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7408被引量38650H指数68
《地球物理学进展》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4-290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982/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7,4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干涉成像条件的探地雷达衰减补偿逆时偏移成像 被引量:1
1
作者 席宇何 王洪华 +1 位作者 龚俊波 王欲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0-890,共11页
探地雷达(GPR)衰减补偿逆时偏移方法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对实际地下结构成像时,由介质小尺度不均匀所产生的散射波和噪声能量在电磁波衰减补偿逆时外推中会急剧增大,严重影响成像分辨率.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干涉成像条件的GPR衰减补偿... 探地雷达(GPR)衰减补偿逆时偏移方法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对实际地下结构成像时,由介质小尺度不均匀所产生的散射波和噪声能量在电磁波衰减补偿逆时外推中会急剧增大,严重影响成像分辨率.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干涉成像条件的GPR衰减补偿逆时偏移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逆时外推过程中,人为改变电磁波动方程中衰减项前的正负号,以保持逆时外推的时间对称性,补偿衰减的电磁波能量;干涉成像条件利用Wigner分布函数(WDF)对所有时刻的逆时外推电磁波场进行滤波,以有效压制逆时偏移剖面中的低频噪声及成像伪影.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互相关成像条件,干涉成像条件可有效压制衰减补偿逆时偏移过程中由于背景小尺度不均匀性所产生的散射波和低频噪声,且几乎不影响目标体的成像能量;在计算效率相当的同时,成像分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干涉成像条件 衰减补偿逆时偏移 WIGNER分布函数
原文传递
微测井和地震资料联合的近地表Q反演方法及应用
2
作者 刘立彬 田坤 张学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5-1636,共12页
近地表吸收衰减是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因素,而求取准确的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并进行补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提高近地表Q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测井和地面地震数据初至的近地表Q反演方法.首先采用单尺度Gabor变换,对微测井... 近地表吸收衰减是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因素,而求取准确的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并进行补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提高近地表Q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测井和地面地震数据初至的近地表Q反演方法.首先采用单尺度Gabor变换,对微测井初至进行时频谱求取,并基于频谱比法的思想求取微测井点处的Q值,然后对地面地震初至进行拾取和等效衰减量求取,以地面地震初至波的等效衰减量为匹配目标,建立微测井Q约束的目标函数,通过反演求解实现近地表Q建模.本方法能够同时借助微测井资料的纵向高精度和地面地震的横向高采样率,建立较为准确合理的近地表Q模型.对实际资料近地表Q建模与偏移补偿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本文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Q模型 微测井 初至波 Q偏移
原文传递
基于测录井资料的流体性质综合识别方法研究——以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恒荣 肖立志 +2 位作者 张顺超 汤翟 陈嵘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0-949,共10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储层流体性质复杂,包含凝析气、挥发油及常规轻质油层,单一的测录井曲线识别难度较大.本文优选对凝析气、挥发油等临界流体较为敏感的四个气测录井衍生参数,联合常规测井响应方程共同构建最优化测井解释目标函数,对...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储层流体性质复杂,包含凝析气、挥发油及常规轻质油层,单一的测录井曲线识别难度较大.本文优选对凝析气、挥发油等临界流体较为敏感的四个气测录井衍生参数,联合常规测井响应方程共同构建最优化测井解释目标函数,对地层组分进行联合反演,再通过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得到气油比关键参数,从而达到综合测录井资料定量识别流体性质的目的.该方法已在珠江口盆地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气油比定量参数判别流体性质准确率高达94%,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区流体性质识别的准确率,为后续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录井资料 流体性质识别 极坐标图 最优化解释
原文传递
《地球物理学进展》稿约
