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9683被引量60538H指数66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原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创刊于1991年1月20日,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当时受到严济慈、钱三强、钱学森、裴丽生等著名科学家的...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303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865/X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9,6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痛悼念中国安全科学开创者、《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办人刘潜先生(1933—2024)
1
作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办人及第一任主编,中国安全科学的开创者之一刘潜先生,因病于2024年2月26日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刘潜先生1960年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无线电系雷达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助教。1964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办人及第一任主编,中国安全科学的开创者之一刘潜先生,因病于2024年2月26日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刘潜先生1960年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无线电系雷达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助教。1964年调入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1984年调入劳动人事部,先后担任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现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兼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科学学与教育学学组组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会顾问,其间任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委员。刘潜先生是《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起草专家小组成员、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原人事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审定委员会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科学专业 创办人 专业技术职务 中国科协 学会联合会 无线电系 学组组长 劳动人事部
原文传递
深部顶板夹煤层巷道变形破坏分析及其控制
2
作者 袁越 张峰彬 +2 位作者 尚玺 刘兆强 彭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了探究深部顶板夹煤层软岩巷道大变形破坏问题,以平煤六矿三水平戊二胶带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展夹煤层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控制对策的研究。首先,构建原支护体系组合拱力学模型,推导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稳定判别式;其次,提出“锚网索-梁... 为了探究深部顶板夹煤层软岩巷道大变形破坏问题,以平煤六矿三水平戊二胶带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展夹煤层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控制对策的研究。首先,构建原支护体系组合拱力学模型,推导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稳定判别式;其次,提出“锚网索-梁-注浆-组合砂浆锚索”联合返修控制对策,即沿戊8煤层顶板进行巷道扩刷,采用锚网索、梯子梁完成基本支护,对围岩进行深浅孔注浆加固、顶板及两帮关键部位布置组合砂浆锚索等加强支护,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返修前后应力、位移场分布特征;最后,开展工业性试验,并监测矿压。结果表明:两帮及顶底板最大收敛量分别为93、112 mm,后期变形速率均低于1 mm/d,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返修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 夹煤层 围岩变形破坏 控制方案 软岩巷道 组合拱
原文传递
基于FTA-BN的云ERP不安全事件的人因失误分析
3
作者 张冰鉴 苏秦 刘海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7,共10页
为明确云企业资源计划(ERP)不安全事件的人因失误因素,构建基于故障树分析-贝叶斯网络(FTA-BN)的人因失误分析模型,以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对云ERP安全审计记录披露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和追因分析,构建云ERP不安全事件故障树,... 为明确云企业资源计划(ERP)不安全事件的人因失误因素,构建基于故障树分析-贝叶斯网络(FTA-BN)的人因失误分析模型,以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对云ERP安全审计记录披露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和追因分析,构建云ERP不安全事件故障树,并定量分析最小割集、结构重要度;然后,将故障树映射为BN结构,利用案例数据进行结构学习和参数学习得到最终的贝叶斯网络;最后,依托贝叶斯网络的敏感性分析辨识关键人因失误因素,凭借预测推理计算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云ERP安全人因失误因素中工作不到位、培训不足、资源分配不足、管理流程存在问题、职责不清等因素在对应的事件域中应得到重点关注,以保障持续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企业资源计划(ERP) 人因失误 不安全事件 故障树分析(FTA) 贝叶斯网络(BN)
原文传递
特种机电设备安全检验与分析——评《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刘波 赵会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0-240,共1页
