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作品数17103被引量49206H指数47
《农机化研究》创刊于1979年,自创刊以来,历届编委及编审人员以交流大农业概念下(包括农、林、牧、副、渔)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学术、科研成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综合性述评为办刊宗旨,严把质量关,使本刊...查看详情>>
  • 曾用名 黑龙江农机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188X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3-1233/S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7,1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组运动状态识别及作业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水晶 曹露 +3 位作者 闫思梦 张朋永 万盈贝 乔金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共6页
基于农机管理信息平台所获得的农业机组位置海量数据识别机组运动状态可以科学计算机组时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对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界定农业机组纯作业状态、转弯状态、停歇状态和转移状态基础上,依据北斗卫星... 基于农机管理信息平台所获得的农业机组位置海量数据识别机组运动状态可以科学计算机组时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对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界定农业机组纯作业状态、转弯状态、停歇状态和转移状态基础上,依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的农业机组位置海量数据,设计了农业机组各运动状态识别方法,建立了机组时间利用率和生产率等关键作业参数计算模型。研究结果完善了农业机组海量数据处理及应用理论与方法,可为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经营组织正确评价机组运动状态和效果、有效节约机械作业成本及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定量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组 海量数据 运动状态 作业参数 识别方法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和无线通信的微耕机通信系统研究
2
作者 刘雅娴 陈先明 +1 位作者 马冬莉 李一凡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6-220,共5页
介绍了微耕机通信系统总体结构和转向控制结构,基于MSP430F149微处理器、无线射频SYNF115发送模块和SYN480R接收模块,完成了微耕机通信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并结合软件部分实现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和无线通信的微耕机通信系统。试验结果表明... 介绍了微耕机通信系统总体结构和转向控制结构,基于MSP430F149微处理器、无线射频SYNF115发送模块和SYN480R接收模块,完成了微耕机通信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并结合软件部分实现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和无线通信的微耕机通信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无线遥控器可以实现对微耕机前进、停止、左右转向的控制,实际控制距离可以达到1.5km,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无线通信 MSP430F149 SYNF115 SYN480R
下载PDF
农机产品设计中艺术外观表达效果研究
3
作者 陈雨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97,共5页
为了提高农机外观造型效果,将艺术外观美学设计引入到农机产品的设计中,并采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农用拖拉机的三维模型,利用软件提供的工具对模型进行了渲染和装饰,实现了三维外观造型和艺术效果。以农用拖拉机发动机引擎盖为例,通... 为了提高农机外观造型效果,将艺术外观美学设计引入到农机产品的设计中,并采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农用拖拉机的三维模型,利用软件提供的工具对模型进行了渲染和装饰,实现了三维外观造型和艺术效果。以农用拖拉机发动机引擎盖为例,通过分析其曲面建模步骤实现了引擎盖的设计,最后利用SolidWorks进行了整机的虚拟装配试验。结果表明:将艺术外观表达效果应用在农用拖拉机设计中,改善了产品的造型和外观效果,大幅提升了欣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拖拉机 艺术外观 三维模型 SOLIDWORKS
下载PDF
落地红枣气吹集条装置参数试验研究
4
作者 申玉珂 张凤奎 +3 位作者 石必坚 李锦锦 邵文晰 李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6,共9页
落地红枣在捡拾前进行集条可提高红枣收获机的捡拾效率。为探究气吹集条作业时最好的工作参数,设计了一种落地红枣气吹集条试验装置,主要由机架、风力调节机构、吹嘴调整机构及脚轮组成。以集条率为考察指标,以作业前进速度、吹嘴出口... 落地红枣在捡拾前进行集条可提高红枣收获机的捡拾效率。为探究气吹集条作业时最好的工作参数,设计了一种落地红枣气吹集条试验装置,主要由机架、风力调节机构、吹嘴调整机构及脚轮组成。以集条率为考察指标,以作业前进速度、吹嘴出口风速、吹嘴距地高度和吹嘴旋转角度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各因素对集条率的影响规律和合适的水平范围,并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试验验证确定气吹集条的最优参数组合。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吹嘴出口风速与集条率成正相关,吹嘴旋转角度、作业前进速度与集条率成负相关,吹嘴距地高度与集条率呈现波动关系,在10cm时集条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均为显著因素,各个因素影响集条率的主次顺序为吹嘴出口风速>吹嘴旋转角度>作业前进速度>吹嘴距地高度。同时,确定落地红枣集条的最佳参数组合为作业前进速度1.5km/h、吹嘴出口风速80m/s、吹嘴旋转角度为15°、吹嘴距地高度为15cm,该组合集条率为9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地红枣 气吹 集条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船式拖拉机直线工作参数优选研究
