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6264被引量22995H指数48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的办刊方针是普及与提高并重。设专家述评、论 著 、研究报告、实验技术与方法、监督管理 、调查研究、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 、食物中毒、综述等栏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既报...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4-845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3156/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6,2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江苏省张家港市一起因防锈液混入自来水导致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1
作者 于颖慧 施惠军 +2 位作者 陈祝军 王波 张利明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对一起因企业自来水受污染导致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预防控制措施,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追溯中毒原因,分析可能的污染环节。结果共搜索到病... 目的对一起因企业自来水受污染导致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预防控制措施,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追溯中毒原因,分析可能的污染环节。结果共搜索到病例9名,临床症状以口唇紫绀(100.00%)、乏力(66.67%)、恶心(55.56%)为主。流行病学曲线显示为点源暴露模式,首末病例发病时间间隔50 min,平均潜伏期20 min。患者呕吐物、剩余食物和自来水中均检出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患者呕吐物亚硝酸盐浓度与舒张压值存在负相关关系(r_(s)=0.798,P<0.05)。所有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结论本次事件是酸洗池内含高浓度亚硝酸盐的防锈液在虹吸作用下返流入自来水管道后,通过食用被污染自来水加工后的食物导致的亚硝酸盐中毒,因此企业生产用水应与生活用水分路设置,关键位置安装止回阀,避免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防锈液 虹吸作用 江苏省 张家港市
原文传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猪肉及其制品中ASFV、PDCoV和SVA
2
作者 舒佳新 陈传君 +9 位作者 谢礼 张婧 安微 杨苗 郑晶 帅培强 余姓鸿 郑巧 韩国全 林华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3-1020,共8页
目的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和A型塞内卡病毒(SVA)多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RPA检测,并优化温度、时间、引物探针配比等反应条件,建立多重RPA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际样本... 目的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和A型塞内卡病毒(SVA)多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RPA检测,并优化温度、时间、引物探针配比等反应条件,建立多重RPA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际样本的检测;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结果对比,评价所建立方法的准确率。结果本方法可在20 min内实现对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特异性良好;对ASFV、PDCoV、SVA灵敏度分别为940、770、570 copies/μL;用于实际核酸样本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3.33%、100.00%、100.00%。结论本文建立的多重RPA方法快速、便捷,适合猪肉及其制品中ASFV、PDCoV、SVA的现场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非洲猪瘟病毒 A型塞内卡病毒 猪Delta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上海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监测及膳食暴露评估
3
作者 宇盛好 李亦奇 +1 位作者 张露菁 彭少杰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5-161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污染水平,评估婴幼儿膳食暴露风险。方法利用2020年上海市市售90件婴幼儿配方乳粉中MCPDE和GE的风险监测数据,结合婴幼儿膳食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法对婴幼儿经...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污染水平,评估婴幼儿膳食暴露风险。方法利用2020年上海市市售90件婴幼儿配方乳粉中MCPDE和GE的风险监测数据,结合婴幼儿膳食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法对婴幼儿经婴幼儿配方乳粉的3-MCPDE、2-MCPDE和GE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上海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2-MCPDE和GE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12.2%,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84、0.021和0.005 mg/kg,最大值分别为0.231、0.034和0.031 mg/kg。上海市0~6月龄婴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3-MCPDE的平均暴露量和P_(95)暴露量分别为1.262和2.166μg/kg·BW,分别占3-MCPDE每日耐受摄入量(TDI,2μg/kg·BW)的63.1%和108.3%。6~12、12~36月龄婴幼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3-MCPDE的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均低于TDI值。不同月龄组婴幼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2-MCPDE的平均暴露量为0.118~0.319μg/kg·BW。不同月龄组婴幼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GE的平均暴露边界比(MOE)和P_(95)MOE均大于10000。结论上海市0~36月龄婴幼儿每日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3-MCPDE和GE的健康风险总体上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对于高食物消费量的0~6月龄婴儿,其通过婴幼儿配方乳粉暴露3-MCPDE的健康风险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乳粉 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膳食暴露评估
原文传递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年征稿征订启事
