特征点分布的下一张最佳图像评价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在重建质量、相机校准率和点云生成数量的表现优于现有先进的运动恢复结构算法,相比基准对比算法,本文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平均重建耗时至少降低了19%,点云生成速率至少提升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恢复结构 视角连接图 初始种子对 三维重建 下一张最佳图像
下载PDF
基于超连续光源的InGaAs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度定标技术
7
作者 林永杰 徐楠 +3 位作者 赫英威 刘文德 甘海勇 龚华平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9-716,共8页
InGaAs光电探测器是近红外波段重要的光探测器件之一,具有高量子效率、低暗电流、宽带宽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测量、光通信及遥感等领域中。基于超连续白光激光器与双单色仪的光谱比较装置,利用标准InGaAs陷阱探测器对平面InGaAs探... InGaAs光电探测器是近红外波段重要的光探测器件之一,具有高量子效率、低暗电流、宽带宽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测量、光通信及遥感等领域中。基于超连续白光激光器与双单色仪的光谱比较装置,利用标准InGaAs陷阱探测器对平面InGaAs探测器在900 nm~1600 nm波段进行了相对光谱响应度的定标,并与利用钨灯作为光源的响应度定标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光源条件下,光谱响应度在900 nm~1600 nm波段最大相对差值小于0.2%,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超连续光源的测量重复性最大值小于0.06%,远小于使用卤钨灯的测量重复性1%,降低了因测量重复性贡献的不确定度分量,验证了超连续激光器在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度定标中的可行性。此外,还对被定标的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结果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光电探测器 光谱响应度 超连续光源 定标
下载PDF
近红外超透镜的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仇宫润 赵峰 王琨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2-1106,共5页
超透镜是基于超表面的成像器件,能够精确调控光的相位、偏振、振幅,具有轻薄、易集成、平面化的优点。针对近红外成像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发展趋势,基于非晶硅材料设计制备了近红外偏振不敏感超透镜。针对超透镜的基元结构选择问题,对... 超透镜是基于超表面的成像器件,能够精确调控光的相位、偏振、振幅,具有轻薄、易集成、平面化的优点。针对近红外成像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发展趋势,基于非晶硅材料设计制备了近红外偏振不敏感超透镜。针对超透镜的基元结构选择问题,对比了采用8阶、6阶基元设计的超透镜聚焦效率;为提高加工容差和降低加工难度,采用了最大深宽比为6的8阶基元设计超透镜;针对超透镜仿真与加工之间跨度大的问题,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生长了600 nm厚度的多晶硅,利用电子束刻蚀等工艺制备了超透镜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超透镜形貌结构良好,聚集效率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超透镜 时域有限差分 制备 测试
下载PDF
2021年总目次
9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03-I0008,共6页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测振系统的微悬臂梁缺陷检测
10
作者 贾美英 钟舜聪 +2 位作者 周宁 林杰文 张秋坤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09,共6页
提出了基于光学相干测振(optical coherence vibrometer,OCV)系统的微悬臂梁缺陷检测方法。自搭建的OCV系统最大振动位移量程、最大振动频率分别为2.574 mm和138.5 kHz,应用该系统对含缺陷微悬臂梁-附加质量块耦合结构进行振动测量获得... 提出了基于光学相干测振(optical coherence vibrometer,OCV)系统的微悬臂梁缺陷检测方法。自搭建的OCV系统最大振动位移量程、最大振动频率分别为2.574 mm和138.5 kHz,应用该系统对含缺陷微悬臂梁-附加质量块耦合结构进行振动测量获得其固有频率,并利用附加质量块对固有频率的影响特性实现了对缺陷的定位。在对系统采集到的干涉光谱信号处理的过程中,采用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FT(Fourier transform,FT)细化频谱校正算法进行误差校正,精度可提高1000倍以上,使系统实现纳米量级的位移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微悬臂梁的缺陷位置,为微小型结构的缺陷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拓展了光学相干测振技术在工程结构无损检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测振 微悬臂梁 缺陷检测 频谱校正 附加质量
下载PDF
高能激光远场辐照度分布测量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超 黎高平 +3 位作者 张彪 吴磊 于东钰 阴万宏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5-680,共6页
测量高能激光远场辐照度分布是评估激光武器系统性能指标的一个有效方法。对国内外现有的几种高能激光远场辐照度分布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对各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对靶面抗损伤技术、取样衰减技术和功率密度定标... 测量高能激光远场辐照度分布是评估激光武器系统性能指标的一个有效方法。对国内外现有的几种高能激光远场辐照度分布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对各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对靶面抗损伤技术、取样衰减技术和功率密度定标技术3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在该基础上阐述了高能激光能量远场辐照度分布直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 辐照度分布 抗损伤 取样衰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P31荧光粉的像增强器余辉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泽 程宏昌 +3 位作者 李涛 周玉鉴 黄武军 李丹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6-800,共5页
