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作品数3996被引量20574H指数46
《经济林研究》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该刊于1983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刊。该刊是我国唯一的反映国内外经济林科学与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该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898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3-1117/S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3,996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个酿酒葡萄营养系的果实性状及品质综合评价
1
作者 牟德生 郭艳兰 +7 位作者 毛娟 张勤德 马宗桓 王鑫 陈胜 赵连鑫 晋敏 李栋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目的】为河西地区酿酒葡萄优良营养系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国外引入的25个酿酒葡萄营养系为材料,对其果实基本性状及品质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营养系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不同营养... 【目的】为河西地区酿酒葡萄优良营养系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国外引入的25个酿酒葡萄营养系为材料,对其果实基本性状及品质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营养系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不同营养系果实的单穗质量为108.93~298.28 g,以‘MB-598’‘ML-343’的果穗质量最大,分别为298.28、290.40 g,‘CS-VCR19’单穗质量最小,仅为108.93 g。不同营养系果粒纵径为12.082~16.540 mm,果粒横径为12.363~15.170 mm,单果质量为0.986~2.090 g,果形指数为0.815~1.230,其中‘S-471’‘MB-598’为大果粒,单果质量均达2 g以上,‘PN-VCR20’果粒最小,单果质量小于1 g。不同营养系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90%~27.540%,可溶性糖含量为16.830%~23.300%,可滴定酸含量为0.523%~1.250%,糖酸比为15.929~49.231,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173~0.397 mg/g。‘MB-R6’‘CF-215’‘ML-343’‘ML-VCR3’均表现为糖高酸低,糖酸比均大于40;‘ML-VCR13’‘CF-VCR10’‘CS-15’表现为糖低酸高,糖酸比均小于20。不同营养系果皮花青素含量为0.379~1.215 U,单宁含量为3.255~20.803 mg/g,总酚含量为5.07~24.5 mg/g,总类黄酮含量为1.106~3.930 U。其中‘PN-375’的花青素含量最高,为1.215 U;‘PN-VCR20’的单宁含量最高,达20.803 mg/g;‘MB-VCR6’‘MB-598’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24.590、24.382 mg/g,且显著高于其他营养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5个营养系果实品质的综合排名从优到劣依次为‘MB-598’‘PN-792’‘ML-343’‘S-471’‘PN-VCR18’‘CF-396’‘PN-375’‘PN-VCR9’‘ML-VCR101’‘PCD-VCR11’‘MB-VCR6’‘CF-215’‘ML-VCR3’‘CF-678’‘ML-VCR1’‘PCD-VCR8’‘PN-VCR20’‘PCD-VCR6’‘CF-VCR10’‘CS-170’‘CS-169’‘CS-VCR11’‘CS-VCR19’‘ML-VCR13’‘CS-15’。【结论】‘MB-598’‘PN-792’‘ML-343’‘S-471’‘PN-VCR18’‘CF-396’‘PN-375’在河西地区的品质表现优良,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营养系 果实性状 品质 评价
下载PDF
山桐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玲利 邓雯方 +3 位作者 卢晓宇 牛长太 田华 李泽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山桐子是我国本土的一种优质高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和工业用油原料树种,在园林观赏、生物能源、医疗保健、美容护肤等方面均有开发利用价值,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和粮油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收集了山桐... 山桐子是我国本土的一种优质高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和工业用油原料树种,在园林观赏、生物能源、医疗保健、美容护肤等方面均有开发利用价值,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和粮油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收集了山桐子开发利用相关研究报道,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分析了山桐子的种质资源及其分布、良种繁育、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与进展,并对其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对其开发利用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山桐子良种选育、栽培管理、加工工艺优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山桐子在中国的17个省(区、市)均有分布,属下变种的有毛叶山桐子、福建山桐子及长果山桐子,但优良品种较少;目前山桐子主要的繁育方法有播种、扦插、嫁接及组织培养等,其中嫁接是加快推进山桐子良种化、品种化的主要手段;山桐子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形成、芽苗增殖、壮苗、生根及移栽炼苗等研究均有开展,但开展时间较晚、进展相对缓慢。山桐子具有叶茂、花繁、气味芳香、果红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山桐子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其躯干挺直、木材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山桐子种子含油率高,其亚油酸含量高达60%~80%,山桐子油既可食用,又有医疗保健、美容护肤等功用;此外,山桐子油也可用于生产绿色环保型生物燃料、润滑剂等产品,其提取及精炼过程中的副产物可以当作生产动物饲料、生物肥、化妆品的主要原料。山桐子用途广泛,其产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生产上存在良种化程度低、栽培管理不当、深加工水平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了加强选育优良无性系、规范栽培管理技术、优化加工工艺、加强政府扶持和研发力度等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开发利用 种质资源 良种繁育 开发前景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量油茶籽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