4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4-1034,共1页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创刊于198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共同主办,刊号:ISSN 1004-8456、CN 11-3156/R,邮发代号:82-450,月刊,国内公开发行。本刊是2008、2011、2...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创刊于198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共同主办,刊号:ISSN 1004-8456、CN 11-3156/R,邮发代号:82-450,月刊,国内公开发行。本刊是2008、2011、2017、2020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刊(C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2020年版影响因子1.553,在预防医学领域影响力指数排名第8(8/86)。曾连续多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 影响力指数 征订启事 卫生信息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预防医学领域 邮发代号
原文传递
医疗工作者膳食补充剂服用情况及认知现况调查
5
作者 黄婷婷 胡晓岚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9-705,共7页
目的探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疗工作者的膳食补充剂使用及认知情况,为医疗工作者营养支持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调查的方式面向2021年1—4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就职、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医疗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将回收的188份... 目的探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疗工作者的膳食补充剂使用及认知情况,为医疗工作者营养支持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调查的方式面向2021年1—4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就职、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医疗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将回收的188份电子问卷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疗工作者总体膳食补充剂服用率为22.34%(42/188),文化程度越高、从未饮酒者的膳食补充剂服用率均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低、饮酒者(P<0.05),而服用人群和不服用人群在疲劳现况和自评健康状态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态度上,服用人群在“膳食补充剂是安全的”“、膳食补充剂具有一定的健康作用”“、与药品有交互作用”这3条观点上明显持同意的态度(P<0.05)。医疗工作者主要服用的膳食补充剂前三位为复合型维生素矿物质制剂(59.52%)、单一维生素制剂(57.14%)及蛋白粉(40.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医疗工作者膳食补充剂服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OR=7.314)和认为膳食补充剂是安全的支持态度上(OR=0.098)。结论医疗工作者膳食补充剂的服用率较低,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膳食补充剂相关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医疗工作者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工作者 膳食补充剂 新冠疫情 服用率 认知情况
原文传递
2020年北京市居民植物油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王昆仑 李楠 +5 位作者 邓陶陶 刘飒娜 王起赫 李湖中 金庆中 方海琴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5-1211,共7页
目的通过对2020年北京市3岁以上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情况的调查,了解北京市居民不同种类植物油的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食用植物油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0年开展的北京市居... 目的通过对2020年北京市3岁以上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情况的调查,了解北京市居民不同种类植物油的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食用植物油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0年开展的北京市居民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项目中的植物油消费数据,纳入2289名北京3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法、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并通过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方法分析调查对象各种植物油消费情况。结果北京居民植物油平均消费量为32.7 g/d,43.3%(991/2289)的北京居民仅植物油消费量就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食用油摄入量(25~30 g/d),其中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的平均消费量分别为24.8、1.7、1.8 g/d。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居民对各种植物油的消费量影响不显著。北京市居民中花生油消费率最高,为68.9%(1576/2289),其次为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分别为6.1%(140/2289)和5.7%(130/2289)。结论北京市居民植物油平均消费量高于膳食推荐量,植物油消费品种集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居民科学食用植物油,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消费状况 消费率 摄入量 北京市居民
原文传递
基于SWOT-AHP的我国粮食检验检测机构战略选择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晓杰 韩逸陶 +2 位作者 李春花 安春梅 谢刚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6-421,共6页
目的建立SWOT-AHP战略分析模型并对我国粮食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发展做出最佳战略选择。方法以SWOT框架为基础,研究了粮食检验检测机构目前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战略强度进行定量计算并构建了... 目的建立SWOT-AHP战略分析模型并对我国粮食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发展做出最佳战略选择。方法以SWOT框架为基础,研究了粮食检验检测机构目前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战略强度进行定量计算并构建了战略四边形。结果基于当前形势和问题分析,粮食检验检测机构较适宜选择WO扭转型战略,即通过利用外部机会来克服自身缺点。结论该项研究以粮食检验检测机构整体战略发展为新视角,具有普遍适用性,也将为我国建立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质检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检验检测机构 SWOT-AHP分析方法 战略选择
原文传递