荧光屏余辉在高帧频速光子计数等系统应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GJB 7351-2011《超二代像增强器通用规范》荧光屏余辉试验方法中规定光脉冲作为激励源,该方法中光脉冲激励源停止后光源照度下降缓慢,造成在短余辉粉(μs级)和中余辉粉(ms级)... 荧光屏余辉在高帧频速光子计数等系统应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GJB 7351-2011《超二代像增强器通用规范》荧光屏余辉试验方法中规定光脉冲作为激励源,该方法中光脉冲激励源停止后光源照度下降缓慢,造成在短余辉粉(μs级)和中余辉粉(ms级)的余辉时间测量中测试结果不准。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光照持续工作状态下,用光电阴极电压脉冲信号作为激励源的荧光屏余辉测试方法,该方法中光电阴极超快响应时间(一般为1 ns左右)和脉冲电压信号的较短边沿时间(一般可控制在10 ns以内)特性改善了激励源自身时间响应对荧光屏余辉测试结果准确性带来的影响。基于该方法建立了一套微光像增强器荧光屏余晖测量装置,对P31荧光粉的国产三代微光像增强器余辉进行了重复性测量,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误差分析,其扩展不确定度为3.2%,达到了传统光电测试仪器的准确度要求,可满足微光像增强管荧光屏余辉测量的要求。该研究成果为更高性能产品提供了一种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像增强管 激励源 荧光屏余辉 脉冲信号 误差
下载PDF
改进VGG网络的多聚焦图像的融合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清江 汪泽百 柴昱洲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0-507,共8页
为更好地保留原图像信息,提高图像融合性能,提出一种改进VGG卷积神经网络与边缘像素统计特征相结合的融合算法。首先,该算法将完整图像拆分成图像块,以图像块的预处理来获取较高的图像分类,精度达到0.985以上,以改进的VGG卷积神经网络... 为更好地保留原图像信息,提高图像融合性能,提出一种改进VGG卷积神经网络与边缘像素统计特征相结合的融合算法。首先,该算法将完整图像拆分成图像块,以图像块的预处理来获取较高的图像分类,精度达到0.985以上,以改进的VGG卷积神经网络来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当图像块输入到网络当中,可以初步得到二分类的权值矩阵。其次,在高频细节部分,对于左聚焦图像和右聚焦图像的清晰模糊模块分别进行模糊化处理,根据像素点之间的统计特征经阈值分割后得到有明显边界的权值矩阵。最后,结合两次分割的权值矩阵,通过加权求和的融合策略,得到处处清晰的聚焦图像。为说明算法有效性,在实验部分展示其融合主观视觉效果图与信息熵等客观评价,该算法对比其他算法表现突出,可较好地保留原图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VGG 图像分块 统计特征 多聚焦图像
下载PDF
《应用光学》征稿/广告简则
14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应用光学》是中国兵工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五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征稿范围凡以光学科研为主体(交叉学科须侧重光学领域),有广阔研究前景、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或... 《应用光学》是中国兵工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五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征稿范围凡以光学科研为主体(交叉学科须侧重光学领域),有广阔研究前景、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或独创意义的学术论文,有一定独立见解的理论论述,并有可靠数据的试验报道,有科学依据的技术应用,都欢迎投稿。《应用光学》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光电系统工程(含军用光学)、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光学计量与测试、夜视技术、光学元件与制造、激光应用技术、光纤应用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兵工学会 学术类期刊 交叉学科 兵器工业 光学计量 夜视技术 军用光学
下载PDF
胶质红外量子点薄膜入射角对荧光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康 耿蕊 +1 位作者 杨明庆 陈青山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2-1088,共7页
胶质红外量子点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其荧光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封装成薄膜形态以保持稳定的荧光特性。然而,分散形式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量子点荧光效率降低以及荧光角度特性变化。因此,建立了红外量子点荧光强度探... 胶质红外量子点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其荧光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封装成薄膜形态以保持稳定的荧光特性。然而,分散形式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量子点荧光效率降低以及荧光角度特性变化。因此,建立了红外量子点荧光强度探测系统,对胶质红外量子点薄膜在不同角度激发光入射时产生的荧光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激发光与样品表面夹角大小在10°~170°之间的较大范围内入射时,在反射及透射荧光区域均可探测到荧光峰值强度70%~80%以上的荧光出射,在这一范围内的反射荧光与透射荧光强度差异和荧光强度随激发光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分别与样品中量子点的浓度以及分布形态有关。同时,随着入射激光能量的增强,样品出射荧光强度对于入射角度变化的"平坦"范围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发光角度 荧光探测 红外量子点 薄膜
下载PDF
基于无衍射光莫尔条纹的轴锥透镜锥角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练根 刘凡 +1 位作者 冉晶晶 翟中生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9-564,共6页
