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教材通讯》

作品数22被引量9H指数1
  •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546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力学教学中的两点尝试
1
作者 熊慧而 《教材通讯》 1991年第4期43-44,共2页
一、拉压超静定问题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静不定问题,其中建立变形协调方程是解题的难点。一般教材将载荷超静定问题与温度应力、装配应力分开讲述,分开建立变形协调方程,这样就更增加了学生解题的困难。为此,我在教学中引入了初变形的... 一、拉压超静定问题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静不定问题,其中建立变形协调方程是解题的难点。一般教材将载荷超静定问题与温度应力、装配应力分开讲述,分开建立变形协调方程,这样就更增加了学生解题的困难。为此,我在教学中引入了初变形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教学
下载PDF
椭圆偏振光的旋向及旋速
2
作者 郑树梓 王继少 《教材通讯》 1991年第4期36-37,共2页
如何判断椭圆偏振光的旋向,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些物理学教材和光学专著中,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并不完善,且有错误之处,另外,大部分书均未提及旋转速率问题,偶有,也不正确。本文将首先导出判断椭圆偏振光旋向及旋速的普遍公式... 如何判断椭圆偏振光的旋向,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些物理学教材和光学专著中,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并不完善,且有错误之处,另外,大部分书均未提及旋转速率问题,偶有,也不正确。本文将首先导出判断椭圆偏振光旋向及旋速的普遍公式,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偏振兴 物理光学
下载PDF
应力分析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定理
3
作者 李家杰 《教材通讯》 1991年第1期39-40,共2页
材料力学教材中,分析平面应力状态时,论证了一点处两个互相垂直微分面上正应力之和保持常数(即该点处两个主应力之和)、剪应力服从互等定理,但对于两个互不垂直平面上应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一般都未能涉及,只是编入一些有关的习题。这... 材料力学教材中,分析平面应力状态时,论证了一点处两个互相垂直微分面上正应力之和保持常数(即该点处两个主应力之和)、剪应力服从互等定理,但对于两个互不垂直平面上应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一般都未能涉及,只是编入一些有关的习题。这些习题中既给出了两面上的应力σ_a、τ_a 和σ_β、τ_β,又注明了两面之间的夹角θ,要求该点处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见图1)。实际上,两面的应力与其间的夹角互相并非独立,因此二者不是任意给出的。对其间存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应力
下载PDF
确定瞬时静止时加速度瞬心的简便方法
4
作者 张焕泉 《教材通讯》 1991年第2期30-33,共4页
现行理论力学教材中,一般都引入瞬时平动和瞬时转动的概念,并介绍了速度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本文提出瞬时静止的概念,以解决在某些特殊情况(解习题时常遇到)下,加速度瞬心也会象速度瞬心那样容易找出。
关键词 理论力学 瞬时静止 加速度瞬心
下载PDF
耦合判断与坐标选取
5
作者 陈立群 《教材通讯》 1991年第4期40-41,共2页
近几年出版的一些振动教材曾断言“系统是静力耦合还是动力耦合,抑或既是静力耦合又是动力耦合,这与系统的广义坐标选取有关”,国外一些有影响的振动著述也有类似说法,如“运动方程系中的耦合,取决于位移坐标的选择”,“耦合的性质决定... 近几年出版的一些振动教材曾断言“系统是静力耦合还是动力耦合,抑或既是静力耦合又是动力耦合,这与系统的广义坐标选取有关”,国外一些有影响的振动著述也有类似说法,如“运动方程系中的耦合,取决于位移坐标的选择”,“耦合的性质决定于所选用的坐标”。实际上前述断言是不正确的。我们先分析一个讲授振动时常举的例子。图1所示的系统,若选取 A 点位移 y 和杆绕 A 点转动角θ为广义坐标,则一般认为此时呈现静力耦合和动力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理论 耦合 坐标
下载PDF
工科理论力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6
作者 王永正 《教材通讯》 1991年第3期39-40,共2页
工科的理论力学教材内容虽应突出力学知识在工程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仍应尽量保持理论上的严密性。笔者认为,现行教材在这一方面尚有一些不足之处,试举例如下。一、关于力矩的概念现行教材都直接从实践经验(用扳手拧螺帽,用力推门等)来... 工科的理论力学教材内容虽应突出力学知识在工程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仍应尽量保持理论上的严密性。笔者认为,现行教材在这一方面尚有一些不足之处,试举例如下。一、关于力矩的概念现行教材都直接从实践经验(用扳手拧螺帽,用力推门等)来建立力矩概念,这样做缺乏理论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力学 教材
下载PDF
利用单位阶跃函数求拉氏变换
7
作者 张容万 《教材通讯》 1991年第5期40-41,共2页
