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1448被引量38270H指数45
《红外与激光工程》是中国航天界光电子技术领域内学术性与工程应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红外与激光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和工程研究报告,集中反映了中国光电技术在宇航、卫星及导弹武器系统中的工程应用...查看详情>>
  • 曾用名 红外与激光技术
  • 主办单位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7-227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2-1261/TN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1,4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九届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会议
1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2024年8月长春https://b2b.csoe.org.cn/meeting/MPTA2024.html为了总结交流我国微波光子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微波光子学技术发展和交流,开拓微波光子学技术应用领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多家单位将于2024年8月3-5日在长... 2024年8月长春https://b2b.csoe.org.cn/meeting/MPTA2024.html为了总结交流我国微波光子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微波光子学技术发展和交流,开拓微波光子学技术应用领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多家单位将于2024年8月3-5日在长春举办“第九届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会议”。会议以牵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推动工程应用为特点,聚集微波光子学技术领域的领军专家和科技团队,搭建无缝对接的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合力,促进微波光子学自身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应用领域的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平台 微波光子学 光学工程 领军 技术应用领域 无缝对接 最新研究成果 科技团队
原文传递
大口径离轴非球面离心力误差修正的车削方法
2
作者 宋鹏 白杨 +4 位作者 杨超 李闯 薛常喜 丁佳雯 郭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7-275,共9页
大口径离轴非球面反射镜进行高精度车削过程中,由离心力引起的微米级面形误差变得尤为重要。为了减小离轴非球面反射镜在车削过程中受离心力变形而引起的面形误差,对离轴非球面铝合金反射镜开展了单点金刚石车削工艺研究。通过分析离心... 大口径离轴非球面反射镜进行高精度车削过程中,由离心力引起的微米级面形误差变得尤为重要。为了减小离轴非球面反射镜在车削过程中受离心力变形而引起的面形误差,对离轴非球面铝合金反射镜开展了单点金刚石车削工艺研究。通过分析离心力产生机理,构建了抑制离心力坐标变换加工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优化了坐标变换的平移位移和旋转角度,最后基于优化结果对口径320 mm的RSA6061铝合金离轴非球面反射镜进行车削实验,获得了面形精度为RMS 0.198λ(λ=632.8 nm)的离轴非球面铝合金反射镜,验证了该优化加工方法的有效性。上述优化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大口径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制造 离轴非球面 离心力误差 金刚石车削
原文传递
“光学元件超精加工与检测技术”专栏征稿通知
3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9-I0009,共1页
先进光学制造技术是空间对地遥感、空间态势感知、深空探索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关乎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各个层面。光学超精加工与检测技术是现代光学和光电技术发展的基石,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以及相关重大专项任务中发... 先进光学制造技术是空间对地遥感、空间态势感知、深空探索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关乎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各个层面。光学超精加工与检测技术是现代光学和光电技术发展的基石,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以及相关重大专项任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加工 现代光学 空间态势感知 光电技术 国防建设 光学元件 核心关键技术 重大专项
原文传递
第十七届《红外与激光工程》编委会
4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脉冲和连续模式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激光脱漆技术研究(特邀)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倩靓 张润华 +4 位作者 何宗泰 张骆 杨奇彪 夏建英 刘顿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3,共12页
