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6364被引量24508H指数5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委托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份石油物探方面的综合性科技期刊(1966年创刊)。主要报道内容有:石油地球物理 勘探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各种勘探数...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7210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3-1095/TE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6,3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物理学家 孙建国
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孙建国,1956年10月生,辽宁丹东人。1972年12月在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参加工作,1978年学士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金属与非金属物探专业,1981年硕士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电法勘探专业,并留校任教。1984年10月-1985年7月在西安外国... 孙建国,1956年10月生,辽宁丹东人。1972年12月在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参加工作,1978年学士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金属与非金属物探专业,1981年硕士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电法勘探专业,并留校任教。1984年10月-1985年7月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出国培训部德语班学习。1986年3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进修,1991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3月-1997年2月,先后在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汉堡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97年3月重返长春地质学院任教,并创建波动理论与成像技术实验室。曾任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国土资源部应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理论开放实验室主任等职。现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卓越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外国语学院 长春地质学院 唐敖庆 地球物理学家 孙建国 科学博士学位 匡亚明 汉堡大学
下载PDF
石油地质学家 徐礼贵
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徐礼贵,湖北麻城人,1963年6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7月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震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12月获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硕士学位;曾任中石油集团高级技术专家,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徐礼贵,湖北麻城人,1963年6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7月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震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12月获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硕士学位;曾任中石油集团高级技术专家,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技术专家、地质总监、首席技术专家等职。徐礼贵先生1982年8月入职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原物探局),长期从事地震解释、地质综合研究和地球物理综合勘探工作,研究工区遍及国内外不同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综合研究 石油地质学家 学士学位 硕士学位 综合勘探 湖北麻城 石油地质专业 地球物理
下载PDF
融合部分卷积和注意力机制对抗网络模型的地震数据重建
3
作者 冯永基 陈学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0,共10页
以生成对抗网络(GAN)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地震数据重建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普通GAN网络的重建结果常存在模糊、假频等缺点。主要原因是:普通卷积模型在对缺失较大的数据进行卷积时,其卷积结果主要受缺失区域的影响,而有效区域的影响... 以生成对抗网络(GAN)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地震数据重建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普通GAN网络的重建结果常存在模糊、假频等缺点。主要原因是:普通卷积模型在对缺失较大的数据进行卷积时,其卷积结果主要受缺失区域的影响,而有效区域的影响较小;且普通卷积模型属于局部操作,卷积结果主要受卷积核内数据的影响,而相距较远的数据对其影响甚微。为此,文中提出了融合部分卷积和注意力模型的改进GAN网络。首先,在卷积过程中引入一个比例因子r实现部分卷积,从而强化有效区域对卷积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注意力机制选择余弦相似度高的有效(背景)数据,以突破卷积距离的限制,使更多背景数据参与缺失区域的重建。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显著改善了重建数据中的模糊、假频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卷积 注意力机制 生成对抗网络 数据重建 余弦距离
