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广州化学》

作品数2073被引量4827H指数19
本刊主要报道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高分子材料、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高技术创新及实际生产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分析测试技术和产...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9-220X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4-1317/O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2,073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xO/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OER性能
1
作者 杨家威 唐志红 《广州化学》 CAS 2023年第3期20-26,共7页
利用氧化石墨烯(GO)的模板作用,通过喷雾热解法制备了Cu2O/rGO,再通过空气氧化处理工艺对铜的价态进行调控,最后得到CuxO/rGO复合材料。使用SEM、XRD、TEM、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Cu2O/rGO具备良好的褶皱结构... 利用氧化石墨烯(GO)的模板作用,通过喷雾热解法制备了Cu2O/rGO,再通过空气氧化处理工艺对铜的价态进行调控,最后得到CuxO/rGO复合材料。使用SEM、XRD、TEM、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Cu2O/rGO具备良好的褶皱结构,在空气氛围中氧化处理后Cu+向Cu^(2+)发生转变且褶皱形貌得到保留,并有CuxO颗粒负载在褶皱rGO表面。Cu-0.3-600-300-3的过电位由Cu-0.3-600的581 mV降低至442 mV,Tafel斜率为48.8 mV/dec,此时XPS结果为Cu+/Cu^(2+)=0.41。这是因为rGO和Cu+与Cu^(2+)之间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解法 氧化处理 CuxO/rGO OER 电催化剂
下载PDF
拜耳赤泥改性用于含酚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2
作者 吴慧 柯军 +1 位作者 许德昇 占兴 《广州化学》 CAS 2021年第4期44-49,共6页
以炼铝行业固体废弃物赤泥为原料,采用酸脱碱后改性再水热的方法制备了硫化镉/改性赤泥复合材料(Cd S/ARM)。通过XRD、SEM与T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研究其对2,4-二氯苯酚(2,4-DCP)的降解,探讨了不同比例复... 以炼铝行业固体废弃物赤泥为原料,采用酸脱碱后改性再水热的方法制备了硫化镉/改性赤泥复合材料(Cd S/ARM)。通过XRD、SEM与T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研究其对2,4-二氯苯酚(2,4-DCP)的降解,探讨了不同比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当中20%Cd S/ARM对2,4-DCP的降解效果最优,达到60%,是单体活性赤泥的1.28倍。该研究既为2,4-DCP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颖且高效的光催化材料,也为炼铝厂资源化利用赤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赤泥 改性 硫化镉 光催化 2 4-DCP
下载PDF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蕾 范星 +2 位作者 石玉 杨佳杰 蒋涛 《广州化学》 CAS 2021年第6期11-18,50,共9页
介绍了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及其改性技术,结合目前研究重点方向,改性纳米纤维膜可分为表面改性的纳米纤维膜与复合纳米纤维膜。归纳汇总了近年来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发现经过改性之后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膜分离、吸... 介绍了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及其改性技术,结合目前研究重点方向,改性纳米纤维膜可分为表面改性的纳米纤维膜与复合纳米纤维膜。归纳汇总了近年来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发现经过改性之后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膜分离、吸附、光催化等水处理技术中更具优势,解决了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高能耗、二次污染以及处理材料不可重复使用等问题。同时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废水处理领域中仍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改性 水处理
下载PDF
线上线下结合大型仪器自主上机培训模式研究——以扫描电镜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晓佩 李欣 +3 位作者 张勇杰 程胜 徐龙权 费旭 《广州化学》 CAS 2021年第5期82-85,共4页
自主上机培训,是实施大型仪器设备面向学生开放、实行预约自主上机的关键环节。确保培训质量是保障仪器设备安全、顺畅使用的重要前提。为克服传统线下培训模式培训周期长、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弊端,该文以扫描电镜为例,探索了线上线下结... 自主上机培训,是实施大型仪器设备面向学生开放、实行预约自主上机的关键环节。确保培训质量是保障仪器设备安全、顺畅使用的重要前提。为克服传统线下培训模式培训周期长、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弊端,该文以扫描电镜为例,探索了线上线下结合自主上机培训模式。通过将培训及考核环节部分向线上转移,线上线下结合自主上机培训模式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及效率,为学校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线上线下 自主上机培训
下载PDF
絮凝-漂白粉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5
