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作品数1906被引量12013H指数40
本刊是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报导地质力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包括壳、幔结构演化与构造带的成生发展、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岩石力学与构...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6-661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3672/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1,906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铲子坪-大坪金矿区变形序列及控矿构造
1
作者 柏道远 李彬 +2 位作者 曾广乾 董裕军 曹进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1-823,共23页
湖南铲子坪-大坪金矿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西南段,金矿脉主要呈北西西向—北北西向,其次为北北东向。尽管现有研究表明北东向断裂为导矿和容矿构造、北西向断裂为容矿构造,但对控矿断裂的性质和形成时代缺乏明确可靠的认识。文章根据对... 湖南铲子坪-大坪金矿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西南段,金矿脉主要呈北西西向—北北西向,其次为北北东向。尽管现有研究表明北东向断裂为导矿和容矿构造、北西向断裂为容矿构造,但对控矿断裂的性质和形成时代缺乏明确可靠的认识。文章根据对地表露头构造和矿化蚀变的观测、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和测年资料等,厘定了铲子坪-大坪金矿区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背景,确定了控矿构造类型及其属性。研究认为,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6期主要变形事件:志留纪晚期受到北西西向挤压,形成北北东走向的褶皱、板劈理和脆韧性剪切带;中三叠世晚期受到北北西向挤压,形成北西西向—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南北向左行剪切破裂、北西向和北北东向共轭剪切破裂、北东东向的逆断裂和叠加褶皱;晚三叠世早期受到南北向挤压,形成北西向—北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北北东向—北东向左行剪切破裂和断裂、北东东向左行膝折构造;中侏罗世晚期受到北西西—近东西向挤压,形成南北向—北北东向逆断裂、北西向—北西西向左行剪切破裂、北东向右行逆冲剪切破裂、北北东向—近南北向的破劈理、面理褶皱和石香肠;古近纪中晚期受到北东向挤压,形成北北东向—南北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北东东向左行剪切破裂、北西向的逆断裂和破劈理;古近纪晚期—新近纪初期受到北西向挤压,形成北东向逆冲剪切破裂、北西西向右行剪切破裂。研究区北北东向矿脉形成于志留纪晚期和晚三叠世,北西西向—北北西向矿脉形成于晚三叠世晚期。志留纪晚期成矿与断裂运动导致的构造活化作用有关,晚三叠世晚期成矿与同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导矿构造主要为志留纪晚期北西西向挤压形成的北北东向大断裂即脆韧性剪切带。主要容矿构造为中三叠世晚期北北西向挤压形成的北西西向—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晚三叠世早期南北向挤压形成的北西向—北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其次为志留纪晚期北西西向挤压形成的北北东向脆韧性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序列 成矿时代 控矿构造 铲子坪-大坪金矿区 湖南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富集条件及勘探潜力
2
作者 李剑 田继先 +6 位作者 王波 朱军 周飞 李森明 邵泽宇 李海鹏 乔柏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8-630,共13页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地震、地质、地球化学、录井及钻井等多种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藏的富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深层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深层发育柴北缘侏罗系和柴...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地震、地质、地球化学、录井及钻井等多种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藏的富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深层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深层发育柴北缘侏罗系和柴西古近系两套优质气源,演化程度高,生气能力强;柴北缘深层发育基岩和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柴西深层发育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多种类型储层平面上分布广泛,纵向上组成多套储盖组合,发育的原生孔、溶蚀孔及裂缝等多种孔隙类型被认为是深层气藏富集的储存空间;持续活动的深大断裂是深层气源的优质通道;同时深层构造的形成与天然气生成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深层烃源岩具有早生烃、持续生烃特征,早期生成的液态烃在后期深埋过程中高温裂解成气,生气能力强,深层资源潜力大;盆地深层广泛发育的盐岩、泥质岩层及异常高压层有利于深层天然气保存。综合认为柴达木盆地深层气藏富集于断裂发育的生烃凹陷周围的圈闭中,柴北缘山前古隆起基岩、腹部构造带古近系碎屑岩和柴西环英雄岭构造带碳酸盐岩是深层天然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气藏 富集条件 勘探潜力 湖相碳酸盐岩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EH4在深部隐伏岩(矿)体探测中的应用——以东炉房铜钼多金属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忠 张小兵 +3 位作者 汪金明 肖高强 张有荣 段召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9,共12页
