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材料热处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7421被引量24835H指数35
《材料热处理学报》(原《金属热处理学报》)是1980年创刊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历经半年刊、季刊、双月刊和月刊,是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性期刊。 主要刊登各类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成分、组织...查看详情>>
  • 曾用名 金属热处理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9-626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4545/TG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7,4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掺杂量和退火温度对W-VO_(2)物相结构及相变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恒辉 雷心瑜 +3 位作者 袁新强 蒋鹏 张伟 张立斋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2,共9页
钨掺杂M相二氧化钒(W-VO_(2)(M))有效降低了VO_(2)金属相(低温单斜相,M)到绝缘体相(高温四方金红石相,R)的可逆相转变温度(T_(c)),显著提高了VO_(2)在智能窗领域的应用价值。然而,W-VO_(2)(M)所表现出的较宽热滞回线宽度(ΔT_(c)>10... 钨掺杂M相二氧化钒(W-VO_(2)(M))有效降低了VO_(2)金属相(低温单斜相,M)到绝缘体相(高温四方金红石相,R)的可逆相转变温度(T_(c)),显著提高了VO_(2)在智能窗领域的应用价值。然而,W-VO_(2)(M)所表现出的较宽热滞回线宽度(ΔT_(c)>10℃)对其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降低W-VO_(2)(M)的ΔT_(c)为目标,研究了W掺杂量与退火温度对W-VO_(2)物相结构及相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掺杂量的增加,W-VO_(2)粉体的T_(c)降低,并且ΔT_(c)较窄;退火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W-VO_(2)粉体的结晶度和分散度,但温度过高,会加速VO_(2)晶体结构的破坏,使其在恢复到室温后无法从R相转变为M相;当W掺杂量为6.0 at%,退火温度为700℃时,采用水热-退火两步法制备得到的W-VO_(2)(M)粉体表现出接近室温使用的T_(c)(T_(c)=36.83℃),同时具有较窄的ΔT_(c)(ΔT_(c)=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掺杂 水热-退火两步法 W-VO_(2)(M) 智能窗 相变性能
原文传递
退火温度对温轧高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敬 杨跃辉 +1 位作者 张晓娟 苑少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测定了中碳25Mn钢经温轧及退火处理后的拉伸性能及-196℃时的低温韧性,并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及冲击断口进行了观察,讨论了试验钢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550℃保温1 h后已经基本完... 测定了中碳25Mn钢经温轧及退火处理后的拉伸性能及-196℃时的低温韧性,并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及冲击断口进行了观察,讨论了试验钢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550℃保温1 h后已经基本完成再结晶,再提高退火温度,再结晶组织逐渐粗化,导致奥氏体的稳定性变差,因此在变形过程中更易于发生马氏体相变,即相变诱导塑性(TRIP)机制逐渐增强,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裂纹形核与扩展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集中,但马氏体的产生也会导致钢的韧性与塑性恶化。同时,结果也表明即便再结晶已经充分,细小的奥氏体晶粒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高密度位错胞和层错,因此产生了比单一细晶强化更高的强度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钢 温轧 再结晶 变形机制
原文传递
Ni与SiC陶瓷反应生成周期性层状组织的机理
3
作者 石浩江 张瑞谦 +3 位作者 李鸣 颜家振 刘自豪 白冬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9-196,共8页
采用纯Ni箔为中间层钎焊材料,以三明治结构分别在1100、1180和1300℃下保温10 min实现了SiC陶瓷的连接,研究了Ni与SiC陶瓷反应界面处的微观成分和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基于元素扩散模型分析研究了Ni与SiC陶瓷反应生成Ni_(2)Si化合物/Ni_(2... 采用纯Ni箔为中间层钎焊材料,以三明治结构分别在1100、1180和1300℃下保温10 min实现了SiC陶瓷的连接,研究了Ni与SiC陶瓷反应界面处的微观成分和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基于元素扩散模型分析研究了Ni与SiC陶瓷反应生成Ni_(2)Si化合物/Ni_(2)Si化合物+石墨的周期性层状组织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周期性层状组织的生成与元素相互扩散速率相关。以反应生成Ni_(2)Si为例,由于Ni向SiC侧扩散的速率比反应界面处释放的Si向Ni箔侧扩散速率快,导致Si元素在界面处的浓度减小。当Si元素浓度小于Ni_(2)Si化合物形核所需要的临界浓度,则Ni_(2)Si在该处停止形核。而在距离该形核位置一定距离的SiC侧,Si元素浓度再次满足形核所需要的临界浓度,则Ni_(2)Si再次形核,造成了Ni_(2)Si形核位置随着反应过程的推进而不断改变的现象。在整个过程中,Ni与SiC反应生成Ni_(2)Si+石墨的反应将持续进行。本文的研究理论适用于解释Pt、Cu、Mo、Fe等金属元素与SiC反应生成周期性层状组织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SIC 反应机理 层状反应产物
原文传递
再结晶退火对轧制态TiZrNbB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炊鹏飞 李文刚 +4 位作者 程尊鹏 李春梅 郭婉莹 景然 李江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2-69,共8页