特种机电设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安全检验与分析可以检测出设备的潜在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效率... 特种机电设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安全检验与分析可以检测出设备的潜在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效率。检验与分析特种机电设备安全性,可及时发现设备问题故障并进行安全维护,保障企业正常运转,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机电设备 企业可持续发展 安全维护 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和保养 安全性分析 企业生产过程 检验与分析
原文传递
数字孪生消防救援技术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分析
5
作者 陈长坤 张健 +1 位作者 焦伟冰 陆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163,共8页
为提高消防救援人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救援工作效率,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消防救援技术中。首先,分析消防救援人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所面临的危险;然后,提出数字孪生消防救援技术的概念内涵,并分析数字孪生消防... 为提高消防救援人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救援工作效率,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消防救援技术中。首先,分析消防救援人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所面临的危险;然后,提出数字孪生消防救援技术的概念内涵,并分析数字孪生消防救援技术的特点,进而提出数字孪生消防救援技术的5层系统架构,以及适合救援过程的系统架构聚合和拓展方法;最后,明确数字孪生消防救援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高精度低时延移动定位技术、多层次多视图数字线程技术以及多维度救援数据驱动建模技术等。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消防救援技术能够提高消防救援人员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救援工作的效率。通过实时数据交互和信息融合,数字孪生消防救援技术全面集成孪生数据,为救援行动提供更精确的决策支持。数字孪生消防救援技术的5层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有效连接物理实体与虚拟实体,实现数字孪生体的聚合和拓展,可以为数字孪生消防救援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消防救援 系统架构 关键技术 数据驱动 数据融合
原文传递
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约束原理研究
6
作者 邓红卫 宋晓杰 王渊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科学合理地约束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系统研究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约束相关原理与模型。首先,概述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的概念与内涵;其次,基于物理学知识,提出公共安全管理权力3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安全管理权力轮盘模型,并讨论公共安全管... 为科学合理地约束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系统研究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约束相关原理与模型。首先,概述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的概念与内涵;其次,基于物理学知识,提出公共安全管理权力3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安全管理权力轮盘模型,并讨论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的运转形式;最后,提出3大基本权力约束原理,延伸出不同学科视角下的权力约束原理,进而构建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约束原理齿轮结构模型,并明确各权力约束原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决定公共安全权力的安全行使,且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的运转形式为“三状态四转换一迭代”。同时,公共安全管理权力约束原理包括3大基本权力约束原理和在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及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视角下的21种原理,同时原理间具备一定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管理 权力约束原理 轮盘模型 运转形式 齿轮结构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YOLOv5s算法的隧道初期火灾检测模型
7
作者 马庆禄 孙枭 +2 位作者 唐小垚 鲁佳萍 段学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4-223,共10页
为提升公路隧道初期火灾的检出率与检测精度,考虑初期烟火特征量小且不易侦测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算法的公路隧道初期火灾检测模型。首先,在YOLOv5s特征检测层并入变压器预测头,在原有3个特征检测头的基础上新增第4个160... 为提升公路隧道初期火灾的检出率与检测精度,考虑初期烟火特征量小且不易侦测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算法的公路隧道初期火灾检测模型。首先,在YOLOv5s特征检测层并入变压器预测头,在原有3个特征检测头的基础上新增第4个160×160尺度的特征检测头,以增强多尺度识别能力;同时,引入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结构,用于融合高低层火焰和烟雾的语义信息;然后,采用完全交并比(CIoU)替换距离交并比(DIoU),并在置信度损失中采用Focal Loss改进YOLOv5s的损失函数,从而提升新模型整体的训练效果和检测精确度;最后,在真实隧道内开展初期火灾模拟试验,获取50000幅训练集样本,并结合2022年3月1日江苏镇江观音山隧道真实火灾视频数据,对比分析YOLOv5s-Opt和YOLOv5s算法模型。结果表明:YOLOv5s-Opt对初期火灾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90.38%,比YOLOv5s提高2.06%;对于同一段火灾实测视频,YOLOv5s-Opt的检出率比YOLOv5s高出3.63%。YOLOv5s-Opt算法模型更擅长初期火灾小目标的检测和识别,在检测精度和检出率方面更具有优势,检测效果明显,满足实际火灾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s算法 公路隧道 初期火灾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随机风速风向对无人机地面风险作用效果研究
8
作者 苏成林 王志 刘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108,共8页