3
作者 付宇新 周文才 +5 位作者 李博 曹冰 贺义昌 王召滢 曾凡新 雷小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280,共8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定量预测模型,及时获得油茶重要的经济性状指标并进行评价,以简便快速、绿色安全而又准确地测定大批量油茶样品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数据基础和依据。【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00份...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定量预测模型,及时获得油茶重要的经济性状指标并进行评价,以简便快速、绿色安全而又准确地测定大批量油茶样品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数据基础和依据。【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00份油茶样品的含油率(Oil content,OC)及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POA)、棕榈酸(Palmitic Acid,PA)、硬脂酸(Stearic acid,SA)、油酸(Oleic acid,OA)、亚油酸(Linoleic acid,LOA)、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 acid,USFA)、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 acid,SFA)的含量水平,并作为试验测定值。对其中90份样本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漫反射扫描方式,采集经过粉碎处理的油茶样品光谱,光谱序列通过光谱残差和特征残差结合的方法进行优化预处理,对光谱数据进行标准归一化,并结合导数法方法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油茶样品含油率和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定量预测模型。另外10份样本作为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构建的油茶籽粉OC、PA、POA、SA、OA、LOA、ALA、USFA和SFA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建模集回归系数(RC)和验证集回归系数(RP)均在0.69以上,其中OC和LOA均达到0.90以上,模型效果较好。9个定量模型中效果最差的为SA,RC和RP分别为0.7028和06917。各指标定量分析模型中建模均方根误差(SEC)和验证均方根误差(SEP)的比值在0.80~1.26之间,其中ALA和USFA的SEC/SEP比值最接近1,分别为0.99和1.00,其定量模型较佳。油茶样品脂肪酸组成模型SEC/SEP比值的相对偏差在0.034~0.220,说明构建的定量模型结果很好。【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实现快速、绿色安全和准确评价油茶样品的含油率和主要脂肪酸组成,用所构建的定量模型测定油茶籽粉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含量结果误差小,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在加快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的良种选育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近红外光谱 含油率 脂肪酸组成 定量模型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的‘冬枣’果实采后特征
4
作者 牛润滋 张钟 +3 位作者 宋珺宇 沈兵琪 吴翠云 李新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共12页
[目的]为‘冬枣’果实的采后品质维持及市场销售提供参考。[方法]以初红期大荔‘冬枣’果实为试材,室温贮藏9 d,分别于贮藏1、3、5、7、9 d时取样,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和代谢组,探究‘冬枣’果实采后不同贮藏期的生理代谢特征。[结果]‘冬... [目的]为‘冬枣’果实的采后品质维持及市场销售提供参考。[方法]以初红期大荔‘冬枣’果实为试材,室温贮藏9 d,分别于贮藏1、3、5、7、9 d时取样,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和代谢组,探究‘冬枣’果实采后不同贮藏期的生理代谢特征。[结果]‘冬枣’果实采后呼吸速率下降,且无呼吸高峰出现,符合非跃变型呼吸生理特征。室温条件下‘冬枣’果实失重率高,贮藏9 d时失重率达到9%,果皮快速转红且开始出现皱缩现象。抗氧化酶SOD活性、CAT活性在贮藏1~7 d时保持较高水平,贮藏7 d后下降。‘冬枣’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果糖、葡萄糖、琥珀酸、柠檬酸、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导致果实口感变差,营养成分减少;表儿茶素是含量最丰富的类黄酮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其含量显著下降,贮藏1 d时的含量是贮藏9 d时的3.23倍;其他大部分类黄酮在贮藏5 d时含量最高,贮藏5 d后含量下降,表明贮藏5 d后‘冬枣’果实抗氧化能力下降。[结论]通过了解‘冬枣’采后室温贮藏条件下主要营养成分和果实特征变化,构建‘冬枣’果实采后衰老的生理变化规律和代谢网络,明确了‘冬枣’果实采后室温下最佳自然货架期为5~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果实 采后特征 代谢组
下载PDF
湘西两种花色野生巨紫荆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和红晓 杨艳 黄斌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21,237,共10页