4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地球物理学进展》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 《地球物理学进展》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D)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战略,评价地球物理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刊登具有创新性或意义重大的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快报和其他文章.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文分析 学术刊物 物理学进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地球物理学 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
原文传递
旋转AVO在高孔渗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为例
5
作者 孙万元 刘仕友 +2 位作者 黄晟 廖键 汪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04-2611,共8页
琼东南盆地峡谷领域是南海西部天然气勘探重要领域,其靠近富生烃凹陷,广泛发育的浊积砂岩,具备成大型气田基础.常温常压环境与深海拔、浅埋深的沉积特征,易于形成高孔渗优质储层.AVO技术是地震勘探走向叠前资料的第一步,在高孔渗储层评... 琼东南盆地峡谷领域是南海西部天然气勘探重要领域,其靠近富生烃凹陷,广泛发育的浊积砂岩,具备成大型气田基础.常温常压环境与深海拔、浅埋深的沉积特征,易于形成高孔渗优质储层.AVO技术是地震勘探走向叠前资料的第一步,在高孔渗储层评价中,Ⅲ类、Ⅳ类AVO均具有发育气层或水层的可能,基于AVO类型的含气识别遇到瓶颈.本文中,根据AVO技术原理,分析AVO特征随孔隙度及流体变化规律,明确偏离背景趋势线异常为含气特征,同时确定AVO异常随孔隙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旋转AVO属性,明确提出含气指示因子与孔隙度指示因子,应用该属性在深水区井位评价中,经LSX-10探井证明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该技术方法具有一定普适性,可根据区域规律建立区域模板应用含气指示因子和孔隙度指示因子预测储层物性与流体性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 含气指示因子 孔隙度指示因子 高孔渗储层 中央峡谷 琼东南深水
原文传递
关闭小煤矿采空区地面探测方法优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中山 殷全增 +2 位作者 耿丽娟 台立勋 张灯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7-373,共7页
本文在关闭小煤矿采空区探测应用实例的基础上,依据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探测方法自身的局限性,选定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和测氡法等3种技术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三维地震能够给出采空区的空间分布,探测精度、可靠性最高,其施工... 本文在关闭小煤矿采空区探测应用实例的基础上,依据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探测方法自身的局限性,选定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和测氡法等3种技术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三维地震能够给出采空区的空间分布,探测精度、可靠性最高,其施工成本高、工艺复杂、工期长,整体探测效率较低;测氡法能够定性圈定采空区及巷道分布区,探测精度、可靠性一般,但其施工成本低、工艺简单、工期短,整体探测效率高;瞬变电磁法受地层的电性特征影响较大,探测精度、可靠性一般,其施工成本、工艺复杂性、工期均介于测氡法和三维地震之间,整体探测效率一般.鉴于三种常规物探方法的对比,依据不同地质条件提出4条采空区探测方法路线,给出了优选方案.针对相关工作提出了相应建议,实现了精细、高效、经济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煤矿 采空区 探测效果 探测效率 优选
原文传递
综合物探方法在地铁孤石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东东 张宝松 +4 位作者 宗全兵 范福来 高伟 李路 许佳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0-1370,共11页
孤石是花岗岩不均匀风化所残留的风化核,具有空间分布不规律、埋藏深度不定、粒径不均等主要特征,给地铁盾构施工带来重大安全风险.在地铁工程建设中,孤石精准探测一直都是城市地铁盾构施工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本文针对以往单一物... 孤石是花岗岩不均匀风化所残留的风化核,具有空间分布不规律、埋藏深度不定、粒径不均等主要特征,给地铁盾构施工带来重大安全风险.在地铁工程建设中,孤石精准探测一直都是城市地铁盾构施工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本文针对以往单一物探方法探测孤石可靠性和精度相对较低,难以实现孤石体空间精准定位问题,提出一套孤石体精准定位物探方法组合探测技术,即以大深度探地雷达快速侦查孤石体的发育范围、微动法确定垂向边界、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确定横向边界.福州地铁F1线葫芦山北侧的孤石探测应用示范结果表明:优选物探方法组合充分利用了三种方法之间可实现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的优势,有效避免了单方法存在多解性和干扰引起的假异常;结合已知地质和钻孔等资料校准了地层结构,实现了孤石体在三维空间的精准表达,对优化孤石探测技术、节约探测成本和实现无损、绿色勘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选物探方法组合 孤石探测 大深度探地雷达 微动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
原文传递