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EH4)对东炉房铜钼多金属矿区深部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分析,有效确定了矿区地下的空间电性和结构特征。通过构建音频大地电磁法(EH4)找矿标志,总结了EH4剖面视电阻率异常特征与矿体关系:浅部呈脉状或柱状低阻体对应中... 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EH4)对东炉房铜钼多金属矿区深部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分析,有效确定了矿区地下的空间电性和结构特征。通过构建音频大地电磁法(EH4)找矿标志,总结了EH4剖面视电阻率异常特征与矿体关系:浅部呈脉状或柱状低阻体对应中低温热液型金、铅、锌多金属矿体,呈柱状中阻体或中低阻体对应矽卡岩型或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体,中阻体对应中酸性岩浆岩(玢岩、斑岩)。圈定了矿区深部隐伏矿体11处,其中5处与钻孔吻合,其余6处找矿前景良好;进一步推断在深部岩体中形成规模较大的斑岩型铜钼矿。研究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针对东炉房铜钼多金属矿或者该类型矿床寻找隐伏岩(矿)体是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4 云南东炉房 铜钼多金属矿 电性 隐伏岩(矿)体 找矿标志
下载PDF
特邀主编致辞
4
作者 方维萱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实施中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需要从新视角进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要求传统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方法技术实现多目标导向和多技术协同创新,向变革性综合调查评价方向发展。我国大陆地貌系统、岛屿和... 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实施中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需要从新视角进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要求传统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方法技术实现多目标导向和多技术协同创新,向变革性综合调查评价方向发展。我国大陆地貌系统、岛屿和海洋等在全球极具特色,在盆-山-原(盆地-高原-造山带)镶嵌构造区和叠合盆地内,(非)金属-煤-铀-油气资源同盆共存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战略 矿产资源 技术协同创新 镶嵌构造 生命共同体 变革性 油气资源 自然资源
下载PDF
采动作用下岩溶山体深大裂隙扩展贯通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忠平 蒋源文 +3 位作者 李滨 高杨 刘新荣 赵亚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459-470,共12页
岩溶坡体裂隙的扩展贯通是造成坡体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为研究采动作用下高陡岩溶坡体随裂隙扩展贯通的失稳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数值模拟,研究了采动作用下坡体裂隙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岩溶坡体裂隙的扩展贯通是造成坡体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为研究采动作用下高陡岩溶坡体随裂隙扩展贯通的失稳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数值模拟,研究了采动作用下坡体裂隙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动作用对岩溶坡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煤层上覆岩体新生裂隙的发育以及诱发坡体原有裂隙的扩展;坡体内部裂隙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时空效应,裂隙带高度随着采空区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坡体原有深大裂隙对坡体的破坏具有控制作用,坡体破坏时崩滑体沿着主控裂隙发生滑动;二维模型显示,含深大裂隙岩溶坡体在采动作用下形成类似"悬臂梁结构",悬臂梁结构沿着主控裂隙发生断裂,坡体中间软岩被挤出,最终主控裂隙与临空面扩展贯通,坡体发生崩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体 裂隙 离散元 采空区 采矿
下载PDF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模式 被引量:9
6
作者 谌鹏远 吴鹏 +4 位作者 韩润生 周孟祥 李茂平 赵冻 姜龙燕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是该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体)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均明显受构造控制。在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细解析基础上...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是该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体)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均明显受构造控制。在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细解析基础上,分析构造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总结构造控岩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矽卡岩型铜钼矿体主要受北东—北东东向褶皱控制;热液脉型铅锌银矿体主要受褶皱翼部层间断裂及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经历了成矿前近南北向→成矿期近东西向→成矿后北东—南西向的转变。北东—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为导矿构造,北西西向张扭性断裂为控岩构造。构造不仅控制了成矿岩体的展布,而且控制了成矿类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控岩控矿模式,指示已知矿体北西侧深部是有利的找矿地段。该研究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对坪宝矿田的找矿部署和深部勘查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岩控矿模式 构造解析 找矿预测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湖南
下载PDF
全国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
7
作者 王涛 刘甲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近年来,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研究成为国际工程地质学界的前沿领域之一,国际同行探索了面向全球重大地震的滑坡编录和近实时同震滑坡分布快速评估,开展了欧洲大陆、意大利、伊朗、美国加州等强震地区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提升了... 近年来,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研究成为国际工程地质学界的前沿领域之一,国际同行探索了面向全球重大地震的滑坡编录和近实时同震滑坡分布快速评估,开展了欧洲大陆、意大利、伊朗、美国加州等强震地区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提升了内动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识别科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评估 灾害风险评估 工程地质学 快速评估 滑坡分布 欧洲大陆