【目的】研究巨紫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其生理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子,为野生巨紫荆的引种驯化、苗木繁育和高效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野生红花巨紫荆和粉白花巨紫荆... 【目的】研究巨紫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其生理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子,为野生巨紫荆的引种驯化、苗木繁育和高效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野生红花巨紫荆和粉白花巨紫荆的光合作用日変化情况进行观测,并对巨紫荆的光合参数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红花和粉白花野生巨紫荆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双峰曲线的日变化趋势,其首个峰值均大于次峰值,最大值出现在10:00时前后,其“午休”现象均出现在12:00时;红花和粉白花野生巨紫荆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分别为4.47与2.59μmol∙m^(-2)s^(-1),红花巨紫荆的明显高于粉白花巨紫荆的,前者是后者的1.72倍;红花和粉白花野生巨紫荆的蒸腾速率日変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其日变化规律与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均基本一致,其蒸腾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14:00时左右。红花和粉白花野生巨紫荆的水分利用率,均从早上开始逐步降低至最低值后又逐步回升,红花巨紫荆的水分利用效率大部分时间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上,且其水分利用率的最低值比粉白花巨紫荆的最低值高出56.16%。红花巨紫荆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光照强度间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其它参数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粉白花巨紫荆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它参数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红花巨紫荆和粉白花巨紫荆的光合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红花巨紫荆的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率均较高,说明在有机物合成、抗逆性等方面红花巨紫荆的表现均较突出,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种质的生理特性进行合理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紫荆 光合速率 日变化 影响因子 湘西
下载PDF
霜冻前后野生余甘子果实功能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琼玲 张永辉 +5 位作者 罗会英 金杰 何璐 袁建民 瞿文林 沙毓沧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6,共8页
【目的】探明余甘子果实经过霜冻后风味更佳的原因。【方法】以永仁县野生余甘子林同一居群7株代表性植株为研究对象,在霜冻前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余甘子果实形态和功能成分指标,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了霜冻前后各指标的变... 【目的】探明余甘子果实经过霜冻后风味更佳的原因。【方法】以永仁县野生余甘子林同一居群7株代表性植株为研究对象,在霜冻前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余甘子果实形态和功能成分指标,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了霜冻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居群不同余甘子样株果实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总酸含量、总糖含量、SOD活性、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硒含量均有差异,其中霜冻前变异系数最大为硒含量(31.65),其次为氨基酸含量(27.52)。果实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总酚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霜冻后,余甘子果实形态差异显著,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总糖、总酚含量均增加。其中,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由26.82μmol/g增大到36.97μmol/g,总糖含量显著增加,由47.82 mg/g增加到52.97 mg/g,蛋白质含量增大,总酚含量均值变化最小,但蛋白质含量和总酚含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果实SOD活性、总酸含量、硒含量极显著降低,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霜冻有改变余甘子果实营养物质形成和积累的作用。生产中,霜冻前有利于采集维生素C、硒含量较高的余甘子果实;霜冻后余甘子果实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含量较高,有利于采集到的营养价值高且口感较好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 形态 功能成分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南方鲜食枣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燕燕 李承想 +2 位作者 张鹏 袁德义 谢斌斌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筛选适宜南方鲜食枣园生草栽培的草种。【方法】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为试材,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枣树的光合指标,研究不同生草栽培处理对鲜食枣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3个草种生草栽培处... 【目的】筛选适宜南方鲜食枣园生草栽培的草种。【方法】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为试材,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枣树的光合指标,研究不同生草栽培处理对鲜食枣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3个草种生草栽培处理均可促进鲜食枣的生长,其中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中鲜食枣的株高增幅、地径增幅、枣吊长度、SPAD值分别比对照高出30.94%、9.83%、11.58%、26.39%,优于其他处理。