稀疏短时傅里叶变换谱分解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琳 胡津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81-2587,共7页
谱分解是地震资料处理非常重要的方法,传统的谱分解方法具有时频分辨率低等缺点,为了提高谱分解方法的性能,本文提出了基于稀疏约束的短时傅里叶变换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地震信号时频域表示的冗余特性,建立地震信号稀疏约束的时频... 谱分解是地震资料处理非常重要的方法,传统的谱分解方法具有时频分辨率低等缺点,为了提高谱分解方法的性能,本文提出了基于稀疏约束的短时傅里叶变换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地震信号时频域表示的冗余特性,建立地震信号稀疏约束的时频域分析模型,并利用快速投影迭代软阈值投影算法(Projected Fast Iterative Soft-Thresholding Algorithm,pFISTA)求模型的优化解,得到地震信号的稀疏谱分解.本文将pFISTA求解方法引入稀疏时频分析求解方法,并用于实际地震信号谱分解,与传统时频分析方法比较,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能给出更准确的频谱信息;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压制地滚噪声;与交错分裂Bregman方法稀疏谱分解方法比较,本文方法运算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约束 谱分解 时频分辨率 噪声压制
原文传递
含煤地层岩浆岩侵入体地震波场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6-752,共7页
从地质特征出发分析了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岩浆岩侵入模型进行地震叠前波场正演与成像处理,对岩浆岩侵入体不同厚度、岩浆岩对煤层不同的侵蚀程度、不同间距等多种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分析了几种情况下的地震反射... 从地质特征出发分析了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岩浆岩侵入模型进行地震叠前波场正演与成像处理,对岩浆岩侵入体不同厚度、岩浆岩对煤层不同的侵蚀程度、不同间距等多种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分析了几种情况下的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岩浆岩侵入对煤层反射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岩浆岩侵蚀区地震波场复杂,高精度的成像结果是正确识别岩浆岩反射波特征的基础.岩浆岩侵入体在地震剖面上一般形成能量较强的反射波,岩浆岩完全侵蚀煤层之后,引起了煤层反射波同相轴中断与相位反转.当岩浆岩侵入体与煤层间距小于40 m时,岩浆岩侵入煤层上部与下部对煤层反射波影响差异较大.通过地震波场模拟了解了岩浆岩侵入区的地震波场特征,为矿井岩浆岩侵入区地震资料处理和反射波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煤层 地震勘探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长三角溧阳震区地应力环境及构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玉璐 张鹏 +4 位作者 高研 谭成轩 戚帮申 丰成君 李晓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42-1852,共11页
溧阳震区地处长三角腹地,因短期内连续发生两次中强震而被广泛关注,其构造稳定性对长三角地区影响重大.目前溧阳震区地应力环境尚缺少实测数据,对震区内主要断裂在现今地应力环境下的稳定性认识不清.为此在溧阳震区开展深孔水压致裂地... 溧阳震区地处长三角腹地,因短期内连续发生两次中强震而被广泛关注,其构造稳定性对长三角地区影响重大.目前溧阳震区地应力环境尚缺少实测数据,对震区内主要断裂在现今地应力环境下的稳定性认识不清.为此在溧阳震区开展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工作,查明震区现今地应力环境,结果显示:最大水平主应力(SH)大小4.11~6.90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大小(Sh)3.69~5.68 MPa;三个主应力的大小关系为Sv>SH>Sh;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70°W.依据库仑断层滑动失稳摩擦准则和Byerlee定律对震区内金坛—南渡、茅东、溧阳—南渡、南京—湖熟、宝堰—金坛五条主要断裂在现今地应力环境下的稳定性按产状差异分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现今地应力环境下,五条主要断裂短期内滑动失稳的可能性较小,震区整体构造是稳定的,但NW向和NNE向两组断裂应力积累水平中等偏高,两组断裂交汇的震区中北部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溧阳震区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库仑断层滑动失稳摩擦准则 Byerlee定律 构造稳定性
原文传递
DAS技术在油气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小慧 陈伟 +1 位作者 杨江峰 李霞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8-350,共13页
