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2232被引量5896H指数26
《海洋预报》系自然资源部主管、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办,海洋出版社出版,国内公开发行的海洋科技刊物。 本刊聚焦于海洋预报、海洋气象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的前沿发展动态,刊登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及其它相关学术...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023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837/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2,232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相似路径台风引发的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及成因对比分析
1
作者 李君 李妍 +1 位作者 贾瑞 田云菲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6,共12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路径相似的1909号台风“利奇马”(Lekima)和0509号台风“麦莎”(Matsa)影响期间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强度和落区的明显差异,对比了两个登陆台风的大尺...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路径相似的1909号台风“利奇马”(Lekima)和0509号台风“麦莎”(Matsa)影响期间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强度和落区的明显差异,对比了两个登陆台风的大尺度环流和动热力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台风“利奇马”与西风槽在山东中西部(台风路径西侧)结合,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垂直运动相叠加,形成深厚而强烈的上升运动,台风东侧的低空东南急流持续输送水汽,降水增幅明显且中心偏西,台风减弱变缓;同时,东北亚环流受下游台风阻挡稳定少动,降水系统长时间维持是造成突破历史记录极端降水的又一重要原因。与台风“利奇马”不同,台风“麦莎”影响期间大尺度环流没有西风槽和高空急流活动,低层辐合浅薄且上升运动弱,水汽来自减弱的台风环流;台风移动速度快,是台风“麦莎”降水明显小于台风“利奇马”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东部沿海 降水分布 水汽输送 高空急流
下载PDF
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婉明 邓伟铸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8,共8页
根据1949-2017年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以及1994-2016年广东省重大热带气旋灾害资料,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频数的年际变化明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7-9月是... 根据1949-2017年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以及1994-2016年广东省重大热带气旋灾害资料,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频数的年际变化明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7-9月是广东省热带气旋登陆的高频期,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湛江、汕尾、阳江、江门。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主要来自南海北部和菲律宾以东洋面;其中登陆最多的是强热带风暴,其次是热带风暴和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登陆 热带气旋 频数 强度
下载PDF
越南巴达棱湾沿海上升流的观测分析
3
作者 刘愉强 刘长建 +2 位作者 董超 张炜 王研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9,共7页
基于越南巴达棱湾周年站2007年7、8月份的温盐和气象资料,对该海湾沿岸上升流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越南巴达棱湾沿岸海域的水团具有低温、高盐的性质,显示了沿岸上升流的存在。上升流强度和风场的变化密切相关,海面风场... 基于越南巴达棱湾周年站2007年7、8月份的温盐和气象资料,对该海湾沿岸上升流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越南巴达棱湾沿岸海域的水团具有低温、高盐的性质,显示了沿岸上升流的存在。上升流强度和风场的变化密切相关,海面风场平行岸线分量的变化是夏季该上升流强度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卫星遥感海表面温度数据进一步证实上升流的存在,且上升流现象呈现出强-弱-强的变化趋势,8月强度大于7月。上升流现象主要发生于近岸,富贵岛离岸较远,受上升流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巴达棱湾 实测数据 上升流 卫星遥感
下载PDF
浪流耦合数值模式在苏北辐射沙洲海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管琴乐 肖文军 +2 位作者 邱婷 张蓓 亢兴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7,共9页
采用三角形网格海洋模式ADCIRC-2DDI和海浪模式SWAN双向耦合模式,建立了苏北辐射沙洲海域高精度水动力模型,用以研究该海域天文潮-风暴潮-海浪相互作用。以2012年15号台风“布拉万”为例,分别采用WRF气象模型后报风场和台风模型风场进... 采用三角形网格海洋模式ADCIRC-2DDI和海浪模式SWAN双向耦合模式,建立了苏北辐射沙洲海域高精度水动力模型,用以研究该海域天文潮-风暴潮-海浪相互作用。以2012年15号台风“布拉万”为例,分别采用WRF气象模型后报风场和台风模型风场进行台风期间水位和波浪场的数值模拟,与实测资料的对比结果显示模型较准确地模拟出了“布拉万”台风期间的风暴增水与海浪过程,但模拟的极值增水和二次增水时间较实测资料提前了3 h左右。对“布拉万”台风期间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浅滩及浅滩前沿水域,水位和海流对海浪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影响,是否耦合计算的有效波高差异可达1 m以上;波浪对水位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在水深大于15 m的区域,波浪引起的水位变化小于5 cm,在浅滩区域,波浪引起的水位变化在4~10 cm,是否考虑波浪耦合对漫滩区域的模拟结果影响较大,进行浅滩及浅滩前沿的水动力计算,有必要考虑浪流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浪流耦合 ADCIRC SWAN 海浪 风暴潮
