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作品数7100被引量26726H指数44
中文核心期刊《粮食与油脂》是由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主办有关粮食、油脂及相关食品等专业的科技综合性期刊。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8-957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1-1235/TS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7,1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酒糟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结构研究
1
作者 陈甜甜 高鹏 +2 位作者 唐小红 尚相蓉 唐晓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
以青稞酒糟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及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g/mL)、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60℃、α-淀... 以青稞酒糟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及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g/mL)、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60℃、α-淀粉酶添加量1.0%(以青稞酒糟粉质量计),在此条件下青稞酒糟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7.65%±0.26%;该水溶性膳食纤维为纤维素Ⅰ型结构且热稳定性良好,具有较优的物理性质、吸附性质和抑制α-淀粉酶活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糟 水溶性膳食纤维 结构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辣度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2
作者 张可欣 吴澎 +3 位作者 王文亮 弓志青 徐水婧 王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8,73,共6页
以干辣椒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辣椒油树脂,以其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辣椒油树脂的辣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45℃,在此条件... 以干辣椒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辣椒油树脂,以其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辣椒油树脂的辣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45℃,在此条件下辣椒油树脂得率为25.76%。干辣椒中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4.030g/kg,辣椒油树脂中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16.623g/kg,辣度较高。抗氧化试验表明,辣椒油树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辣椒油树脂 辣度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五倍子单宁对食用植物油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东升 曾裕 李海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以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采用烘箱加速氧化(Schaal)法和氧化稳定性测定(Rancimat)法,研究五倍子单宁对食用植物油(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维生素E和茶多酚2种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五倍子... 以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采用烘箱加速氧化(Schaal)法和氧化稳定性测定(Rancimat)法,研究五倍子单宁对食用植物油(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维生素E和茶多酚2种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五倍子单宁、维生素E、茶多酚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作用;3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为五倍子单宁>茶多酚>维生素E;五倍子单宁在食用植物油中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单宁 天然抗氧化剂 氧化稳定性 酸价 过氧化值
下载PDF
艾叶中挥发油综合评价与分析
4
作者 许兰杰 安素妨 +2 位作者 余永亮 杨青 梁慧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8-71,共4页
以70份不同产地的艾叶为材料,测定其挥发油及挥发油6种组分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评价艾叶挥发油。结果表明:挥发油及其6种组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23.14%~199.23%,其中α-侧柏酮含量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指... 以70份不同产地的艾叶为材料,测定其挥发油及挥发油6种组分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评价艾叶挥发油。结果表明:挥发油及其6种组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23.14%~199.23%,其中α-侧柏酮含量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9~1.57,多样性指数前3个分别为挥发油含量、桉油精含量、薄荷脑含量,挥发油含量与桉油精含量、龙脑含量、樟脑含量、薄荷脑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7个品质指标简化为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71.44%。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3.0处可以将70份艾叶聚为2大类,第2类群挥发油和6种组分平均含量高于第1类群。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筛选出4份特异种质,可用于新品种选育或品质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遗传多样性指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香蕉果皮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研究
5
作者 林宝妹 张帅 +1 位作者 吴水金 李海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100,共6页