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DAS)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是一种利用光纤后向瑞利散射干涉效应实现声波信号连续分布式探测的新型传感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近年来在井中VSP、地表地震采集、时延或永久油藏监测、水力压裂监测等方面开... 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DAS)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是一种利用光纤后向瑞利散射干涉效应实现声波信号连续分布式探测的新型传感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近年来在井中VSP、地表地震采集、时延或永久油藏监测、水力压裂监测等方面开展了试验和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相比常规地面检波器及井中检波器,DAS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密集采样、资料品质不低于传统地震检波器等优势.但DAS技术的局限性在于数据信噪比受光纤布设方式影响、单分量采集、保真距离有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展望DAS技术未来发展方向:(1)螺旋缠绕技术等多分量DAS技术的发展及实用化和工业化,以及新型光纤电缆的发展,将大幅度地提高光纤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DAS将逐渐克服其局限性.(2)DAS解调技术的发展和光纤采集方式的优化,包括新型采集观测系统、光纤与地层耦合技术等,以及针对性处理、成像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提高DAS数据的信噪比和成像质量.(3)由于DAS具有成本低、采样率高等优点以及未来DAS技术在提高信噪比方面的进展,DAS技术在油气地球物理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 油气地球物理勘探 井中VSP 地表地震采集 永久油藏监测 水力压裂监测
原文传递
上海及周边地区地壳精细速度结构体波双差成像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海英 温燕林 +1 位作者 高丽娜 刘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利用江浙沪区域地震台网53个台站在1983—2015年间记录的1595个中小地震事件,筛选出54248个直达P、S震相,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同时获得了下扬子地区三维地壳P、S波速度结构和地震精定位结果,然后对该区地震活动与速度结构分布的关系... 利用江浙沪区域地震台网53个台站在1983—2015年间记录的1595个中小地震事件,筛选出54248个直达P、S震相,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同时获得了下扬子地区三维地壳P、S波速度结构和地震精定位结果,然后对该区地震活动与速度结构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检测版测试显示,除边缘区域外,0.5°大小网格可以对研究区内部进行较好的分辨.速度结构分布图像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陆域和东北部海域的中下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层.此处也是历史上多次强震活跃的地方,如1984如东近海M 6.2、6.1地震,1979溧阳M 6.0,1996长江口外M 6.1地震.综合分析认为,下扬子地区强震活动区域与该区中上地壳速度结构异常体分布相关,强震发生在高速区与低速区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地壳速度结构 双差成像 地震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CPMG脉冲序列的地面磁共振探测玄武岩磁性含水层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道涵 刘慧 +1 位作者 章雪松 何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379,共6页
地面磁共振测深是目前唯一直接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灵敏、高效、无损等优点,在地下水探测中具有独特优势.玄武岩含水层常富含锶、偏硅酸等矿物质,为潜在矿泉水水源地,但其内部磁性矿物的存在限制了常规地面磁共振测深方法的应... 地面磁共振测深是目前唯一直接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灵敏、高效、无损等优点,在地下水探测中具有独特优势.玄武岩含水层常富含锶、偏硅酸等矿物质,为潜在矿泉水水源地,但其内部磁性矿物的存在限制了常规地面磁共振测深方法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笔者分别采用FID和CPMG两种脉冲序列开展了地面磁共振测深实验,结合钻孔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两种脉冲序列反演弛豫时间和含水量的对比研究,发现FID脉冲序列反演获得平均横向弛豫时间T*2受非均匀磁场主导,并不能反映含水层孔隙度大小,但反演含水量结果优于CPMG脉冲序列;CPMG脉冲序列可以反演横向弛豫时间T2,但易导致含水量低估.因此,笔者认为在磁性含水层地面磁共振测深中,可采用FID脉冲序列反演含水量并结合CPMG脉冲序列反演T2,实现对含水层富水性和孔隙度大小进行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磁共振测深 弛豫时间 玄武岩 CPMG脉冲序列
原文传递
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OVT域五维插值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昂 张丽艳 +2 位作者 李士超 姚玉来 黄一鸣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41-1546,共6页
为提高宽方位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改善面元属性之间的不均匀性,发展了宽方位OVT域数据五维插值技术.正交匹配追踪傅立叶插值技术是OVT域五维数据插值的有效技术,该技术以傅立叶变换作为算子,将数据变换到频率空间域,产生若干个频率切片... 为提高宽方位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改善面元属性之间的不均匀性,发展了宽方位OVT域数据五维插值技术.正交匹配追踪傅立叶插值技术是OVT域五维数据插值的有效技术,该技术以傅立叶变换作为算子,将数据变换到频率空间域,产生若干个频率切片,从若干个频率切片中选取一个傅立叶分量系数,同时综合利用地震数据的"纵向、横向、时间、偏移距、方位角"五个维度信息计算插值算子,为了避免选中假频成份,在每一步迭代中通过引入滤波算子对所选取的傅立叶分量的系数进行重新计算,实现反假频的目的.与常规三维数据插值相比,OVT域五维插值更精确,振幅保真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 OVT域 五维 插值 正交匹配追踪