不同生草栽培处理中,鲜食枣的光合能力差异显著,其中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的最大光合速率为16.83 μmol/(m^2·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分别为11.62、3.36 μmol/(m^2·s),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鲜食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7:00,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11:00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79 μmol/(m^2·s)。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而胞间CO_2浓度呈早晚高、中午低的不规则"V"形曲线变化,在13:00降到最低值,之后又逐渐回升。按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均为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多年生黑麦草生草栽培处理、1年生黑麦草生草栽培处理、对照。【结论】综合各处理对鲜食枣主要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下,鲜食枣可充分利用光合有效辐射和CO_2,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促进树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鲜食枣 生长指标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基质配方对油茶容器苗根系生物量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佘远国 张莹 +3 位作者 曹克丽 李秀梅 章璐 汪洋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6,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基质配方对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的影响,揭示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规律,筛选最适合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基质配方,提高油茶容器苗的品质。【方法】以1年生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为材料,设置5种基质配方(黄心土、松林表土、菇渣... 【目的】了解不同基质配方对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的影响,揭示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规律,筛选最适合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基质配方,提高油茶容器苗的品质。【方法】以1年生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为材料,设置5种基质配方(黄心土、松林表土、菇渣、泥炭、粪土按不同体积比混合制成)和对照(园土)6个处理,选择10 cm×10 cm的聚乙烯袋为育苗容器,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试验,对容器苗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配方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各基质对油茶容器苗根系茎叶干质量、根系干质量、苗木干质量、根冠比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Ⅳ基质配方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最大,茎叶干质量为1.48 g,根系干质量为1.19 g,苗木干质量为2.67 g,根冠比为0.80,分别是CK的1.34、1.83、1.50、1.29倍。各基质对油茶苗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直径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Ⅳ基质配方处理的各根系形态指标最好,根系长度为280.32 cm,表面积为106.72 cm^2,体积为8.71 cm^3,直径为1.316 mm,分别是CK的1.78、1.94、3.03、1.34倍。根据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的平均隶属度由高到低排序,各基质配方处理依次为Ⅳ、Ⅴ、Ⅲ、Ⅱ、CK、Ⅰ,其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769、0.723、0.642、0.462、0.222和0.202,Ⅳ、Ⅴ、Ⅲ、Ⅱ基质的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的综合评价结果皆优于CK。【结论】油茶容器苗的根系生长与基质密切相关,基质配比对苗木根系生长所起的作用较大。在5种基质配方中,以Ⅳ基质配方比例(黄心土40%+松林表土15%+菇渣20%+泥炭20%+粪土5%)促进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的效果最好,是油茶育苗最佳基质,Ⅰ基质配方比例(黄心土80%+松林表土15%+粪土5%)的效果最差,不适合用于油茶育苗。基质中添加泥炭、菇渣等轻质材料,并适当加入黄心土、松林表土,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容器苗 基质配方 根系生物量 根系形态 隶属函数
下载PDF
山苍子果实发育及内含物、精油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9
作者 蓝公毅 陈景震 +2 位作者 马英姿 刘熙 周诗雨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1-208,共8页
【目的】研究山苍子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内含物含量、精油含量及组分的变化,为山苍子精油的精确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定期采集果实样品,记录果实形态的各项指标,测定果实内含物含量,用水蒸馏法提取果实精油,采用气相色谱... 【目的】研究山苍子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内含物含量、精油含量及组分的变化,为山苍子精油的精确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定期采集果实样品,记录果实形态的各项指标,测定果实内含物含量,用水蒸馏法提取果实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果实精油中的成分及含量变化。