下载PDF
北部湾海面夏季一次持续性西南大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洁慧 彭定宇 +1 位作者 陈昌宏 吴筱雯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6,共7页
根据近45 a涠洲岛气象站近地面测风资料统计北部湾海面夏季西南大风的气候特征,并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下旬出现的一次持续性西南大风进行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湾海面西南大风是一种低压(或低涡)大风,造成此次持... 根据近45 a涠洲岛气象站近地面测风资料统计北部湾海面夏季西南大风的气候特征,并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下旬出现的一次持续性西南大风进行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湾海面西南大风是一种低压(或低涡)大风,造成此次持续性西南大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南半岛-南海西南季风持续增强;(2)西南季风增强起源于南半球澳大利亚北岸冷空气活动;与90°~110°E越赤道气流、南亚高压的加强东扩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有密切关系;(3)北部湾海面不断有南海热带低压、西南低涡和北部湾低涡等低值系统生成发展或移近或移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大风 西南季风 北部湾低涡 低压大风
下载PDF
海面风场融合技术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柳婧 宋晓姜 王彰贵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87,共7页
从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两方面简要地介绍了制作海面风场数据集的几种多源资料融合方法,并从融合效果、可操作性等方面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风场融合资料产品。最后对当前与未来海面风场融合技术的发展作了... 从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两方面简要地介绍了制作海面风场数据集的几种多源资料融合方法,并从融合效果、可操作性等方面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风场融合资料产品。最后对当前与未来海面风场融合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风场 资料融合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中国近海网格化气象要素概率预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毅 宋晓姜 +2 位作者 高志一 张志华 李敏 《海洋预报》 2017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贝叶斯理论建立了一种基本概率预报模式,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模式的确定性海面风场预报转换为概率预报,并对概率化后的释用产品进行了评估与检验。对2016年3月和4月释用产品的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近海1425个渔区的全风速预报... 基于贝叶斯理论建立了一种基本概率预报模式,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模式的确定性海面风场预报转换为概率预报,并对概率化后的释用产品进行了评估与检验。对2016年3月和4月释用产品的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近海1425个渔区的全风速预报中,贝叶斯概率预报准确率均较高;对6级及以上大风的预报,贝叶斯概率预报的准确率也较高,且空报率低,无漏报。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预报员进行业务预报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将为进一步构建海面风场的网格化业务预报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理论 概率预报 网格化 业务预报
下载PDF
海洋锋现象及其对水声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婷婷 高文洋 《海洋预报》 2015年第5期80-88,共9页
为了研究海洋锋对声传播的影响,借鉴黑潮引起的台湾海峡南部海洋锋的历史水文观测资料,提出并建立了适合描述台湾海峡南部海洋锋的数学模型及其声速表达式。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建立的海洋锋模型能准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表现出较好的效... 为了研究海洋锋对声传播的影响,借鉴黑潮引起的台湾海峡南部海洋锋的历史水文观测资料,提出并建立了适合描述台湾海峡南部海洋锋的数学模型及其声速表达式。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建立的海洋锋模型能准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同时,在借鉴了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Argo实测资料,建立了台湾海峡南部海洋锋的数学模型及其声速表达式,利用MMPE水下声场模型进行了海洋声场数值模拟试验,对目标海区典型的声场结构进行了声线路径模拟和传播损失的计算仿真,并将实验结果通过与前人进行的实际大洋声场实验的结果比较,证实了本文的模拟结果是准确可信的,提高了水声数值模拟试验的准确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锋 声传播 影响
下载PDF
ASCAT洋面风资料在中国北方海域的真实性检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晓君 张增海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2,共5页
采用北方海域6个海洋观测站风资料对2009年3月—2013年6月ASCAT卫星反演洋面风(10 m)资料进行了检验。ASCAT反演洋面风与测站风向、风速偏差均较小,二者风速平均偏差为0.99 m/s,ASCAT风速略高于测站风速,二者风向平均偏差为-12.97°... 采用北方海域6个海洋观测站风资料对2009年3月—2013年6月ASCAT卫星反演洋面风(10 m)资料进行了检验。ASCAT反演洋面风与测站风向、风速偏差均较小,二者风速平均偏差为0.99 m/s,ASCAT风速略高于测站风速,二者风向平均偏差为-12.97°,表明ASCAT洋面风资料在北方海域具有可信性;分风级统计表明,在北方海域,风力为0—7级(0—17.1 m/s)时,利用ASCAT风速代表洋面风速是可行的(其中风力为4—5级时,ASCAT与测站风速误差最小,为0.10 m/s),当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ASCAT的可信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 ASCAT洋面风 检验 北方海域
下载PDF
国外海洋预报动态
10