下载PDF
琼东北八所组ES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夏蒙蒙 王超群 +4 位作者 胡道功 赵希涛 贾丽云 吴环环 吕同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八所组是琼东北晚第四纪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同时也是河流Ⅱ级阶地(T2)的主要沉积地层,其形成年代对该区域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及地壳运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限定其形成时代,文章采取ESR的方法,对广泛分布于琼东北珠溪河及古... 八所组是琼东北晚第四纪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同时也是河流Ⅱ级阶地(T2)的主要沉积地层,其形成年代对该区域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及地壳运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限定其形成时代,文章采取ESR的方法,对广泛分布于琼东北珠溪河及古三江河一带的八所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晚期(64.36 ka~18.40 ka BP);沉积时代对应末次冰期MIS4~MIS2阶段;河流的下切与T2阶地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期琼东北海平面的频繁波动及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此外,分布于现代海岸风沙强烈作用地带的老红砂与八所组属同期异相的风成堆积,应与八所组地层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所组 ESR 沉积环境 晚更新世 琼东北
下载PDF
滇西南澜沧江带红豆山铜矿床蚀变分带及其找矿意义
9
作者 陈兴林 王雷 +1 位作者 丁金金 朱恩异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A01期124-128,共5页
红豆山铜矿床是南澜沧江带新发现的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发现该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且在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各蚀变带... 红豆山铜矿床是南澜沧江带新发现的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发现该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且在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各蚀变带具有明显的叠加现象。依据区内岩石蚀变矿物组合等特点,自断裂带→上盘围岩,共出现4个典型蚀变带,依次为碎裂岩化带→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弱长英岩化安山岩带。矿(化)体主要分布在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和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由斑岩脉中心至边缘发育钾化带→硅化带→青磐岩化带→绢云母化带,斑岩旁侧围岩中发育放射状石英—方解石—黄铜矿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富碱斑岩 找矿意义 红豆山铜矿床 南澜沧江成矿带
下载PDF
旋扭构造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东旭 宋立才 张林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981-1000,共20页
文章综述了中国地质学家对旋扭构造研究的历史与成果,也介绍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李四光先生通过四篇论著奠定了旋扭构造的理论基础。在后来的研究和找矿实践、多种模拟仿真新方法试验以及力学解析中进一步丰富了旋扭构造的研究内容,深... 文章综述了中国地质学家对旋扭构造研究的历史与成果,也介绍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李四光先生通过四篇论著奠定了旋扭构造的理论基础。在后来的研究和找矿实践、多种模拟仿真新方法试验以及力学解析中进一步丰富了旋扭构造的研究内容,深化了对旋扭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与动力学机制等的认识,提出了有些旋扭构造是螺旋运动的结果及旋扭构造的形成很可能与地球旋转动力问题有关;特别是在找矿勘探方面取得的成功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成矿理论认识的水平。文章最后提出今后研究旋扭构造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扭构造 螺旋运动 旋扭构造控矿 旋扭构造模拟 旋扭构造力学解析 旋扭构造动力学
下载PDF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发震构造分析及考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师迪 师亚芹 任凤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据史料记载,公元600年秦陇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和发震构造长期存在争议。根据在陇县固关一带发现的地震崩塌体,同时结合史料考证、卫星影像判读、野外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测试等手段,研究认... 据史料记载,公元600年秦陇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和发震构造长期存在争议。根据在陇县固关一带发现的地震崩塌体,同时结合史料考证、卫星影像判读、野外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测试等手段,研究认为: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固关段;秦陇地震震中在陇县固关镇一带,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Ⅸ度。该地震的研究对于六盘山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青藏块体北东向扩展的动力学过程理解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 发震构造 地震考证 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西南天山乌什北山高山峡谷地貌形成过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锐明 査显锋 +1 位作者 辜平阳 庄玉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4-271,共8页