5
作者 张超 黑晓涛 +1 位作者 瞿兆杰 张道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52,共11页
为提高船式拖拉机驱动性能,以单轮叶为研究对象,结合离散元法搭建了仿真模型与土槽试验平台,分析单轮叶与土壤的直线作业机理。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后,从单轮叶与土壤作业过程出发,对单轮叶直线作业过程受力进行了分析,发现单轮叶推进... 为提高船式拖拉机驱动性能,以单轮叶为研究对象,结合离散元法搭建了仿真模型与土槽试验平台,分析单轮叶与土壤的直线作业机理。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后,从单轮叶与土壤作业过程出发,对单轮叶直线作业过程受力进行了分析,发现单轮叶推进力和支撑力均随着转过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变化。以单轮叶推进力和扭矩作为评价指标,探究单轮叶工作参数对驱动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多因素法得到最佳的工作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入土角度11°、入土深度147mm、前进速度1.6m/s,此时轮叶推进力为172.51N、扭矩为69.82N·m,优化后的单轮叶推进力提高了40.82N,扭矩下降了34.77N·m。土槽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单轮叶损耗功率降低明显,驱动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结果为船式拖拉机工作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式拖拉机 驱动性能 离散元法 单轮叶
下载PDF
基于语言视角对农业机器人自动操作中的交互系统研究
6
作者 夏菁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197,共5页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够感知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为此,基于三维视觉感知、人机环境交互和自动编程等技术,提出了一种“规则场景”...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够感知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为此,基于三维视觉感知、人机环境交互和自动编程等技术,提出了一种“规则场景”匹配和交互算法,以实现人、农业机器人及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在用户的规则错误或无效时引导用户给出正确的规则,在正确定义规则后,通过自动编程和实现自动操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自然语言交互下的农业机器人自动操作系统可以满足农业操作需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应用价值,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语言交互 自动编程 人机交互环境
下载PDF
面向对象技术的智能插秧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7
作者 史丽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以插秧机智能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面向控制对象技术设计一种无人驾驶插秧机智能控制系统,并在水泥路面和水田两种不同环境中对插秧机进行性能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路面上插秧机行进过程最大横向偏差小于50mm,最大航向偏差... 以插秧机智能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面向控制对象技术设计一种无人驾驶插秧机智能控制系统,并在水泥路面和水田两种不同环境中对插秧机进行性能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路面上插秧机行进过程最大横向偏差小于50mm,最大航向偏差小于2°;在水田内插秧机行进过程最大横向偏差小于60mm,最大航向偏差小于3°,表明智能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插秧机 控制系统 面向对象 横向偏差 航向偏差
下载PDF
小区播种机锥体投种器分种均匀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岩 吴泽全 +2 位作者 余涛 东忠阁 刘俊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为了提高小区播种机锥体分种器分种均匀性和自动化水平,解决传统小区播种机作业时分种不均匀、人工投种作业强度大、投种器水平度难以持续稳定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现有手动调节水平的自动调平投种装置。首先,为确保投种器分种均... 为了提高小区播种机锥体分种器分种均匀性和自动化水平,解决传统小区播种机作业时分种不均匀、人工投种作业强度大、投种器水平度难以持续稳定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现有手动调节水平的自动调平投种装置。首先,为确保投种器分种均匀性与作业的稳定性,对投种器的结构进行设计;然后,对种子的落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最后,利用SPSS25.0软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分析了影响投种器分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投种器分种均匀性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锥体角度、导种管直径、漏斗口直径。最优参数条件下分种时,投种器分种均匀性较好,能够满足小区播种机投种器分种作业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小区播种机分种均匀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播种机 投种器 均匀性