以香蕉果皮为原料,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果皮总黄酮的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并对香蕉果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低共熔溶剂1,2-丙二醇/氯化胆碱摩尔比3∶1、温度88℃... 以香蕉果皮为原料,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果皮总黄酮的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并对香蕉果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低共熔溶剂1,2-丙二醇/氯化胆碱摩尔比3∶1、温度88℃、时间40 min、料液比1∶15.0(g/mL)、含水量50%,在此条件下香蕉果皮总黄酮得率为5.13%±0.11%。优化提取的香蕉果皮总黄酮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的IC_(50)分别为(1646.90±12.07)μg/mL和(1474.72±33.82)μg/mL,Fe^(3+)还原能力为(0.42±0.01)mmol/g,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可达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的78.03%,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果皮 低共熔溶剂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滇橄榄核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杨圆慧 陈若飞 +1 位作者 资璐熙 郭磊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以滇橄榄核为原料,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7%(以滇橄榄核粉质量计)、液料比45∶1(mL/g)、酶解时间3.75 h、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2.043%。红外... 以滇橄榄核为原料,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7%(以滇橄榄核粉质量计)、液料比45∶1(mL/g)、酶解时间3.75 h、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2.043%。红外光谱分析和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滇橄榄核多糖是糖苷键类型为α构型的吡喃糖,且抗氧化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橄榄核 多糖 响应面 酶法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7
作者 赵小坤 陈敬 任满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45,162,共5页
以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口服喂食剂量分别为100、200、400 mg/(kg·d)的灰树花多糖(GFP),通过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小鼠的耐力,探究GFP不同剂量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GFP显著减少了小鼠悬浮时间(P<0.05),小鼠脑... 以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口服喂食剂量分别为100、200、400 mg/(kg·d)的灰树花多糖(GFP),通过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小鼠的耐力,探究GFP不同剂量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GFP显著减少了小鼠悬浮时间(P<0.05),小鼠脑干中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羟基吲哚乙酸、多巴胺含量以及血清中血清氨、无机磷酸盐含量、乳酸和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肌糖原含量、肌肉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GFP具有提高小鼠抗疲劳的作用,可用于抗疲劳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抗疲劳 神经递质 血清标记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肉桂酸钾复配保鲜剂在生鲜湿面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余春平 马齐兵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用肉桂酸钾(PC)、单辛酸甘油酯(MAGE)和丙酸钙(CM)复配保鲜剂,加入小麦粉中制备生鲜湿面。以生鲜湿面综合品质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保鲜剂配方。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以小麦粉质量为基准,CM添加量0.05%... 用肉桂酸钾(PC)、单辛酸甘油酯(MAGE)和丙酸钙(CM)复配保鲜剂,加入小麦粉中制备生鲜湿面。以生鲜湿面综合品质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保鲜剂配方。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以小麦粉质量为基准,CM添加量0.05%、PC添加量0.1%、MAGE添加量0.015%,在此配方下制作的生鲜湿面综合品质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湿面 肉桂酸钾 保鲜剂
下载PDF
豌豆多肽糖基化研究
9
作者 吴玉娟 刘定坤 +3 位作者 张靖松 陈壹刘 李毓滦 高云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0,共4页
用葡萄糖对豌豆多肽进行糖基化改性。以接枝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豌豆多肽糖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pH 7.8、肽糖质量比1∶3,在此条件下接枝度为16.43%。
关键词 糖基化 豌豆多肽 葡萄糖 接枝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食用植物油中7种植物甾醇含量
10
作者 王宏萍 李国琴 +1 位作者 权源 刘建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136,144,共5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外标法测定6种食用植物油中7种植物甾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微沸回流提取后在8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经0.22μm尼龙滤膜过滤后进样。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_(18)(3 mm×100 mm,2.6μm)分离,使...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外标法测定6种食用植物油中7种植物甾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微沸回流提取后在8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经0.22μm尼龙滤膜过滤后进样。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_(18)(3 mm×100 mm,2.6μm)分离,使用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甲醇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电离,多反应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和豆甾烷醇在20~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β-谷甾醇、菜籽甾醇、岩藻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在200~10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限为0.7 mg/kg,平均回收率为88.6%~110.8%,相对标准偏差为3.1%~8.7%。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性强等优点,适用于6种食用植物油中7种植物甾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植物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外标法