通过真空熔炼技术制备了(Ti_(50)Zr_(50))_(89.7)Nb_(10)B_(0.3)(TZNB0.3,at%)合金,对轧制后的合金分别在550、600和650℃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退火后,TZNB0.3合金的相结构主要为β和TiB相,在550℃退火时,仅部分区域发生再结晶... 通过真空熔炼技术制备了(Ti_(50)Zr_(50))_(89.7)Nb_(10)B_(0.3)(TZNB0.3,at%)合金,对轧制后的合金分别在550、600和650℃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退火后,TZNB0.3合金的相结构主要为β和TiB相,在550℃退火时,仅部分区域发生再结晶,在600和650℃退火时,再结晶过程完成,再结晶区域为大角度晶界,轧制织构和高密度位错被消除,合金的晶粒轻微长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在600℃退火时,合金的屈服强度为752 MPa,抗拉强度为804 MPa,伸长率为13.3%,弹性模量为65 GPa,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NbB合金 再结晶退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固溶及时效处理对ZL205A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廷彪 冯瑞 +3 位作者 王炳 高洋 钱丹晨 丁雨田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4,共8页
首先对ZL205A合金进行了固溶及不同温度的时效处理,随后对其进行了NaCl溶液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观察了合金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形貌以及腐蚀后的腐蚀形貌和化学成分,分析了合金的... 首先对ZL205A合金进行了固溶及不同温度的时效处理,随后对其进行了NaCl溶液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观察了合金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形貌以及腐蚀后的腐蚀形貌和化学成分,分析了合金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合理的热处理制度能够使合金中析出针状θ相并呈网状分布在晶界上,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析出相粗化并发生团聚,185℃时效后合金中出现了贫Cu区无沉淀析出带(PFZ)。铸态ZL205A合金在NaCl溶液中容易发生点蚀,热处理后点蚀速率大幅度降低,这是因为PFZ和θ相粗化能够显著减弱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并阻断点蚀通道,因此提高了ZL205A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双级固溶(530℃×2 h+540℃×13 h)及185℃时效5 h后能够使合金获得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205A合金 微观组织 时效处理 腐蚀
原文传递
Mo-12Si-8.5B/SiC配对副从室温到1000℃的摩擦学性能
6
作者 胡华荣 郭源君 +2 位作者 颜建辉 欧宝立 陈芳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93,共7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Mo-12Si-8.5B合金,通过高温真空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Mo-12Si-8.5B合金与SiC配对副在25~1000℃区间内的干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对Mo-12Si-8.5B/SiC配对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影响较大,其原因与在不同温度下...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Mo-12Si-8.5B合金,通过高温真空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Mo-12Si-8.5B合金与SiC配对副在25~1000℃区间内的干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对Mo-12Si-8.5B/SiC配对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影响较大,其原因与在不同温度下SiC表面的分解、碳的石墨化以及摩擦副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共同作用有关,在600℃时Mo-12Si-8.5B合金的摩擦系数达到最小值,为0.36,在800℃时磨损率最小,为0.74×10^(-6)mm^(3)/(N·m)。此外,在25~400℃范围内,Mo-12Si-8.5B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剥层磨损,在高温600~1000℃范围内,则以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12Si-8.5B合金 SIC 宽温域 干摩擦 磨损机理
原文传递
606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曲线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7
作者 曲来鹏 马宁 +1 位作者 肖笑 张柯柯 《材料热处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6-184,共9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及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6061-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曲线搭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重点研究了半径R对接头成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半径(R<7 mm)的6061-T6铝...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及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6061-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曲线搭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重点研究了半径R对接头成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半径(R<7 mm)的6061-T6铝合金搭接搅拌摩擦焊,会出现严重的焊接材料堆积。