地貌演化过程受大地构造及其规律的控制。本文通过对西南天山乌什北山地区滚滚铁列克河第四纪沉积和侵蚀地貌的观测,结合已发表的地层年代学研究,恢复了中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期侵蚀地貌演化过程。中更新世地貌切割深度达1870 m以上,远远... 地貌演化过程受大地构造及其规律的控制。本文通过对西南天山乌什北山地区滚滚铁列克河第四纪沉积和侵蚀地貌的观测,结合已发表的地层年代学研究,恢复了中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期侵蚀地貌演化过程。中更新世地貌切割深度达1870 m以上,远远大于全新世50 m的地貌切割深度,认为该地区的高山峡谷地貌形成于中更新世。西南天山普遍发育的中更新世褶皱冲断构造,造成山体快速大幅隆升,是乌什北山高山峡谷地貌形成的主因。褶皱冲断构造向盆地方向扩展,导致山体向盆地方向隆升幅度减小,揭示了乌什北山地貌演化的空间规律。西南天山第四纪构造隆升过程与地貌演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乌什 中更新世 高山峡谷地貌 隆升 地貌演化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走滑量的估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房璐 吴智平 +3 位作者 李伟 张婧 肖瑶 张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9-466,共8页
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详细刻画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三条主干走滑断裂的平面和剖面特征,不同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不同,以及同一断裂也具有分段差异性。整体而言,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在平面上,由东到西、从南北两端向中间,走滑强度逐渐增... 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详细刻画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三条主干走滑断裂的平面和剖面特征,不同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不同,以及同一断裂也具有分段差异性。整体而言,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在平面上,由东到西、从南北两端向中间,走滑强度逐渐增大。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对辽东湾坳陷三条主干走滑断裂的走滑位移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辽中地区走滑断裂走滑量大于辽东地区;而三条断裂在渐新世时期的走滑位移量和平均走滑位移速率均是最大的,说明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在渐新世时期走滑活动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走滑位移量 物理模拟实验 辽东湾坳陷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滇中城市群重要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春景 吴中海 +2 位作者 马晓雪 李家存 王继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477,共24页
结合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遥感解译及地表调查结果,对滇中城市群地区的活动断裂进行活动程度分级,得到该区"5纵2横"13条主要活动断裂的构造体系分布格局。按断裂活动强弱程度对城镇及重要工程的影响不同,对滇中城市群地区城镇... 结合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遥感解译及地表调查结果,对滇中城市群地区的活动断裂进行活动程度分级,得到该区"5纵2横"13条主要活动断裂的构造体系分布格局。按断裂活动强弱程度对城镇及重要工程的影响不同,对滇中城市群地区城镇和"十三五"及中长期规划的重大工程开展活动断裂影响调查研究,表明活动断裂是影响和制约该区城镇规划及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综合考虑活动断裂活动程度、岩性特征和地形变化3因素进行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初步结果表明,该区的"极不稳定区"、"不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约占全区面积三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城市群 活动断裂 断裂活动强度分级 活动构造体系 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ASTER数据和反射光谱分析的烃类微渗漏信息提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娜 周萍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选取陕西省榆林气田地区为研究区,利用ASTER数据多波段的优势,在研究区开展了基于波段运算和主成分分析的二价铁、黏土矿化以及碳酸盐矿化等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提取,圈出4个有效靶区;并利用ASTER数据的热红外波段进行基于分裂窗简化算... 选取陕西省榆林气田地区为研究区,利用ASTER数据多波段的优势,在研究区开展了基于波段运算和主成分分析的二价铁、黏土矿化以及碳酸盐矿化等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提取,圈出4个有效靶区;并利用ASTER数据的热红外波段进行基于分裂窗简化算法的温度反演得到研究区的温度图像以验证靶区的有效性,温度反演结果中高温异常区和靶区范围基本吻合;最后对USGS光谱库中常见蚀变矿物光谱、研究区实测光谱以及原油光谱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验证靶区有效性,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烃类微渗漏 温度反演 反射光谱分析
下载PDF
漠河逆冲推覆构造活动时代的ESR年龄证据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晓佳 赵立国 +3 位作者 田珺 杨晓平 张文龙 高雪咪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3期299-303,共5页
对出露于漠河逆冲推覆构造根带、中带及峰带等不同构造部位的10个同构造石英脉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结果显示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距今118~149 Ma之间,由此确定漠河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 对出露于漠河逆冲推覆构造根带、中带及峰带等不同构造部位的10个同构造石英脉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结果显示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距今118~149 Ma之间,由此确定漠河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漠河逆冲推覆构造与侏罗纪至白垩纪初杭盖—肯特洋的收缩关闭及古太平洋俯冲导致的地块逆冲及地壳加厚与挤出有关,并造成漠河盆地挤压回返和抬升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盆地 逆冲推覆构造 ESR年龄