作者 郑婷玲 庄玉贵 《广州化学》 CAS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采用絮凝-漂白粉催化氧化法,筛选出硫酸镁催化剂,提高难生化处理的印染废水对色度、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CODCr 592 mg/L、色度625倍、pH 9.82、SS 150 mg/L的某印染废水,当废水p H为6时,投加Al2(SO4)3·18H2O 400 mg/L... 采用絮凝-漂白粉催化氧化法,筛选出硫酸镁催化剂,提高难生化处理的印染废水对色度、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CODCr 592 mg/L、色度625倍、pH 9.82、SS 150 mg/L的某印染废水,当废水p H为6时,投加Al2(SO4)3·18H2O 400 mg/L、聚丙烯酰胺(PAM)2 mg/L,催化剂硫酸镁80 mg/L,有效氯30%的漂白粉1.0 g/L,CODCr最终去除率达到88.2%,色度去除率98.4%,浊度去除率86.6%,出水pH为6,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催化氧化的脱色速率提高近一倍,结果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漂白粉 催化氧化 印染废水
下载PDF
g-C3N4/BiVO4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家宜 于岩 +2 位作者 林灵 佟丽 张挥球 《广州化学》 CAS 2020年第4期15-18,共4页
以g-C3N4和BiVO4为主要原料,用高温水热法合成出BiVO4/g-C3N4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P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对复合催化剂BiVO4/g-C3N4的结构进行表征。在可见光下,考察此复合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研究发... 以g-C3N4和BiVO4为主要原料,用高温水热法合成出BiVO4/g-C3N4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P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对复合催化剂BiVO4/g-C3N4的结构进行表征。在可见光下,考察此复合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研究发现,复合催化剂具有g-C3N4和BiVO4结构特征,在X-射线衍射峰上显示出轻微的宽化,质量比为10%的BiVO4/g-C3N4光催化剂降解活性最好,其降解率在360分钟能达到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VO4 g-C3N4 光催化 复合催化剂
下载PDF
芭蕉芋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苏良佺 《广州化学》 CAS 2019年第5期1-6,30,共7页
以芭蕉芋渣作为吸附材料,探讨了pH值、温度、亚甲基蓝(MB)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MB的影响,利用FT-IR、SEM等技术,结合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模型分析研究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芭蕉芋渣能与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上的正电荷... 以芭蕉芋渣作为吸附材料,探讨了pH值、温度、亚甲基蓝(MB)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MB的影响,利用FT-IR、SEM等技术,结合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模型分析研究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芭蕉芋渣能与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上的正电荷基团之间形成静电引力,从而产生较好的吸附作用,亚甲基蓝的起始浓度在100~5 000 mg/L,吸附量达到185.0 mg/g。随吸附时间的增加,芭蕉芋渣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增大,180 min后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也增大。芭蕉芋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更符合Redlich-Peterson等温模型;该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拟合所得的初始吸附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芋渣 亚甲基蓝 吸附 等温方程 动力学
下载PDF
多齿配体吡啶-2,6-双酰胺对Cr(Ⅲ)和Zn(Ⅱ)离子光谱识别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晓靓 吴娜怡郁 +2 位作者 罗显华 罗世霞 朱淮武 《广州化学》 CAS 2017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吡啶-2,6-二甲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和酰胺化反应制备得到多齿配体吡啶-2,6-二[N-(1’-甲基-2’-羟乙基)酰胺],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该配体对于重金属Cr^(3+)和Zn^(2+)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配体对于重金属Cr^(3+)和Zn^... 以吡啶-2,6-二甲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和酰胺化反应制备得到多齿配体吡啶-2,6-二[N-(1’-甲基-2’-羟乙基)酰胺],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该配体对于重金属Cr^(3+)和Zn^(2+)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配体对于重金属Cr^(3+)和Zn^(2+)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并且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2 6-双酰胺 铬(Ⅲ)离子 锌(Ⅱ)离子 离子识别
下载PDF
含长氟链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展望
9
作者 谭建权 王政芳 刘伟区 《广州化学》 CAS 2016年第4期13-17,22,共6页
