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作品数3450被引量7034H指数23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是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目前全国唯一的舞蹈学术期刊,现为中国国家级刊物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经过多年完善,学报栏目不断丰富发展,目前已涵盖舞蹈基础理论研究、舞蹈教育...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8-201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3982/J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450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建立中国芭蕾学派的思考及若干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树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6,共6页
进入21世纪,中国芭蕾学派的话题越发受到重视,一方面,中国芭蕾的迅速发展以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提升了中国芭蕾舞人的自信;另一方面,世界芭蕾舞六大学派的确立,也为中国芭蕾学派的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表明需要在... 进入21世纪,中国芭蕾学派的话题越发受到重视,一方面,中国芭蕾的迅速发展以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提升了中国芭蕾舞人的自信;另一方面,世界芭蕾舞六大学派的确立,也为中国芭蕾学派的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表明需要在舞蹈语汇、创作、教育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芭蕾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芭蕾学派 创作 教学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2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19,共1页
202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获评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自2014年起,每四年组织一次期刊评价。2022年底完成的第三轮评价... 202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获评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自2014年起,每四年组织一次期刊评价。2022年底完成的第三轮评价,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1924种老牌刊(创刊5年以上)、117种新创刊和148种外文刊,共计2189种期刊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社会科学评价 期刊评价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四年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从“长袖善舞”到“水袖技艺”——艺术批评视域下近代袖舞的跨文化实践与经典化轨迹
3
作者 李碧 彭志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5,共8页
袖舞作为中国雅乐舞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其较强的表演性为观众所喜爱。在近代新旧文化交替、碰撞的过程中,尽管传统舞蹈受到西方交谊舞和现代舞的冲击,但对这一时期戏曲舞蹈的丰富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袖舞在戏曲中的跨文化实验... 袖舞作为中国雅乐舞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其较强的表演性为观众所喜爱。在近代新旧文化交替、碰撞的过程中,尽管传统舞蹈受到西方交谊舞和现代舞的冲击,但对这一时期戏曲舞蹈的丰富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袖舞在戏曲中的跨文化实验既得到跨艺术门类的文化认同,又受到跨文化群体的高度评价。从“长袖善舞”到“水袖技艺”的经典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梅舞”的跨文化认同和海外传播;二是“程派”艺术对水袖技艺的理论重塑;三是当时新型媒体评论的推动和关注。由此,在近代改良主义思潮下,袖舞这一传统技艺以跨文化创新之路得以焕发青春,适应新的土壤,成就新的经典,至今仍广泛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舞 水袖 跨文化 经典化
原文传递
两种现代性:“民族舞剧”与“中国舞剧”的创作实践及观念争鸣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文惠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4,共8页
“民族舞剧”与“中国舞剧”之争作为新时期舞剧创作实践与观念更新的一次重要争鸣,呈现出舞剧艺术由革命现代性向审美现代性转换与更替的多元面貌,勾勒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舞剧艺术发展的两种现代性图景。此次争鸣由新时期舞剧创作... “民族舞剧”与“中国舞剧”之争作为新时期舞剧创作实践与观念更新的一次重要争鸣,呈现出舞剧艺术由革命现代性向审美现代性转换与更替的多元面貌,勾勒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舞剧艺术发展的两种现代性图景。此次争鸣由新时期舞剧创作的实践引发,从舞剧观念上持续引发了关于中国舞蹈的发展创新与古典、民间、西方之间关系的探讨,推动了中国舞剧创作观念的更新,奠定了新时期舞剧艺术多元开放的发展格局,体现出中国舞剧在自我与他者之间不断审视与探索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剧 民族化 革命现代性 中国舞剧 审美现代性
原文传递
