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6932被引量23934H指数33
《流体机械》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中央级技术刊物。本刊被列为:中国机械与仪表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查看详情>>
  • 曾用名 流体工程
  •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5-032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4-1144/TH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6,9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射流机理的泥浆罐清洗工艺参数研究
1
作者 韦志超 李欣 +5 位作者 曲玉栋 庞雷 巴胜富 童岭 王永强 鲁飞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传统钻井泥浆罐清洗采用人工进罐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及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泥浆罐结构和罐内油泥沉积特点,从泥浆罐清洗工艺出发,分析“以油洗油”射流方式对罐内油泥冲击、破碎和溶解的清洗机理,开展射流轨迹模型、喷枪清洗模式、射... 针对传统钻井泥浆罐清洗采用人工进罐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及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泥浆罐结构和罐内油泥沉积特点,从泥浆罐清洗工艺出发,分析“以油洗油”射流方式对罐内油泥冲击、破碎和溶解的清洗机理,开展射流轨迹模型、喷枪清洗模式、射流打击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当射流压力为0.7 MPa、流量为500 L/min、喷嘴出口直径为18 mm时,以白油为射流清洗介质,当靶距为8 m时,射流打击力为213 N,所研制的三维旋转喷枪完全满足典型钻井泥浆罐清洗作业要求。同时,三维旋转喷枪设置有罐底和罐壁2种分区清洗模式,通过清洗模式的切换,实现泥浆罐全方位清洗。研究结果可为泥浆站钻井泥浆罐安全、高效、自动化清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泥浆罐 射流清洗 射流轨迹 射流打击力 靶距
下载PDF
微速差双转子信号分离方法精度研究
2
作者 张梦 潘鑫 +2 位作者 高金吉 卢加乔 马威龙 《流体机械》 2024年第4期1-6,27,共7页
针对提取频率相近信号特征的经典算法Zoom-FFT(ZFFT)在分离差频1 Hz以内的微速差信号时,需要足够的数据长度才能达到良好的信号分离效果的问题,为了在不增加数据长度的基础上提高信号频率分辨率,在ZFFT算法的基础上产生了ZFFT+FT算法。... 针对提取频率相近信号特征的经典算法Zoom-FFT(ZFFT)在分离差频1 Hz以内的微速差信号时,需要足够的数据长度才能达到良好的信号分离效果的问题,为了在不增加数据长度的基础上提高信号频率分辨率,在ZFFT算法的基础上产生了ZFFT+FT算法。通过LabVIEW软件仿真试验研究了该算法对频率差1 Hz和0.5 Hz的微速差信号提取精度,并与chirp Z transform(CZT)算法、ZFFT算法以及FFT算法的提取精度作了对比,通过提取结果的相对误差及方差来衡量提取精度。在同轴微速差双转子试验台进行现场试验,利用FFT对微速差信号28 s数据集的提取结果与CZT,ZFFT及ZFFT+FT算法对4 s数据集的提取结果作对比,ZFFT+FT与FFT算法的提取结果最大相差0.56 μm,验证了ZFFT+FT的实时性和精确性。结果表明,ZFFT+FT算法能够实时精准提取频率差1 Hz以内的微速差信号。研究结果可为旋转机械微速差信号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速差 双转子 Zoom-FFT ZFFT+FT
下载PDF
计及气体力的新能源涡旋压缩机型线齿头修正优化
3
作者 冉志祥 何泽银 +3 位作者 向银 胡欣 陶平安 胡立志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99,共7页
针对涡旋型线齿头修正最优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综合考虑齿头修正对基元腔气体力与齿头强度的影响,推导双圆弧加直线修正方法几何模型,建立双圆弧加直线修正方法参数化模型,解析涡旋齿头修正后压缩机气体力、齿头修正面积计算公式,研究... 针对涡旋型线齿头修正最优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综合考虑齿头修正对基元腔气体力与齿头强度的影响,推导双圆弧加直线修正方法几何模型,建立双圆弧加直线修正方法参数化模型,解析涡旋齿头修正后压缩机气体力、齿头修正面积计算公式,研究了各修正参数对气体力与涡旋齿头修正面积的影响规律。以气体力峰峰值、涡旋齿修正面积为优化目标,齿头修正参数为设计变量,基于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对修正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涡旋齿头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径向、切向气体力峰峰值下降最大达到22.61%,研究结果可为修正涡旋齿气体力解析计算、齿头修正最优参数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头修正 涡旋压缩机 气体力 多目标优化 新能源汽车
下载PDF
轴流式两级一体化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优选
4
作者 张晓光 刘佳成 +3 位作者 徐保蕊 赵立新 司书言 蒋明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78,共8页
