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4975被引量17425H指数36
重点报道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化学化工领域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标准规范、技术革新、新技术及新经验,是我国唯一一家全面报道油气处理、加工及其利用技术的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以“立足西南、面对全国、走向世界”为办...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7-342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1-1210/TE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9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磺回收装置烟气碱法脱硫工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
作者 王庆峰 胡久元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对140 kt/a硫磺回收装置新增烟气碱洗单元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烟气碱洗单元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①总结碱洗单元的运行情况,对操作参数及烟气排放情况进行分析;②将冲洗水由工业水改为除盐水,同时稳... 目的对140 kt/a硫磺回收装置新增烟气碱洗单元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烟气碱洗单元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①总结碱洗单元的运行情况,对操作参数及烟气排放情况进行分析;②将冲洗水由工业水改为除盐水,同时稳定控制碱液pH值,解决了烟气碱洗塔压降增大的问题;③优化工艺操作,对碱洗塔与循环槽连通管线进行改造,解决了碱洗塔液位波动的问题;④保证氧化空气供给,调整碱液pH值,防止急冷塔氨逃逸,解决了含盐废水超标的问题。结果解决了烟气碱洗单元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工艺单元于2017年7月建成投运,稳定运行至2022年3月装置大修,连续运行时间超过1700 d。结论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烟气中SO_(2)排放稳定达标,远低于排放标准的要求,可为同类装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回收 烟气 碱法脱硫 SO_(2) 达标排放 含盐废水 GB 31570—2015
下载PDF
多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97,共1页
以马来酸酐(MA)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聚醚单体(PEGDMA)。以PEGDMA、M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基磺酸(AMPS)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PEGDMA-MA和PEGDMA-MA-AMPS共聚物。对单体阻垢剂和聚合物阻垢剂进行... 以马来酸酐(MA)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聚醚单体(PEGDMA)。以PEGDMA、M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基磺酸(AMPS)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PEGDMA-MA和PEGDMA-MA-AMPS共聚物。对单体阻垢剂和聚合物阻垢剂进行了表征,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阻垢剂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法 聚合物阻垢剂 共聚物阻垢剂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凝胶渗透色谱 丙基磺酸 马来酸酐 酯化反应
下载PDF
清水钻屑土壤化利用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邓春萍 马闻馨 +4 位作者 黄腾 肖鹏 张益臣 杜国勇 张琳婧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8,共8页
目的评估清水钻屑的环境风险,探讨其土壤化的可行性及环境安全性。方法系统分析清水钻屑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组成、污染特性,并开展清水钻屑土壤化实验。结果清水钻屑主要组分与表层土壤组分相似;钻屑粒径分布较广,不同来源的钻屑粒径分... 目的评估清水钻屑的环境风险,探讨其土壤化的可行性及环境安全性。方法系统分析清水钻屑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组成、污染特性,并开展清水钻屑土壤化实验。结果清水钻屑主要组分与表层土壤组分相似;钻屑粒径分布较广,不同来源的钻屑粒径分布差异较大;保水率极差,肥力较低;与表层土壤相比,清水钻屑中的细菌多样性与之相当,但真菌的多样性明显更低;清水钻屑中油含量、生物毒性、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关标准;土壤化实验结果显示部分处理中植物体内的Cr、Hg、Pb含量超过相关标准,按不同比例与土壤混合后,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明显降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结论清水钻屑环境风险小,其土壤化利用安全性较高,但肥力较低,不宜直接作为种植土壤;可通过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混合、选用不同植物或种植非食用植物等措施,控制重金属生物富集风险,实现清水钻屑土壤化安全有效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钻屑 土壤化 重金属 环境风险 生物毒性
下载PDF
碱液脱硫在天然气净化厂的应用
4
作者 王登海 张文超 +3 位作者 蔺海川 刘子兵 吴柯 邱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5,共7页