北京舞蹈学院“十三五”规划成果展 舞蹈考级院
5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2-F0002,I0001-I0002,共3页
舞蹈考级院以“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实现高水平舞蹈普及教育为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舞蹈美育的教学体系,以教材研发、师资培训、考试评价、课程推广为手段,搭建立足首都、面向全国及海外的舞蹈素质教育服务平台。“十三五... 舞蹈考级院以“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实现高水平舞蹈普及教育为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舞蹈美育的教学体系,以教材研发、师资培训、考试评价、课程推广为手段,搭建立足首都、面向全国及海外的舞蹈素质教育服务平台。“十三五”期间,考级院足迹遍布全国33个省级行政单位(含港澳台地区),在德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拥有多家合作单位,规模不断扩大,海内外参加北京舞蹈学院考级学生累计达340万人次,参加北京舞蹈学院考级教师培训约38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评价 教师培训 师资培训 北京舞蹈学院 成果展 服务平台 舞蹈考级 教材研发
原文传递
身体与姿态:舞蹈《唐宫夜宴》的跨媒介表演性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斌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9,共7页
“跨媒介的表演性”是电视舞蹈《唐宫夜宴》制作并产生影响的一个显著特点。该舞蹈在对荷花奖中国古典舞作品《唐俑》的引用中形成自己的影像化存在,即“舞蹈影像”;同时在引用中形成一种特殊形态的舞蹈,即“影像舞蹈”。通过AR技术呈... “跨媒介的表演性”是电视舞蹈《唐宫夜宴》制作并产生影响的一个显著特点。该舞蹈在对荷花奖中国古典舞作品《唐俑》的引用中形成自己的影像化存在,即“舞蹈影像”;同时在引用中形成一种特殊形态的舞蹈,即“影像舞蹈”。通过AR技术呈现建筑、绘画、文物等,影像化、历史化、具体化、陌生化的身体存在构成了演员的舞蹈身体,形成一种关乎人存在的“身体网络”,从而在凝视、共鸣、想象中完成审美缝合。现代化进程中身体文化、审美及身体重压等促成了身体的反向能动性:人主动寻找基于身体的文化、审美或消费,通过与艺术、社会间的跨媒介表演性而达到人的现实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表演性 影像舞蹈 影像身体 身体网络 存在姿态
原文传递
朝鲜半岛剑器舞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傲翼 廖婧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4,共7页
剑舞于三国时期的高句丽由中国传至朝鲜半岛后,不断吸收当地文化元素,在三国时期与黄昌郎英勇为国牺牲的传说相结合,形成带有民族色彩的剑器舞。高丽时期的剑器舞继承了三国时期假面童子舞的表演形式,在八关会、燃灯会等国家性祭奠中与... 剑舞于三国时期的高句丽由中国传至朝鲜半岛后,不断吸收当地文化元素,在三国时期与黄昌郎英勇为国牺牲的传说相结合,形成带有民族色彩的剑器舞。高丽时期的剑器舞继承了三国时期假面童子舞的表演形式,在八关会、燃灯会等国家性祭奠中与处容舞并行演出,带有供佛娱乐性质。由于高丽时期设置了专门培养音乐人才的机构,出现专业舞台,剑器舞的艺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至朝鲜时期,由于"抑佛崇儒"的理念,剑器舞在八关、燃灯会等仪式频繁上演的盛景不再。不过由于受众层的扩大,剑器舞开始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娱乐化、地方化等特点,较之前更为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器舞 朝鲜半岛 三国时期 高丽时期 朝鲜时期 演变
原文传递
民族的身体、艺术的表达、科学的训练——纯正身体文化基因探寻与传统舞种专业建设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度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文章以纯正身体文化基因探寻下的传统舞种专业建设思考为切入点,反思当下传统舞种专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当下建构"内生现代化与传统延续性"并重,具有国家文化形象高度标识的身体文化基因的可能性,以此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舞... 文章以纯正身体文化基因探寻下的传统舞种专业建设思考为切入点,反思当下传统舞种专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当下建构"内生现代化与传统延续性"并重,具有国家文化形象高度标识的身体文化基因的可能性,以此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舞蹈表达诉求,推动传统舞种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以诉求对接、需求对位、特色凸显为核心,不断探索以我们自身文化形态与认知为基础的中国舞蹈身体文化与审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诉求 传统舞种专业建设 身体文化基因
原文传递
素质教育舞蹈课本科教学实践探析
9
作者 屈红梅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2,共5页
长期以来,中国面向未来的学校舞蹈美育发展需求与综合素质型、创新型舞蹈师资的严重短缺,形成了鲜明反差。在此背景下,北京舞蹈学院于2015年成立教育学院,2017年素质教育舞蹈课成为该院首门原创性舞蹈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文章围绕课程... 长期以来,中国面向未来的学校舞蹈美育发展需求与综合素质型、创新型舞蹈师资的严重短缺,形成了鲜明反差。在此背景下,北京舞蹈学院于2015年成立教育学院,2017年素质教育舞蹈课成为该院首门原创性舞蹈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文章围绕课程核心任务、培养主线,展开新时代学校舞蹈美育人才培养的反思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教育专业 素质教育舞蹈课 本科教学
原文传递
《红珊瑚》
10
作者 林毅(摄影)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南宋张鎡南湖别业中的舞蹈空间探幽