下载PDF
基于EDEM的花生秧清选装置筛分性能仿真试验
9
作者 石智文 陈学庚 +5 位作者 刘海山 尚书旗 王东伟 何晓宁 张远东 孔祥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85,90,共6页
为了提高花生秧颗粒在清选过程中的筛分效率,降低损失率,基于离散元法,运用EDEM仿真模拟软件,对花生秧颗粒在振动筛不同振动频率、振幅、振动方向角、筛面倾角等关键参数的情况下进行分析,进而得到花生秧除膜揉切机振动筛的最佳工作参... 为了提高花生秧颗粒在清选过程中的筛分效率,降低损失率,基于离散元法,运用EDEM仿真模拟软件,对花生秧颗粒在振动筛不同振动频率、振幅、振动方向角、筛面倾角等关键参数的情况下进行分析,进而得到花生秧除膜揉切机振动筛的最佳工作参数。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结果,统计花生秧颗粒的洁净率和损失率,来比较不同参数下振动筛的筛分效果,结果表明:当振动筛的频率为3.5Hz、振幅为60mm、振动方向角为5.5°、筛面倾角为2°时,筛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秧除膜揉切机 清选装置 筛分性能 EDEM 运动仿真
下载PDF
三维技术在收割机脱粒装置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峰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09,共4页
针对现有的收割机脱粒装置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基于三维虚拟样机技术对收割机的脱粒装置进行了设计。该收割机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即割台模块、脱粒模块、清粮模块、包装模块、行走模块、动力模块和传送模块。为了对收割机的脱粒滚筒转速进... 针对现有的收割机脱粒装置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基于三维虚拟样机技术对收割机的脱粒装置进行了设计。该收割机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即割台模块、脱粒模块、清粮模块、包装模块、行走模块、动力模块和传送模块。为了对收割机的脱粒滚筒转速进行控制,对转速控制系统的机构和算法进行设计,包括采用负荷反馈的控制方法及RBF神经网络对转速进行控制,以提高脱粒质量。为了验证该收割机的性能,进行了滚筒转速响应和脱粒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收割机脱粒滚筒控制性能及脱粒效果良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割机脱粒滚筒装置 三维虚拟样机技术 负荷反馈 RBF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和窄带物联网的农业种植智能测控系统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旭 王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1-195,共5页
针对市场上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和窄带物联网的农业种植智能测控系统,系统采用窄带物联网技术,结合嵌入式微控制技术和GRNN神经网络技术,能够实时对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环境参数进行测量和控制。MatLab仿真试... 针对市场上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和窄带物联网的农业种植智能测控系统,系统采用窄带物联网技术,结合嵌入式微控制技术和GRNN神经网络技术,能够实时对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环境参数进行测量和控制。MatLab仿真试验表明:GRNN神经网络对冬麦土壤种植适宜性等级的预测准确性为93.33%,与实测值非常接近,且耗时很短,能够实现预警作用,有助于农民提前进行施肥、浇水和调整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种植 嵌入式 窄带物联网
下载PDF
落叶期柠条带防风效果的风洞实验研究
12
作者 周云鹤 陈智 +3 位作者 佟鑫 禚春祥 刘海洋 豪宝尔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135,共7页
探究落叶期不同疏透度和间距下灌木林带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对修复荒漠草原土壤风蚀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风蚀风洞开展模拟实验,揭示疏透度和间距对双排行列式柠条带风速影响,开展对6 H、8 H、10 H间距行列式柠条... 探究落叶期不同疏透度和间距下灌木林带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对修复荒漠草原土壤风蚀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风蚀风洞开展模拟实验,揭示疏透度和间距对双排行列式柠条带风速影响,开展对6 H、8 H、10 H间距行列式柠条带在疏透度60%、45%、35%下的风洞模拟实验,并对不同疏透度、间距下风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对照疏透度条件下,不同带间距柠条带均对风速具有减弱作用,且在带间出现了减速区与加速区。间距对双排柠条带最小风速值出现的相对位置基本无影响,但第二带后风速最小值小于第一带后风速最小值,两排柠条带对风场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②6 H与8 H宽带间距柠条带风速流场变化具有相似性,8 H间距双排柠条带防风最优,10 H相对较好。笔者建议双排行列式柠条带间距采用8 H或者10 H。③疏透度为45%的风速与疏透度为35%的无显著差异,因此,疏透度在35%或者45%,配置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透度 间距 风流场 方差分析 柠条带
下载PDF
葵花籽物理接触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敖日格乐 张文杰 +2 位作者 王帅 刘文航 郁志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7,共9页