正化学源-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卤乙酸化合物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红 沈伟健 +5 位作者 张峰 葛家春 丁涛 马行空 余可垚 胡国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采用正化学源电离技术检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9种卤乙酸化合物。方法样品采用甲基叔丁基醚进行液-液萃取,取上层有机相经酸化甲醇衍生后上机测试,采用基质校正曲线内标法定量。结果在0.2~100μg/L范围内,9种卤乙酸化... 目的采用正化学源电离技术检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9种卤乙酸化合物。方法样品采用甲基叔丁基醚进行液-液萃取,取上层有机相经酸化甲醇衍生后上机测试,采用基质校正曲线内标法定量。结果在0.2~100μg/L范围内,9种卤乙酸化合物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限(S/N=10)为0.107~1.640μg/L。对实际样品进行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进行加标回收实验,9种卤乙酸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1.8%~110.2%,相对标准偏差为3.9%~8.8%。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卤乙酸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化学源 气相色谱-质谱 生活饮用水 卤乙酸
原文传递
国内外化学混合物联合作用的累积暴露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研究现况 被引量:2
9
作者 鲍涵冰 刘兆平 +1 位作者 魏晟 宋雁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人体暴露于化学混合物的联合效应已受到许多国家政府部门的关注。近年来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环境保护署等机构已对化学混合物联合作用的累积暴露评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概述了化学物累积暴露风险评估中对具有共同作用机制化学... 人体暴露于化学混合物的联合效应已受到许多国家政府部门的关注。近年来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环境保护署等机构已对化学混合物联合作用的累积暴露评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概述了化学物累积暴露风险评估中对具有共同作用机制化学物分组的原则和标准,并依据化学物联合作用类型及其判断方法,阐述了以剂量相加作用为前提的危害指数法、累积风险指数法、相对效能因子法、分离点指数法、联合暴露边界比法,以独立反应为前提的反应相加法以及以相互反应为前提的危害指数修正法等国内外研究累积性暴露评估的主要前沿方法。此外,在化合混合物暴露评估中,对基于生理学的毒代动力学模型方法与常规评估方法的精准性进行了分析,对我国未来更加准确、科学的评估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混合物 联合作用 累积暴露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圆形分布法的中国大陆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同瑜 郭云昌 +7 位作者 吴阳博 张晓红 陈莉莉 段红波 计融 李宁 马晓晨 付萍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中国大陆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的季节特征,为减少食源性暴发事件的发生及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调查确定致病因子为致泻大肠埃希...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中国大陆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的季节特征,为减少食源性暴发事件的发生及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调查确定致病因子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的季节特征和月份分布规律。结果 2010—2020年中国大陆累计报告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349起,暴发事件发生高峰期为5~9月(74.50%,260/349),事件分布存在季节聚集性,平均发病高峰时点为7月10日,平均流行高峰期为4月24日至9月25日。结论 中国大陆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暴发事件存在明显季节性趋势,发病高峰期在夏秋季节,需在发病高峰期来临前提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分布法 食源性疾病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暴发事件
原文传递
食品毒理学数据库构建研究
11
作者 张倩男 李永宁 +5 位作者 梁春来 方瑾 孙拿拿 耿雪 张晓鹏 贾旭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895,共7页
目的 建立食品毒理学数据库(FoodTox)。方法 建立食品毒理学数据库网站,确定数据库优先入库名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收集相关物质的毒理学资料,利用系统文献综述(SLR)方法整理入库物质的毒理学数据。结果 食品毒理学数据库已收录1 600... 目的 建立食品毒理学数据库(FoodTox)。方法 建立食品毒理学数据库网站,确定数据库优先入库名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收集相关物质的毒理学资料,利用系统文献综述(SLR)方法整理入库物质的毒理学数据。结果 食品毒理学数据库已收录1 600余种物质,相关数据包括代谢、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人群资料、健康指导值等毒理学资料和国内外管理法规、相关食物和症状等,已经向相关领域工作者开放使用。结论 本数据库的建立将为食品毒理学工作者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为相关优先物质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为应急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毒理学 化学物 数据库 风险评估 健康指导值
原文传递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12
作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预防医学、卫...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刊名、并列刊名、主办单位、出版年、出版频率、中图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部地址、电话、网址、内容简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核心期刊表 文献计量学 著录项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出版频率 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
原文传递
春节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13
作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8-188,共1页
欢度佳节之际,大家要关注食品安全,注意合理膳食;同时,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特提醒大家注意:一、采购食品与外出就餐要注意:(一)到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正规市场、商超等选购冷链食品,进口冷链食品可通过扫描... 欢度佳节之际,大家要关注食品安全,注意合理膳食;同时,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特提醒大家注意:一、采购食品与外出就餐要注意:(一)到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正规市场、商超等选购冷链食品,进口冷链食品可通过扫描冷链追溯码查看产品检测检验和追溯等信息。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二)采购食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等,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冷链食品。建议对预包装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清洁消毒。(三)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品名、产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保质期等,不购买和食用"三无"(无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厂名、厂址)食品,不购买有异色异味或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要食用过保质期的食品。(四)尽量减少外出聚集就餐。外出就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就餐。节日聚餐要遵守本地防控新冠疫情的相关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有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卫生 外包装 个人防护 生产日期 冷链 预包装 戴口罩 餐饮单位