采用传统自由基共聚合方法合成了新型的含氟大分子单体PFMA-MA,并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异丁酯(IB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了长氟链丙烯酸酯共聚物(ACLC)。对该聚合物的表面性能以... 采用传统自由基共聚合方法合成了新型的含氟大分子单体PFMA-MA,并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异丁酯(IB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了长氟链丙烯酸酯共聚物(ACLC)。对该聚合物的表面性能以及本体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的PFMA-MA便可使得到的共聚物ACLC的憎水性大幅度提高。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大幅提高憎水性的机理,结果表明ACLC中的长氟链段具有强烈的迁移特性,氟原子富集于表面,使得材料憎水性得到提高。ACLC具有优异的附着力、硬度和低吸水率。含长氟侧链梳形丙烯酸酯共聚物有望应用在疏水、防水涂层材料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氟链 含氟大分子单体 丙烯酸酯共聚物 涂层材料
下载PDF
机械混炼过程对天然橡胶/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彧 丁倩莹 罗洁 《广州化学》 CAS 2016年第4期7-12,共6页
采用机械混炼插层法制备天然橡胶(NR)/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混炼过程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作用越强并不越有利于大分子链的插层,当辊距为3 mm时,适当增加薄通的次数,有益于分子链插入蒙脱土层间。当薄通次... 采用机械混炼插层法制备天然橡胶(NR)/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混炼过程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作用越强并不越有利于大分子链的插层,当辊距为3 mm时,适当增加薄通的次数,有益于分子链插入蒙脱土层间。当薄通次数达到40次时,可形成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且在共混过程中加入偶联剂,可使得蒙脱土与橡胶间的化学交联的比例提高,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热氧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混炼插层法 天然橡胶 有机蒙脱土
下载PDF
微波辐射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湘 冯巧 胡继勇 《广州化学》 CAS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微波辐射下以乙酸与异戊醇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合成出乙酸异戊酯,经红外光谱等表征产物是乙酸异戊酯。考察了微波作用时间、异戊醇和乙酸的摩尔比和微波功率对反应产率的影响;还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合成乙酸异戊酯的最佳条件是异戊... 微波辐射下以乙酸与异戊醇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合成出乙酸异戊酯,经红外光谱等表征产物是乙酸异戊酯。考察了微波作用时间、异戊醇和乙酸的摩尔比和微波功率对反应产率的影响;还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合成乙酸异戊酯的最佳条件是异戊醇和乙酸的摩尔比为1∶3.0、微波作用时间14 min、微波功率500 W;在最优条件下的重复实验,平均产量92.6%,实验重复性好,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异戊酯 微波辐射 正交实验 产率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醚甲环唑原药的含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琼 《广州化学》 CAS 2014年第4期57-60,共4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醚甲环唑原药含量的方法,乙腈―水(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 L/min,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i.d.),2.5um),紫外检测器。平均回收率为103.6%,标准偏差为0.37%,变异系数...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醚甲环唑原药含量的方法,乙腈―水(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 L/min,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i.d.),2.5um),紫外检测器。平均回收率为103.6%,标准偏差为0.37%,变异系数为0.38%;方法线性相关性系数0.999 7,适用于产品质量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累积热量值监控生物发酵过程的研究
13
作者 童正明 黄浩明 +1 位作者 叶立 陆佳磊 《广州化学》 CAS 2014年第4期12-17,共6页
用谷氨酸菌和啤酒酵母菌进行麦汁发酵培养,跟踪了累积热量值和菌量(OD值)等参数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发现累积热量值和菌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项式回归模型对累积热量值和菌量进行曲线拟合,对模型作假设检验,结... 用谷氨酸菌和啤酒酵母菌进行麦汁发酵培养,跟踪了累积热量值和菌量(OD值)等参数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发现累积热量值和菌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项式回归模型对累积热量值和菌量进行曲线拟合,对模型作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累积热量值与菌量存在线性关系,累积热量值可以监控生物发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量 累积热量值 曲线拟合 生物发酵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建筑用胶黏剂中的游离苯酚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清木 林睿 +3 位作者 赖莺 葛秀秀 林海霞 孙伟佳 《广州化学》 CAS 2013年第3期29-33,共5页