【结果】山苍子果实发育呈"S"型曲线生长特征,其横、纵径变化及千粒质量的变化与发育时间呈高度正相关;果实内含物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变化趋势相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含量在花后33 d时出现最低值,果实成熟后含量再次下降;蛋白质含量在发育初期先有小幅度上升后迅速下降,随后蛋白质含量迅速升高,果实成熟后含量又迅速下降,其中蛋白质含量与果实外部形态变化及精油积累具有相关性,在果实成熟时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略有下降,蛋白质含量则是迅速下降;果实精油的含量随着发育时间呈线性升高,在5-9月共鉴定出2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每个月份都存在的成分有15种,主要成分中有些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变化,D-柠檬烯含量从39.92%下降至2.31%,桉叶油醇含量从11.40%下降至0.73%,橙花醛含量从12.05%上升至31.14%,香叶醛含量从17.44%上升到40.49%。【结论】山苍子果实发育呈"S"型曲线变化,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迅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颜色变化期;果实内含物含量与形态发育存在相关性,在颜色变化期中,蛋白质部分转化为了油脂;山苍子果实精油总含量在8月下旬达到最高,精油中有15种成分较稳定,但一些主要成分的含量随果实发育成熟度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果实发育 内含物含量 精油含量 精油成分
下载PDF
花椒微波烘干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孟楼 杨娅妮 +2 位作者 胡烘焰 单聪聪 Dinh Ngoc Hien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7-192,共6页
为给鲜花椒微波烘干效果的研究和花椒微波烘干机的研制奠定基础,分别利用小型平板层式微波炉及自制大型微波炉对鲜花椒进行了间断式和连续式烘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采用旋转式微波炉还是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时间均随鲜花椒投料量... 为给鲜花椒微波烘干效果的研究和花椒微波烘干机的研制奠定基础,分别利用小型平板层式微波炉及自制大型微波炉对鲜花椒进行了间断式和连续式烘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采用旋转式微波炉还是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时间均随鲜花椒投料量的增加而延长,干燥后花椒香味降低;填料约700 g,以小型旋转式微波炉和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所用时间分别约为44、62 min,前者的烘干效率比后者提高20.48%;鲜花椒在旋转式微波炉中水分蒸散过程表现为抛物线型,在烘干过程中花椒种子集中脱出,烘干效率高,但其在平板层式微波炉中水分蒸散过程呈缓慢降低的斜线型,种子在烘干过程的最后阶段才脱出,烘干效率低;以自制大型微波炉烘干,填料3.45 kg,最佳加热上限温度和运行温度分别为55℃和41~50℃,加热—除湿循环中加热8 min、除湿90 s,烘干时间为45 min,较以小型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所用时间缩短29%。研究结果还表明:以微波炉烘干鲜花椒,可极大地缩短鲜花椒的干燥时间;以自制大型微波炉烘干鲜花椒,最大填料量约8 kg,可以满足农户对小批量鲜花椒的烘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花椒 微波 烘干效率
下载PDF
《经济林研究》第十一届编辑委员会
11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下载PDF
贵州不同种源棕榈苗期生长性状比较及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婷婷 韦小丽 张兰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为给贵阳地区棕榈人工造林的优良种源选择提供参考,以贵州省内遵义、毕节等18个市(县)的棕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育苗的方法进行培育。对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棕榈种源进... 为给贵阳地区棕榈人工造林的优良种源选择提供参考,以贵州省内遵义、毕节等18个市(县)的棕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育苗的方法进行培育。对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棕榈种源进行类别划分,对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种源棕榈苗的生长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高、地径、总根长、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及总生物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指标的变幅分别为28.78~51.09cm、8.40~21.93mm、37.41~85.02cm、14.73~41.20cm、127.13~362.82cm2、5.52~19.55cm3、902~1536、4.64~12.32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个种源可分为2大类,其中罗甸、兴义、毕节为苗期生长性状表现较好的一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是低纬度和湿润地区的棕榈苗在试验区生长表现较好。主成分分析及综合得分排序的前3名分别为罗甸、兴义、毕节种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初步评价出罗甸、兴义和毕节种源为贵阳地区首选的棕榈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 种源 苗期 生长性状 评价
下载PDF
胡颓子属8种植物果实中的微量元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付宇新 贺义昌 +4 位作者 张丽娜 吴妹杰 孙颖 李江 雷小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胡颓子属植物果实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作为第三代水果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加工利用前景。为了解胡颓子属植物果实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水平,从而为胡颓子属植物果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胡... 胡颓子属植物果实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作为第三代水果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加工利用前景。