采用波长为1 064 nm的纳秒激光器脉冲模式和连续模式分别对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涂覆的浅灰色防雨蚀涂层和抗静电涂层进行激光清洗实验,研究不同模式下激光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SEM观察清洗后材料表面及清洗产物的... 采用波长为1 064 nm的纳秒激光器脉冲模式和连续模式分别对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涂覆的浅灰色防雨蚀涂层和抗静电涂层进行激光清洗实验,研究不同模式下激光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SEM观察清洗后材料表面及清洗产物的微观形貌,运用EDS、FTIR分别检测清洗前后材料表面元素含量与化学官能团,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清洗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去除单层抗静电涂层时,脉冲激光能完全去除该涂层且防雨蚀涂层损伤较小;去除双层涂层时,脉冲激光作用下试板表面有残余涂层,且易损伤下层清漆、树脂和纤维,而连续激光则可完全去除表面双层涂层,获得清洁的清漆表面。脉冲模式的去除机制主要为热弹性振动效应,连续模式下涂层的去除机制主要为热烧蚀效应。研究结果可为航空复合材料表面激光脱漆技术的激光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激光模式 玻璃纤维 表面形貌 工艺参数 去除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旋转扫描的高分辨率光子计数测距方法
6
作者 张瀚夫 刘杰 +1 位作者 安其昌 王建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8-196,共9页
光子计数测距激光雷达在暗弱目标探测、激光遥感等方面均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激光固态密集分束照明探测虽然相较逐点扫描的方法而言,能够有效提高探测时效性,但在保证较高探测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激光能量损耗较大。为了能够既保证对... 光子计数测距激光雷达在暗弱目标探测、激光遥感等方面均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激光固态密集分束照明探测虽然相较逐点扫描的方法而言,能够有效提高探测时效性,但在保证较高探测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激光能量损耗较大。为了能够既保证对目标的高效探测,同时减少密集分束对激光能量的消耗,提出了旋转扫描与推扫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目标进行激光分束照明后,在推扫的过程中快速旋转激光束群,并利用单光子阵列探测器同时对不同目标点返回的信号光子进行采集,以此在固定时间内得到更多的采样点数据。搭建单光子测距系统,发射端利用光纤将激光进行分束,利用位移台模拟推扫,旋转光纤支架模拟旋转扫描,接收端通过单光子阵列探测器并行接收回波光子。对文中所提方法进行了原理性验证,测量出系统测距的精度和准确度,并对上述二者与光子计数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文中所搭建系统,目标点所在像素位置测距的精度优于1.48 cm,准确度优于2.78 cm。二者均随着光子数的增加而提高,并逐渐趋于一个常数。经过旋转扫描,所测得的深度信息较未经旋转扫描所测深度信息增加了33%。总结可得通过旋转扫描能够有效提高探测得到的目标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 激光雷达 激光测距 旋转推扫
原文传递
真空低温高灵敏度中红外辐射计
7
作者 孙景旭 费强 +2 位作者 谢虹波 王硕 谢新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128,共10页
为精确地评估真空低温状态下大面积黑体辐射源的均匀性,设计了高灵敏度中波红外辐射计。给出了辐射校准的物理模型,详细分析了目标温度200 K和213 K的信噪比,得到真空低温下200 K和213 K目标信噪比分别为460倍和1 492倍。设计了高信噪... 为精确地评估真空低温状态下大面积黑体辐射源的均匀性,设计了高灵敏度中波红外辐射计。给出了辐射校准的物理模型,详细分析了目标温度200 K和213 K的信噪比,得到真空低温下200 K和213 K目标信噪比分别为460倍和1 492倍。设计了高信噪比测量200 K目标的总体方案,研制了高灵敏度真空低温环境下使用的中红外辐射计。采用透射式光学系统及温度系数匹配稳定的高刚性光机支撑结构,满足真空低温的环境条件。采用外置黑体标定中红外辐射计的温度/辐射响应度,创新性采用调制器兼顾内置定标辐射源,采用四级TE制冷中红外探测单元,配合高性能探测单元及80倍动态范围的同步积分锁相放大器,获取大占空比的高质量方波信号用于辐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77 K、真空度1×10-5Pa真空低温环境下,测试213 K目标黑体辐射源,1 h内的信号不稳定度为0.24%;噪声等效温差(NETD)值为0.034 K;测量精度优于2%。中红外辐射计满足真空低温环境下高精度测试微弱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波段 高精度 真空低温 绝对辐射量值 高刚性
原文传递
级联光栅硅胶封装的脉象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陆锋 陈亮 张俊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61,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光栅的脉象波传感器。相同参数的两个光纤光栅组成级联光栅并植入硅胶腕带中,其中一个光栅作为传感光栅被用于感知脉搏信号,另一个光栅作为匹配光栅被用于解调。由于两个光栅参数完全相同,其反射峰重叠,传感器反射光... 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光栅的脉象波传感器。相同参数的两个光纤光栅组成级联光栅并植入硅胶腕带中,其中一个光栅作为传感光栅被用于感知脉搏信号,另一个光栅作为匹配光栅被用于解调。由于两个光栅参数完全相同,其反射峰重叠,传感器反射光谱表现为单个反射峰。脉搏搏动产生的应变变化对传感光栅进行调制,导致传感光栅反射峰的中心波长产生偏移,进而导致传感器反射光的强度变化。通过对反射光的强度进行监测,即实现了脉象信息的测量和提取。实验中分别测试了健康男性青年和老年受试者,以及同一个健康男性受试者上午8时和下午8时的脉象信息。结果显示,传感器可有效提取不同受试者的脉象特征点,测试结果符合中医脉象理论。当环境温度变化时,级联光栅中两个光栅的反射峰以相同速率向同一方向偏移,传感器反射光谱的强度不变,因此该传感器不受环境温度影响。此外,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解调方便、成本较低等优点,在脉象测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光栅 传感器 脉象 应变
原文传递
激光/长波红外双谱段减反射薄膜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子杨 刘华松 +6 位作者 孙鹏 杨霄 白金林 徐颖 杨仕琪 季一勤 苏建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8-414,共7页