为准确计算无人机地面坠毁后造成的伤人风险值,考虑空域环境内风对无人机坠落过程的影响,尤其是随机风速与风向对无人机地面坠毁位置的作用效果,并引入二阶标准模型定义无人机坠落过程,建立随机风速与风向作用效果模型,将风的作用输入... 为准确计算无人机地面坠毁后造成的伤人风险值,考虑空域环境内风对无人机坠落过程的影响,尤其是随机风速与风向对无人机地面坠毁位置的作用效果,并引入二阶标准模型定义无人机坠落过程,建立随机风速与风向作用效果模型,将风的作用输入到无人机坠落全过程,兼以真实运行场景参数、无人机自身运行参数,开展多因素作用下的地面风险评估,重点探讨风速、风向对地面不同区域内人群带来的风险作用,进而得出更加可靠真实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表明:环境内风的作用会对无人机地面坠毁位置产生显著影响,最终使得地面风险分布极不均匀,且风险数值远高于民航有人机的安全标准,因此,无人机不适宜在某些较为复杂的城市环境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风速 随机风向 无人机(UAV) 地面风险 作用效果 评估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三域融合的公共空间疏散引导标志布局优化
9
作者 张蜇 木合塔拜尔·拜合提亚尔 +1 位作者 闫姝蓉 贾利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189,共9页
为实现公共空间人群快速引导疏散,优化设计疏散引导标志系统布局。基于行人和标志尺寸,较为精确地提取引导需求和标志可安装位置,建立基于安全经济原则的疏散引导标志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分析影响行人认知的主要因素,包括障碍物... 为实现公共空间人群快速引导疏散,优化设计疏散引导标志系统布局。基于行人和标志尺寸,较为精确地提取引导需求和标志可安装位置,建立基于安全经济原则的疏散引导标志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分析影响行人认知的主要因素,包括障碍物、视野、字体尺寸以及方向决策行为,构建基于感知域-识别域-决策域融合的行人与标志交互模型。为求解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基于安装角度离散化的模型求解算法,建立考虑行人与标志交互的疏散仿真模型,并采用仿真分析和模型比较验证交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模型更全面地考虑行人与标志交互影响因素,能够提供包含最优数量、安装位置、安装角度以及字体大小等信息的疏散标志布局方案,并且该方案可提升人群疏散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标志字体尺寸和行人疏散跟随概率对疏散标志最优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域融合 公共空间 引导标志 布局优化 疏散仿真
原文传递
应急演练情境下机场应急指挥人员能力研究
10
作者 王磊 丁科缘 李明昱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0-276,共7页
为增强应急指挥人员的能力,提升机场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以应急演练情境下机场应急指挥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细化演练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对应能力,建立由过程控制、管理技能、知识获取与应用和个性特质组成的4个维度、17个要素构成的机... 为增强应急指挥人员的能力,提升机场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以应急演练情境下机场应急指挥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细化演练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对应能力,建立由过程控制、管理技能、知识获取与应用和个性特质组成的4个维度、17个要素构成的机场应急指挥人员能力要素汇总表。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指标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评分,并将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相结合,识别影响应急指挥人员在应急演练中的关键能力要素,分析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过程控制是机场应急演练的核心,沟通和形势研判能力是指挥人员的核心能力,管理技能维度中的资源统筹规划和管理监督能力较为重要,个性特质层面中要求应急指挥人员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实战经验在知识与经验维度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演练 机场应急指挥人员 人员能力 指标体系 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 解释结构模型(ISM)
原文传递
强降雨下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演化推理研究
11
作者 陈伟 田仪帅 +2 位作者 赵卓雅 王艳华 郭道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43,共9页
强降雨易引发地铁车站施工安全事故,为揭示此类工程受强降雨的致灾机制,评价施工安全风险,结合蝴蝶结(BT)分析法进行演化,得到包含2个顶事件、27个中间事件、47个基本事件的安全风险事故树;基于贝叶斯网络(BN)理论,改进节点模糊多态化... 强降雨易引发地铁车站施工安全事故,为揭示此类工程受强降雨的致灾机制,评价施工安全风险,结合蝴蝶结(BT)分析法进行演化,得到包含2个顶事件、27个中间事件、47个基本事件的安全风险事故树;基于贝叶斯网络(BN)理论,改进节点模糊多态化与直觉模糊化2个方面,得到优化后的直觉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IFPBN)安全风险演化推理模型;以广州21号线地铁工程为例,进行演绎推理应用,并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推理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相较于常规推理模型更为精准、高效;所构建的风险演化结构中,强降雨等级、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主体工程环境不安全状态是影响强降雨下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的重要宏观因素,应急组织混乱、安全意识缺乏与支护不稳定是重要微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地铁车站 施工安全风险 演化推理 直觉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IFPBN) 蝴蝶结(BT)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青年编委会
