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3910被引量25160H指数50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以讨论“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方法”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为主题,报道内容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主业的各个专业。设有“油气地质”、 “油气采收率”和“专家论坛”等栏目。查看详情>>
  • 曾用名 油气采收率技术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9-960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7-1359/TE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910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输导差异性定量评价及其在致密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郝牧歌 张金功 +2 位作者 李顺明 刘林玉 郝睿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8,共9页
沟通烃源岩与储层的通源断层在活动期会产生诱导裂缝、碎裂岩或断层岩,对油气运移起输导作用。受断层活动强度、两侧岩性、断层岩泥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断层不同部位(断片区)对流体的输导能力存在差异。断层输导差异性定量评价有助于断... 沟通烃源岩与储层的通源断层在活动期会产生诱导裂缝、碎裂岩或断层岩,对油气运移起输导作用。受断层活动强度、两侧岩性、断层岩泥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断层不同部位(断片区)对流体的输导能力存在差异。断层输导差异性定量评价有助于断控致密油气成藏有利区预测。基于断层生长指数、断生裂缝系数和岩石破裂压力等参数,提出断层输导指数计算方法,明确了断控致密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根据烃源岩厚度、成熟度及类型等参数,计算烃源岩系数,综合分析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渤深4断层各断片区的输导指数、烃源岩系数、源储压差、有利储集相带等,建立断控致密油气成藏有利区分类标准,预测的成藏有利区得到了勘探实践证实。结果表明:按断片区计算断层输导指数,可以定量评价断层输导能力的差异性;高源储压差、通源断层差异输导和断层岩侧向封堵是断控致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输导差异性 断片区 定量评价 致密油气藏 成藏有利区预测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埋深对深部煤层气储层物性及开发效果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区块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景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67,共6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区块室内实验数据和开发数据,研究埋深对煤层气储层物性、开发效果及煤层气富集高产的影响,提出了深部煤层气储层富集高产区定量评价指标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埋深越大,煤层气越富集,研究区最大镜质组反...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区块室内实验数据和开发数据,研究埋深对煤层气储层物性、开发效果及煤层气富集高产的影响,提出了深部煤层气储层富集高产区定量评价指标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埋深越大,煤层气越富集,研究区最大镜质组反射率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大,古地温随埋深增加持续升高,因此生烃能力随着埋深(古地温)增加持续增加,再加上高温热液烘烤,该区古地温明显高于正常值,利于煤层气大量生成,导致研究区CH_(4)含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加。埋深对煤层气井产量具有双重影响,储层渗透率随埋深增加呈负指数降低,当埋深达到1500 m左右时,渗透率降至约为0.1 mD;但吸附时间随埋深增加而降低,即埋深越大,解吸效率越高,这是深部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因素。利用含气量、渗透率和吸附时间3个参数计算的产气指数表明,其与单井产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对研究区煤层气富集高产区进行有效预测;研究区产气指数随埋深先增加后降低,在埋深为1100 m附近达到最高,为最有利开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层物性 富集高产区 开发效果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断层检测与断面组合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子健 伍新明 +2 位作者 杜玉山 张强 于会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9,共11页
断层解释是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关键步骤,由于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数量增多,人工以及传统方法很难精细化解释数据体中的断层。为了更好地满足目前油气勘探开发对高效、高精度、高分辨率断层解释的迫切需求,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地... 断层解释是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关键步骤,由于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数量增多,人工以及传统方法很难精细化解释数据体中的断层。为了更好地满足目前油气勘探开发对高效、高精度、高分辨率断层解释的迫切需求,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地震数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断层检测。通过正演模拟的方法生成大量的、多样化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训练数据,同时结合已解释的断层结果构建完备的训练样本库。在此基础上设计优化的、简单的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高效处理大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获得精确的断层检测结果,对断层检测结果做进一步的匹配滤波扫描处理来获得增强的断层概率体、断层倾向和走向估计。最后根据这3个断层属性体,采用区域生长算法来全自动构建出数据体中所有的断层面。通过与传统的常规方法进行对比,该方法在抗噪性、精度和效率等方面均具备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解释 深度学习 正演模拟 卷积神经网络 断面组合