为实现采油井筒井下等有限空间内开展油水高效分离处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轴流式两级一体化水力旋流器,对旋流器9种不同结构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依据各结构参数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确定... 为实现采油井筒井下等有限空间内开展油水高效分离处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轴流式两级一体化水力旋流器,对旋流器9种不同结构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依据各结构参数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结构参数,获得最高分离效率为96.38%、溢流压降为89.42 kPa;重点对二级稳流锥角参数变化对质量效率影响并不稳定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特定的二级稳流锥角为12°时,在二级稳流锥角外壁面处不产生循环流,且在总溢流口上方位置会产生回流现象,从而可最大程度提高分离效率;旋流器内的循环流和回流也会影响压降的变化,增大溢流压降更有利于油相分离。本文研究可为轴流式水力旋流器的结构设计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轴流式水力旋流器 参数优选 稳流锥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罗茨鼓风机工作过程与性能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谷朋泰 邓志成 +3 位作者 汪勇 李治 方超 杨凯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5,共7页
为了测试罗茨鼓风机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设计并搭建了罗茨鼓风机性能测试试验台,在机壳不同位置布置4个压力传感器,测得了鼓风机在一个完整工作周期内的压力变化,进而根据V-θ图,得到了一个工作周期内的p-V图。在不同转速... 为了测试罗茨鼓风机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设计并搭建了罗茨鼓风机性能测试试验台,在机壳不同位置布置4个压力传感器,测得了鼓风机在一个完整工作周期内的压力变化,进而根据V-θ图,得到了一个工作周期内的p-V图。在不同转速和压比工况下,实测了一台小型三叶罗茨鼓风机的排气量和功率等性能数据,分析了其容积效率、机械效率、绝热效率和排气温度等参数随运行工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罗茨鼓风机内部的压力上升分为110°~180°与180°~200°两个近似线性变化阶段,这与理论上认为的压力上升是在接通排气口时瞬间完成有一定区别;在压比为1.3的工况下,转速从1800 r/min增加到3000 r/min,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分别提升8.4%,10.1%,绝热指示效率和绝热效率分别下降7.2%,1.4%。研究成果对小型罗茨鼓风机的设计和运行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茨鼓风机 工作过程 P-V图 机械效率 容积效率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动网格的轴流式止回阀关闭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6
作者 李树勋 刘斌才 +2 位作者 吴翰林 沈恒云 刘太雨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75,共7页
针对液化天然气用轴流式止回阀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锤问题,利用FLUENT动网格方法对两种不同型号(优化前、后)的阀门内部动态流场及阀瓣运动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优化前、后的阀门在相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止回阀关闭瞬间,优化... 针对液化天然气用轴流式止回阀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锤问题,利用FLUENT动网格方法对两种不同型号(优化前、后)的阀门内部动态流场及阀瓣运动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优化前、后的阀门在相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止回阀关闭瞬间,优化后阀瓣受力相比优化前降低了70 N,优化后阀瓣运动速度相比优化前减小了0.674 m/s,这样阀瓣对阀座的冲击力相对更小,有利于保证阀座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减小碰撞过程对管路系统的影响;FLUENT动网格方法能够预测止回阀关闭过程中“快关缓闭”的阀瓣运动特征,同时模拟得到的阀瓣运动状态以及止回阀内部动态流场特征,对轴流式止回阀的设计及选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止回阀 动网格 动态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长输供热管网摩擦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雪萌 谢英柏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针对长输供热管网摩擦阻力系数目前常用的显式计算式结果不准确而隐式计算式Colebrook-White公式计算不方便的问题,首先根据长输供热管网的运行特点,选取20个Colebrook-White公式的近似计算式,然后在供回水温度为20~130℃、压力为0.5~2.... 针对长输供热管网摩擦阻力系数目前常用的显式计算式结果不准确而隐式计算式Colebrook-White公式计算不方便的问题,首先根据长输供热管网的运行特点,选取20个Colebrook-White公式的近似计算式,然后在供回水温度为20~130℃、压力为0.5~2.5 MPa、管径为DN1200~DN1600的范围内,分别计算每个近似式计算结果与Colebrook-White公式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进行对比分析并初步确定其中3个误差较小近似式,最后进一步分析管内相对粗糙度对这3个近似式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iberg公式和Serghides公式a的计算稳定性和精度极高,在所计算参数范围,误差均小于0.001%,适合用于长输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以上对比分析,全面考虑了Colebrook-White公式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因素,解决了长输供热管网摩擦阻力系数方便和准确计算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供热管网 摩擦阻力系数 Colebrook-White公式 雷诺数 相对粗糙度