12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计算机网络安全原理发展与技术应用思考——评《计算机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云泽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6-206,共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趋深入和广泛,正在引领社会生产生活朝着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发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发展历程中,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在计算机网络信息领域,随着新安全原理的提出以及安全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趋深入和广泛,正在引领社会生产生活朝着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发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发展历程中,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在计算机网络信息领域,随着新安全原理的提出以及安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安全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为整个计算机网络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社会各行各业 自动化方向 安全保障 应用思考 安全原理 信息化
原文传递
基于GB-InSAR技术的水电工程高边坡变形监测
14
作者 段斌 何加平 +2 位作者 覃事河 严思源 陈志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64-69,共6页
为解决大型水电工程复杂边坡表面变形监测存在的监测范围受地形限制、设备安装运维成本高、点位布设易遗漏等问题,采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开展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百米级高边坡表面变形三维非接触实时监... 为解决大型水电工程复杂边坡表面变形监测存在的监测范围受地形限制、设备安装运维成本高、点位布设易遗漏等问题,采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开展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百米级高边坡表面变形三维非接触实时监测。首先将合成孔径雷达架设于所需监测边坡对岸,设定监测数据采集频率和监测预警值;然后构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改进雷达数据降噪模型,智能化判断和筛查现场异常数据;最后采用数据解缠和变形分析获取变形监测结果,通过云端服务器和人工智能算法,实时查询监测区域的历史形变及位移数据。结果表明:较传统监测技术,采用非接触式监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受地形等条件限制少、有效识别和穿透掩盖物等优点;可实现短时间内识别亚毫米级的变形;建立的雷达数据降噪模型可提升监测数据的可视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高边坡 变形监测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 实时监测
原文传递
大采高综采覆岩两带发育高度特征研究
15
作者 郭维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42-147,共6页
覆岩两带发育高度是矿井水害防治和实施保水采煤的一个基本参数。为揭示西部宁东煤炭基地大采高综采覆岩移动破坏特征,以红柳煤矿1121综采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钻探、数值模拟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覆岩两带发育高度及其破坏特征。结... 覆岩两带发育高度是矿井水害防治和实施保水采煤的一个基本参数。为揭示西部宁东煤炭基地大采高综采覆岩移动破坏特征,以红柳煤矿1121综采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钻探、数值模拟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覆岩两带发育高度及其破坏特征。结果表明:1121综采面开采后覆岩两带发育高度为81.66m,裂采比15.47,垮落带高度为42.76m,垮采比8.10;综采面回采过程中,上覆岩层主要发生剪切和拉张塑性破坏,分别对应压应力释放和拉应力释放过程;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工作面切眼和回采前方的煤壁处,拉应力主要集中在采空区上方;覆岩两带发育可划分为孕育、发育、缓增、突增和稳定5个阶段,发育稳定后整体呈现稍倾斜的“马鞍型”且发育高度与开采距离之间满足正相关的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 覆岩两带 发育高度 数值模拟 冲洗液消耗量
原文传递
综采面噪声和粉尘危害防治研究
16
作者 陈泽 郝玉兵 +1 位作者 董旭东 卞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48-253,共6页
为改善煤炭企业综采面的作业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在分析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职业病发病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各类防治技术的原理,结合综采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分布特征,通过综合... 为改善煤炭企业综采面的作业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在分析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职业病发病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各类防治技术的原理,结合综采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分布特征,通过综合运用净化风流、优化设备启动流程、4路联动降除尘、架间导矸槽、超限自动预警、自移式全断面防尘滤网、正压式全封闭头盔、远程封闭操作室、有源消声、过滤噪声等多种技术和设施,从源头控制、过程消除和终端管控3个维度降低粉尘和噪声危害,并在神东各矿井进行探索使用。结果表明:粉尘含量和噪声值可以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限定值内,降低尘肺病和噪声聋的发病率,有效保护员工职业健康,缓解职业病高发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面 职业病危害 尘肺病 粉尘含量 噪声值
原文传递
基于DEMATEL-ISM-ANP的地铁运营安全韧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亚江 李书全 +1 位作者 李益锌 郑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177,共7页