下载PDF
EBANO油田Ksf和Kan层裂缝特征及连通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希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墨西哥EBANO油田的油藏类型为裂缝-孔隙型灰岩油藏,裂缝是影响油井产能和含水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开发中存在的Ksf和Kan层裂缝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钻探资料和PLT测试资料及地震相干体技术,对EBANO油... 墨西哥EBANO油田的油藏类型为裂缝-孔隙型灰岩油藏,裂缝是影响油井产能和含水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开发中存在的Ksf和Kan层裂缝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钻探资料和PLT测试资料及地震相干体技术,对EBANO油田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薄互层中裂缝的发育机理、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裂缝的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的裂缝主要为高角度构造缝,裂缝密度一般为1~2条/m,最大可达12条/m,裂缝发育受岩性、断层、岩性组合关系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岩性可以分为3种组合模式,其中单层厚度为2~4 m的泥质灰岩与单层厚度小于1 m的灰质泥岩互层是形成裂缝的有利条件,Ksf和Kan层裂缝连通性可以分为3种类型。研究成果为油田不同类型裂缝开发方式提供了指导,2013—2014年钻井成功率由92%提高到97%,2020年新井单井初期日产量提高到原计划初期日产量的167%,实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缝 发育规律 岩性组合 连通性 墨西哥EBANO油田
下载PDF
用于多层油藏层间干扰预测的渗流阻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马子麟 师永民 +5 位作者 李宜强 管错 师翔 李文宏 张忠义 左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0,共7页
通过计算多层油藏水驱过程中各层渗流阻力与层间阻力差异,可直接表征层间干扰程度及其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但目前渗流阻力公式存在计算复杂或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Buckley-Leverett理论,提出一种新的一维油水两相渗流阻力计算方法,并验... 通过计算多层油藏水驱过程中各层渗流阻力与层间阻力差异,可直接表征层间干扰程度及其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但目前渗流阻力公式存在计算复杂或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Buckley-Leverett理论,提出一种新的一维油水两相渗流阻力计算方法,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基于该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多层油藏水驱过程中层间阻力差异计算流程,可用于预测和分析开发过程中层间干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性较好,相对误差低于12%,渗流阻力变化可分为线性、渐缓和近平缓3个下降阶段,分别对应无水采油期、中-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多层油藏水驱过程中层间阻力差异在高渗透层进入特高含水期后达到峰值,可作为调控措施转换节点;渗透率级差增加将使层间干扰程度迅速增大,因此多层合注油藏及早实施调控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渗流阻力 多层油藏 层间干扰 含水期 渗透率级差
下载PDF
强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储层升级扩容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新革 罗池辉 +2 位作者 徐斌 杨智 孟祥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5,共8页
新疆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属陆相辫状河沉积,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0.9,泥质夹层分布密度为2.4条/m,导致SAGD井组存在水平段动用程度低、蒸汽腔扩展不均等问题。基于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和扩容机理,利用在真三轴地应力条件... 新疆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属陆相辫状河沉积,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0.9,泥质夹层分布密度为2.4条/m,导致SAGD井组存在水平段动用程度低、蒸汽腔扩展不均等问题。基于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和扩容机理,利用在真三轴地应力条件下的大型物理模拟和耦合岩石力学数值模拟,开展了可控升级扩容技术的研究,明确了突破SAGD注采水平井间夹层、突破SAGD注汽水平井上方夹层、动用多分支段等最优扩容方式及参数。结果表明:风城油田A井区油砂在低围压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剪胀效应,恒定压力结合阶梯稳定提压的方式可以形成复杂扩容区,最大体积扩容量高达7%,在合理扩容参数下,风城油田超稠油储层扩容半径为10~15 m。强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储层升级扩容技术与传统的快速均匀启动技术相比,储层适应性更好且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 超稠油油藏 SAGD 储层升级扩容 物理模拟 耦合岩石力学数值模拟
下载PDF
曲流河储层精细等效表征新方法及在开发中的应用--以渤海湾盆地C油田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敬民 马佳国 +2 位作者 孙恩慧 刘博伟 张小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2,共8页