建立了建筑用胶黏剂中游离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对提取方法、色谱条件及检测波长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样品15 min可获得良好的提取效果,该方法的定量限(LOQ,以信噪比为10计)为10 mg/kg,线性范围为0.5~1... 建立了建筑用胶黏剂中游离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对提取方法、色谱条件及检测波长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样品15 min可获得良好的提取效果,该方法的定量限(LOQ,以信噪比为10计)为10 mg/kg,线性范围为0.5~100 mg/L,相关系数为0.999 9。在1倍LOQ、2倍LOQ、10倍LOQ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89.28%~99.27%之间。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双酚A型环氧树脂存在游离苯酚残留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胶黏剂 游离苯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吲哚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建辉 《广州化学》 CAS 2011年第2期45-50,共6页
吲哚类生物碱是具有吲哚分子骨架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良好的生理活性。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新发现吲哚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进展,介绍了(-)-Arboricine,(±)-cis-Trikentrin A,(-)-Corynantheidol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关键词 吲哚类生物碱 合成
下载PDF
不相溶液体的性质和应用
16
作者 孙莎莎 黄芳 沈青 《广州化学》 CAS 2010年第3期63-70,共8页
文章综述了不相溶液体的性质和应用。一些关于不相溶液体在微尺度下的流动行为的研究表明,由于液体之间不同的黏度、密度和界面自由能,这种不相溶液体的流动行为不同于具有相似或相同性质的液体,因此在生物医学和化学工业中有着不可替... 文章综述了不相溶液体的性质和应用。一些关于不相溶液体在微尺度下的流动行为的研究表明,由于液体之间不同的黏度、密度和界面自由能,这种不相溶液体的流动行为不同于具有相似或相同性质的液体,因此在生物医学和化学工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相溶液体 性质 应用
下载PDF
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HIV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亚娟 严胜骄 林军 《广州化学》 CAS 2009年第4期39-50,共12页
4-喹啉酮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及抑制HIV-1整合酶活性。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成为抗HIV整合酶抑制剂研究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着重从环合形成喹啉酮骨架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喹啉酮类化合物合成的最新进展,同时对其抗HIV活... 4-喹啉酮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及抑制HIV-1整合酶活性。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成为抗HIV整合酶抑制剂研究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着重从环合形成喹啉酮骨架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喹啉酮类化合物合成的最新进展,同时对其抗HIV活性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喹啉酮 抗HIV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和柚皮苷模板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丽梅 马秀玲 《广州化学》 CAS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以壳聚糖为膜材料,以柚皮苷为模板分子,通过硫酸交联在水相中制备了水相识别柚皮苷分子印迹壳聚糖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光谱(UV)和红外光谱(FT-IR)初步研究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体系产生了新的氢键。
关键词 分子印迹膜 壳聚糖 柚皮苷
下载PDF
橡胶/纳米无机粒子增韧增强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丽 游长江 谢青 《广州化学》 CAS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综述了当前环氧树脂增韧增强改性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粘土改性环氧树脂、纳米SiO2改性环氧树脂以及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协同增韧增强环氧树脂的机理和实验方法。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 综述了当前环氧树脂增韧增强改性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粘土改性环氧树脂、纳米SiO2改性环氧树脂以及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协同增韧增强环氧树脂的机理和实验方法。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增韧增强 橡胶 纳米粒子
下载PDF
抗高血压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20
作者 周红 王兴涌 《广州化学》 CAS 2007年第1期50-55,共6页
我国对抗高血压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高血压药物朝着高效、长效、高度心血管选择性、多器官保护作用以及低副作用方向发展,不断在原有化合物模型的基础上对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发展了单环及多环含氮杂环类... 我国对抗高血压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高血压药物朝着高效、长效、高度心血管选择性、多器官保护作用以及低副作用方向发展,不断在原有化合物模型的基础上对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发展了单环及多环含氮杂环类抗高血压药物。文章从结构与活性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杂环类抗高血压药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血压 构效关系 杂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