原文传递
无线节点采集技术在东部复杂地表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金伟 张宏 +2 位作者 黄凯 张群英 姚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48-1955,共8页
随着东部老油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升,后续复杂地质目标的勘探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地震采集方案日趋强化,野外采集作业投入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地震勘探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面对东部老油区人口稠密、地... 随着东部老油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升,后续复杂地质目标的勘探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地震采集方案日趋强化,野外采集作业投入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地震勘探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面对东部老油区人口稠密、地表障碍密集的特点,无线节点具有放样不受地物制约、自主连续接收、采集排列可室内灵活定义的优势;与可控震源高效激发技术相配套,可实现复杂地表区三维地震采集的高效作业,从而缩短地震采集工期,缓解地震勘探成本的压力.2020年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辽河物探处在辽河坳陷SJP地区的三维勘探表明,无线节点采集技术在复杂地表区适用可行,可以有效提高复杂地质目标的成像精度,是东部老油区地震勘探技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节点 数据切分 可控震源 自组网激发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利用福州gPhone重力仪检测杜鹃台风激发的第二类脉动信号 被引量:8
16
作者 韦进 郝洪涛 +4 位作者 杨锦玲 胡敏章 李祖宁 江颖 张晓彤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07-2115,共9页
蕴含大气—海洋—固体地球三个圈层能量传递和耦合信息的地震噪声(2~10 s)可用于能量辐射模型检验、海底地形探测、台风中心定位、地震预测研究等工作.近年1 Hz采样的重力仪也检测到台风激发的第二类(DF)脉动.为检验信号的有效性,提出... 蕴含大气—海洋—固体地球三个圈层能量传递和耦合信息的地震噪声(2~10 s)可用于能量辐射模型检验、海底地形探测、台风中心定位、地震预测研究等工作.近年1 Hz采样的重力仪也检测到台风激发的第二类(DF)脉动.为检验信号的有效性,提出重力观测的最佳估计策略,本研究利用2015年福州地震台gPhone重力仪1 Hz重力固体潮数据,对Peterson垂直位移功率谱密度估计策略(简称:P方法)和切比雪夫滤波估计策略(简称:F方法)进行比较.和地震时刻突变增强信号的特征不同,杜鹃台风靠近中国大陆时DF频段垂直位移呈现渐变增强特点.和同区域CMG-3 ESP地震计结果有高达0.9以上的相关性.在振幅量级的比较中,P方法对近场信号有高估现象,相对误差约为0.3.在选择截止频率为0.05 Hz,通带波纹为0.01 dB的3阶切比雪夫高通滤波处理零线误差时,重力和地震计的DF频段垂直位移相对误差不超过0.1.在进行误差因素分析时,两策略间有约±0.6×(10^-6 m)^2/Hz的能量差异.而固体潮、气压的影响小于0.0003×(10^-6 m)^2/Hz,可忽略不计.采用品质因子Q=210,地震波群速度U=1800 m/s,REF模型比率r=0.8建立的ASSM合成频谱图不仅在时域内和观测结果同步达到振幅峰值,频域内也有0.95的强相关性.福州gPhone重力仪检测到杜鹃台风激发的DF脉动信号,主频为0.1599 Hz,DF频段垂直位移最大振幅为0.9×10^-6m.在讨论两个积分策略和两型仪器频散图谱差异时发现,P方法采用1024 s窗长分段消除积分引起的零线误差方法不及滤波的.F方法对6~10 s大于3 km/s的面波波群能力是不及CMG-3的.这些都需要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重力仪 地震背景噪声能量辐射全球模型 第二类脉动信号 CMG-3REP宽频带地震计 切比雪夫高通滤波器
原文传递
背景噪声互相关去噪的滑动窗加权SVD滤波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小军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83-2089,共7页
假设噪声互相关函数中的面波为相干信号和椭圆极化的,而噪声信号一般是非相干的,本文采用滑动窗加权SVD方法对噪声互相关函数去噪,通过对一些列时间窗内的波形进行SVD分解,将前两个特征图像叠加重构波形,叠加过程中引入与极化强度有关... 假设噪声互相关函数中的面波为相干信号和椭圆极化的,而噪声信号一般是非相干的,本文采用滑动窗加权SVD方法对噪声互相关函数去噪,通过对一些列时间窗内的波形进行SVD分解,将前两个特征图像叠加重构波形,叠加过程中引入与极化强度有关的权重因子达到滤波目的.该方法显著的增加了噪声互相关函数的信噪比,面波前驱信号也得到有效压制,有效增加了远距离台站对射线数目,射线覆盖和交叉程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像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SVD 移动窗 噪声互相关 去噪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多分类孪生支持向量机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苏赋 马磊 +1 位作者 罗仁泽 倪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4-180,共7页