以渤海湾盆地C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为例,从目前常用的三种侧积层表征方法入手,总结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指出了在C油田精细表征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沉积域非结构化网格模拟侧积层的曲流河储层三级... 以渤海湾盆地C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为例,从目前常用的三种侧积层表征方法入手,总结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指出了在C油田精细表征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沉积域非结构化网格模拟侧积层的曲流河储层三级构型等效表征方法。新方法模拟的侧积层的厚度、形态较常规方法更加符合侧积层的地下真实形态,克服了常规方法扭曲网格、与井上资料不匹配及受网格尺寸影响大等问题。利用新方法建立研究区曲流河储层三级构型精细等效表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与常规方法相比,新方法建立的侧积层附近流体运移的路径更加平滑,压力恢复的时间更接近地下真实情况。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两类水平井在侧积层影响下的流体运移模式,指导了后续的井位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侧积层表征 三维地质建模 水平井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2驱油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鞠斌山 于金彪 +1 位作者 吕广忠 曹伟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3,共8页
为弄清正理庄油田樊142块CO2驱油前缘特征和驱油效果,开展CO2驱油数值模拟方法和采油井开井顺序研究。利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数值求解技术,研制全隐式CO2驱油油藏数值模拟器。运用地质和生产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压力恢... 为弄清正理庄油田樊142块CO2驱油前缘特征和驱油效果,开展CO2驱油数值模拟方法和采油井开井顺序研究。利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数值求解技术,研制全隐式CO2驱油油藏数值模拟器。运用地质和生产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压力恢复阶段连续注入CO2油层中CO2的分布和前缘推进情况。发现CO2前缘存在明显指进,注入2 a后,前缘已到达樊142-6-2井,前缘距樊142-6-3井和樊141-1-1井的最短距离分别为52和45 m。低压区的樊142-8-3和樊142-7-3井先开井,生产1 a后其余4口井再开井生产为最佳方案,该方案比同时开井累积生产5 a的采收率高1.34%,增产油量为5 407 t。通过采出程度、CO2埋存率和换油率对比可以看出开井顺序对驱油效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驱油前缘 数值模拟 采收率 开井顺序优化 低渗透油藏
下载PDF
稠油降黏剂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24
9
作者 魏超平 李伟忠 +3 位作者 吴光焕 邓宏伟 孙业恒 闵令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为系统研究降黏剂驱这一新的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机理,应用单管填砂驱油模型、三维填砂驱油模型和微观玻璃刻蚀驱油模型,测试降黏剂驱的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驱通过提高驱油效率和增加波及系数提... 为系统研究降黏剂驱这一新的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机理,应用单管填砂驱油模型、三维填砂驱油模型和微观玻璃刻蚀驱油模型,测试降黏剂驱的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驱通过提高驱油效率和增加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与水驱相比,降黏剂驱可提高驱油效率13%,其机理为:①分散乳化,形成水包油的小油滴,有利于通过狭窄的喉道,降低原油的表观黏度;②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毛管数,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同时,降黏剂驱将波及系数由水驱时18.8%提高到39.9%,其机理为:①乳液调驱,分散乳化的原油进入水窜通道,水渗流面积减小、阻力增加,后续注入液进入以前未波及区域;②贾敏效应,降黏乳化小油滴聚并成大油滴堵在孔喉处,周围驱替液转向。研究明晰了降黏剂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为后续开发技术界限研究及现场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黏剂驱 稠油 提高采收率 机理分析 乳化 调驱
下载PDF
川东南丁山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何顺 秦启荣 +3 位作者 范存辉 周吉羚 魏志红 黄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1,共8页
川东南丁山地区是近年来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形成后能否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断裂特征、构造部位及形态等构造因素和顶底板条件、埋深与地层压力系数、水文地质及气体组分条件等非构造因素,... 川东南丁山地区是近年来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形成后能否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断裂特征、构造部位及形态等构造因素和顶底板条件、埋深与地层压力系数、水文地质及气体组分条件等非构造因素,对川东南丁山地区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距齐岳山隐伏断裂较近区域的页岩层埋藏浅、地层压力系数小,保存条件差;距齐岳山隐伏断裂较远处的页岩层埋深适中、地层压力系数较大,保存条件良好。构造部位和断裂发育特征是制约丁山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的重要因素,构造部位决定断裂发育程度和地层压力系数,断裂走向及其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决定地层的封闭性和水文地质条件。距齐岳山隐伏断裂较远处的页岩层以逆断层发育为主,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以大于45°为主,可以有效抑制页岩气的垂向逸散;距齐岳山隐伏断裂较近处的页岩层,由于断裂过于发育,切穿顶底板地层,有利于页岩气的垂向逸散,保存条件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断裂特征 非构造因素 保存条件 丁山地区
下载PDF