在拉氏变换的教学中,求给定函数的拉氏变换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一般的初等函数,可利用某些常见函数如e<sup>kt</sup>、sinkt、coskt、 t<sup>k</sup>(k】-1)的拉氏变换公式及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直接来求,例... 在拉氏变换的教学中,求给定函数的拉氏变换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一般的初等函数,可利用某些常见函数如e<sup>kt</sup>、sinkt、coskt、 t<sup>k</sup>(k】-1)的拉氏变换公式及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直接来求,例如教材[1]附录II“拉氏变换简表”中的大部分函数的象函数都可以这样求出。然而,对于另一些函数如分段函数、周期函数等,则需进行积分运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论 拉普拉斯变换
下载PDF
关于“解析延拓”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张培璇 《教材通讯》 1991年第3期38-39,共2页
“解析延拓”部分是现行复变函数教材中的薄弱环节。鉴于这部分在复变函数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而需进一步探讨,这里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一、解析延拓的概念体系从历史的演变过程来看,解析延拓的概念体系明显有三个层次: 1.解析延拓概... “解析延拓”部分是现行复变函数教材中的薄弱环节。鉴于这部分在复变函数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而需进一步探讨,这里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一、解析延拓的概念体系从历史的演变过程来看,解析延拓的概念体系明显有三个层次: 1.解析延拓概念的直观描述。 2.系统地论述外斯托拉斯的概念体系:元素、直接解析延拓、元素链、解析延拓、一般解析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变函数 解析开拓
下载PDF
关于“正弦级数,余弦级数”概念叙述的一点意见
9
作者 柏瑞 《教材通讯》 1991年第5期42-43,共2页
在目前工科院校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Fo-urier级数一章中,关于“正弦级数、余弦级数”这节内容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法,即从[0,π]区间上被展函数的奇偶延拓入手加以叙述的。例如在清华大学所编写的《高等数学(下)》
关键词 正弦级数 余弦级数 函数论
下载PDF
滑动矢量性质在刚体运动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薛克宗 《教材通讯》 1991年第5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运动学 刚体 理论力学 滑动矢量
下载PDF
判定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另一充分条件
11
作者 李显方 《教材通讯》 1991年第2期33-34,共2页
对可微的一元函数判定极值存在有两个充分条件:一是通过函数的一阶导数在驻点附近处的符号变化来判定;二是通过函数的二阶导数在驻点处的符号来判定。它们各有所长和局限性。然而,在二元函数的极值求法中,仅给出了判定极值存在的一个充... 对可微的一元函数判定极值存在有两个充分条件:一是通过函数的一阶导数在驻点附近处的符号变化来判定;二是通过函数的二阶导数在驻点处的符号来判定。它们各有所长和局限性。然而,在二元函数的极值求法中,仅给出了判定极值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如二元函数 z=f(x,y)的极值可通过 f<sub>xx</sub>,·f<sub>yy</sub>—f<sub>xy</sub><sup>2</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函数 极值 函数论
下载PDF
α—氨基酸和茚三酮显色反应机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忠云 《教材通讯》 1991年第2期36-37,共2页
国内外的有机化学教材对α-氨基酸和茚三酮显色反应机理的论述差异较大,对颜色及反应条件的见解也不一致,对此,我们提出如下粗浅的看法。一、显色反应机理一些教材认为α-氨基酸和茚三酮的反应机理是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茚三酮是强的... 国内外的有机化学教材对α-氨基酸和茚三酮显色反应机理的论述差异较大,对颜色及反应条件的见解也不一致,对此,我们提出如下粗浅的看法。一、显色反应机理一些教材认为α-氨基酸和茚三酮的反应机理是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茚三酮是强的氧化剂,它把α-氨基酸氧化成亚氨基酸,随后水解产生氨,最后由被还原的茚三酮、氨和茚三酮之间发生缩合,得到有色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氨基酸 茚三酮 显色反应
下载PDF
粗糙接触面是一种基本约束类型
13
作者 冯立富 《教材通讯》 1991年第1期40-41,共2页
现行理论力学教科书对于约束的定义在文字上不尽相同,在意义上也略有差异。总的看来,大都采用下述定义:即把限制质点系中各个质点的位置和运动的条件称为约束,它是由那些与质点系相接触的其它物体构成的。根据上述定义,我们来分析一个... 现行理论力学教科书对于约束的定义在文字上不尽相同,在意义上也略有差异。总的看来,大都采用下述定义:即把限制质点系中各个质点的位置和运动的条件称为约束,它是由那些与质点系相接触的其它物体构成的。根据上述定义,我们来分析一个例子。如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力学 约束 粗糙接触面
