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江苏调味副食品》

作品数2018被引量3779H指数19
本刊主要刊载有关食品、调味品、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行业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研究简报以及反映最新成果的科技快讯。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产品开发”“生产与技术”“分析与检测”“营养与保健”“食品加工...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江苏省调味副食品行业协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6-848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235/TS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2,018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3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江苏调味副食品》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刊物(季刊)。创刊于1982年1月。本刊主要刊载有关食品、调味品、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行业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研究简报以及反映最新成果... 《江苏调味副食品》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刊物(季刊)。创刊于1982年1月。本刊主要刊载有关食品、调味品、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行业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研究简报以及反映最新成果的科技快讯。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产品开发”“生产与技术”“分析与检测”“营养与保健”“食品加工”“食品安全”“饮食文化”“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刊物 营养保健品 食品加工 饮食文化 学术论文 食品安全 文献综述 副食品
下载PDF
葛根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邓敏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3年第4期1-3,共3页
葛根是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综述近年来葛根在面点、饮品、乳制品等食品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葛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葛根 食品 应用
下载PDF
腌制盐中可培养嗜盐古菌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康舒 厉思雅 +3 位作者 杨蓓思 杨晓妍 崔恒林 侯靖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2年第3期35-40,共6页
以我国不同产地的三种海盐(海湾、中盐、小伙子)和两种湖盐(雪天、茶卡)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法分离其中的嗜盐古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多样性指数和Bray-Curtis距离,探究腌制盐中可培养嗜盐古菌的多样性。结果发现,两种加碘盐... 以我国不同产地的三种海盐(海湾、中盐、小伙子)和两种湖盐(雪天、茶卡)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法分离其中的嗜盐古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多样性指数和Bray-Curtis距离,探究腌制盐中可培养嗜盐古菌的多样性。结果发现,两种加碘盐(海湾和雪天)样品中嗜盐古菌总数最少,中盐样品中嗜盐古菌总数最多。腌制盐样品中含有大量嗜盐古菌新类群,中盐和小伙子样品中嗜盐古菌群落多样性较大。Bray-Curtis距离分析表明,雪天和茶卡两种湖盐的嗜盐古菌群落组成较相似。腌制盐含有较丰富的嗜盐古菌,且不同腌制盐的嗜盐古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盐 嗜盐古菌 分离 多样性 16S rRNA
下载PDF
传统海绵蛋糕配方及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向波 尤香玲 +1 位作者 钟志惠 崔映琪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1年第2期20-22,共3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海绵蛋糕的最佳配方及工艺:鸡蛋220 g、细砂糖90 g、蛋糕油5 g、低筋面粉100 g、液态酥油25 g,以上火180℃、下火160℃烘烤16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海绵蛋糕色泽金黄、质地松软、组织细腻、品质最佳。
关键词 海绵蛋糕 配方 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腐乳中大豆转基因成分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银叶 许佩勤 +1 位作者 庄俊钰 冯志强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9年第2期33-35,44,共4页
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条件,运用此技术检测从腐乳中提取的DNA来判定腐乳样品是否含有大豆转基因成分。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法检出限为0.1%,而且操作简便,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腐乳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转基因
下载PDF
广式羊肉汤药材配方优化研究
6
作者 郝志阔 姜坤 +1 位作者 李桥 王银芬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9年第4期31-34,共4页
结合广式老火汤和各地制作羊肉汤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水平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来研究广式羊肉汤制作工艺中药材配方比例,得出广式羊肉汤药材最佳配方:羊肉1500 g、水3000 g、当归60 g、姜片80 g、玉竹25 g、枸杞30 g、竹蔗100 g、党... 结合广式老火汤和各地制作羊肉汤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水平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来研究广式羊肉汤制作工艺中药材配方比例,得出广式羊肉汤药材最佳配方:羊肉1500 g、水3000 g、当归60 g、姜片80 g、玉竹25 g、枸杞30 g、竹蔗100 g、党参50 g。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广式羊肉汤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羊肉汤 药材 配方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鲜姜红曲酒的生产与研制