岩性识别是认识地层及求解储层参数的基础,受地质环境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影响,测井曲线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冗余,数据集类间分布不平衡,常用的分类算法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针对常用分类算法容错性差,识别岩性单一和无法有效解决类间不平衡的... 岩性识别是认识地层及求解储层参数的基础,受地质环境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影响,测井曲线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冗余,数据集类间分布不平衡,常用的分类算法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针对常用分类算法容错性差,识别岩性单一和无法有效解决类间不平衡的问题,本文改进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 Sampling Technique,SMOTE)来处理数据集,可得到类间平衡的新数据集,并提出一种新的模糊隶属度函数改进模糊孪生支持向量机,在北美Hugoton油气田实际测井数据的基础上,用改进多分类孪生支持向量(Improve Multi Class Twin Support Vector Machine,IMCTSVM)综合自然伽马(GR)、电阻率(RL)、光电效应(PE)、中子密度孔隙度差异(DPHI)和平均中子密度孔隙度(PHIND)五种测井参数,以及相对位置(RELPOS)和非海洋/海洋指标(NM_M)两种地质约束变量,识别出9种岩性.将识别结果与传统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对比与分析,发现IMCTSVM算法优于上述两种分类算法,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孪生支持向量机 不平衡数据集 岩性识别 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MOTE)
原文传递
极低频电磁法超高速振荡Bessel积分数值计算的解决方案——积分外推法
19
作者 苏煜堤 李帝铨 索光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54-1860,共7页
极低频电磁法需要考虑电离层和位移电流的影响,Bessel积分核函数超高速振荡,超过了现有滤波系数的截止频率,收敛慢,甚至不收敛,导致数值计算极为困难,即使采用现有的、最高采样密度的Hankel滤波系数进行数值计算,高频时的计算误差大,不... 极低频电磁法需要考虑电离层和位移电流的影响,Bessel积分核函数超高速振荡,超过了现有滤波系数的截止频率,收敛慢,甚至不收敛,导致数值计算极为困难,即使采用现有的、最高采样密度的Hankel滤波系数进行数值计算,高频时的计算误差大,不能满足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积分外推算法应用到极低频电磁法的数值计算中.首先通过计算CSAMT在均匀半空间的数值解与解析解验证算法的准确性;然后研究了极低频电磁法三层模型中给定收发距的波场频率响应曲线及给定频率的波场结构特征,积分外推法的低频结果与高采样密度Hankel滤波计算结果一致,高频结果优于Hankel滤波计算结果.本文研究表明,积分外推算法可有效解决超高速振荡Bessel积分数值计算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外推算法 超高速振荡Bessel函数 极低频电磁法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中强地震破裂方向性测定方法及其在发震断层判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骁慧 张冬丽 张培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58-2168,共11页
中强地震(M 5.5~7)数量多,复发周期短,空间分布广,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中强地震的震源参数是防震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点源近似的矩张量解是常用的震源描述方式,然而,在此理论框架下,断层面与辅助面是等效... 中强地震(M 5.5~7)数量多,复发周期短,空间分布广,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中强地震的震源参数是防震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点源近似的矩张量解是常用的震源描述方式,然而,在此理论框架下,断层面与辅助面是等效的、无法区分.引入破裂方向性(Rupture directivity),可以描述地震的破裂过程有限性(包括破裂面、破裂方向、破裂长度、破裂速度等),区分发震断层面.确定地震破裂方向性主要有野外地质调查、大地测量观测及反演、地震学观测及反演等三大类方法;前两种方法更为直观,而地震学方法的数据获取更为迅速、时间分辨率更高.通过余震空间分布、地面震动强度分布、震源时间函数的时频特征、破裂起始点与质心点的相对位置以及地震波形反演等,可以确定地震的破裂面、破裂方向等破裂方向性参数.对于大地震或者浅震,对地表破裂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大地测量观测反演提供了对发震断层的直观约束.台站密集地区的精定位余震分布、场地效应已知地区的地面震动强度分布可以用于推测破裂面、破裂方向等.基于不同方位角震源时间函数的持续时间或频谱特征差异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有比较密集地震观测台网的地区,能够较好约束地震的双侧破裂特征.基于破裂起始点与质心点的相对位置差异的方法,在稀疏台网下仍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是主要适用于单侧破裂的地震.利用地震波形直接反演,对于较大的地震或者三维速度结构较好地区,可以获取更丰富的破裂过程信息.需要综合不同测定方法使之流程化,并在重点研究区建立历史地震及噪声互相关函数等数据库,快速提供三维速度结构路径校正.在此基础上,仍然需要继续发展方法利用地震的早期波形确定破裂面、破裂方向等,为地震预警提供关键信息.结合密集经济型的地震观测、连续GNSS观测等数据,对中强地震的破裂方向性参数提供更好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地震 发震断层 破裂方向性 地震波形反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