当半径R超过7 mm时,可以形成良好的宏观接头。接头拐角处的不同区域均由α-Al和金属间析出相β组成。热影响区(HAZ)的显微组织相对粗糙,焊核区(WNZ)颗粒最细,溶解了部分的β相。在拐角的中央WNZ处,晶粒尺寸比两端大,拐角内侧晶粒尺寸较外侧更大。接头的硬度分布呈现出“W”形,内侧HAZ区域的硬度最低。当R≤7 mm时,随着R的增加,接头的抗剪强度增加,R>7 mm时,接头抗剪强度的变化变得相对较小。在R=7 mm时,接头的抗剪强度最大,为(101.32±6.89)MPa,断裂机制主要是韧性断裂主导的混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曲线 搅拌摩擦焊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U165超高强度钻杆钢韧脆转变临界点的表征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天旱 罗皓荣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5-132,共8页
采用冲击吸收能量法、剪切断面率法以及非剪切区颈缩比法对U165超高强度钻杆钢的韧脆转变温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U165钻杆钢的韧脆转变温度约为1.8℃,高于1.8℃时,断裂模式逐渐变为韧性断裂,低于1.8℃时,断裂模式逐渐变为脆性断裂。... 采用冲击吸收能量法、剪切断面率法以及非剪切区颈缩比法对U165超高强度钻杆钢的韧脆转变温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U165钻杆钢的韧脆转变温度约为1.8℃,高于1.8℃时,断裂模式逐渐变为韧性断裂,低于1.8℃时,断裂模式逐渐变为脆性断裂。非剪切区颈缩比法得到的试验钢的韧脆转变温度与冲击吸收能量法、剪切断面率法得到的基本一致,这说明非剪切区颈缩比法可用于表征试验钢的韧脆转变温度。3种方法相互结合,能够更有效地表征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钻杆钢 冲击试验 韧脆转变温度 断口形貌
原文传递
1.0 GPa级冷轧增强成形性双相钢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晓飞 曹晓恩 +2 位作者 薛仁杰 赵林林 刘鹏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124,共9页
采用热膨胀-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相结合的方法,绘制了1.0 GPa级冷轧增强成形性双相钢的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实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过程主要存在铁素体相变区... 采用热膨胀-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相结合的方法,绘制了1.0 GPa级冷轧增强成形性双相钢的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实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过程主要存在铁素体相变区、贝氏体相变区和马氏体相变区的3个相变区;当冷速低于1℃/s时,实验钢主要发生铁素体与贝氏体相变,并存在少量马氏体相变;当冷速在3~20℃/s之间时,发生马氏体与贝氏体相变;当冷速达到30℃/s及以上时,完全发生马氏体转变。随冷却速率的增加实验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前期显微硬度提升较快,冷速达到20℃/s后逐渐趋于平稳,与对应冷速下的显微组织一致。实验钢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三者匹配有利于变形过程基体强塑性的提升。当均热温度为810℃时,实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最高,为4.9%,变形过程中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显著,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为791.7 MPa、抗拉强度为1041.7 MPa、伸长率为19.37%、强塑积达到20.18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成形性双相钢 静态CCT 残留奥氏体 TRIP效应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在铜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锐 张峻魁 +4 位作者 石锋 尚秀玲 王俊虎 王江伟 田艳中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共8页
稀土元素是一种微合金化元素,其具有很强的活泼性,可以和惰性气体以外的元素发生反应。稀土具有光、电、磁等特殊性质,通常作为合金化元素加入其他合金中调整性能,使其在众多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综述了稀土的基本性质,... 稀土元素是一种微合金化元素,其具有很强的活泼性,可以和惰性气体以外的元素发生反应。稀土具有光、电、磁等特殊性质,通常作为合金化元素加入其他合金中调整性能,使其在众多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综述了稀土的基本性质,介绍了稀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接着重点对稀土在纯铜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包括稀土在纯铜中的存在形式、稀土对纯铜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导电性能、耐蚀性能及再结晶过程等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与阐述。最后指出当前稀土作为合金化元素在纯铜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有待解决的难题及深入研究的方向,为拓宽稀土的应用领域、更好地发挥稀土潜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力学性能 电导率 腐蚀
原文传递
扫描电镜下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界面位错演化
11