为了解胡颓子属植物果实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水平,从而为胡颓子属植物果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胡颓子属8种植物果实中铜、锌、铁、锰、镁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胡颓子属不同植物果实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铁(1.70~9.16 mg/kg),镁(3.25~7.76 mg/kg)的含量最为丰富,锰含量(0.14~5.20mg/kg)次之,铜(0.20~1.26 mg/kg)、锌(0.31~1.00 mg/kg)的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铁和铜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6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颓子属 果实 微量元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2个野扁桃自交不亲和SFB基因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斌 关鹏 +4 位作者 李疆 罗淑萍 李伟阳 田嘉 李鹏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为给野扁桃的遗传改良和自交不亲和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野扁桃花药为试材,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野扁桃自交不亲和性花粉特异性决定因子编码基因SFB全长序列。采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开放阅读框,CDD... 为给野扁桃的遗传改良和自交不亲和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野扁桃花药为试材,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野扁桃自交不亲和性花粉特异性决定因子编码基因SFB全长序列。采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开放阅读框,CDD分析蛋白保守结构域,Prot Param分析蛋白理化性质,TMHMM预测蛋白跨膜区,Signal P预测蛋白信号肽,Sub Loc预测蛋白亚细胞定位,SOPMA分析蛋白二级结构,DANMAN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MEGA6进行系统进化分析,Prot Fun预测蛋白功能。结果表明:克隆到的Pt SFB16基因和Pt SFB17基因属于F-box基因家族,与其它多种植物的SLF/SFB基因的序列相似度为8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F-box蛋白典型结构;Pt SFB16基因ORF长1 146 bp,编码381个氨基酸,Pt SFB17基因ORF长1 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预测2个SFB蛋白均为略显亲水性、不稳定的细胞质蛋白,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为主,SFB/SLF蛋白在蔷薇科李属植物中具有较高的系统进化一致性,种间同源性可能大于种内同源性,SFB蛋白可能的功能主要有辅助因子生物合成、能量代谢和裂合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扁桃 自交不亲和性 SFB基因 生物信息学 RACE
下载PDF
立竹密度和竹龄结构对覆盖雷竹竹笋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佘远国 肖创伟 +4 位作者 杨裕振 付秋生 魏晓阳 章承林 毛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为了确保覆盖雷竹林高产稳产,于2011~2015年,在湖北省崇阳县的雷竹林中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密度、不同竹龄留养母竹的竹笋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竹林立竹密度应控制在12 000~15 000株/hm^2,竹笋平均产量达22 381 kg/hm^2;1~3年生竹... 为了确保覆盖雷竹林高产稳产,于2011~2015年,在湖北省崇阳县的雷竹林中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密度、不同竹龄留养母竹的竹笋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竹林立竹密度应控制在12 000~15 000株/hm^2,竹笋平均产量达22 381 kg/hm^2;1~3年生竹各占25%,4年生竹占20%,5年生竹占5%的竹龄结构最好,竹林平均单笋质量达172.6 g,平均母竹发笋数达10.2支/株,产笋量达23 8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母竹留养 覆盖 立竹密度 竹龄结构 竹笋产量
下载PDF
多花黄精根茎芽高效组培增殖和生根体系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周新华 厉月桥 +5 位作者 王丽云 肖智勇 钟文斌 陈传松 邓煌蔚 黄维荣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了建立多花黄精高效组培增殖和生根体系,给其工厂化、规模化育苗提供可行的关键技术方案,以其根茎芽培养的无菌苗为研究对象,就外植体的不同采集时间和切分处理方式、增殖培养周期、继代培养次数和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浓度对其根茎芽增... 为了建立多花黄精高效组培增殖和生根体系,给其工厂化、规模化育苗提供可行的关键技术方案,以其根茎芽培养的无菌苗为研究对象,就外植体的不同采集时间和切分处理方式、增殖培养周期、继代培养次数和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浓度对其根茎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离体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3~4月采集的外植体其生长势和腋芽萌发的表现均最好,平均萌发腋芽6.6个;外植体的最佳切分方式为处理Ⅰ,即将根茎芽切成1份的无菌块茎;最佳增殖培养周期为45 d,平均萌发芽数为6.5个;最适继代培养次数为7次,继代培养7次后平均每个根茎能诱导6.2个不定芽,能诱导的平均根数达20.8条;增殖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最佳浓度为0.05 g·L-1,生根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最佳浓度为0.20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工厂化育苗
下载PDF