目的针对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尾气处理装置的运行特点及现有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一种能够适应中小规模、工况变化大的尾气处理工艺。方法采用碱液脱硫工艺应用于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尾气处理,采取了尾气NaOH碱洗“洗涤塔+脱硫塔”双塔... 目的针对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尾气处理装置的运行特点及现有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一种能够适应中小规模、工况变化大的尾气处理工艺。方法采用碱液脱硫工艺应用于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尾气处理,采取了尾气NaOH碱洗“洗涤塔+脱硫塔”双塔组合脱硫、优化焚烧炉结构、提升硫酸钠产品指标等措施。结果碱液脱硫后,排放尾气中SO_(2)质量浓度为10~268 mg/m^(3),满足GB 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且副产物硫酸钠满足合格品要求直接外销。结论碱洗脱硫可满足天然气净化厂尾气处理装置技术、经济性的要求,同时取得了巨大的环保效益,可为同类装置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回收 尾气处理 碱液脱硫 天然气净化厂 二氧化硫 GB 39728-2020
下载PDF
乙烷-丙烷共裂解技术优化研究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小强 景媛媛 +3 位作者 蔡小霞 杨利斌 程中克 李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0,共6页
目的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方法采用KBR公司的BSPA乙烯裂解评价试验装置,分别对乙烷和丙烷单独裂解及按不同比例掺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乙烷掺入比例为20%~90%(w)时,乙烯、双烯和三烯收率得到提高;乙烷掺入比... 目的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方法采用KBR公司的BSPA乙烯裂解评价试验装置,分别对乙烷和丙烷单独裂解及按不同比例掺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乙烷掺入比例为20%~90%(w)时,乙烯、双烯和三烯收率得到提高;乙烷掺入比例为80%~90%(w)时,效果最佳,乙烯、双烯和三烯收率最高分别达到55.28%、56.05%、58.01%。结论将优化研究结果应用于工业乙烯裂解装置,在整体裂解原料中轻质裂解原料占比下降超过10%的情况下,总乙烯收率和双烯收率不下降,取得比较显著的工业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丙烷 共裂解 工业应用
下载PDF
低堆密度Claus尾气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雪 刘宗社 +2 位作者 张杰 龚德洪 黄睿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低堆密度高强度的Claus尾气加氢水解催化剂,以解决尾气加氢水解催化剂堆密度高所造成的成本高的问题。方法考查对氧化铝粉体和载体性能影响最大的焙烧过程,采用TG、SEM、XRD等表征手段,研究低堆密度克劳斯尾气加氢水解催化... 目的制备一种低堆密度高强度的Claus尾气加氢水解催化剂,以解决尾气加氢水解催化剂堆密度高所造成的成本高的问题。方法考查对氧化铝粉体和载体性能影响最大的焙烧过程,采用TG、SEM、XRD等表征手段,研究低堆密度克劳斯尾气加氢水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筛选出最优控制条件,提升催化剂综合性能。结果所制备的三叶草形催化剂堆密度仅为0.50 g/cm^(3),载体强度达到189 N/cm,比表面积达到312 m^(2)/g。结论通过浸渍法制备的低堆密度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尾气加氢水解性能,可大大降低催化剂装填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粉体 堆密度 加氢水解 钴钼催化剂 焙烧 程序升温
下载PDF
碳纳米颗粒掺杂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及其析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小芹 陈岳飞 +4 位作者 周雄 刘伟 柳栋宝 王朝阳 朱日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9,70,共10页
目的过渡金属因其优异的电催化性能被广泛研究,然而过渡金属磷化物较差的析氢活性和在酸中的不稳定性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碳纳米颗粒(CNPs)具有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高稳定性和高导电性等优点,可以通过添加碳材料对过渡金属磷化物的... 目的过渡金属因其优异的电催化性能被广泛研究,然而过渡金属磷化物较差的析氢活性和在酸中的不稳定性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碳纳米颗粒(CNPs)具有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高稳定性和高导电性等优点,可以通过添加碳材料对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结构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提高材料的析氢活性和稳定性。方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制备了富含羟基和羧基官能团的碳纳米颗粒(P-CNPs),以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泡沫镍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掺杂P-CNPs的NiCo前驱体,再经过磷化反应得到掺杂P-CNPs的过渡金属磷化物NiCoP-PC/NF。结果在0.5 mol/L H_(2)SO_(4)和1 mol/L KOH中的阴极极化曲线表明,在电流密度10 mA/cm^(2)、碳纳米颗粒浓度50 mg/L时,NiCoP-50PC/NC的过电位分别低至59 mV和90 mV,均远小于商业Pt/C;同时,NiCoP-50PC/NF在0.5 mol/L H_(2)SO_(4)和1 mol/L KOH中的阴极极化曲线几乎重合,表明析氢活性没有发生明显的衰减,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结论碳纳米颗粒掺杂方法为提高过渡金属材料析氢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氢活性 过渡金属磷化物 碳纳米颗粒 水热法 磷化反应 泡沫镍