作者 姜珊 任湘湘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4,共3页
1日本气象厅将于2013年8月30日启用新应急预警系统 2013年8月30日,日本气象厅(JMA)将启用新的应急预警系统。该系统将用于发布自然现象引发的重大灾害警报,提醒人们注意避险。居民应当在发布应急预警情况下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 1日本气象厅将于2013年8月30日启用新应急预警系统 2013年8月30日,日本气象厅(JMA)将启用新的应急预警系统。该系统将用于发布自然现象引发的重大灾害警报,提醒人们注意避险。居民应当在发布应急预警情况下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预报 应急预警系统 日本气象厅 国外 重大灾害 自然现象 警报
下载PDF
北大西洋涛动对我国冬季辽东湾海冰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希茜 韦冬妮 王喜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7,共7页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NCEP1月份海平面气压确认冬季NAO为主要模态,在高压区和低压区分别取三个点的平均分别代表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平均气压,标准化处理后,用这两者的差来代表冬季NAO指数。对该指数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出冬季NAO不仅有2—3年...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NCEP1月份海平面气压确认冬季NAO为主要模态,在高压区和低压区分别取三个点的平均分别代表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平均气压,标准化处理后,用这两者的差来代表冬季NAO指数。对该指数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出冬季NAO不仅有2—3年、8年的年际变率,还有50—70年的年代际变率。冬季NAOI与我国辽东湾底两个测点的冰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都达到-0.7,在对我国辽东湾海冰的预报时,可将NAOI考虑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辽东湾海冰 海冰预报
下载PDF
黄、渤海大风频次的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志华 郭伟 魏皓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海面风场数据,对黄、渤海大风频次(High-Wind Freguency,以下简写为HWF)气候态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HWF气候态和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区域性差异:冬季HWF最高,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 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海面风场数据,对黄、渤海大风频次(High-Wind Freguency,以下简写为HWF)气候态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HWF气候态和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区域性差异:冬季HWF最高,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黄海海区各季节HWF明显高于渤海海区;各海区HWF由陆地向海洋逐渐升高,由高纬向低纬逐渐升高;近三十年来,HWF总体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存在于冬、春和秋季,夏季不明显。北极涛动(Acrtic Oscillation以下简写为AO)可能是影响冬季HWF的主要气候因子之一,它通过影响东亚冬季风强弱,影响到黄、渤海冬季HWF。当AO处于负(正)相位时,东亚冬季风增强(减弱),HWF上升(下降)。此外还探讨了冬季辽东湾HWF和该海区海冰之间的关系,发现HWF增高相应带来频繁的冷空气,使得海温骤降,冰情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气候态 大风频次 年际变化 AO
下载PDF
海浪预报知识讲座 第十三讲海浪预报技术及预报方法(6)——海浪数值预报(Ⅱ)
13
作者 许富祥 《海洋预报》 2010年第3期80-91,共12页
1海浪模式的基本概念 表面波的数学描述有很多的随机元素,需要统计说明。代表海浪场的统计参量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和空间范围上表现海浪的特征。形式上,在这些尺度范围,需要假定我们所描述的海表面是稳态(时间上)和空间均一的。显然,... 1海浪模式的基本概念 表面波的数学描述有很多的随机元素,需要统计说明。代表海浪场的统计参量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和空间范围上表现海浪的特征。形式上,在这些尺度范围,需要假定我们所描述的海表面是稳态(时间上)和空间均一的。显然,缺少这样的条件将需要在更大尺度范围上描述海浪的成长与消衰。为了有效的模拟变化的海浪,时间步长、网格长度这些刻度都要足够小来刻画海浪的演变,但是更小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必须经过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预报 知识讲座 数值预报 预报方法 预报技术 时间周期 统计参量 海浪模式
下载PDF
Kalman滤波技术在海表温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吉进喜 张立凤 郭渊 《海洋预报》 2010年第3期59-65,共7页
以EOF分解方法为基础,把AR模型和Kalman滤波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海表温度的预报模型。首先对历史时间序列资料进行EOF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权重系数建立AR(2)模型,并对此模型参数进行了改进,作为Kalman滤波的状态方程。然后用Kalman... 以EOF分解方法为基础,把AR模型和Kalman滤波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海表温度的预报模型。首先对历史时间序列资料进行EOF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权重系数建立AR(2)模型,并对此模型参数进行了改进,作为Kalman滤波的状态方程。然后用Kalman滤波方法对时间权重系数进行了滤波预测,并引入集合预报的思想对SST预测结果进行了重构,并与实况资料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的热带海域为个例进行了预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平均达到了98%以上,而残差方差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F分解 AR模型 KALMAN滤波 SST预测
下载PDF
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雪 杨凡 +2 位作者 郭娜 李希茜 宋萍萍 《海洋预报》 2009年第1期43-51,共9页