陆相油藏全生命周期动力协同递进开发模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穆立华 张雪娜 +1 位作者 毕永斌 王秋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陆相油藏是中国油藏开发的主要对象,由于其自身特点,该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并且不同开发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各异,因此,以动力递进主导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协同开发是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理论基础。在研究系统动力协同递... 陆相油藏是中国油藏开发的主要对象,由于其自身特点,该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并且不同开发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各异,因此,以动力递进主导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协同开发是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理论基础。在研究系统动力协同递进开发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油藏开发动力协同递进开发原理,认为层系细分和井网适应是油藏开发的主要引导力,介质超越是油藏开发的主要推动力。借助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就介质超越提出六大油藏开发驱替介质序列和五种油藏开发驱替介质动力协同递进典型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介质超越、层系细分与井网适应等油藏开发六大要素,应用金字塔原理,建立了油藏开发系统全要素协同开发宝塔图版,直观形象地阐明了油藏全生命周期动力协同递进开发模式,2010年依据该图版,按照正常接替递进典型组合模式,在柳赞北区实施气驱开发,阶段末采出程度达到23.4%,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了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递进序列 全生命周期 开发系统全要素 协同开发 产量生长模型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岩电参数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 张红欣 +2 位作者 闵令元 顾辉亮 杨怀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1,116,共7页
岩石电阻率参数(简称岩电参数)是利用测井资料开展油藏含油饱和度评价及储量计算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室内岩心测试是获得岩电参数的唯一途径。以胜利油区低渗透砂岩油藏岩心为测试对象,从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2个角度,开展低渗透砂岩油藏... 岩石电阻率参数(简称岩电参数)是利用测井资料开展油藏含油饱和度评价及储量计算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室内岩心测试是获得岩电参数的唯一途径。以胜利油区低渗透砂岩油藏岩心为测试对象,从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2个角度,开展低渗透砂岩油藏岩电参数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岩电参数的单因素比对实验,研究驱替方式、驱替介质、温度、围压及水矿化度对胶结指数m、饱和度指数n及岩性系数a和b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渗透隔板法的准静态驱替过程与油藏成藏过程相似,且不受驱替介质类型影响,岩电参数对实验温度变化不敏感,但受围压和地层水矿化度影响显著。基于上述认识,确定适用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岩电参数测试方法:根据地层水矿化度配制等矿化度的实验用水,采用半渗透隔板法进行气驱水或油驱水,在室温条件下模拟地层有效上覆压力,开展低渗透砂岩油藏岩电参数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 岩电参数 阿尔奇参数 驱替方式 驱替介质 实验温度 净围压 水矿化度
下载PDF
复配聚合物对驱油效果影响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波 郭兰磊 +2 位作者 刘璟垚 赵二猛 刘永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为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复配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基于在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104的单一聚合物及复配聚合物开展岩心驱替实验。根据水驱阶段结束、聚合物驱阶段结束的核磁共振T2谱信号对不同尺寸孔喉的氟... 为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复配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基于在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104的单一聚合物及复配聚合物开展岩心驱替实验。根据水驱阶段结束、聚合物驱阶段结束的核磁共振T2谱信号对不同尺寸孔喉的氟油动用程度占总动用程度的比例进行定量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聚合物粘度基本相同、岩心孔喉结构相近的情况下,使用复配聚合物的岩心采出程度和中、小尺寸孔喉中氟油采出量占总油量的比例分别比使用单一聚合物高1.5%和7.1%。复配聚合物中的小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由于具有较小的尺寸,可以有效驱替出中、小尺寸孔喉中的氟油,而大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对大尺寸孔喉中的氟油驱油效果也较好,与单一聚合物相比,复配聚合物可以动用更宽尺寸孔喉范围内的氟油,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取得更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复配聚合物 在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岩心驱替
下载PDF
致密油层多区体积压裂产能预测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志强 赵金洲 +2 位作者 胡永全 任岚 李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8,共5页