11
作者 尹航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1,共7页
南湖别业为南宋张鎡精心构筑的私家宅园,亦是当时临安士人酬唱雅集的重要场所。其中的舞蹈空间异常繁复精妙,有着"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的盛誉。张鎡的园林原为其曾祖张俊所得的御赐宅第,显赫的家世和巨额的财富是这方舞... 南湖别业为南宋张鎡精心构筑的私家宅园,亦是当时临安士人酬唱雅集的重要场所。其中的舞蹈空间异常繁复精妙,有着"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的盛誉。张鎡的园林原为其曾祖张俊所得的御赐宅第,显赫的家世和巨额的财富是这方舞蹈空间得以构筑而成的重要因素。张鎡本人的诗书才情、生平遭际以及对南湖的悉心营建则促成了此空间的最终形成。张鎡交游甚广,常设宴娱宾,其座上宾多为权贵政要及文坛名将。南湖别业不啻为引客观舞、谈诗论道的绝佳场所。虚堂中的"牡丹会"更恰似帘间浮香的仙境,舞容、舞服等几乎堪比宋代宫廷《花舞》。此空间于南宋诸多士人园林中自有其独特微妙之处,确可称之为稀有难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鎡 南湖别业 舞蹈空间 “牡丹会” 《花舞》
原文传递
广西瑶族舞蹈服饰文化意蕴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逸 孟庆凯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70-75,共6页
服饰是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舞蹈由"舞、道、服"构成一个作品三位一体的整体系统。在广西瑶族民间舞蹈中,服饰不仅关乎内容与形式、表演、情境、场域、气氛,而且作为文化符号及民族标识承载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及生活民... 服饰是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舞蹈由"舞、道、服"构成一个作品三位一体的整体系统。在广西瑶族民间舞蹈中,服饰不仅关乎内容与形式、表演、情境、场域、气氛,而且作为文化符号及民族标识承载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及生活民俗,蕴含着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审美风尚、价值取向等民族文化,体现鲜明独特的文化特质。今天,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瑶族舞蹈服饰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更值得我们关注、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瑶族 舞蹈 民族服饰 图案与图像 文化符号
原文传递
“区域文化”语境中岭南舞蹈创作的理念引导——由国家艺术基金《岭南舞蹈编创人才培养》项目谈起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骁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5期109-114,共6页
区域文化作为整体文化认知的一个局部地理概念,有其地域定位与人文环境的独特个性和区位界定。"岭南舞蹈"作为岭南区域文化的一个分支,十五年来成为区域舞蹈研究的热点,指导着区域内舞蹈理论研究、创作、表演、教育的发展方... 区域文化作为整体文化认知的一个局部地理概念,有其地域定位与人文环境的独特个性和区位界定。"岭南舞蹈"作为岭南区域文化的一个分支,十五年来成为区域舞蹈研究的热点,指导着区域内舞蹈理论研究、创作、表演、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岭南舞蹈"如何在"区域文化"语境中展开创作理念的教育转变与创作实践,再次探索"岭南舞蹈"概念提出以来面临的创作问题,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舞蹈编创群体的成长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岭南舞蹈 创作理念
原文传递
身体与舞蹈戏剧构作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岩 李亦男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3期80-85,共6页
"戏剧构作"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职务。它指的是以戏剧构作的工作方法而工作的人。在剧场创作过程中设立戏剧构作这个职业,主要是为了保证剧场演出作品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政治性,即强调艺术作品与当下社会现实之间的紧... "戏剧构作"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职务。它指的是以戏剧构作的工作方法而工作的人。在剧场创作过程中设立戏剧构作这个职业,主要是为了保证剧场演出作品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政治性,即强调艺术作品与当下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戏剧构作也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剧场创作方式,即一个演出的出发点不再限于还原剧本本身,而可以是多种角度的。在新型剧场创作中,对舞者身体的研究是重要的创作角度。舞者的身体不再是理想化的、程式化的,身体不再单为外部文本的叙述而服务,而是资料式的——身体本身也是文本。在身体与舞蹈戏剧构作之下,舞者个人身体空间的展演所观照的是真实社会公共空间中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构作 当代剧场艺术 身体 舞蹈戏剧构作
原文传递
醒狮表演的礼节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志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以礼仪与禁忌的相关理论和田野材料为基础,探讨醒狮表演中的礼节行为,认为醒狮表演时所遵循的礼仪、禁忌与规则,是源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再生产出独特的乐舞形式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 醒狮 礼仪 禁忌 再生产
原文传递