下载PDF
空间—波数域二维强磁场及其梯度张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戴世坤 冉应强 +3 位作者 张莹 陈轻蕊 凌嘉宣 贾金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基于磁位泊松方程提出了一种空间—波数混合域二维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将二维强磁性体磁位满足的偏微分方程通过一维傅里叶变换转化为不同波数之间相互独立的常微分方程,即将二维数值模拟问题转换为一维数值模拟问题,并利用一维有限元... 基于磁位泊松方程提出了一种空间—波数混合域二维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将二维强磁性体磁位满足的偏微分方程通过一维傅里叶变换转化为不同波数之间相互独立的常微分方程,即将二维数值模拟问题转换为一维数值模拟问题,并利用一维有限元法进行求解,可大大降低存储需求和计算量。对求得的强磁场利用紧算子进行迭代以获得高精度近似解。算法中保留垂向为空间域,可根据需求对网格进行灵活剖分,有利于复杂条件下的模拟。另外,不同波数之间常微分方程相互独立,具有较好的并行性。算法充分利用了傅里叶变换的快速性和迭代算法的稳定性,实现了强磁场及其梯度张量的二维数值模拟。设计三个模型(水平地形下的圆柱体模型、棱柱体模型及起伏地形模型)进行计算,对文中方法数值解与解析解、COMSOL软件所得的数值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适用于起伏地形条件下的数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场 梯度张量 空间—波数混合域 二度体正演
下载PDF
OVT道集时间切片相干加强的采集脚印压制
5
作者 张一波 刘浩 +3 位作者 董庆宇 张红军 于明 杜厚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16,共5页
采集脚印是地震勘探中的固有不利因素,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假象。采集脚印可以通过野外采集参数或者观测系统优化等方法进行压制,但往往成本较高。室内的叠后采集脚印压制方法因叠加模糊了观测系统的因素,信号的保真度低。为此,给出了一... 采集脚印是地震勘探中的固有不利因素,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假象。采集脚印可以通过野外采集参数或者观测系统优化等方法进行压制,但往往成本较高。室内的叠后采集脚印压制方法因叠加模糊了观测系统的因素,信号的保真度低。为此,给出了一种OVT道集时间切片相干加强的采集脚印压制方案,即先做叠前5D数据规则化,后进行OVT叠前时间偏移,再校正OVT叠前时间偏移“蜗牛”道集的方位各向异性时差,以消除方位各向异性时差的影响;然后把“蜗牛”道集分选成单次覆盖的单个OVT道集,并按照采样时间切取OVT道集的时间切片,在时间切片上通过相干加强的方法压制采集脚印;最后把采集脚印压制后的数据反分选回“蜗牛”道集。实际数据应用表明:采集脚印在单次覆盖时间切片上的特征较时间偏移剖面上更为明显,规律性更强,与常规的叠后频率—波数域限波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更好地保持地震信号振幅的道间相对关系;在某浅海OBC采集数据的采集脚印压制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脚印 5D数据规则化 OVT道集 时间切片 相干加强
下载PDF
利用最大正、负曲率识别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甜点段微小断层开启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维 陈刚 +3 位作者 王东学 韩宝 王振林 齐洪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93,I0008,共11页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甜点段微小断层非常发育,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以往依赖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野外露头识别微小断层,仅限于单井裂缝识别,无法有效获得微小断层的平面展布形态。目前主要利用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计算波形的几何特征识...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甜点段微小断层非常发育,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以往依赖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野外露头识别微小断层,仅限于单井裂缝识别,无法有效获得微小断层的平面展布形态。目前主要利用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计算波形的几何特征识别断层,但对地震数据信噪比要求较高,且难以预测断层的开启性。为此,通过基于横、纵向组合的卡尔曼滤波技术得到最大正、负曲率属性,同时结合实钻井井漏、压裂窜扰以及地层倾角等信息研究断层开启性。具体流程为:首先,应用横、纵向组合卡尔曼滤波技术对原始地震数据滤波,由于断层各向异性较弱,为保证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不对滤波后地震数据进行分方位处理,直接求取最大正、负曲率体;其次,利用构造解释层位提取甜点段平面曲率属性,识别断层及断层平面组合;再次,根据识别的断层统计井轨迹在断点附近的钻井井漏、压裂窜扰以及地层倾角等数据;最后,统计曲率类型、曲率值以及断层走向与钻井井漏、压裂窜扰、地层倾角的关系。得到以下认识:(1)最大正曲率值大于500ft;的北东—南西向断层多为开启性断层,最大正曲率值约为300 ft;的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两组断层多为半开启性断层,最大负曲率绝对值大于300 ft;的近南北向以及北东—南西向断层多为封闭性断层;(2)断层附近地层倾角变化较大,曲率值越大,倾角变化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属性 信噪比 卡尔曼滤波 断层开启性 地层倾角
下载PDF
单井激发最佳药量设计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峰 黄禄铭 +3 位作者 刘福烈 潘树林 黄有晖 李崇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0-1027,I0001,共9页