致密油层物性极差,天然裂缝发育,体积压裂是实现该类油层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为研究致密油层体积压裂缝网设计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基于缝网形成特征,将压裂的致密油层划分为支撑主裂缝、缝网区和未压裂区,缝网区又划分为支撑次裂缝区和... 致密油层物性极差,天然裂缝发育,体积压裂是实现该类油层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为研究致密油层体积压裂缝网设计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基于缝网形成特征,将压裂的致密油层划分为支撑主裂缝、缝网区和未压裂区,缝网区又划分为支撑次裂缝区和未支撑次裂缝区,考虑致密油非达西渗流和油层应力敏感效应,将缝网区与未压裂区简化为双重孔隙系统和单一孔隙系统,建立致密油层体积压裂产能模型,模拟分析体积压裂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压裂可以大幅度提高致密油层产能,并且改造体积和支撑改造体积越大,开启天然裂缝越密,支撑主裂缝越长,支撑主裂缝、次裂缝导流能力越高,则致密油层产能越高,但存在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体积压裂 增产体积 缝网 双重介质 支撑裂缝 产能模拟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及其影响因素——以大庆油区喇嘛甸油田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彦霞 卢祥国 +4 位作者 王宝江 王磊 曹豹 徐典平 张纪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8,共5页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驱油剂的协同效应,会使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原油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现象也会破坏其协同效应和完整性,揭示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驱油剂的协同效应,会使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原油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现象也会破坏其协同效应和完整性,揭示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油藏工程和分析化学理论为指导,以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途径,并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典型区块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研究对象,开展强碱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置高浓度聚合物段塞后,可以有效扩大波及体积,但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之间无因次等浓距增加,色谱分离现象加剧。大庆油区喇嘛甸油田不同区块油水性质差异对色谱分离现象存在影响,原因在于部分重烷基苯石油磺酸进入油相,影响水相中浓度检测值。强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之间色谱分离程度比较严重,碱与聚合物之间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色谱分离 影响因素 物理模拟 无因次等浓距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三道桥地区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强 李宗杰 +3 位作者 杨子川 闫亮 石媛媛 苏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明确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雅克拉断凸西段三道桥地区的油气成藏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新获油气井的原油物性、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原油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道桥地区为南、北2个油气生烃... 为明确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雅克拉断凸西段三道桥地区的油气成藏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新获油气井的原油物性、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原油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道桥地区为南、北2个油气生烃灶的有利运移指向区,其海、陆相原油的主成藏期均为喜马拉雅期。海、陆相油气在平面上的分布差异受控于研究区前中生界的地质结构,以前中生界断凸屋脊核部为界;断凸脊部以南桥古1井和桥古102井的原油具有相对低蜡、高硫特征,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C19—C21三环萜烷丰度相对较高,以C23三环萜烷为主峰,富含硫芴,形成于还原环境,为海相原油特征;断凸脊部及其以北的桥古3井和沙53井原油则相反,表现为陆相原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 三道桥地区 雅克拉断凸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聚合物驱矿场应用新技术界限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朝霞 王强 +3 位作者 孙盈盈 高明 刘皖露 王正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4,31,共4页
为了明确聚合物驱技术的适用性,通过对比中外10个聚合物驱技术界限及关键参数的取值,分析了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油藏温度、地层水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质量浓度、原油粘度、油藏渗透率及非均质性等。以中国聚合物驱矿场... 为了明确聚合物驱技术的适用性,通过对比中外10个聚合物驱技术界限及关键参数的取值,分析了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油藏温度、地层水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质量浓度、原油粘度、油藏渗透率及非均质性等。以中国聚合物驱矿场应用油藏参数分布区域为中心,以聚合物驱技术界限中的边界值为界限,按照不同比例矿场实例所在的参数区间建立了5级技术界限参数序列。利用建立的聚合物驱技术界限对中外6个油藏进行聚合物驱方法筛选,青海E油藏筛选综合评分仅为2.125分,低于方法适用评分(3分),建议在该区不采用聚合物驱技术;其余5个油藏评分都高于3分,可采用聚合物驱技术。大庆L油藏和SZ36-1油藏的聚合物驱评分结果与矿场试验效果一致,采收率分别提高了11.88%和3.62%。因此,新建立的聚合物驱技术界限可用于评价和对比不同区块的聚合物驱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技术界限 提高采收率 参数序列 适用性