作者 王旭东 杨忠 +1 位作者 吕培森 刘丽荣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3,共6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长期时效处理过程中的位错网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1100℃时效过程中合金γ/γ′界面形成了大量界面位错,界面位错反应形成位错网。随着长期时效时间的增加,界面位错网的间距逐渐减...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长期时效处理过程中的位错网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1100℃时效过程中合金γ/γ′界面形成了大量界面位错,界面位错反应形成位错网。随着长期时效时间的增加,界面位错网的间距逐渐减小。随着位错反应的进行,部分初始为四边形的界面位错网逐渐转化为八边形,最后形成方形位错网。界面位错处γ′相溶解形成凹槽,与空冷相比,炉冷获得的界面凹槽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长期时效 场发射扫描电镜 位错网
原文传递
AZ31镁合金板弯曲限宽矫直增厚预置拉伸孪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丽 鲁辉虎 +1 位作者 李猷 梁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用弯曲限宽矫直增厚技术在具有强基面织构的原始AZ31镁合金轧制板中预置拉伸孪晶,研究了弯曲限宽矫直处理前、后镁合金中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弯曲限宽矫直处理后合金中的强基面织构被消除,转化为RD方向... 采用弯曲限宽矫直增厚技术在具有强基面织构的原始AZ31镁合金轧制板中预置拉伸孪晶,研究了弯曲限宽矫直处理前、后镁合金中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弯曲限宽矫直处理后合金中的强基面织构被消除,转化为RD方向偏转织构,获得含量为22%的拉伸孪晶界,晶粒尺寸由(11±3)μm减小为(6.4±4)μm;再经过300℃×60 min退火处理后,RD偏转织构强度峰值由7.4降为6.0,晶内仍保留大量拉伸孪晶,晶粒尺寸增加到(7.7±4)μm,其断后伸长率为13.5%,屈强比由轧制态0.63降至0.32,有利于改善塑性,提升镁合金板材的成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孪晶 弯曲限宽矫直增厚 塑性变形
原文传递
《材料热处理学报》第六届编委会
13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双辊铸轧热-流-组织耦合模拟及铸轧区组织精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文文 黄华贵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6-133,共8页
以二辊?160 mm×150 mm铸轧机为研究对象,以1060纯铝为材料,利用ProCAST的CA-FE模块,建立了铸轧过程的热-流-组织间接耦合模型,研究了铸轧工艺参数对凝固组织与热变形的影响。基于微小变形率下凝固组织形貌未发生变化的假设,建立了... 以二辊?160 mm×150 mm铸轧机为研究对象,以1060纯铝为材料,利用ProCAST的CA-FE模块,建立了铸轧过程的热-流-组织间接耦合模型,研究了铸轧工艺参数对凝固组织与热变形的影响。基于微小变形率下凝固组织形貌未发生变化的假设,建立了铸轧区凝固组织精细化标准。通过铸轧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确定了Kiss点以下高度为1 mm区域作为精细化分析参数统计区的合理性。依据该精细分析标准,给出了铸轧速度、浇铸温度、熔池高度、带坯厚度及液态金属凝固形核率等参数对凝固组织和热变形量的影响规律。发现柱状晶尺寸变化与热变形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仅提升液态金属的形核率,可以有效改变凝固组织尺寸和类型。因此,在铸轧设备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增大热变形量和凝固形核率是一种提升铸轧铝带质量和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铸轧 凝固组织 数值模拟 精细分析 CA-FE分析
原文传递
时效制度对一种新型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韦康 王涛 +2 位作者 李钊 万志鹏 张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5,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一种新型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经亚固溶再分别进行3种不同单级时效(730℃×8 h,AC;730℃×16 h,AC;760℃×8 h,AC)处理后的组织、性能及长期组织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时效制度...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一种新型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经亚固溶再分别进行3种不同单级时效(730℃×8 h,AC;730℃×16 h,AC;760℃×8 h,AC)处理后的组织、性能及长期组织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时效制度后新型合金的晶界一次γ′相、晶粒组织无显著差异,仅是晶内二次γ′相尺寸略微增大,760℃时效较730℃下延长时效时间的长大更明显;室温下硬度、750℃拉伸强度也基本相当,进一步说明3种不同时效制度对合金的晶粒、强化相等的影响较小,进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也较小;此外,730℃×8 h、760℃×8 h两种不同时效制度后的新型合金,在750℃下长期时效的组织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异,760℃时效对应的强化相γ′粗化程度稍大,硬度值下降也略微明显,其内部组织可能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时效制度 组织 性能 强化相
原文传递
冷却制度对铸态先进高强度钢组织及断裂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战芳 车立达 +1 位作者 刘振宇 李向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4-102,共9页
通过设计一套可开模的水冷铜模装置,研究了不同连续冷却工艺对先进高强度钢显微组织和断裂韧性的影响。为研究试验钢的裂纹形成及扩展机理,对试样中不同类型夹杂物在基体中所产生的径向应力进行了计算以及应用了一种新方法来表征试验钢... 通过设计一套可开模的水冷铜模装置,研究了不同连续冷却工艺对先进高强度钢显微组织和断裂韧性的影响。为研究试验钢的裂纹形成及扩展机理,对试样中不同类型夹杂物在基体中所产生的径向应力进行了计算以及应用了一种新方法来表征试验钢裂纹的扩展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固相线附近进行缓慢冷却有利于形成更多的MnS+Al2O3复合夹杂物,与单一的Al2O3夹杂相比,复合夹杂周围的径向应力明显降低。试验钢在临界铁素体转变温度以下缓慢冷却,有助于获得更多的晶内多边形铁素体,晶内多边形铁素体对裂纹扩展有抑制作用,因此试验钢的断裂韧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钢(AHSS) 断裂韧性 裂纹扩展 夹杂物 铁素体