为提高葵花籽输送过程离散元仿真的精确度,利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葵花籽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以接触参数物理试验值作为依据,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仿真结果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葵花籽-Q... 为提高葵花籽输送过程离散元仿真的精确度,利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葵花籽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以接触参数物理试验值作为依据,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仿真结果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葵花籽-Q235钢碰撞恢复系数、葵花籽-葵花籽静摩擦因数和葵花籽泊松比的P值小于0.05,对休止角仿真试验影响显著。以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相对误差为指标进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最佳参数取值范围;采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仿真试验休止角与显著性参数之间的二阶回归方程,以物理试验值为目标对其进行寻优,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即葵花籽-Q235碰撞恢复系数为0.33、葵花籽-葵花籽静摩擦因数为0.42、葵花籽泊松比为0.35。通过验证试验和T检验,验证了仿真休止角与物理试验休止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标定所得的最优参数可用于葵花籽输送过程中的离散元仿真,也可以为其他颗粒仿真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参数标定 离散元 休止角
下载PDF
多通道移动式果园灌溉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志宇 魏丰瑞 +4 位作者 毛罕平 张晓东 倪纪恒 李文杰 李东旭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针对目前果园种植管理过程中灌溉量与施肥浓度控制精度较低、不能动态调整施肥配方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多通道移动式果园灌溉施肥机。样机主要由灌溉混肥装置、吸肥装置、水肥参数检测装置、控制系统、牵引式行走装置和动力系统等6部分组... 针对目前果园种植管理过程中灌溉量与施肥浓度控制精度较低、不能动态调整施肥配方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多通道移动式果园灌溉施肥机。样机主要由灌溉混肥装置、吸肥装置、水肥参数检测装置、控制系统、牵引式行走装置和动力系统等6部分组成。对吸肥装置关键部件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吸肥器布置方式、吸肥管道管径、过滤器类型、管道排列方式和过滤器目数等不同因素对吸肥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吸肥装置结构。开发了精确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样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施肥机可自动完成果园精准灌溉与施肥作业,动态调整施肥配方,灌溉量控制相对误差≤0.54%,EC值控制绝对误差≤0.07mS/cm,母液配比相对误差≤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施肥机 移动式 多通道
下载PDF
履带式电液悬挂提升与PTO试验平台设计
15
作者 吕东晓 王玲 +4 位作者 宗建华 张旗 毛旭 陈度 王书茂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5-181,共7页
针对室内作业环境下,传统动力拖拉机存在空气和噪声污染严重、作业劳动强度大、不易长时间作业与开展试验研究等问题,研制了一款履带式电液悬挂提升与PTO试验平台,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并开发了基于NI-FPGA... 针对室内作业环境下,传统动力拖拉机存在空气和噪声污染严重、作业劳动强度大、不易长时间作业与开展试验研究等问题,研制了一款履带式电液悬挂提升与PTO试验平台,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并开发了基于NI-FPGA测控系统,实现了对作业平台的远程检测与控制。整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整机行驶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较好,百米直线度偏差约为1%,最小转弯半径1.5m;无滑移情况下整机最大牵引力可达12.5kN,PTO最高转速为1080r/min;在标准转速540r/min工况下,动力输出最大功率为22.5kW;悬挂提升控制试验中,最大提升力为16kN,系统延迟时间为1.2s,最大稳态误差为3.94mm。试验平台动力性能满足设计需求,响应和控制精度较高,可以较好地满足室内作业及多种工况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履带底盘 电液悬挂提升 PTO 测控系统
下载PDF
棉田机收膜杂除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彭祥彬 坎杂 +5 位作者 张炳成 梁荣庆 姜鹏 李佳莉 周鹏飞 蒙贺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针对残膜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棉田机收残膜因土壤含量高导致企业运输成本高、人工分拣效率低、分拣后的土壤废弃物不易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结合棉田膜杂中土壤、膜秆等物料特性,设计了一种机收膜杂除土装置。装置主要由筛体、前驱动... 针对残膜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棉田机收残膜因土壤含量高导致企业运输成本高、人工分拣效率低、分拣后的土壤废弃物不易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结合棉田膜杂中土壤、膜秆等物料特性,设计了一种机收膜杂除土装置。装置主要由筛体、前驱动曲轴、后曲轴、电机及机架等组成,可一次完成膜杂物料打散、膜秆后抛输送和除土作业。为增加筛体对杂膜打散作用,将筛体设计成在曲轴上回转相位不同的4个单筛体,并通过作业过程分析对其结构参数进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当曲轴转速176.62r/min、筛面倾角12°、筛体振幅139.81mm时,膜杂除土率为86.5%,能够满足膜杂除土作业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分离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杂除土装置 残膜 分离装置 筛体 驱动机构