7
作者 乐军 汪建国 朱卿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8年第4期26-28,共3页
以大米和鲜姜为主要原料、酒药和红曲为糖化发酵剂酿造红曲酒,通过蒸煮、糖化发酵、压榨、煎酒、陈酿、勾兑及调味等工序制得鲜姜红曲酒,并在压榨分离的清酒中添加蜂蜜,以此作为澄清剂和营养改良剂。该酒呈橙红色,清亮透明,具有红曲酒... 以大米和鲜姜为主要原料、酒药和红曲为糖化发酵剂酿造红曲酒,通过蒸煮、糖化发酵、压榨、煎酒、陈酿、勾兑及调味等工序制得鲜姜红曲酒,并在压榨分离的清酒中添加蜂蜜,以此作为澄清剂和营养改良剂。该酒呈橙红色,清亮透明,具有红曲酒特有的清雅香气,口味协调,鲜甜醇和,微带鲜姜回味,是一种低酒度、高营养且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红曲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姜 大米 加工酿造 红曲酒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枸杞软糖工艺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其英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8年第1期18-22,27,共6页
以明胶为凝固剂,用浓缩枸杞汁溶化明胶来研制新型功能性软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白砂糖、明胶、柠檬酸和葡萄糖浆的添加量对软糖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枸杞软糖工艺配方,采用感官评价、质构分析等方法对产品感官质量、理... 以明胶为凝固剂,用浓缩枸杞汁溶化明胶来研制新型功能性软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白砂糖、明胶、柠檬酸和葡萄糖浆的添加量对软糖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枸杞软糖工艺配方,采用感官评价、质构分析等方法对产品感官质量、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白砂糖添加量和葡萄糖浆添加量交互作用影响显著,确定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明胶9.28%、白砂糖36.16%、葡萄糖浆51.84%、柠檬酸0.39%、柠檬酸钠0.15%、香精1 m L。所得产品枸杞味浓郁,弹性好,韧性足,耐咀嚼,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糖 明胶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壮族文化与饮食习俗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廖炎钧 马爱萍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5年第3期41-44,共4页
壮族人民聚居于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壮族文化,壮族文化无形之中影响了壮族人民的饮食习俗。可以从壮族的稻作文化、岭南文化、山水文化和宗教文化入手,来探讨壮族文化对壮族人民饮食习俗的影响。
关键词 壮族文化 饮食习俗 影响
下载PDF
高纤紫薯桃酥的研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玲玲 陈景鑫 张巍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5年第2期14-17,共4页
在传统桃酥配方的基础上,添加绿豆渣粉、紫薯粉,研制高纤紫薯桃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紫薯粉与面粉形成预拌粉(比例为20∶80),其他成分的添加量分别为绵白糖40%、大豆油45%、绿豆渣粉10%、复配膨松剂(小苏打与泡打粉比例... 在传统桃酥配方的基础上,添加绿豆渣粉、紫薯粉,研制高纤紫薯桃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紫薯粉与面粉形成预拌粉(比例为20∶80),其他成分的添加量分别为绵白糖40%、大豆油45%、绿豆渣粉10%、复配膨松剂(小苏打与泡打粉比例为1∶2)1.1%。将产品与传统桃酥进行对比,其蛋白质利用率、膳食纤维及矿物质含量均有所提高,更符合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渣粉 紫薯粉 桃酥
下载PDF
植物精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双 王成忠 +1 位作者 唐晓璇 王晓华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4年第4期7-9,共3页
随着植物精油应用领域的扩大,其提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提取技术和方法。综合介绍几种植物精油提取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包括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法、超高压提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微胶囊... 随着植物精油应用领域的扩大,其提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提取技术和方法。综合介绍几种植物精油提取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包括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法、超高压提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微胶囊双水相萃取、酶法辅助提取、同时蒸馏-静置顶空液相微萃取、亚临界萃取、超临界CO2萃取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提取技术 发展前景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蒲洪兵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2年第6期5-8,共4页
概述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和缺点等,分析基于细菌计数法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Gunasekera等人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意义;分析Matsunaga等人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评述Tenover等人基于... 概述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和缺点等,分析基于细菌计数法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Gunasekera等人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意义;分析Matsunaga等人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评述Tenover等人基于PCR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概述Widjoat等人基于免疫学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最后对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研究