原文传递
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检测能力验证样品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嵩 马师良 +3 位作者 吕雨莎 张惠媛 李秋阳 姚瑶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 研制一种模拟消毒餐具采样涂抹过程的含菌棉拭子,应用于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检测能力验证。方法 阳性样品中含有目标菌和干扰菌,阴性样品仅含有干扰菌。随机抽取阴性、阳性样本各10瓶,按照GB 14934—2016附录B(发酵法)进行均匀性... 目的 研制一种模拟消毒餐具采样涂抹过程的含菌棉拭子,应用于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检测能力验证。方法 阳性样品中含有目标菌和干扰菌,阴性样品仅含有干扰菌。随机抽取阴性、阳性样本各10瓶,按照GB 14934—2016附录B(发酵法)进行均匀性检验,将样品分别置于-20℃、4℃下贮藏120 d,在25℃、36℃和42℃下贮藏20~60 d监测其稳定性,检测结果应与指定值一致。发放3份样品,实验室最少收到1份阳性样品,其余随机发放。为防止数据串通,样本随机编号并缩短结果上报时间。结果 样品在均匀性、贮存稳定性和运输稳定性均能满足能力验证要求。通过考核,50家实验室评价满意,占91%;5家实验室评价不满意,占9%。结论 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检测能力验证样品可以满足能力验证要求,本次能力验证可真实反映参试单位的检测环境及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菌群 能力验证 消毒餐(饮)具
原文传递
2021年湖北省部分地市液态乳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15
作者 吴云 邵祥威 +2 位作者 杨大进 杨舒然 彭子欣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 掌握2021年湖北省部分地市液态乳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集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的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共101份,检测样品中菌落总数、需氧芽孢总数、嗜热需氧芽孢总数、碱性磷酸酶4项指标。结果 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 目的 掌握2021年湖北省部分地市液态乳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集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的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共101份,检测样品中菌落总数、需氧芽孢总数、嗜热需氧芽孢总数、碱性磷酸酶4项指标。结果 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总体超标率(4项指标任意一项超标)分别为52.94%、8.70%、1.64%。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的需氧芽孢总数检出率分别为52.94%、4.35%、1.64%。1份零售环节的全脂巴氏杀菌乳碱性磷酸酶检测值为409 mU/L。巴氏杀菌乳上架天数与碱性磷酸酶结果无相关性(r=0.10,P=0.65)。生产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阳性样品检出率分别为52.94%、3.57%,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2.92,P<0.001),零售环节中批发市场、便利店与商场、超市阳性样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北省生乳中需氧芽孢总数污染较为普遍,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存在微生物污染超标问题。建议进一步调查超标原因,分析污染来源,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并加大对液态乳中需氧芽孢总数、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监测,为制定相应限量标准提供基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乳 微生物污染 卫生指标检测
原文传递
济南市售生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半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阚浩鹏 李楠 +4 位作者 胡豫杰 赵丽 刘畅 杨柱 温红玲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8-973,共6页
目的 了解济南市售生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和分离株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评估生鸡肉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方法 2021年3~11月对济南市主要人口密集区域的部分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肉制品零售店等流通环节及电商平台进行样品采... 目的 了解济南市售生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和分离株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评估生鸡肉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方法 2021年3~11月对济南市主要人口密集区域的部分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肉制品零售店等流通环节及电商平台进行样品采集,依据GB 4789.10—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分离株进行复核鉴定和5种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的检测;使用Risk ranger风险评估软件评估济南市售生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结果 在采集的180份样品中,共55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大型超市、电商平台来源的冷冻鸡制品16份(16/61);农贸市场,肉制品零售店来源的冷冻鸡制品30份(30/60),鲜整鸡9份(9/59)。55株分离株中有9株携带至少一种经典肠毒素基因。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提示,济南市售生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消费者罹患食物中毒的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水平,其中农贸市场、肉制品零售店来源的冷冻鸡制品风险值为53;鲜整鸡风险值为52;大型超市、电商平台来源的冷冻鸡制品风险值为49。结论 济南市市售生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水平较为严重。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售冷冻肉制品的运输和存放条件,降低冷冻鸡制品细菌污染的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冷冻鸡制品 食物中毒 半定量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食物中典型致病菌的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紫璇 孙洁芳 邵兵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2-389,共8页