下载PDF
GIS技术在大面积种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7
作者 韦锐 张剑超 王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226,共4页
基于GIS技术构建一种大面积种植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旨在实现管理区域内的种业种植信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需求信息以及作物种植可行性分析判断。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种植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可根据区域内的气候条件、降水量以及光照条... 基于GIS技术构建一种大面积种植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旨在实现管理区域内的种业种植信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需求信息以及作物种植可行性分析判断。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种植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可根据区域内的气候条件、降水量以及光照条件进行作物种植可行性分析判断,对大面积种植过程中的精准化产业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管理 大面积种植 GIS 种植可行性
下载PDF
梳齿式落地红枣收获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龙朋 王成霄 +3 位作者 孙红涛 杨仕平 凌顺康 李景彬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9-154,共6页
针对新疆地区落地红枣捡拾的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雇工难等问题,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沙土地枣园的梳齿式落地红枣收获机。根据梳齿式落地红枣收获机作业要求,设计了整机的液压系统,并对分离输送抬升液压缸、各工作液压... 针对新疆地区落地红枣捡拾的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雇工难等问题,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沙土地枣园的梳齿式落地红枣收获机。根据梳齿式落地红枣收获机作业要求,设计了整机的液压系统,并对分离输送抬升液压缸、各工作液压马达以及工作液压泵进行了理论计算和选型。利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 9.1对工作液压回路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验证了工作回路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加工样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梳齿式落地红枣收获机的捡拾率为90.7%,含杂率为5.2%,各液压回路调节灵敏,响应迅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收获机 液压系统 仿真分析 梳齿式
下载PDF
基于智能温控算法的温室管理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以盘 肖振兴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4-218,共5页
为了适应作物生长需求,需要对大棚温度进行精确控制。首先,建立包含多种环境因素的大棚温度模型;其次,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建立了高精度的温度控制方法。综合考虑温室外环境温度、风速、太阳照射强度和室内湿度等因素,采用ARX方法建立... 为了适应作物生长需求,需要对大棚温度进行精确控制。首先,建立包含多种环境因素的大棚温度模型;其次,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建立了高精度的温度控制方法。综合考虑温室外环境温度、风速、太阳照射强度和室内湿度等因素,采用ARX方法建立温度模型。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以温度变化量及其变化率为输入,PID调节量为系统输出,对温度PID控制器进行调节,响应时间6s。对温度模型预测精度和温度控制精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温度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误差在7.5%以下,大棚温度理论值20℃,控制变化区间为[18.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管理系统 温度控制 PID模糊控制 多因素温度模型
下载PDF
一种改进SM谱聚类算法的棉田棉花精确分割
20
作者 刘亚芳 买买提明·艾尼 +1 位作者 古丽巴合尔·托乎提 居来提·买提肉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41,共7页
根据棉田棉花生长特点,利用最大熵法进行背景增强,在Lab颜色空间中进行图像预处理;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局部最优,结合SM谱聚类算法,自发式地快速确定最佳聚类数。对自然环境下棉田棉花图像的进行分割实验,识别准确率为93.1%,相对误... 根据棉田棉花生长特点,利用最大熵法进行背景增强,在Lab颜色空间中进行图像预处理;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局部最优,结合SM谱聚类算法,自发式地快速确定最佳聚类数。对自然环境下棉田棉花图像的进行分割实验,识别准确率为93.1%,相对误差率为2.22%,分割时间为2.067s,证明所提出的算法对于复杂环境下的棉花图像分割的精确性较高,并能够满足采棉机器人在实时行走过程中对图像分割的准确率和实时快速的要求,为采棉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棉花 精确分割 谱聚类 SM算法 粒子群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