为了准确地测量轴锥透镜锥角值,根据无衍射光同心圆环间距不随距离改变的特点和莫尔条纹放大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衍射光莫尔条纹的轴锥透镜锥角的测量方法。当无衍射光束经分束器分光合束后形成莫尔条纹,平移其中一束光在图像传感... 为了准确地测量轴锥透镜锥角值,根据无衍射光同心圆环间距不随距离改变的特点和莫尔条纹放大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衍射光莫尔条纹的轴锥透镜锥角的测量方法。当无衍射光束经分束器分光合束后形成莫尔条纹,平移其中一束光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实现莫尔条纹数量的变化,通过记录不同莫尔条纹下的中心距离计算出轴锥透镜锥角。实验以锥角为0.5°的轴锥透镜作为被测对象,与CMM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该文提出的方法相对测量误差近似为0.54%,重复性为0.86″,验证了该文方法测量轴锥透镜锥角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锥透镜 锥角测量方法 无衍射光 莫尔条纹
下载PDF
基于优化迭代算法的细胞荧光光谱解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都月 孟晓辰 祝连庆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1-467,共7页
使用光谱测量方法进行细胞多色荧光分析时,发射光谱会产生部分光谱重叠,为定性和定量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提出基于优化迭代算法的细胞荧光光谱解析算法,建立重叠峰模型并确定单峰顶点;根据每次构造峰面积的大小,重新确定构造峰... 使用光谱测量方法进行细胞多色荧光分析时,发射光谱会产生部分光谱重叠,为定性和定量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提出基于优化迭代算法的细胞荧光光谱解析算法,建立重叠峰模型并确定单峰顶点;根据每次构造峰面积的大小,重新确定构造峰的构造方式,最终得到模拟峰的顶点及面积信息。利用该算法对高斯函数叠加形成的重叠峰进行解析,并与常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迭代算法解析误差稳定在0.15%以内;加入随机噪声后,解析误差可稳定在0.85%以内,均优于另外两种算法。此外,计算了该算法下的迭代效率,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常规方法提高了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光谱重叠峰 优化迭代 高斯模型
下载PDF
四通道微光偏振实时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春辉 高明 杨书宁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341,共8页
为了提高微光成像质量,实现针对动态目标或变化场景的实时性成像的需求,基于偏振成像原理,并结合孔径分割技术设计了微光偏振实时成像光学系统。光学系统采用共口径四通道阵列结构,将4个待测偏振态分成4个独立的成像通道,通过子孔径成... 为了提高微光成像质量,实现针对动态目标或变化场景的实时性成像的需求,基于偏振成像原理,并结合孔径分割技术设计了微光偏振实时成像光学系统。光学系统采用共口径四通道阵列结构,将4个待测偏振态分成4个独立的成像通道,通过子孔径成像镜组对探测器靶面进行四象限分割成像,每个偏振通道通过放置起偏状态不同的偏振片获取目标不同偏振态的强度图像,从而实现实时偏振成像。光学系统的设计焦距为100mm、系统整体F数为1.2、工作波长范围为0.4μm~0.85μm、最低工作照度为1×10-3 lx、可输出1 080pixel全高清图像。系统光学总长为167.5mm,单通道镜头的MTF值在40lp/mm处全视场均高于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微光成像 孔径分割 四通道
下载PDF
用于MiniLED背光模组的亮度增强薄膜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勇 冯奇斌 +2 位作者 郭敏 王梓 吕国强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7-893,共7页
传统的两层棱镜膜对于MiniLED背光的增亮效果不明显,因此设计了一种微结构薄膜来代替两层棱镜膜。首先,根据MiniLED背光的配光曲线及尺寸,对微结构进行分段设计。将与MiniLED芯片等宽区域设定为顶角90°的棱柱结构,对2个MiniLED芯... 传统的两层棱镜膜对于MiniLED背光的增亮效果不明显,因此设计了一种微结构薄膜来代替两层棱镜膜。首先,根据MiniLED背光的配光曲线及尺寸,对微结构进行分段设计。将与MiniLED芯片等宽区域设定为顶角90°的棱柱结构,对2个MiniLED芯片之间的区域,将MiniLED芯片作为扩展光源,芯片2个端点发出的光束到达微结构底面会形成一个夹角,将夹角的角平分线处光线准直到轴向方向,结合Snell定律进行计算,得到棱柱微结构倾角。然后,通过LightTools仿真软件对单个微结构及微结构阵列分别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加微结构薄膜后的轴向视角亮度相比于加两层棱镜膜提升了31.3%。最后,通过无掩模光刻设备对设计的微结构薄膜进行加工制备,并对样片进行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加微结构薄膜后的轴向视角亮度相较于加两层棱镜膜提升了25.7%。实现了针对MiniLED背光模组的亮度增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LED背光模组 增亮 扩展光源 微结构 无掩模光刻
下载PDF
多视角图像标定与图像合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柏林 吴家俊 +1 位作者 张磊 王克逸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3,共7页
近年来随着视觉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像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单一摄像机成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大视场高动态的需求,所以具有大视场优势的多摄像机系统引起广泛的关注。依据复眼成像原理,使用多摄像机系统研究其成像特性。考虑到成像过... 近年来随着视觉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像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单一摄像机成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大视场高动态的需求,所以具有大视场优势的多摄像机系统引起广泛的关注。依据复眼成像原理,使用多摄像机系统研究其成像特性。考虑到成像过程中的损耗和镜头的特性,对所用摄像机进行辐照度定标,并进行光晕校正,同时求解出了摄像机辐射响应和暗电流的函数,随后对多摄像头系统进行大视场图像拼接和高动态范围成像。实验表明,辐射定标对于上述成像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摄像机 动态范围 辐射定标 响应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