在氟化钡光学元件上设计并制备多谱段减反射薄膜是提升光电系统探测性能的关键。在氟化钡基底上设计并制备了1 064 nm激光/长波红外双谱段减反射薄膜。基于周期对称结构膜系导纳计算方法,以及拟合膜层周期数与参考波长的优化算法,开展... 在氟化钡光学元件上设计并制备多谱段减反射薄膜是提升光电系统探测性能的关键。在氟化钡基底上设计并制备了1 064 nm激光/长波红外双谱段减反射薄膜。基于周期对称结构膜系导纳计算方法,以及拟合膜层周期数与参考波长的优化算法,开展了复合谱段减反射薄膜初始膜系的设计方法研究。使用热蒸发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制备了多层减反射薄膜。测试结果表明,该薄膜在1 064 nm处透射率为94.0%,在8~12μm长波红外谱段平均透射率为96.3%,在8.2μm处的透射率高达99.4%。该激光/长波红外双谱段减反射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可以应用于多模复合精确探测光电装备之中,对于提升探测系统的工作性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双谱段减反射 膜系设计 热蒸发离子束辅助沉积
原文传递
在役光纤应变监测系统性能的在线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荆根强 段发阶 彭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0-357,共8页
结构监测系统的计量性能是结构安全状态评估的关键。针对在役结构监测系统长期、连续使用过程中的在线性能评价难题,依托光纤式结构应变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试验,提出了基于序列特征分析的结构监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参考系统建... 结构监测系统的计量性能是结构安全状态评估的关键。针对在役结构监测系统长期、连续使用过程中的在线性能评价难题,依托光纤式结构应变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试验,提出了基于序列特征分析的结构监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参考系统建立测量数据的动态比较基准,通过自然激励条件下的匹配数据序列的结构特征分析,建立性能评价模型。针对不同形态、尺度数据序列的匹配难题,提出了基于字符化表征的匹配方法。现场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具备多尺度、大范围数据序列匹配的适应性,所提评价指标对于不同样本的计算偏差不大于±1%,具有监测系统长期量化评价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序列特征 匹配算法 应变监测 性能评价 结构监测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多层级图像分解的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威 宋闯 +1 位作者 赵佳佳 梁欣凯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6-494,共9页
不同类型的探测器在成像机理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得成像图像表征的信息也有所不同,导致单幅图像不能完整地反映场景的有效信息。因此,提取多源图像的互补信息,并去除其中的冗余信息,合成一幅能准确、完整表达场景的复合图像的技术成为... 不同类型的探测器在成像机理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得成像图像表征的信息也有所不同,导致单幅图像不能完整地反映场景的有效信息。因此,提取多源图像的互补信息,并去除其中的冗余信息,合成一幅能准确、完整表达场景的复合图像的技术成为了图像处理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图像融合正是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法。针对传统多尺度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易产生噪声和信息缺失的现象,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级图像分解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利用加权平均曲率滤波的边缘保持特性与高斯滤波的平滑特性,构建了多层级图像分解模型。在利用该模型将源图像分解为小尺度层、大尺度层和基层等3个不同层级。然后,针对基层,采用能量属性融合策略进行融合;针对大尺度层,采用复合融合策略进行融合;针对小尺度层,采用最大值融合策略。最后,将融合后的层级进行加和,以重构出最终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多层级图像分解的图像融合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噪声产生的概率,同时减少了融合后的信息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 图像融合 加权平均曲率滤波 多层级图像分解 融合策略
原文传递
不忘初心担使命 聚焦创新争一流--《红外与激光工程》校刊合作专辑序言
12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红外与激光工程》创刊50周年之际,由期刊和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共同策划,推出了“校刊合作专辑”。此次专辑收录了33篇高质量的研究述评与学术论文,为集中展示与深入探讨微光、红外、激光、计算成像等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搭... 在《红外与激光工程》创刊50周年之际,由期刊和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共同策划,推出了“校刊合作专辑”。此次专辑收录了33篇高质量的研究述评与学术论文,为集中展示与深入探讨微光、红外、激光、计算成像等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搭建了一个有分量、有品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理工大学 激光工程 不忘初心 计算成像 学术论文 最新研究成果 校刊 光学工程学科
原文传递
视频监控下利用记忆力增强自编码的行人异常行为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敬波 季节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8-364,共7页