原文传递
热变形参数对23Cr-6.2Mn-2.1Ni-0.28N节Ni型双相不锈钢点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蒲超博 杨银辉 +2 位作者 邓亚辉 倪珂 潘晓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6,共8页
采用热模拟、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23Cr-6.2Mn-2.1Ni-0.28N节Ni型双相不锈钢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的耐蚀性对应变速率、变形温度比较敏感,晶粒细化有利于提高试样的耐点蚀性能。在1和10 s-1... 采用热模拟、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23Cr-6.2Mn-2.1Ni-0.28N节Ni型双相不锈钢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的耐蚀性对应变速率、变形温度比较敏感,晶粒细化有利于提高试样的耐点蚀性能。在1和10 s-1的较高应变速率下,随变形温度升高,试样的耐蚀性先增加后降低,1050℃耐蚀性最好。随应变速率增加,再结晶晶粒细化程度降低,钝化膜稳定性减弱,试样耐蚀性逐渐降低。点蚀坑主要分布在δ相和δ/γ相界,随应变速率增加点蚀坑数量明显增多,尺寸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Ni型不锈钢 热变形参数 极化 点蚀
原文传递
热处理工艺对Mg-Gd-Y合金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焦迪 王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9-66,共8页
研究了Mg-Gd-Y合金铸态、固溶态及时效态的组织及耐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对镁合金腐蚀前后的组织结构及腐蚀过程进行了分析表征,并通过浸泡实验及电化学工作站对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及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了Mg-Gd-Y合金铸态、固溶态及时效态的组织及耐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对镁合金腐蚀前后的组织结构及腐蚀过程进行了分析表征,并通过浸泡实验及电化学工作站对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及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Gd-Y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优先发生在Zr相周围,然后沿晶界的Mg-RE周围向着基体不断扩展,并且基体内部出现明显的点蚀。铸态镁合金沿晶界处存在大量共晶组织镁-稀土相。固溶处理使共晶组织和第二相粒子大部分溶入晶粒内,组织趋于均匀,耐腐蚀性能提高;时效处理后合金晶界处生成了一些小颗粒状的析出相,耐腐蚀性能较固溶态有所下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铸态镁合金自腐蚀电位较低,固溶态和时效态镁合金自腐蚀电位正移。3种状态镁合金都发生了点蚀,腐蚀产物膜缺陷较多,对基体保护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合金 热处理 耐腐蚀性能 电化学测试
原文传递
6061铝合金自孕育流变压铸薄壁件制备及组织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明 张玉 +1 位作者 杨文龙 李元东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2,共8页
采用自孕育法制备6061变形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浆料保温时间对自孕育流变压铸件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压铸件不同部位的凝固组织及其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自孕育法可有效改善6061铝合金传统铸造形成的粗大树枝晶组织... 采用自孕育法制备6061变形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浆料保温时间对自孕育流变压铸件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压铸件不同部位的凝固组织及其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自孕育法可有效改善6061铝合金传统铸造形成的粗大树枝晶组织,制备出具有等轴状或球状初生α-Al晶粒的铸件。采用自孕育法制浆结合高压压铸能成形完整的6061铝合金半固态流变压铸件。相比传统金属型铸造和液态高压压铸,自孕育流变压铸能显著提高铸件的力学性能。浆料等温保温过程中,初生α-Al晶粒尺寸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且逐渐圆整,在保温时间为5 min时获得的流变压铸件组织最为圆整,力学性能最好,过长的保温时间会恶化组织并显著降低铸件的力学性能。对于同一参数的压铸件,随着浆料充型距离的增加,模具冷却速率逐渐增大,压铸件内部组织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自孕育 流变压铸 等温保温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征订启事
20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165,共1页
期刊简介:《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和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为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及检索系统收录,并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和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 期刊简介:《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和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为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及检索系统收录,并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和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有色合金 特种铸造 国家期刊奖 征订启事 检索系统收录 期刊简介 工艺研究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