下载PDF
炼油厂大检修后瓦斯中氢气、液化气组分的回收
8
作者 杨峰 赵艳艳 +2 位作者 朱自新 杨孟虎 贺黎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某炼油厂于2019年进行了大检修改造,在开工初期,瓦斯系统中H_(2)、C3^(+)液化气含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装置自产的富氢、富烃组分并至高压瓦斯系统,瓦斯系统中H_(2)、液化气组分未充分回收,用作装置加热炉燃料气,造成H_(2)、液化气资源... 某炼油厂于2019年进行了大检修改造,在开工初期,瓦斯系统中H_(2)、C3^(+)液化气含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装置自产的富氢、富烃组分并至高压瓦斯系统,瓦斯系统中H_(2)、液化气组分未充分回收,用作装置加热炉燃料气,造成H_(2)、液化气资源的浪费。通过优化制氢单元原料气流程及操作参数、优化轻烃回收流程、调整常减压装置初馏塔定压等措施,回收瓦斯系统中H_(2)和C3^(+)的液化气组分,合计月度增效12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了下一步优化方向:①进一步优化SZorb装置富氢气体流程;②更换芳烃PSA、制氢PSA吸附剂,以提高加工负荷,增产H_(2);③优化运行直柴加氢装置,降低富烃气体排放;④焦化装置气压机高负荷运行,提高富烃气体回收,增产液化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 瓦斯 H_(2) 液化气 轻烃
下载PDF
基于两相流型的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结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晨 王文涛 +3 位作者 唐文献 何佳伟 张杰 李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6,共6页
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是乙二醇再生与回收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针对再沸器气化率低、管程出口管线因气化流型发生振动等问题,采用软件Aspen EDR对管程出口管内径分别为200 mm和300 mm进行了设计对比,通过在换热管内插入扭带对再沸器进行了强... 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是乙二醇再生与回收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针对再沸器气化率低、管程出口管线因气化流型发生振动等问题,采用软件Aspen EDR对管程出口管内径分别为200 mm和300 mm进行了设计对比,通过在换热管内插入扭带对再沸器进行了强化传热。研究了管程出口管内径大小、扭带扭率及扭带厚度变化对气化率和气化流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出口管径下,管内气化流型转换趋势基本一致;再沸器管程出口管内径为200 mm时,其总体运行效率更高;通过插入扭带,提高了再沸器的总传热系数和气化率,优化了管内的气化流型,提高了再沸器的换热性能;扭带扭率越低,再沸器的传热效率越优;当扭带扭率为4.76、扭带厚度为1 mm时,再沸器的综合强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沸器 气化流型 扭带 强化传热
下载PDF
浅析忠县分厂硫磺回收装置尾气SO2排放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被引量:8
10
作者 盛斌 曾强 +1 位作者 吴遥 唐忠渝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38,共5页
通过对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进行分析可知,影响烟气中SO2排放的主要工艺因素是原料气气质、气量的波动、酸气组成、脱硫溶液性能及催化剂性能。为了降低硫磺回收装置的SO2排放,使其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①通过控制脱... 通过对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进行分析可知,影响烟气中SO2排放的主要工艺因素是原料气气质、气量的波动、酸气组成、脱硫溶液性能及催化剂性能。为了降低硫磺回收装置的SO2排放,使其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①通过控制脱硫溶液质量分数及入塔温度,并适当降低溶液循环量,提高MDEA溶液的选择性;②及时更换失活催化剂;③在常规克劳斯段三级反应器添加SO2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减少进入超级克劳斯段的SO2含量;④优化停产除硫方案,缩短除硫时间。结果表明,采取上述措施后,天然气净化装置的硫回收率稳定较高,排放烟气中SO2质量浓度达到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气组成 催化剂性能 SO2减排 硫磺回收 脱硫
下载PDF
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天然气中重组分对净化装置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万龙 范峥 +3 位作者 薛岗 王文珍 刘子兵 葛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由于天然气中的重组分会对脱硫装置的运行效果及产品气气质造成影响,这一实际生产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在MDEA溶液吸收性能评价装置上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MDEA溶液吸收性能,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重组分对MDEA溶液吸收性能的作用规律,采... 