下载PDF
大米陈放时间对鲜湿米粉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茹月 朱速松 +3 位作者 闫志强 夏忠敏 贺圣凌 雷月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7,共4页
为了探究大米陈放时间对鲜湿米粉加工品质的影响,以贵州米粉专用稻黔优35为原料,设置6个陈放时间,分别是0、3、6、9、12、15个月,对不同陈放时间大米制作的鲜湿米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陈放时间对大米鲜湿米粉加工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当黔... 为了探究大米陈放时间对鲜湿米粉加工品质的影响,以贵州米粉专用稻黔优35为原料,设置6个陈放时间,分别是0、3、6、9、12、15个月,对不同陈放时间大米制作的鲜湿米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陈放时间对大米鲜湿米粉加工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当黔优35陈放12个月时,其米粉硬度较高、黏附力较低、咀嚼性最优,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低,感官评价最优。因此,推荐黔优35大米在陈放12个月后进行米粉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优35 陈放大米 鲜切米粉 加工品质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瑞 万丽斌 +1 位作者 高火亮 高海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新方法。植物油样品经正己烷稀释后,非芝麻油样品采用多环芳烃专用柱净化,芝麻油样品采用硅胶柱串接多环芳烃专用柱净化,ZORBAX Eclipse PAH色谱柱(4.6 mm×250 ...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新方法。植物油样品经正己烷稀释后,非芝麻油样品采用多环芳烃专用柱净化,芝麻油样品采用硅胶柱串接多环芳烃专用柱净化,ZORBAX Eclipse PAH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离,以水-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15种PAHs在1~2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15~0.65μg/kg、定量限为0.5~2μg/kg。在2、5、20、50μg/kg这4个添加水平范围内,14种PAHs的回收率为62%~96%,萘(Nap)的回收率为53%~57%;相对标准偏差为0.5%~6.2%(n=6)。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检测灵敏度高,可适用于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多环芳烃 植物油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丁烷萃取崖柏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尚锐峰 刘华 +1 位作者 吴静 吴磊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99,144,共5页
采用亚临界丁烷对崖柏根部挥发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48 min、萃取温度35℃、料液比1∶21(g/mL),... 采用亚临界丁烷对崖柏根部挥发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48 min、萃取温度35℃、料液比1∶21(g/mL),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得率最高为10.10%;GC-MS分析显示挥发油中共有46种成分,萜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分别为雪松醇(43.53%)、(+)-花侧柏烯(9.00%)和罗汉柏烯(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挥发油 亚临界丁烷 响应面优化 成分
下载PDF
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振 高忠东 +1 位作者 许光映 李群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19,24,共4页
结合植物油挥发性成分研究,综述了亚麻籽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提取、分析方法,同时对亚麻籽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亚麻籽油的品质调控和亚麻籽的精深加工提供支持。
关键词 亚麻籽油 风味 挥发性 成分
下载PDF
葡萄皮中低酯果胶提取方法比较及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文迪 肖薇 +2 位作者 孙彦妮 于超 赵文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137,145,共6页
比较温浸提取法和加压热水提取法对葡萄皮果胶得率和酯化度的影响,并对加压热水提取葡萄皮果胶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5∶1(mL/g)、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压力0.3 MPa、提取温度80℃,在该条件下葡萄皮果胶得率为14.6... 比较温浸提取法和加压热水提取法对葡萄皮果胶得率和酯化度的影响,并对加压热水提取葡萄皮果胶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5∶1(mL/g)、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压力0.3 MPa、提取温度80℃,在该条件下葡萄皮果胶得率为14.618%,酯化度为15.92%。在此基础上采用AB-8大孔树脂对葡萄皮果胶进行脱色处理,并对AB-8大孔树脂进行解吸附,确定最佳条件为上柱液体积10 BV、上注液pH 3.0、上柱液流速20 BV/h、乙醇体积分数40%、解吸时间6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皮 果胶 加压提取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 脱色
下载PDF