随着视频监控数据的快速增长,对大规模视频数据的自动异常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大,基于深度自编码器重构误差检测方法已经被广泛探讨。但是,有时自编码器“泛化”得很好,能够很好地重建异常并导致漏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采用记忆力... 随着视频监控数据的快速增长,对大规模视频数据的自动异常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大,基于深度自编码器重构误差检测方法已经被广泛探讨。但是,有时自编码器“泛化”得很好,能够很好地重建异常并导致漏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采用记忆力模块来增强自动编码器,称为记忆力增强自编码(Memory-augmented autoencoder, Memory AE)方法。给定输入,Memory AE首先从编码器获取编码,然后将其用作查询以检索最相关的记忆项来进行重建。在训练阶段,记忆内容被更新以表示正常数据的原型元素。在测试阶段,将学习到的记忆元素固定下来,从正常数据的几个选定的记忆记录中获得重建,因此重建将趋向于接近正常样本。因此,将加强对异常的重构误差以进行异常检测。对两个公共视频异常检测数据集,即Avenue数据集和ShanghaiTech数据集的研究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事件检测 视频监控 自编码网络 记忆力增强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准直透镜失调对Littman-Metcalf光栅外腔激光器线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平 吴永前 张蓉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8-185,共8页
以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对Littman-Metcalf型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并详细地讨论了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压窄以及模式选择机制,采用严格的耦合理论和光线变换矩阵推导了系统结构参数对光场耦合效率... 以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对Littman-Metcalf型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并详细地讨论了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压窄以及模式选择机制,采用严格的耦合理论和光线变换矩阵推导了系统结构参数对光场耦合效率影响的计算公式。同时,对影响LittmanMetcalf外腔激光器输出激光线宽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系统中准直透镜位置失调导致的线宽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合理地控制Littman-Metcalf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腔参数可以将中心波长为785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本征线宽压窄四个数量级,该外腔系统中准直透镜位置失调会影响系统出射光场与经外腔反馈光场之间的耦合效率,进而影响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线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腔激光器 耦合效率 线宽 透镜失调 装调容差
原文传递
多波段光谱接收与可见光成像共孔径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礼威 陈宇 +1 位作者 董大鹏 谭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8-258,共11页
为满足对飞行目标的多维光谱探测和可见光成像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卡塞格林望远镜结构的共孔径光学系统。系统前端由同轴两反系统组成,主镜为抛物面,次镜为双曲面,后端通过平板分光的方式由各子系统接收。在可见光成像端,利用两片柱面... 为满足对飞行目标的多维光谱探测和可见光成像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卡塞格林望远镜结构的共孔径光学系统。系统前端由同轴两反系统组成,主镜为抛物面,次镜为双曲面,后端通过平板分光的方式由各子系统接收。在可见光成像端,利用两片柱面镜成功解决了分光平板引起的像散问题,并通过添加反向倾斜的补偿平板,校正了分光平板引起的光轴偏移问题,可实现对距离为0.5~1.5 km、直径为0.5m的飞行目标进行可见光成像和多波段光谱接收(200~400nm、400~760nm及760~2500 nm)。成像模块各视场在奈奎斯特频率35 lp/mm处均实现了MTF>0.5,趋近于衍射受限曲线,各光谱接收模块也均满足光纤耦合要求。通过无热化设计,该共孔径系统可实现在-20~50℃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公差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实际加工和装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卡塞格林望远镜 共孔径 多波段
原文传递
窄线宽光纤激光振荡器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万儒 粟荣涛 +6 位作者 李灿 张嵩 姜曼 马鹏飞 马阎星 吴坚 周朴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50,共26页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在遥感探测、非线性频率转换和光束合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介绍了窄线宽光纤激光振荡器的典型谐振腔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从实现更窄线宽的角度梳理了单频选模技术,从获得更高功率的角度梳理了功率提升技术,综述...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在遥感探测、非线性频率转换和光束合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介绍了窄线宽光纤激光振荡器的典型谐振腔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从实现更窄线宽的角度梳理了单频选模技术,从获得更高功率的角度梳理了功率提升技术,综述了窄线宽光纤激光振荡器的研究现状,并对窄线宽光纤激光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窄线宽 单频 高功率
原文传递