下载PDF
永安镇油田永3-1断块沙二段5—6砂层组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束宁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6,116-117,共3页
明确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的组合关系及发育模式对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至关重要。以现代三角洲研究和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永安镇油田永3-1断块区岩心、录井、测井、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沙二段... 明确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的组合关系及发育模式对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至关重要。以现代三角洲研究和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永安镇油田永3-1断块区岩心、录井、测井、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沙二段5—6砂层组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根据各井所处位置不同和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垂向沉积模式划分为单一水下分流河道、上河下坝、上坝下河、孤立式河口坝和叠加式河口坝5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对研究区沙二段5砂层组2小层进行了精细沉积微相构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部主要发育单一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中部以上河下坝为主,西部为河口坝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三角洲前缘 沉积模式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永安镇油田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代燕 彭永灿 +2 位作者 肖芳伟 史燕玲 姚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4,112-113,共6页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区克下组属于中孔、中渗透储层,以粒间溶孔为主,次为原生粒间孔隙,优选出孔隙度、渗透率、均值、偏态、饱...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区克下组属于中孔、中渗透储层,以粒间溶孔为主,次为原生粒间孔隙,优选出孔隙度、渗透率、均值、偏态、饱和度中值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平均毛管半径、视孔喉体积比和非饱和汞孔隙体积百分数共9个能反映孔隙结构的参数,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分为4类(Ⅰ—Ⅳ),分别代表储层孔隙结构好、较好、较差、差;储层的微观孔隙分布主要有3种类型,孔隙直径分布分别呈单模态、双模态和复模态。影响孔隙结构的因素有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构造格局决定着储层的沉积格局,进而控制了储层的孔隙结构。沉积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岩性对储层物性的控制。压实作用造成孔隙度降低;胶结作用使孔隙结构和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得以改善;重结晶作用产生的新生自形晶矿物全充填或半充填于粒间孔隙和喉道中,使孔隙减少、喉道变窄,孔隙连通性变差;压溶作用可产生压溶缝、缝合线或溶孔,扩大了孔隙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储层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影响因素 克下组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增产改造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31
20
作者 任闽燕 姜汉桥 +3 位作者 李爱山 张潦源 周元龙 邢振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7,118,共5页
非常规天然气是中国天然气的后备资源,提高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增产改造技术是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关键技术,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增产改造技术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步伐。通... 非常规天然气是中国天然气的后备资源,提高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增产改造技术是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关键技术,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增产改造技术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步伐。通过分析中外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现状和增产改造技术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增产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在页岩气增产改造技术方面,目前尚处于现场试验阶段,技术还不完善;煤层气增产改造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现场试验;致密砂岩气增产改造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通过分析中外非常规天然气增产改造技术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非常规天然气室内实验、低伤害压裂液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深层致密气藏改造技术、煤层区块整体压裂改造排采技术和裂缝监测技术是今后攻关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致密砂岩气 煤层气 页岩气 增产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