下载PDF
分布器对水平管外降膜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娜 陈学东 +3 位作者 陈永东 俞树荣 邓靜 程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5,共9页
为研究分布器结构参数对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的影响,建立了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的3-D数值模型。在分布器轴向开孔面积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分布器设计,选择丙烷为模拟工质。通过对不同形式分布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布液孔间距l、布液高度H、布液... 为研究分布器结构参数对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的影响,建立了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的3-D数值模型。在分布器轴向开孔面积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分布器设计,选择丙烷为模拟工质。通过对不同形式分布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布液孔间距l、布液高度H、布液孔直径d对降膜流动的影响。采用管间液柱均匀度和管外液膜均匀度评价分布器的布液性能,通过分析各分布参数对均匀度的影响,给出了分布器的优化设计方案。当分布器轴向开孔面积A=6.28×10^(-4)m^(2)/m时,最优布液方案为:l=13.5 mm,d=3.3 mm,H=H_(min)。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分布器布液均匀度提高了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流 布液高度 孔间距 布液孔直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离心泵叶轮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彦伟 朱启培 李育房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43,49,共8页
为了研究离心泵叶轮在启动过程以及流体作用力下的动态特性,采用单向流固耦合的方法获取离心泵启动过程中叶轮的动态特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稳态径向力的分布规律以及非定常流动下叶轮所受瞬态径向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谐响应分析获取叶... 为了研究离心泵叶轮在启动过程以及流体作用力下的动态特性,采用单向流固耦合的方法获取离心泵启动过程中叶轮的动态特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稳态径向力的分布规律以及非定常流动下叶轮所受瞬态径向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谐响应分析获取叶轮在瞬态径向力下所产生的结构振动特性。研究发现:叶轮在启动阶段所受径向力先急剧增大而后减小,最后稳定到30 N处波动,其振动幅值先急剧增大后减小到0.01 mm处后稳定波动;非定常流动作用下叶轮所受瞬态径向力出现周期性变化,在频率为101.67,610 Hz处,叶轮振动幅值明显增大,表明在这2个频率处叶轮易出现振动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叶轮 启动过程 非定常流动 径向力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逸 陈培强 +3 位作者 秦羽 孙颖 徐莹 亓冬鑫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7,共8页
针对严寒地区建筑供能能耗大,土壤源热泵系统连年取热造成的土壤热失衡问题,以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常规、多模式切换地埋管分区运行策略并对其按季度进行划分,在各季度期间设置不同的温控参数,研究不同运行策略的... 针对严寒地区建筑供能能耗大,土壤源热泵系统连年取热造成的土壤热失衡问题,以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常规、多模式切换地埋管分区运行策略并对其按季度进行划分,在各季度期间设置不同的温控参数,研究不同运行策略的设置对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出相对最优运行策略。判优参数包括供暖保证率、机组COP、换热器取热量、土壤温度及运行费用。结果表明:与常规运行策略相比,多模式切换地埋管分区运行策略的供暖保证率100%、机组COP提升14.42%、换热器取热量减少35.3%、十年后土温升高1.13℃、年运行费用减少61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太阳能 土壤源热泵 运行策略 数值模拟 COP
下载PDF