近年来,由致病微生物和细菌毒素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准确、快速发现食品中的致病菌是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必要手段。虽然经典的细菌培养技术是致病菌检测的金标准,但其检测用时长,技术要求高,不能满足... 近年来,由致病微生物和细菌毒素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准确、快速发现食品中的致病菌是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必要手段。虽然经典的细菌培养技术是致病菌检测的金标准,但其检测用时长,技术要求高,不能满足食品安全防控快速筛查需求。近年发展的基于电化学和光谱学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使用简便、响应快速、便于现场检测的优势,可以与实验室精准检测技术优势互补,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工具,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意义。本文综述了几种典型的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重点强调了食品基质对这些微生物和毒素检测的干扰,并列举了一些克服食物基质干扰的样品处理方法,以实现食品中毒素的富集和准确灵敏检测。最后以典型的食源性致病菌为代表,简述了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难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样品前处理 传感技术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广州市花都区沙门菌流行病学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思婷 冯峰 +3 位作者 杜利军 沈菲 汤凤珍 方萍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药敏情况,为防控、诊断及救治该类病原菌引起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花都区2016—2020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6665份进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检测。结... 目的通过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药敏情况,为防控、诊断及救治该类病原菌引起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花都区2016—2020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6665份进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检测。结果6665份粪便标本共检出沙门菌435株,总检出率为6.53%。感染人群以婴幼儿(0~3岁)为主,性别比例为男∶女=1.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1月为流行高峰期,夏秋季易感。普儿科、急诊医学科和消化内科为阳性检出率最高的3个临床科室。流行株以鼠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为优势菌。药敏检测显示该区沙门菌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极高。头孢类药物耐药率为17.01%~22.63%;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略有上升。该区优势株鼠伤寒沙门菌对本研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于整体沙门菌。结论广州市花都区近5年沙门菌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夏秋季易感,感染人群以婴幼儿为主。本区沙门菌耐药性较强,尤其是鼠伤寒沙门菌,提示有关部门要对本区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加强监测,以及在治疗上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流行特征 血清型鉴定 药敏检测
原文传递
芬太尼类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婧 孙洁芳 +1 位作者 郭巧珍 邵兵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1-841,共11页
芬太尼类物质是实验室合成的强阿片类药物,具有成瘾性高、制备简单和变造衍生容易等特点,流入毒品市场后在全球范围内走私和非法滥用日益严重,且中毒剂量微小,可引起高致死率,对各国的公共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此,2018年联合国累计规定... 芬太尼类物质是实验室合成的强阿片类药物,具有成瘾性高、制备简单和变造衍生容易等特点,流入毒品市场后在全球范围内走私和非法滥用日益严重,且中毒剂量微小,可引起高致死率,对各国的公共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此,2018年联合国累计规定管制了21种芬太尼类物质,2019年中国政府对芬太尼类物质实行整类管制,以应对化解食用、注射毒品问题带来的风险危害,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基于芬太尼类物质的危害,通过对其性质、滥用方式、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检测技术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以期为毒品稽查工作领域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 芬太尼类物质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2019年我国不同地区牧场生牛乳中致病菌污染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甘辛 李孟寒 +2 位作者 闫韶飞 孙喜贺 徐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9-716,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牧场生牛乳中致病菌污染情况和细菌耐药特征。方法对2019年9—11月采集自43家不同地区牧场的53份生牛乳样品进行6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株开展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 53份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牧场生牛乳中致病菌污染情况和细菌耐药特征。方法对2019年9—11月采集自43家不同地区牧场的53份生牛乳样品进行6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株开展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 53份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分别为62.26%(33/53)、20.75%(11/53)、5.66%(3/53)和3.77%(2/53),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未检出。选取117株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其中58株菌耐药,总体耐药率为49.57%(58/117);90株革兰氏阴性菌中有33株耐药,耐药率为36.67%(33/90);27株革兰氏阳性菌中有25株耐药株,耐药率为92.59%(25/17)。结论不同地区牧场采集的生牛乳中细菌污染情况差异较大,污染随气温降低呈下降趋势。同时生乳中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率高,需进一步严格控制兽用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乳 致病菌 污染率 抗生素耐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