舞剧《长征·九死一生》的时空叙事与舞台意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薇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4期91-95,共5页
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的舞剧《长征·九死一生》用现代舞特有的表现方式,对长征这一历史题材进行了重新的解构与建构。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舞剧《长征·九死一生》中的双时空叙事,以及就舞剧中现代舞的语言是否需要继续锤炼,结构是... 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的舞剧《长征·九死一生》用现代舞特有的表现方式,对长征这一历史题材进行了重新的解构与建构。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舞剧《长征·九死一生》中的双时空叙事,以及就舞剧中现代舞的语言是否需要继续锤炼,结构是否需要继续斟酌,视角是否需要多样化处理和道具是否需要更为贴切地使用等问题都作出相关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现代舞 长征
原文传递
中外标准舞华尔兹竞赛套路编排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丹 黄俊亚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标准舞选手的竞技能力是以竞赛套路为载体呈现给观众与裁判的。竞赛套路的创新编排是制胜的核心要素,它往往与舞步、音乐、空间、时间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以中外优秀标准舞选手华尔兹竞赛套路的编排为依据,对比中国在参与竞赛时套路编排... 标准舞选手的竞技能力是以竞赛套路为载体呈现给观众与裁判的。竞赛套路的创新编排是制胜的核心要素,它往往与舞步、音乐、空间、时间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以中外优秀标准舞选手华尔兹竞赛套路的编排为依据,对比中国在参与竞赛时套路编排上存在的不足,找寻突破点,旨在优化标准舞竞赛套路,在探索多维空间、多元运用编排模式的基础上,为中国标准舞项目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舞 华尔兹 竞赛套路 编排
原文传递
解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四种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捷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5期83-86,共4页
文章对舞剧、音乐剧不同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包括时间性结构在内的叙述语境之建构、叙述视角的延续与变换、整全与局部之关系、叙述节奏与段落甄选原则。文章解析约翰·克兰科(John Cranko)、安杰林·普... 文章对舞剧、音乐剧不同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包括时间性结构在内的叙述语境之建构、叙述视角的延续与变换、整全与局部之关系、叙述节奏与段落甄选原则。文章解析约翰·克兰科(John Cranko)、安杰林·普林祖卡(Angelin Preljocaj)、沙莎·瓦兹(Sasha Waltz)的舞剧及音乐剧共四个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结构特征,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舞台艺术形式表演进行对比论证,聚焦于舞台艺术作品结构的实践与学理性探讨,旨在为表演艺术的舞台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罗密欧与朱丽叶》 舞剧 音乐剧
原文传递
“所有的舞台作品都是戏剧性的”--马修·伯恩访谈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修·伯恩 张延杰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6期1-2,共2页
张延杰(以下简称张):您被认为是当代芭蕾最成功的革新者之一,如我们所知,英国戏剧芭蕾有着悠久传统,从弗雷德里克?阿什顿(Frederick Ashton)、安东尼?图德(Antony Tudor)到肯尼思?麦克米伦(Kenneth Macmillan)和约翰·克兰科(JohnCr... 张延杰(以下简称张):您被认为是当代芭蕾最成功的革新者之一,如我们所知,英国戏剧芭蕾有着悠久传统,从弗雷德里克?阿什顿(Frederick Ashton)、安东尼?图德(Antony Tudor)到肯尼思?麦克米伦(Kenneth Macmillan)和约翰·克兰科(JohnCranko)。那么您在进行芭蕾舞剧的创新时,是否从英国芭蕾传统中或者从英国这些伟大的芭蕾编导身上学到过什么?他们是否给予您创作上的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性 戏剧芭蕾 马修 作品 舞台 麦克米伦 芭蕾舞剧 英国
原文传递
2017年度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廖燕飞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从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我国在《公约》框架下开展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这期间,作为"非遗"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舞蹈,其保护实践为"非遗"的分类保... 从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我国在《公约》框架下开展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这期间,作为"非遗"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舞蹈,其保护实践为"非遗"的分类保护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本文从申报与认定、记录与保存、宣传与展示、传承、理论研究和存在的问题六个方面对2017年度传统舞蹈类"非遗"保护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传统舞蹈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