地震勘探中激发药量与地震数据采集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药量的选取需要理论研究、现场试验等综合论证。单井柱状炸药激发后,震源附近各个方向(方位)上的子波能量分布并非均匀,从而造成了药量设计的复杂性。首先对采集的中国西部M地区地... 地震勘探中激发药量与地震数据采集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药量的选取需要理论研究、现场试验等综合论证。单井柱状炸药激发后,震源附近各个方向(方位)上的子波能量分布并非均匀,从而造成了药量设计的复杂性。首先对采集的中国西部M地区地表层样本(土样)进行岩石物理参数测试,建立了5种典型的物理模型;根据爆炸理论,模拟了TNT、高密度硝铵和铵梯等3种常用炸药在不同药量激发时,各个模型所形成的子波波场;依据震源附近有效能量与潜在噪声能量空间分布范围,提出了基于激发效率的药量设计目标函数,并从理论上计算出3种常用炸药分别在黄土、灰岩、火成岩、泥岩、砂岩等5种典型岩性中激发的最佳药量。塔里木M地区药量实验成果数据证实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炸药震源 激发药量 正演模拟
下载PDF
基于测井正演量板与高斯概率场的薄(互)层砂岩厚度预测
8
作者 杜昕 范廷恩 +2 位作者 范洪军 董建华 周建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4-1181,I0008-I0009,共10页
经典楔形模型实验假设泥岩背景下发育单砂体,但这与砂、泥岩薄(互)层发育更广泛的实情不一致,现有利用函数式拟合地震属性与砂岩厚度关系进而预测薄(互)层砂岩厚度的方法存在精度上限。为此,提出基于测井正演量板与高斯概率场的薄(互)... 经典楔形模型实验假设泥岩背景下发育单砂体,但这与砂、泥岩薄(互)层发育更广泛的实情不一致,现有利用函数式拟合地震属性与砂岩厚度关系进而预测薄(互)层砂岩厚度的方法存在精度上限。为此,提出基于测井正演量板与高斯概率场的薄(互)层砂岩厚度预测方法:首先,基于W油田研究区内不同钻井的储层段测井曲线建立若干楔形模型,通过褶积正演得到适用于研究区的振幅属性—薄(互)层砂岩厚度关系量板,建立振幅属性与砂岩厚度的半定量关系;其次,以薄(互)层累积砂岩厚度与井点地震振幅属性值为数据基础,建立累积砂岩厚度—振幅属性高斯概率场,结合振幅属性—薄(互)层砂岩厚度关系量板,求得地震振幅属性对应的最可能薄(互)层砂岩厚度,最终得到最大概率薄(互)层砂岩厚度与砂岩厚度置信度平面属性。多河道三维模型与油田实际数据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累积砂岩厚度 正演量板 高斯概率场 砂岩厚度置信度
下载PDF
复杂环境扇三角洲沉积结构探地雷达精细探测技术研究
9
作者 凌建宇 钱荣毅 +3 位作者 刘董壹 张俊 王羽琛 张诗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8-486,I0010,共10页
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为主的粗粒沉积扇体规模庞大、体系多样、生储盖配置良好,蕴含巨大勘探潜力。以往主要通过观察露头、分析岩心、测井和地震勘探等方法研究扇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与演化规律,存在获取地下信息不连续、效率低和分辨率低等... 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为主的粗粒沉积扇体规模庞大、体系多样、生储盖配置良好,蕴含巨大勘探潜力。以往主要通过观察露头、分析岩心、测井和地震勘探等方法研究扇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与演化规律,存在获取地下信息不连续、效率低和分辨率低等问题。利用探地雷达可进行快速、高分辨率连续探测,有助于精细解剖扇三角洲浅部沉积特征。文中利用探地雷达对青海希里沟湖扇三角洲内部结构进行探测,通过野外采集实验,分析数据特征和属性,阐明复杂环境对探测结果的影响,提出复杂环境下探地雷达精细探测的最优野外数据采集方案。同时,针对数据中道间距不一致、同相轴交叉和地形起伏等问题,提出距离归一化、偏移和静校正三个关键处理手段。实现了水道和坝体边界亚米级精度的定位,给出了水道和坝体的尺寸信息,阐明了洪水对扇三角洲储层结构的影响,为后期埋深数千米的古代扇三角洲储层建模提供了必要的精细构型组合规律和定量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结构精细表征 储层建模 探地雷达 复杂环境 扇三角洲 数据采集与处理
下载PDF
基于最小范数优化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系数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超 文晓涛 王文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9-1047,I0011,共10页
在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时,其固有的数值频散现象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已有常系数优化方法,大多是在给定误差阈值条件下通过求解满足最宽波数覆盖范围的差分系数压制数值频散,但这会导致较小波数区间的频散误差较大,造成... 在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时,其固有的数值频散现象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已有常系数优化方法,大多是在给定误差阈值条件下通过求解满足最宽波数覆盖范围的差分系数压制数值频散,但这会导致较小波数区间的频散误差较大,造成波场传播过程中显著的误差积累效应。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声波方程交错网格优化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首先基于L_(1)范数在波数域建立空间一阶导数的目标函数,然后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求解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系数。数值频散曲线对比表明,在万分之一的误差容限条件下,ADMM算法在中低波数域对频散误差的控制效果更好。均匀介质模型和复杂模型的数值实验证明,基于不同范数的优化方法中,L_(1)范数对误差积累的控制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_(1)范数 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 有限差分 交错网格 误差积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波形驱动下多参数约束高分辨率反演方法——以四川盆地渝西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顾雯 印兴耀 +2 位作者 巫芙蓉 李坤 翟浩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1-1321,I0005,共12页