下载PDF
砂泥岩地层地应力纵向分布特征与规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东涛 童亨茂 +2 位作者 赵海涛 吕雪 张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4期352-362,共11页
以实际沉积地层中抽象出来的砂泥岩地层概念模型为研究对象,在盆地构造力学、岩石力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法研究分析砂泥岩地层中的纵向地应力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主应力在砂泥岩的分界面发生突变,变化... 以实际沉积地层中抽象出来的砂泥岩地层概念模型为研究对象,在盆地构造力学、岩石力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法研究分析砂泥岩地层中的纵向地应力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主应力在砂泥岩的分界面发生突变,变化程度主要与两侧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异相关,也与区域构造应力有一定关联;杨氏模量对最大水平主应力影响程度大于对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影响,泊松比对地层最小水平主应力影响程度大于对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影响。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对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影响,在伸展应力状态下前者影响相对较小,走滑应力状态下,影响程度基本相同,挤压应力状态下,前者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而对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影响,在三种应力状态下,泊松比的影响均大于杨氏模量。地层的岩性变化方式(渐变或突变)对地层最小水平应力差产生显著影响,厚度变化对地层最小水平应力差大小无影响。上述认识可以指导砂泥岩地层的压裂和储层改造,改善压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分布 数值模拟 泊松比 杨氏模量 砂泥岩
下载PDF
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显微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艳 杨波 张宏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橄榄岩作为上地幔的主要成分,影响着上地幔的流变学行为,其显微构造记录了岩石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构造事件。通过对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样品的镜下显微构造观察、岩石组构测定及TEM位错分析,探讨了与变形相关的温度、围压、含水性和... 橄榄岩作为上地幔的主要成分,影响着上地幔的流变学行为,其显微构造记录了岩石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构造事件。通过对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样品的镜下显微构造观察、岩石组构测定及TEM位错分析,探讨了与变形相关的温度、围压、含水性和应变速率等因素,总结该岩石的变形机制和变形历史,并推断其形成发展时大地构造环境。研究表明,玉石沟橄榄岩产自上地幔,其变形改造经历了上地幔演化和脆-韧性变形2个阶段。上地幔演化阶段橄榄石发育明显的A型原生组构,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测定的橄榄石显微组构表明,该地区橄榄岩形成于高温(>1200℃)、低应力(<350 MPa)、低应变速率、低含水量的地幔浅部环境条件下;脆-韧性变形阶段叠加改造了原生A型组构,而发育明显的D型次生组构。橄榄石变形主控因素为动态恢复作用,普遍发育亚晶粒、消光带和扭折显微构造等相关组构,并与透射电镜下所观察到的位错排对应,同时还发育以微破裂为主的一套脆性变形组构,表现出两组共轭剪破裂和另一组张性破裂等现象,揭示出与韧性动态恢复现象一致的应力场方向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玉石沟 橄榄岩 显微组构 变形机制 变形历史
下载PDF
缓倾滑坡地质力学模型研究——以冯店滑坡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治华 杜明亮 +1 位作者 郭兆成 贾伟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2期97-109,186,共14页
在国内外缓倾滑坡研究的基础上,从滑坡形成机制出发,建立缓倾滑坡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数字滑坡技术结合地面调查获取滑坡规模、滑动面倾角、后缘拉裂槽积水深度等参数,代入模型表达式可获得滑坡的临界摩擦系数,进而获取滑坡的总下滑力和... 在国内外缓倾滑坡研究的基础上,从滑坡形成机制出发,建立缓倾滑坡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数字滑坡技术结合地面调查获取滑坡规模、滑动面倾角、后缘拉裂槽积水深度等参数,代入模型表达式可获得滑坡的临界摩擦系数,进而获取滑坡的总下滑力和总阻滑力。提出临界摩擦系数的概念及求取方法,临界摩擦系数与缓倾滑坡的易滑性(或稳定性)直接相关,分析表明滑坡的临界摩擦系数与滑体规模(滑动面长与宽)、滑动面倾角正相关,与滑体重量反相关,滑坡后壁倾角在60°—90°范围的变化对缓倾滑坡易滑性的影响很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滑坡 形成机制 地质力学模型 数字滑坡技术 临界摩擦系数
下载PDF
葛泉煤矿南翼瓦斯地质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国林 潘懋 +1 位作者 谢宏 苏建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揭示了葛泉煤矿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且其南翼比北翼更为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指出了影响该矿南翼瓦斯涌出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地质构造;研究了该矿南翼瓦斯地质特征,并提出了用地质构造特征预测瓦斯涌出异常区的建议和技术措施。这... 揭示了葛泉煤矿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且其南翼比北翼更为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指出了影响该矿南翼瓦斯涌出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地质构造;研究了该矿南翼瓦斯地质特征,并提出了用地质构造特征预测瓦斯涌出异常区的建议和技术措施。这对该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泉煤矿 地质构造 瓦斯 瓦斯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