当归多糖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孝辉 郭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提取压力、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4个因素对当归多糖得率的影响,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当归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312 MPa、提取时间7 min、提取温度50℃、液料比26∶1...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提取压力、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4个因素对当归多糖得率的影响,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当归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312 MPa、提取时间7 min、提取温度50℃、液料比26∶1(mL/g),在此条件下当归多糖平均得率为12.01%,与预测值12.06%相对误差为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响应面法 超高压 多糖
下载PDF
人参籽皂苷提取工艺及体外调节血糖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7
作者 薛博 金波 +1 位作者 李新华 赵依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152,共6页
以人参籽为原料,利用乙醇为提取剂提取人参籽皂苷。通过单因素和Box-Benhnken试验确定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人参籽皂苷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籽皂苷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1∶1(mL/g)、乙醇体积分数68%、浸... 以人参籽为原料,利用乙醇为提取剂提取人参籽皂苷。通过单因素和Box-Benhnken试验确定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人参籽皂苷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籽皂苷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1∶1(mL/g)、乙醇体积分数68%、浸提温度52℃、浸提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得到人参籽皂苷得率为2.56%。人参籽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抗氧化性试验表明,质量浓度1.5 mg/mL的人参籽皂苷对ABTS^(+)·清除能力为0.72 mmol/g(Trolox),质量浓度150μg/mL的人参籽皂苷对·O_(2)^(-)清除能力为42.7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籽 皂苷 提取 调节血糖 抗氧化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木棉籽油的工艺优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茂 邓毛程 李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67,共5页
以木棉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木棉籽油。以木棉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对所得油脂进行理化分析。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酶添加量0.8%(以木棉籽质量计)、初始pH 7.0、酶解温度45℃、复合酶质量... 以木棉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木棉籽油。以木棉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对所得油脂进行理化分析。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酶添加量0.8%(以木棉籽质量计)、初始pH 7.0、酶解温度45℃、复合酶质量比4∶1、酶解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木棉籽油提取率达到79.7%。所提取的木棉籽油颜色呈淡黄色,透明度好,酸价为3.22 mg·KOH/g,过氧化值为1.131 mmol/kg,皂化值为179.89 mg·KOH/g,碘值为165.79 g·I/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籽油 超声波 水酶法 正交试验 性质
下载PDF
大豆中11S球蛋白的不同亚基与分离蛋白凝胶特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博 孙贺 于寒松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62,共4页
对12种市售大豆分离蛋白(SPI)及由5种蛋白亚基缺失型大豆制备的分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及凝胶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市售SPI中A_(1a)A_(1b)A_(2)亚基百分含量与SPI凝胶值成负相关;A_(3)B_(4)和A_(4)A_(5)B_(3)亚基的百分含量与... 对12种市售大豆分离蛋白(SPI)及由5种蛋白亚基缺失型大豆制备的分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及凝胶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市售SPI中A_(1a)A_(1b)A_(2)亚基百分含量与SPI凝胶值成负相关;A_(3)B_(4)和A_(4)A_(5)B_(3)亚基的百分含量与凝胶值成正相关,但是相关性不显著;由A_(4)A_(5)B_(3)亚基缺失品种及A_(3)B_(4)、A_(4)A_(5)B_(3)亚基双缺失品种制备的SPI未形成稳定的热凝胶,说明11S中A_(3)B_(4)和A_(4)A_(5)B_(3)蛋白亚基在大豆蛋白凝胶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而A3B4亚基单独缺失品种制备的SPI虽表现出极差的凝胶特性,但尚可形成可检测的凝胶,说明在凝胶形成过程中A_(4)A_(5)B_(3)亚基贡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亚基缺失 加工特性 凝胶特性
下载PDF
玉米须多酚抗油脂氧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英一 马鑫蕊 +1 位作者 刘迪 王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90,共4页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玉米须多酚,添加到熟猪油中,研究玉米须多酚抗油脂氧化的量效关系及与增效剂的协同作用,同时研究不同加工处理对玉米须多酚体外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多酚抗油脂氧化能力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在5种含...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玉米须多酚,添加到熟猪油中,研究玉米须多酚抗油脂氧化的量效关系及与增效剂的协同作用,同时研究不同加工处理对玉米须多酚体外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多酚抗油脂氧化能力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在5种含有不同添加量的玉米须多酚熟猪油中,添加油重1.10%玉米须多酚的熟猪油抗氧化能力最强。3种增效剂中,维生素C对玉米须多酚抗氧化的增效作用最佳。随pH的升高,玉米须多酚还原力保存率显著降低,在pH 3.0时稳定性最好;玉米须多酚对热敏感,在4℃低温稳定性最好,玉米须多酚抗氧化稳定性随贮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添加K+对玉米须多酚还原力无显著影响,而Fe3+和Cu2+显著降低多酚还原力保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多酚 熟猪油 抗氧化性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