基于叠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在薄储层预测方面的优势,以及叠前弹性参数较叠后弹性参数信息更丰富、对储层的敏感性更高的特点,根据岩石物理资料,应用地震驱动+储层构型约束的高精度叠前随机反演方法,探寻定量表征优质薄页岩的技术,以期为... 基于叠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在薄储层预测方面的优势,以及叠前弹性参数较叠后弹性参数信息更丰富、对储层的敏感性更高的特点,根据岩石物理资料,应用地震驱动+储层构型约束的高精度叠前随机反演方法,探寻定量表征优质薄页岩的技术,以期为深层页岩气地质甜点预测提供技术支撑。首先,基于道集波形相似性、AVO特征和空间距离的三变量优选方法提取结构相似的井数据作为空间估值样本,然后建立待判别道集初始模型;其次,以统计的弹性阻抗作为先验信息,应用"基于叠前道集特征指示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算法"进行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最终得到高精度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成果。实际应用表明,应用所提方法有效预测了龙一段一亚段1-2小层优质页岩厚度,基于特征参数的井震高频模拟精确模拟了龙一段一亚段1-2小层地质甜点参数,为页岩气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甜点 多参数相似性 龙马溪组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随机模拟
下载PDF
椭球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完全解耦波动方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锴 曹丹平 +1 位作者 孙上饶 印兴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4-1261,I0003,共9页
波动方程解耦是指从弹性波方程中解耦出描述各种波型独立传播的波动方程,在地震波数值模拟、地震偏移成像和多分量地震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各向异性介质中,纵波、横波是耦合在一起传播,通常不具备精确解耦性质,但... 波动方程解耦是指从弹性波方程中解耦出描述各种波型独立传播的波动方程,在地震波数值模拟、地震偏移成像和多分量地震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各向异性介质中,纵波、横波是耦合在一起传播,通常不具备精确解耦性质,但椭球各向异性(EA)介质却是一个例外。首先从均匀EA介质弹性波精确频散关系方程出发,利用因式分解方法将其分解为三个解耦的频散方程;然后利用傅里叶反变换得到了均匀EA介质完全精确解耦的qP波、qSV波和SH波的波动方程。理论公式和数值模拟均表明:在均匀EA介质中,qP波、qSV波和SH波可以完全精确解耦,三种波可通过解耦的波动方程独立传播;qP波和SH波的波前面为椭球状,qSV波的波前面为球状且与各向异性参数无关;三个完全解耦的波动方程不仅适用于弱各向异性EA介质,也同样适合强各向异性EA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各向异性介质 波动方程 解耦 频散关系 弹性波
下载PDF
基于地质目标的岩性油气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明 孙夕平 +3 位作者 崔兴福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331,I0011,共10页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初期的规划阶...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初期的规划阶段,以地质目标为导向,分析储层预测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关键技术,形成处理与解释整体技术流程;(2)处理解释阶段,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动态分析各处理环节对刻画地质目标的影响,实时反馈到处理流程中,及时对处理方法和参数选择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获得满足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需求的高品质地震资料;(3)储层描述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一步开展储层预测工作,对岩性油气藏储层做出更精细的判断。整个一体化流程中,处理、解释人员始终协同工作,从过去的"单向串联"工作模式变为"双螺旋并联"模式。地震解释工作时间前移,与处理工作同步开展,二者相互指导,螺旋上升,实现了处理、解释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地震预测 处理解释一体化 保幅 提高分辨率
下载PDF
泥浆侵入各向异性地层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司兆伟 邓少贵 +3 位作者 林发武 袁习勇 李海涛 田超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7-196,11-12,共12页
泥浆侵入和地层各向异性都会造成阵列侧向测井不同探测深度曲线的分离,而曲线分离是地层参数反演的关键。为此,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泥浆侵入条件下各向异性地层的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各向异性、泥浆侵入、井斜、围岩等因素对... 泥浆侵入和地层各向异性都会造成阵列侧向测井不同探测深度曲线的分离,而曲线分离是地层参数反演的关键。为此,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泥浆侵入条件下各向异性地层的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各向异性、泥浆侵入、井斜、围岩等因素对测井曲线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井条件下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曲线主要受地层层理方向电阻率的影响;随着地层倾角的增大,垂向电阻率的贡献增大;对于无限厚各向异性地层,RLA1~RLA5曲线间在低角度情况下呈负差异,高角度时呈正差异,翻转角约为60°。②在一般情况下,泥浆侵入对阵列侧向测井曲线分离的影响大于各向异性。③对于泥浆侵入各向异性储层,不同探测深度曲线间的差异特征杂乱,不能单纯利用曲线差异识别油、水层。④层状泥浆侵入各向同性地层,随着井斜角的增加,受低阻围岩的影响,曲线分离程度减小;当侵入深度不大(0.1~0.4m)时,随着井斜角的增加,曲线分离程度增大。研究成果对阵列侧向测井资料处理及储层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侧向测井 各向异性 三维有限元 泥浆侵入 曲线分离