为规避地铁运营期间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基于韧性理论内涵建立地铁运营安全韧性概念模型,从影响地铁运营的人员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进行安全韧性的评价。首先,用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确定关键事故致因因素... 为规避地铁运营期间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基于韧性理论内涵建立地铁运营安全韧性概念模型,从影响地铁运营的人员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进行安全韧性的评价。首先,用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确定关键事故致因因素;然后,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揭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地铁运营安全韧性评价指标ISM;最后,通过网络分析法(ANP)计算指标权重,采用Fuzzy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指标评价得出较为客观的韧性评价结果,并以北京地铁大兴线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北京地铁大兴线运营安全韧性等级整体为较高韧性,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但环境因素韧性等级为中等,抵御外界侵扰和防范能力较差,针对环境因素以及人员、机械设备、管理因素采取系列措施可以使地铁运营安全韧性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运营安全韧性 综合评价 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 解释结构模型(ISM) 网络分析法(ANP) Fuzzy方法
原文传递
多级精细模型下的电机匝间短路故障诊断
18
作者 余伟 王志鹏 +1 位作者 刘硕 何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2,共8页
为有效诊断地铁轨道交通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匝间短路故障,提出基于分数阶微积分表示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多级精细模型(整数阶、0.1级分数阶、0.01级分数阶)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相应级别的多级观测器,生成相应的多级残差表示,... 为有效诊断地铁轨道交通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匝间短路故障,提出基于分数阶微积分表示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多级精细模型(整数阶、0.1级分数阶、0.01级分数阶)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相应级别的多级观测器,生成相应的多级残差表示,设立相应的多级阈值;根据残差和阈值实现多级故障诊断,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整数阶模型仅能检测出20%匝间短路故障,0.1级分数阶模型可以检测出10%的小范围匝间短路故障,而0.01分数阶模型可以检测出5%的微小匝间短路故障,即所提出的方法能诊断电机的微小匝间短路故障,且实现故障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精细模型 匝间短路故障 故障诊断 永磁同步电机 地铁轨道交通
原文传递
地下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方法综述及新技术展望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军 刘华 +3 位作者 金彦 蔡国斌 刘荫 杨盼盼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119,共9页
为精确判定地下隐蔽高温火区的位置和范围,针对现有隐蔽火源探测常用的技术手段(热红外探测法、电阻率法、气体探测法、测氡法及数理解算法等)的原理及应用概况,分析煤矿井下隐蔽火源探测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对比各类探测技术手段优缺... 为精确判定地下隐蔽高温火区的位置和范围,针对现有隐蔽火源探测常用的技术手段(热红外探测法、电阻率法、气体探测法、测氡法及数理解算法等)的原理及应用概况,分析煤矿井下隐蔽火源探测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对比各类探测技术手段优缺点。结果表明:现有的常规探测技术可一定程度上实现煤矿井下采空区隐蔽火源位置探测及圈定,但受实际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实现位置和煤自燃程度的精准判定。声学法测温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有效的温度检测技术,已在大气、海洋、高炉测温等领域广泛应用。在学科交叉融合理念的推动下,结合煤矿采空区隐蔽火源探测需求,探索基于声学法的煤体温度场重构方法,将为采空区隐蔽火源的精准探测技术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隐蔽火源 探测法 采空区 声学测温
原文传递
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建亮 胡飞翔 +1 位作者 邢艳冬 高嘉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2,共9页
为深入探究建筑工人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对不安全行为的作用关系,首先,基于建筑工人工作特点和文献调研,选取个体安全认知和班组安全氛围作为中介变量;然后,引入心理韧性、心理脱离和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建立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对建筑... 为深入探究建筑工人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对不安全行为的作用关系,首先,基于建筑工人工作特点和文献调研,选取个体安全认知和班组安全氛围作为中介变量;然后,引入心理韧性、心理脱离和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建立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假设模型;借鉴成熟的心理量表进行问卷调研,运用SPSS26.0和AMOS24.0进行信效度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并验证研究假设,同时,采用Mplus8.0对心理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正相关;个体的安全认知和班组的安全氛围在工作压力-不安全行为和职业倦怠-不安全行为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心理韧性在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关系,心理脱离在职业倦怠与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关系,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关系,即心理调节可以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建议施工企业应结合心理调节措施,通过缓解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提高个体安全认知、改善班组安全氛围等途径预防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 建筑工人 不安全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S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