正四面体冗余惯导全参数现场快速标定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雪瑞 任元 +2 位作者 王丽芬 朱挺 王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6-295,共10页
正四面体冗余惯导系统(RINS)具有高可靠性、高精度等特点,而误差标定是实现高精度导航解算的必要手段。当前正四面体RINS的误差标定均需要利用高精度转台实现,不仅标定成本高、标定时间长,而且在外场等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全... 正四面体冗余惯导系统(RINS)具有高可靠性、高精度等特点,而误差标定是实现高精度导航解算的必要手段。当前正四面体RINS的误差标定均需要利用高精度转台实现,不仅标定成本高、标定时间长,而且在外场等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全误差参数的标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需高精度转台的正四面体RINS全误差参数现场快速标定方法。首先,建立了正四面体RINS的误差模型;然后,根据解析粗对准姿态误差矩阵与正四面体RINS零偏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六位置的零偏标定方法;之后,设计三位置旋转方案进行陀螺仪的标度因数和安装误差标定;最后,利用零偏标定的六位置方案进行加速度计的标度因数和安装误差标定。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标定出所有误差参数,在1 h静基座导航试验中,标定后北向定位精度从61.0655 km提升至0.4767 km,东向定位精度从161.2027 km提升至4.8422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惯导系统 现场快速标定 三位置旋转 误差建模 正四面体
原文传递
线激光传感器的边缘偏差修正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洪楠 江文松 +2 位作者 杨力 罗哉 李泓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4-320,共7页
为了修正线激光传感器在轮廓测量中的边缘偏差,提出了一种边缘偏差修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边缘偏差的主要误差来源,建立一种基于曼哈顿距离和切比雪夫距离的混合去噪模型,实现杂散噪声的滤除;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线激光轮廓测量误差模型... 为了修正线激光传感器在轮廓测量中的边缘偏差,提出了一种边缘偏差修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边缘偏差的主要误差来源,建立一种基于曼哈顿距离和切比雪夫距离的混合去噪模型,实现杂散噪声的滤除;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线激光轮廓测量误差模型进行补偿。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以量块的标称尺寸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测量校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对杂散噪声的滤除效果显著;其中,未经补偿的尺寸测量误差为0.43 mm,经修正方法补偿后的尺寸测量误差最小达0.04 mm,比前者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因此,该方法可有效修正边缘偏差,提高线激光传感器的轮廓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激光 轮廓测量 误差补偿 点云 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集成光频梳的新型微波光子应用(特邀)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晓晓 郑小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1,共5页
基于光学微腔的集成光频梳具有光谱宽、谱线间隔大、体积小等优势,为微波光子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涌现了多种基于微腔光梳的微波光子应用,包括高质量微波信号产生、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真延时微波波束形成等,具有相位噪声低... 基于光学微腔的集成光频梳具有光谱宽、谱线间隔大、体积小等优势,为微波光子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涌现了多种基于微腔光梳的微波光子应用,包括高质量微波信号产生、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真延时微波波束形成等,具有相位噪声低、可重构能力强、奈奎斯特带宽大等优异性能,展现了集成微腔光梳在微波光子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腔光梳 微波光子信号产生 微波光子信号处理 真延时波束形成
原文传递
调Q锁模运转的全固态Tm:LuAG陶瓷激光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晨 许强 +5 位作者 孙锐 张亚妮 康翠萍 张明霞 袁振 令维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7-152,共6页
采用垂直生长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利用典型"X"型折叠腔在全固态Tm:Lu3Al5O12(Tm:LuAG)陶瓷激光器中实现了调Q锁模运转。以790 nm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作为泵浦源,当泵浦功率大于8 W... 采用垂直生长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利用典型"X"型折叠腔在全固态Tm:Lu3Al5O12(Tm:LuAG)陶瓷激光器中实现了调Q锁模运转。以790 nm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作为泵浦源,当泵浦功率大于8 W时,激光器进入稳定的调Q锁模状态。当输出镜透过率为5%时,连续光最高输出功率为714 mW,斜效率为4.94%。当泵浦达到16 W时,激光器最大输出功率为200 mW,光谱中心波长为2024 nm,脉冲宽度约为695 ps,对应的锁模脉冲重复频率为108.7 MHz,调Q包络中锁模脉冲的调制深度接近100%。该2μm超短脉冲激光器在生物医学和激光通讯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LuAG陶瓷激光器 氧化石墨烯可饱和吸收体 调Q锁模 调制深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