下载PDF
裂缝参数对纵波各向异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茜 刘向君 +1 位作者 梁利喜 熊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5-583,590,470,共11页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天然裂缝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目前还缺乏纵波属性对裂缝的敏感性系统分析。为此,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设置裂缝参数,采用邻点融合方法建立非均匀性的随机裂缝介质;基于声波波动理论,对随机离散裂缝模型的声波波场...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天然裂缝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目前还缺乏纵波属性对裂缝的敏感性系统分析。为此,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设置裂缝参数,采用邻点融合方法建立非均匀性的随机裂缝介质;基于声波波动理论,对随机离散裂缝模型的声波波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不同测线方位的声波速度和衰减系数,分析声学参数与裂缝分布、走向、密度及流体间的关系,可较准确地判定裂缝方向。对随机离散裂缝模型的声波波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裂缝参数变化对声波衰减系数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声波速度的影响,采用声波衰减系数最小值对应的测线方位可较准确地判定裂缝走向;随着裂缝密度增加,衰减系数相对变化量减小;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速度和衰减系数的相对变化量均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裂缝介质 裂缝参数 纵波各向异性 声波波动理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判别的冲积扇单井储层构型识别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阳 赵平起 +3 位作者 芦凤明 李际 郭志桥 王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3-883,704,共12页
单井构型划分是储层构型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工单井构型划分效率低、主观性强、划分标准不统一。为此,以沧东凹陷冲积扇为例,以岩心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描述、K-均值聚类、贝叶斯判别等方法,形成了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判别的... 单井构型划分是储层构型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工单井构型划分效率低、主观性强、划分标准不统一。为此,以沧东凹陷冲积扇为例,以岩心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描述、K-均值聚类、贝叶斯判别等方法,形成了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判别的冲积扇单井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非取心井,计算构型识别准确率,明确了造成构型识别准确率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判别的冲积扇单井储层构型识别主要包括取心井构型划分、构型划分标准建立、构型判别公式建立及非取心井构型识别四个步骤,通过岩心观察划分准确的单井构型、建立适用于非取心井的构型划分标准和判别公式最为关键;由于测井曲线的分辨率所限及构型单元过渡带的岩性变化等原因,非取心井构型识别准确率与构型单元厚度呈正相关关系,7级、8级、9级构型单元识别准确率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储层构型识别 K-均值聚类 贝叶斯判别 沧东凹陷 冲积扇
下载PDF
塔南凹陷洼槽构造演化过程及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纪文婷 孙永河 +1 位作者 孙旭 刘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6,11,共12页
为了加深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其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塔南凹陷为靶区,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干边界断层的断距—距离曲线、断距—埋深曲线、洼槽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和... 为了加深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其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塔南凹陷为靶区,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干边界断层的断距—距离曲线、断距—埋深曲线、洼槽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和洼槽间横向背斜发育特征,利用最大断距回剥法恢复断层演化史,明确古洼槽的分布,解剖塔南凹陷内洼槽的构造演化规律,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洼槽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断距—埋深曲线和生长指数,厘定了塔南凹陷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期次,确定了南一段上和南二段沉积时期为洼槽主要演化时期;结合主干边界断层生长机制(孤立断层生长机制和断层分段生长连接机制),将塔南凹陷内洼槽演化模式分为孤立断层控洼和分段生长断层控洼两种演化模式;依据洼槽不同演化模式将南一段上洼槽控源分布方式分为孤立洼槽控源分布和分段生长洼槽控源分布,同时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控制了有效烃源岩可容空间的形成和演化;塔南凹陷油气分布和纵向含油面积统计结果表明,含油富集区在平面上呈"马铃薯状"分布于有效烃源岩范围内并沿主干边界断层展布,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南屯组和铜钵庙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洼槽 断层生长机制 断距—距离曲线 断距—埋深曲线 洼槽演化模式 烃源岩分布