下载PDF
四种液体调味料的生产工艺 被引量:1
13
作者 巩发永 李静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1年第2期34-37,43,共5页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液体调味料的生产工艺,针对蚝油、鱼露、五香汁和烧烤汁等4种液体调味料的生产工艺特点,对其加工中涉及的主要设备、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生产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液体 调味料 生产工艺
下载PDF
征稿启事
14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0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 数字化期刊 综合评价 数据库 副食品
下载PDF
黄酒中主要上头物质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毛青钟 石彩琴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0年第3期17-21,26,共6页
为了对黄酒中高级醇的高含量及在黄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含量高级醇的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对黄酒与其它酿造酒中高级醇含量进行了比较,认为高级醇既是黄酒的呈香、呈味物质,也是饮用黄酒后的上头物质。阐述了高级醇在黄酒生产中合成途... 为了对黄酒中高级醇的高含量及在黄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含量高级醇的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对黄酒与其它酿造酒中高级醇含量进行了比较,认为高级醇既是黄酒的呈香、呈味物质,也是饮用黄酒后的上头物质。阐述了高级醇在黄酒生产中合成途径有埃尔利希形成机制和特定的氨基酸形成特定的高级醇,并介绍了黄酒生产中如何控制高级醇生成量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高级醇 因素 控制技术
下载PDF
红曲代谢产物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平 罗金亮 周礼红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为了充分利用红曲,对红曲的多种代谢产物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红曲色素、抑菌性物质、降胆固醇和血糖血压类物质、预防冠心病物质、治疗骨质疏松类物质、酶类活性物质、其它代谢物质及真菌毒素等生理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功能,同时展望了... 为了充分利用红曲,对红曲的多种代谢产物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红曲色素、抑菌性物质、降胆固醇和血糖血压类物质、预防冠心病物质、治疗骨质疏松类物质、酶类活性物质、其它代谢物质及真菌毒素等生理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功能,同时展望了红曲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代谢产物 研究现状 前景
下载PDF
征稿启事
17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7年第5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来源期刊 稿件 来稿 副食品
下载PDF
超高胡萝卜素浓缩汁技术获突破性进展
18
作者 武剑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6年第6期38-38,共1页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在提高胡萝卜浓缩汁胡萝卜素含量和品质的工业化工艺技术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解决了超高胡萝卜素含量浓缩汁的重大技术难题,比国际传统工...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在提高胡萝卜浓缩汁胡萝卜素含量和品质的工业化工艺技术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解决了超高胡萝卜素含量浓缩汁的重大技术难题,比国际传统工艺提高3倍左右,并实现了质量可控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素含量 胡萝卜浓缩汁 突破性 技术 工业化生产 自主知识产权 传统工艺 发育生物学
下载PDF
刺梨酒发酵过程中VitC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兰 刘红霞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6年第1期13-15,27,共4页
为给刺梨的开发利用和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用碘量法对刺梨酒发酵过程中V itC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出:发酵前期,酒精度低,发酵液中V itC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当酒精度不断升高,V itC含量开始逐渐下降,当降低到一定值且酒精度... 为给刺梨的开发利用和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用碘量法对刺梨酒发酵过程中V itC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出:发酵前期,酒精度低,发酵液中V itC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当酒精度不断升高,V itC含量开始逐渐下降,当降低到一定值且酒精度处于稳定状态时,V itC的含量则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而后又开始下降。同时,通过对刺梨在不同温度和酒精度溶液中浸提时V itC变化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刺梨酒发酵过程中V itC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发酵 VITC 测定 刺梨酒
下载PDF
马铃薯食品加工新工艺
20
作者 孙福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5年第5期31-32,共2页
马铃薯食用非常普遍,因其淀粉及水分含量高,不易贮存,容易变质而不能食用。介绍了4种马铃薯新产品,即营养丰富的马铃薯酱、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马铃薯菠萝豆、用途广泛的马铃薯饴糖、用作调味的马铃薯鲜醋,并简述了它们的生产工艺。
关键词 马铃薯 新产品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