由于天然气中的重组分会对脱硫装置的运行效果及产品气气质造成影响,这一实际生产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在MDEA溶液吸收性能评价装置上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MDEA溶液吸收性能,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重组分对MDEA溶液吸收性能的作用规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筛选了关键因素,以判定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天然气中重组分不利影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天然气中的重组分i-C_5、C_6、C_7、C_8和C_(10)对MDEA溶液吸收能力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它们均属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有效输入信号,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较为近似,BP人工神经网络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准确、可靠地预测天然气中重组分对MDEA溶液吸收性能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 多因素方差分析 BP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天然气站场埋地管道检测评价技术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磊 齐昌超 舒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作为管道输气系统的重要环节——天然气站场,在保障管道系统安全平稳地集输天然气运行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腐蚀问题极易造成气田生产过程中集输管道的腐蚀穿孔、断裂,严重影响气田的正常生产,同时造成环境污染和威胁人身安全... 作为管道输气系统的重要环节——天然气站场,在保障管道系统安全平稳地集输天然气运行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腐蚀问题极易造成气田生产过程中集输管道的腐蚀穿孔、断裂,严重影响气田的正常生产,同时造成环境污染和威胁人身安全。站场管道输送介质比较恶劣及投产时间较长,且埋地管道的监测和检测一直是难点。为判断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降低运行风险,需对站场埋地管道检测技术进行优化,提出系统的检测评价流程,采取针对性的检测技术以及明确检测部位,同时选择所发现缺陷的评价标准,从而控制油气站场的风险水平,使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腐蚀检测技术 内腐蚀 外腐蚀 站场
下载PDF
高含CO_2天然气脱碳工艺中MDEA活化剂优选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磊 蒋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9,共8页
国内高含CO_2天然气处理装置主要采用活化MDEA脱碳工艺。以DEA、MEA、PZ为活化剂,总胺物质的量浓度控制在4 mol/L。利用HYSYS软件建立运算模型,研究这3种活化MDEA溶液对CO_2的吸收性能和解吸性能,通过分析认为,高含CO_2天然气深度脱碳... 国内高含CO_2天然气处理装置主要采用活化MDEA脱碳工艺。以DEA、MEA、PZ为活化剂,总胺物质的量浓度控制在4 mol/L。利用HYSYS软件建立运算模型,研究这3种活化MDEA溶液对CO_2的吸收性能和解吸性能,通过分析认为,高含CO_2天然气深度脱碳处理宜采用PZ为活化剂。对PZ的活化机理进行研究,发现PZ作为活化剂的效果远胜于DEA和MEA。最后,分析不同吸收温度及CO_2分压下PZ浓度变化对活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加入少量PZ即可大幅提高PZ活化MDEA溶液与CO_2反应速率,在不同CO_2分压和吸收温度的条件下均能满足高含CO_2天然气的脱碳处理要求,适应性较强,建议活化MDEA溶液中PZ的质量分数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CO2 天然气 活化MDEA 脱碳 PZ活化机理 适应性
下载PDF
LNG接收站到港天然气组成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奕 艾绍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89,共5页
LNG贸易交接总发热量的计算需要采用到港天然气组成分析数据,但如果在卸货过程中取样分析故障无法获得较理想的天然气组成,就可以采用推算的预测方法推测到港天然气组成。预测方法是根据天然气组分沸点,建立液相和气相的关系式,根据蒸... LNG贸易交接总发热量的计算需要采用到港天然气组成分析数据,但如果在卸货过程中取样分析故障无法获得较理想的天然气组成,就可以采用推算的预测方法推测到港天然气组成。预测方法是根据天然气组分沸点,建立液相和气相的关系式,根据蒸发率将装港天然气组成进行多次蒸发迭代得到到港天然气的组成。经过对比分析,得出预测法和实际取样分析得到的组成、计算出的单位体积发热量和LNG密度相差较小,预测法具有参考价值,可为LNG接收站接卸过程取样分析结果和买卖双方贸易结算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组成 计量 发热量 密度 预测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再系统构架及管道改造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昌海 夏德宝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5,39,共4页
作为炼厂装置的核心部分,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管道设计一直是炼油厂管道设计的技术难点。针对中国石油大连石化1 400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再系统改造项目设计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分别从反-再系统构架改造设... 作为炼厂装置的核心部分,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管道设计一直是炼油厂管道设计的技术难点。针对中国石油大连石化1 400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再系统改造项目设计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分别从反-再系统构架改造设计及管道改造设计两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催化裂化 反-再系统 构架设计 管道设计 改造
下载PDF
基于HYSYS的C_3/MRC天然气液化流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云萍 夏丹 +1 位作者 刘晓红 李剑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73-477,共5页