下载PDF
多阈值BIRCH聚类在相控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歧峰 段友祥 +1 位作者 柳璠 李洪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9-388,I0005,I0006,共12页
岩相及孔隙度预测在油气勘探中非常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阈值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聚类的岩相预测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岭回归算法预测孔隙度。首先,根据地震波阻抗数据分布规律... 岩相及孔隙度预测在油气勘探中非常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阈值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聚类的岩相预测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岭回归算法预测孔隙度。首先,根据地震波阻抗数据分布规律启发式设定初始阈值,根据簇之间体积的不一致性,动态增加阈值,使用Agglomerative算法进行全局聚类以划分岩相;然后,以井点处孔隙度和地震波阻抗数据为输入,在同一岩相内采用改进的岭回归方法预测孔隙度。模型实验表明,多阈值BIRCH聚类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岩相划分准确。实际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多阈值 BIRCH聚类 岭回归 孔隙度
下载PDF
大面积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边冬辉 王小卫 +3 位作者 杨哲 杨维 许建权 郄树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4-27,32,8,共6页
中国西部LNS地区三维超大面积转换波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套三维低信噪比转换波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方法:直接应用纵波炮点静校正量作为转换波炮点静校正量;对于... 中国西部LNS地区三维超大面积转换波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套三维低信噪比转换波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方法:直接应用纵波炮点静校正量作为转换波炮点静校正量;对于转换波接收点校正量的计算,首先通过比例系数法求取初始接收点校正量,然后利用常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求取短波长校正量,最后采用基于共接收点叠加的趋势面方法消除残留校正量。实际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转换波资料的成像质量,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和油藏描述奠定了良好的资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静校正 比例系数法 趋势面 共接收点叠加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断陷期火山岩典型地震相的地质解译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华风 胡佳 +2 位作者 李建华 陈美富 高有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5-1084,共10页
以松辽盆地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火山岩为例,对火山岩地震相类型及其可能地质解释进行分析。依据外形和内部结构可将地震相划分为4类:丘状/透镜状—亚平行反射(Ⅰ类)、板状/席状/盾状—平行/亚平行反射(Ⅱ类)、穹窿状/丘状—空白/杂乱反射(... 以松辽盆地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火山岩为例,对火山岩地震相类型及其可能地质解释进行分析。依据外形和内部结构可将地震相划分为4类:丘状/透镜状—亚平行反射(Ⅰ类)、板状/席状/盾状—平行/亚平行反射(Ⅱ类)、穹窿状/丘状—空白/杂乱反射(Ⅲ类)和蘑菇状—杂乱反射(Ⅳ类)。Ⅰ类对应流纹质或玄武质岩石,对应岩相多是喷溢相和爆发相互层,富含气孔、粒间孔和裂缝,多为中孔隙度,发育多层有利储层,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的储层厚度大、远源相带厚度小。Ⅱ类对应基性熔岩或酸性碎屑岩,对应的岩相多是喷溢相夹爆发相,富含气孔、粒间孔和裂缝,多为高孔隙度,发育多层有利储层,从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到远源相带的储层厚度变化小。Ⅲ类对应英安岩或粗安岩,对应的岩相多是侵出相或喷溢相,富含裂缝,多为中低孔隙度,仅在顶部发育一层有利储层,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的储层厚度大、远源相带厚度小。Ⅳ类对应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或粗面岩,对应的岩相多是爆发相和喷溢相互层,富含气孔、溶蚀孔和裂缝,可能为中高孔隙度,发育多层有利储层,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的储层厚度大、远源相带厚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震相 岩相 储层分布模式 营城组 火石岭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