缺铁胁迫对3种梨砧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殷文娟 吴玉霞 +2 位作者 何天明 刘泽军 赵越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库尔勒香梨高效抗缺铁栽培的理想砧木品种,以大杜梨、杜梨和棉梨为试验试材,通过溶液培养,比较了缺铁胁迫对这3种梨砧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缺铁胁迫处理下,杜梨幼苗的根际酸化能力大于大杜梨和棉梨。...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库尔勒香梨高效抗缺铁栽培的理想砧木品种,以大杜梨、杜梨和棉梨为试验试材,通过溶液培养,比较了缺铁胁迫对这3种梨砧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缺铁胁迫处理下,杜梨幼苗的根际酸化能力大于大杜梨和棉梨。缺铁处理的杜梨幼苗根系的Fe3+的还原酶活性分别是相同处理下大杜梨和棉梨的2.0和4.7倍。棉梨对缺铁处理的反应最为敏感,其叶片在缺铁处理后的黄化程度最高;各处理下大杜梨和杜梨叶片的全铁含量(均在500 mg·kg-1·DW以上)均高于棉梨(450 mg·kg-1·DW以下)。缺铁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各品种叶片的总铁含量,其中缺铁处理对棉梨的效应最为明显,其下降幅度达6 3 mg·kg-1·DW,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各个指标测定值后认为,3种供试梨砧木品种中,在水培条件下其抗缺铁性的大小顺序为:杜梨>大杜梨>棉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杜梨 杜梨 棉梨 缺铁胁迫 生理影响
下载PDF
外源脱落酸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一静 克热木.伊力 肖坤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9,共7页
为给库尔勒地区香梨安全越冬、稳产和高产的相关研究与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树势健壮、结果正常的库尔勒香梨单株为试验材料,在其生长期(2013年5月6日)第1次对其叶面喷施浓度分别为50、70、90 mg/L的外源激素ABA,之后每隔20天喷施1次... 为给库尔勒地区香梨安全越冬、稳产和高产的相关研究与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树势健壮、结果正常的库尔勒香梨单株为试验材料,在其生长期(2013年5月6日)第1次对其叶面喷施浓度分别为50、70、90 mg/L的外源激素ABA,之后每隔20天喷施1次,共喷施3次;在其休眠期采集枝条样品,在人工低温胁迫条件下测定其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抗寒性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50 mg/L的ABA喷施1次的枝条其各生理指标值的平均隶属度>0.6,其抗寒级别可划为Ⅱ级;以70 mg/L的ABA喷施1次和2次及以50 mg/L的ABA喷施2次与3次的枝条,其各生理指标值的平均隶属度均大于0.4,这几个处理的枝条均为中抗寒型,其抗寒级别均可划为Ⅲ级;以90 mg/L的ABA喷施1次和2次的枝条,其各生理指标值的平均隶属度均大于0.3,这两个处理的枝条均为低抗寒型,其抗寒级别均可划为Ⅳ级;以70和90 mg/L的ABA喷施3次的平均隶属度均小于0.3,这两种处理的枝条均为不抗寒型,其抗寒级别均可划为Ⅴ级。文中认为,以50 mg/L的ABA叶面喷施1次,库尔勒香梨便能抵抗-24℃的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外源ABA 枝条 抗寒性
下载PDF
广东省李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翠红 何业华 +4 位作者 冯筠庭 陈程杰 林文秋 栾爱萍 张雅芬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广东是李的南缘分布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李产业稳定的经济效益使得广东成为了全国主要的李产区。为了给李产业生产和研究规划的制定提供基本数据,采用走访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李的分布、种质资源、产业现状等方面的... 广东是李的南缘分布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李产业稳定的经济效益使得广东成为了全国主要的李产区。为了给李产业生产和研究规划的制定提供基本数据,采用走访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李的分布、种质资源、产业现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广东已演化形成了一个需冷量低的南亚热带特色李品种群,共有原产品种26个,其中既有像三华李那样的古老品种,也有如华蜜大蜜李和岭溪李那样品质优良的新品种;2013年,广东全省规模化李果园面积有5.52万hm2,总栽培面积约7.1万hm2,其李果总产量分别52.10万和66.39万t,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9.35 t/hm2,说明广东省是全国李树栽培面积最大、李果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最高的省份;由于水热丰富,花期日照充足,广东李具有成熟早、产量稳定、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李产业是广东省山区的支柱产业。文中还分析了广东省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广东省李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现状 种质资源 分布情况 广东省
下载PDF
GA_3、温度、光照对薄皮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孔欣然 于雅慧 +2 位作者 张蓉 董开茂 郑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为了了解薄皮木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探索促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在GA3的浓度分别为0、100、500、1 000μmol/L,温度依次为10、15、20、25、30℃,光照强度分别为0.0、24.9、35.5、67.3μmol/(m2·s)的条件下,就不同浓度的GA3和不同温... 为了了解薄皮木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探索促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在GA3的浓度分别为0、100、500、1 000μmol/L,温度依次为10、15、20、25、30℃,光照强度分别为0.0、24.9、35.5、67.3μmol/(m2·s)的条件下,就不同浓度的GA3和不同温度与光照条件对薄皮木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浓度为500μmol/L的GA3进行预处理,在温度为20℃的培养条件下,薄皮木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值;而光照强度对薄皮木种子的萌发并无显著影响,说明薄皮木为喜低温型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木 种子萌发 GA3 温度 光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