下载PDF
孤立带电体尖端电荷密度大的证明
14
作者 郭懿 《教材通讯》 1991年第1期37-38,43,共3页
关键词 电磁学 导体 电荷密度
下载PDF
可改写只读存储器的特殊应用
15
作者 汪一鸣 《教材通讯》 1991年第6期39-41,共3页
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是数字电路课程的核心内容。分析时,现行教材多已把重点放在一些典型的中规模集成电路上;而设计时,除了在讨论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涉及了一部分MSI外,主要还是用门电路和触发器来完成数字电路的... 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是数字电路课程的核心内容。分析时,现行教材多已把重点放在一些典型的中规模集成电路上;而设计时,除了在讨论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涉及了一部分MSI外,主要还是用门电路和触发器来完成数字电路的设计。本文介绍的用可改写只读存储器设计数字电路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读存储器 存储器 数字电路
下载PDF
负温下克劳修斯表述的统计诠释
16
作者 陈水生 《教材通讯》 1991年第1期36-37,共2页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是热力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在正绝对温度(简称正温)范围内,其表述的实验基础是尽人皆知的。自从1951年 Purell 和 Pound 等人在 LiF晶体的核自旋系统中发现负绝对温度(简称负温)现象后,由于 Ramsey 等人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是热力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在正绝对温度(简称正温)范围内,其表述的实验基础是尽人皆知的。自从1951年 Purell 和 Pound 等人在 LiF晶体的核自旋系统中发现负绝对温度(简称负温)现象后,由于 Ramsey 等人的工作,负温热力学也逐步完善起来。然而,Ramsey 关于“负温下克劳修斯表述仍成立”的假设,至今仍无直接的实验依据和恰当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克劳修斯表述 负温
下载PDF
佛尔哈德滴定法中的问题
17
作者 张胜寒 《教材通讯》 1991年第4期39-40,共2页
佛尔哈德法即以铁铵矾 NH<sub>4</sub>Fe(SO<sub>4</sub>)<sub>2</sub>·12H<sub>2</sub>O 为指示剂的沉淀滴定法,终点的到达是以稍过量的滴定剂SCN<sup>-</sup>与... 佛尔哈德法即以铁铵矾 NH<sub>4</sub>Fe(SO<sub>4</sub>)<sub>2</sub>·12H<sub>2</sub>O 为指示剂的沉淀滴定法,终点的到达是以稍过量的滴定剂SCN<sup>-</sup>与铁铵巩中的 Fe<sup>3+</sup>反应生成的红色络合物来指示的。对于所生成的络合物,有的教材认为是 Fe(SCN)<sub>3</sub>,有的则认为是络离子 FeSCN<sub>2+</sub>,因为这两种物质都是红色的。但是由于它们的配位数和稳定性不同,所以对指示剂用量及滴定误差的估算有很大的影响。如按生成 FeSCN<sup>2+</sup>计算,指示剂的理论用量为 Fe<sup>3+</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沉淀滴定法 佛尔哈德法
下载PDF
PAD—CL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18
作者 王祥 《教材通讯》 1991年第1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PAD-CL 程序系统 PAD
下载PDF
Kepler问题的矢量积分
19
作者 丁光涛 《教材通讯》 1991年第6期35-37,共3页
质点在有心力场中运动时对力心的角动量是守恒矢量;若力场是平方反比力场,则由于其动力学对称性,又存在新的矢量积分。本文将分别利用直角坐标系和柱坐标系,导出两个Kepler问题中特有的矢量积分:Hamilton矢量和Laplace-Runge-Lenz矢量,... 质点在有心力场中运动时对力心的角动量是守恒矢量;若力场是平方反比力场,则由于其动力学对称性,又存在新的矢量积分。本文将分别利用直角坐标系和柱坐标系,导出两个Kepler问题中特有的矢量积分:Hamilton矢量和Laplace-Runge-Lenz矢量,并简要讨论这两个矢量积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点 运动学 KEPLER
下载PDF
研究压杆稳定性应突出整体性效应
20
作者 郑航太 《教材通讯》 1991年第3期41-42,共2页
现行的材料力学教材中,大多认为临界应力的增大可以提高压杆稳定性。有不少教材将式σ<sub>cr</sub>/σ≥n<sub>w</sub>作为校核压杆稳定性的条件,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值得探讨。按此判断条件,由临界应力计算公式... 现行的材料力学教材中,大多认为临界应力的增大可以提高压杆稳定性。有不少教材将式σ<sub>cr</sub>/σ≥n<sub>w</sub>作为校核压杆稳定性的条件,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值得探讨。按此判断条件,由临界应力计算公式σ<sub>cr</sub>=π<sup>2</sup>E/λ<sup>2</sup>知,可通过减低压杆柔度λ值来增大临界应力σ<sub>cro</sub>又λ=ul/i,可设法增大i值以减低压杆柔度,从而达到提高压杆稳定性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压杆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