2007年2月2日~3月5日期间,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事件主要表现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 2007年2月2日~3月5日期间,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事件主要表现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层海水中只有零星破碎的胶囊体,底层海水中胶囊体密度约3~5个/升;(2)影响范围较大,从刚开始在汕头妈屿和莱芜湾发现,到广澳前江、南澳岛四周、牛田洋、海门、濠江等沿岸海域都出现藻类碎片;(3)持续时间长,从2月2日监测人员发现有赤潮藻类胶囊体,一直持续到3月5日才基本消亡。本文主要从海洋水文气象环境场及海水理化因子方面对这次赤潮事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水文气象环境场 海水理化因子
下载PDF
单站潮汐的谱分析预报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晓东 蒋国荣 王英俊 《海洋预报》 2008年第3期53-59,共7页
本文给出一种单站潮汐预报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厦门和东山的潮位资料进行谱分析求出调和常数,并利用分析结果回报两港的潮位。把谱分析得出的调和常数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调和分析结果及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潮汐回报的效果,证明该方... 本文给出一种单站潮汐预报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厦门和东山的潮位资料进行谱分析求出调和常数,并利用分析结果回报两港的潮位。把谱分析得出的调和常数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调和分析结果及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潮汐回报的效果,证明该方法原理简单,简便实用,对潮汐的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谱分析 预报
下载PDF
渤海冰情与老虎滩水温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春花 白珊 +2 位作者 刘钦政 张建华 宋家喜 《海洋预报》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对2000~2004年连续5年冬季老虎滩水温与渤海冰面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渤海海冰面积与老虎滩水温的回归关系,对冬季海冰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海冰 水温 相关
下载PDF
珠江口赤潮生成的天气分型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任湘湘 何恩业 +1 位作者 李海 蔡怡 《海洋预报》 2007年第3期46-58,共13页
赤潮的爆发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温度、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条件,海况、潮汐、海流及海水的理化特征,如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微量元素等都是赤潮爆发的重要因子或诱导因素。当前由于海洋生态领域的数值预... 赤潮的爆发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温度、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条件,海况、潮汐、海流及海水的理化特征,如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微量元素等都是赤潮爆发的重要因子或诱导因素。当前由于海洋生态领域的数值预报仍不成熟,国内的赤潮预测主要还是依靠经验和统计方法为主,如气象条件预报法、水文条件预报法、化学条件预报法、生物条件预报法、卫星遥感预报法或是综合预报法等。本文根据2001年~2005年《沿海海洋赤潮专报》中广东省阳江到汕尾沿海(112°~116°E)即珠江口地区发生赤潮的记录,使用NCEP再分析数据,从气象条件诱发赤潮的角度分析得出最易引发珠江口赤潮的5种天气形势,并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出其中两种天气形势的典型场,对预测珠江口沿海的赤潮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赤潮 天气形势
下载PDF
美国东部近岸海流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英 董波 《海洋预报》 2005年第1期22-30,共9页
本文使用最大熵谱分析对美国东海岸28°~42°N之间的海流流速实测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识别在序列资料中的周期振动,探讨该海区近岸潮流以及非潮流波动的基本规律和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东海岸以半日潮振动为主,低频振动也十... 本文使用最大熵谱分析对美国东海岸28°~42°N之间的海流流速实测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识别在序列资料中的周期振动,探讨该海区近岸潮流以及非潮流波动的基本规律和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东海岸以半日潮振动为主,低频振动也十分明显,且能量较全日潮波动的能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 傅立叶变换 美国 近岸海流 波谱分析
下载PDF
ENS0事件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信忠保 谢志仁 《海洋预报》 2005年第2期38-46,共9页
研究表明,ENSO事件和淮河流域降水异常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功率谱分析显示ENSO的冷事件和暖事件有三个共同的明显周期,即18个月、26个月和47个月;淮河流域降水异常的周期成分复杂,但同样存在明显的26个月周期.对ENSO事件年份淮河流域降... 研究表明,ENSO事件和淮河流域降水异常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功率谱分析显示ENSO的冷事件和暖事件有三个共同的明显周期,即18个月、26个月和47个月;淮河流域降水异常的周期成分复杂,但同样存在明显的26个月周期.对ENSO事件年份淮河流域降水异常的年内分布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EL Nino年份的春季和冬季降水明显增多,而在LA Nina年份降水普遍减少,尤其以7月减少最为显著;在SO指数偏高年份,淮河流域降水明显减少,尤其是9、10、11三个月,减少量都在30%以上;而在SO指数偏低年份,春季和冬季降水明显增多.时间序列的滞后分析发现淮河流域降水异常对ENSO事件有3个月左右的响应滞后时间,对EL Nino响应的滞后时间大约4~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淮河流域 降水 功率谱 滞后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