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投资省、流程简单、机组少,在基本负荷型液化装置中占主导地位。运用HY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出天然气压力、高低压混合制冷剂压力、混合制冷剂组成这4个流程参数对混合制冷剂的制冷能力和压缩机、水冷却... 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投资省、流程简单、机组少,在基本负荷型液化装置中占主导地位。运用HY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出天然气压力、高低压混合制冷剂压力、混合制冷剂组成这4个流程参数对混合制冷剂的制冷能力和压缩机、水冷却器功耗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提高天然气压力和减少混合制冷剂中甲烷含量,不仅能增强混合制冷剂的制冷能力,还可减少压缩机和水冷却器的功耗;提高低压制冷剂压力和降低高压制冷剂压力,虽然可降低压缩机和水冷却器的功耗,但会减弱混合制冷剂的制冷能力。提出了以增加混合制冷剂流量或减少混合制冷剂中甲烷含量的方式来弥补制冷能力降低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液化 丙烷预 冷混合剂制冷 HYSYS 模拟计算
下载PDF
预先危险性分析在天然气增压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琴 徐琦 +1 位作者 唐伟 余清秀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0-113,124,共4页
通过分析活塞式天然气压缩机的主要危险及产生原因,判别其危险等级、提出消减及控制危险的对策措施。介绍了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在天然气增压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其分析结果可供安全评价及安全生产管理参考。
关键词 预先危险性分析 天然气压缩机 安全评价
下载PDF
多种腐蚀监测系统在高峰站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顾锡奎 谷坛 +2 位作者 李静 黄勇 王月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05-407,450,共3页
基于酸性油气田腐蚀机理和主要特征,以及各监测技术的原理和现场应用经验,将腐蚀电化学噪声、电阻探针和氢探针技术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全方位的腐蚀监测系统,并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高峰站得到了应用。各种监测技术获得的信... 基于酸性油气田腐蚀机理和主要特征,以及各监测技术的原理和现场应用经验,将腐蚀电化学噪声、电阻探针和氢探针技术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全方位的腐蚀监测系统,并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高峰站得到了应用。各种监测技术获得的信息既可互补又可相互印证,极大地提高了监测系统对各种腐蚀形态信息的全面捕获能力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监测 电化学噪声 电阻探针 氢探针
下载PDF
含聚合物油田采出水的结垢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瑞瑞 段明 +2 位作者 王虎 谢娟 唐洪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05-308,221,共4页
传统的标准方法用于评价含聚合物油田采出水的结垢行为会出现较大误差,这是由于聚合物与EDTA竞争螯合水溶液中的钙离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含聚合物采出水结垢情况的新方法,相对传统方法通过测定成垢前后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间接反... 传统的标准方法用于评价含聚合物油田采出水的结垢行为会出现较大误差,这是由于聚合物与EDTA竞争螯合水溶液中的钙离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含聚合物采出水结垢情况的新方法,相对传统方法通过测定成垢前后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间接反应溶液中结垢情况,该方法直接测定了结垢的质量。另外,结合了原标准中的络合滴定钙离子的方法,对含聚污水中聚合物对污水结垢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聚合物浓度和分子量对水体结垢影响很大,这与聚合物中酰胺基能够与钙离子发生螯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聚合物 结垢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本征动力学
20
作者 单译 郭瓦力 刘思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采用双沉淀剂分步沉淀法制备了CuO/CeO2催化剂,采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研究了富氢气氛下CuO/CeO2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提出了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及Matlab软件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的参数估计,并进行了模... 采用双沉淀剂分步沉淀法制备了CuO/CeO2催化剂,采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研究了富氢气氛下CuO/CeO2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提出了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及Matlab软件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的参数估计,并进行了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具有实用性,可用于反应器的模拟、放大、操作工况优化及开展催化剂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气氛 CO选择性氧化 CuO/CeO2催化剂 本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