部分负荷工况下双螺杆制冷压缩机转子轴向受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侯峰 冀瑞浩 +2 位作者 杨彩 于志强 邢子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提高双螺杆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对部分负荷工况下转子轴向受力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部分负荷下压缩机转子齿槽内气体压力的变化趋势以及转子轴向受力的变化特性,并根据转子轴向受力组成,分别得到了气体轴向力和端面轴向力对转子轴... 为了提高双螺杆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对部分负荷工况下转子轴向受力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部分负荷下压缩机转子齿槽内气体压力的变化趋势以及转子轴向受力的变化特性,并根据转子轴向受力组成,分别得到了气体轴向力和端面轴向力对转子轴向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负荷降低,由于转子工作过程压缩段长度的减小,转子轴向受力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在转子受力组成中,端面轴向力约为气体轴向力的1.5倍,因此,在压缩机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端面轴向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压缩机 部分负荷 p-V指示图 转子轴向力
下载PDF
喉管直径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子慧 董思捷 +1 位作者 姜云超 王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6,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普通Lapple型(d/D=0.5)旋风分离器气流出口处外加不同直径的喉管结构对于其流场及性能的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旋风分离器内的各向异性湍流,同时采用拉格朗日颗粒追踪(LPT)模型计算颗粒运动。结果表...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普通Lapple型(d/D=0.5)旋风分离器气流出口处外加不同直径的喉管结构对于其流场及性能的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旋风分离器内的各向异性湍流,同时采用拉格朗日颗粒追踪(LPT)模型计算颗粒运动。结果表明,喉管直径能有效控制内旋涡的大小,从而影响旋风分离器的性能。随着喉管直径减小,涡核直径先逐渐减小;当喉管直径与筒体直径比值减小至0.3后,涡核直径趋于稳定,颗粒收集效率相对较高;存在一个较优的喉管直径与筒体直径比值范围0.2~0.3,使得效率较高的同时具有较低的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喉管 涡核 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喷孔结构对双旋流气泡雾化喷嘴喷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裴娜 杨华 +5 位作者 刘联胜 张海洋 王越 解珺 田亮 段润泽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12,共6页
研究了喷孔形状对双旋流气泡雾化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圆形孔、椭圆形孔和正方形孔喷嘴对流量特性、索特尔平均直径、粒径分布和粒子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孔结构的喷嘴流量特性曲线呈现相同的趋势,随着气液质量流量比... 研究了喷孔形状对双旋流气泡雾化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圆形孔、椭圆形孔和正方形孔喷嘴对流量特性、索特尔平均直径、粒径分布和粒子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孔结构的喷嘴流量特性曲线呈现相同的趋势,随着气液质量流量比的增大,喷嘴出口单位面积下的喷雾流量逐渐减小;相同气液质量流量比下,正方形孔喷嘴流量最大。相同工况条件下,椭圆形孔和正方形孔对比圆形孔的喷嘴具有更加优良的雾化效果,其D32降幅分别为28.2%,35.8%,而正方形孔喷嘴的雾化粒径最小。正方形孔喷嘴的微分分布曲线向左移动,累积分布曲线变陡,说明大颗粒液滴减少,小颗粒液滴所占比例增大,液滴的雾化质量得到改善,正方形孔喷嘴小尺度粒径更多,粒径分布更集中。异形喷嘴的速度大于圆形孔喷嘴的速度;椭圆形孔喷嘴和正方形孔喷嘴的粒子速度分别增加了14.8%和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雾化喷嘴 喷孔结构 索特尔平均直径 粒径分布 粒子速度
下载PDF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供水泵站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阳 李志鹏 +1 位作者 刘灿 彭枫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6,共6页
针对泵站普遍因存在供需不平衡、管理差等而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问题,对泵站系统扬程、效率偏差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了系统供需间的差异情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泵站目标电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确定了扬程、效率、流量3个影响因素... 针对泵站普遍因存在供需不平衡、管理差等而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问题,对泵站系统扬程、效率偏差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了系统供需间的差异情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泵站目标电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确定了扬程、效率、流量3个影响因素关联度大小。建立以单位产量电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调度模型,并结合泵站实际情况,运用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进行寻优计算,得出运行优化方案,得到系统在不同流量、扬程需求下的最佳开机台数及调速比,表明了ABC算法在泵站优化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泵站 灰色关联度 人工蜂群算法 运行优化
下载PDF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高温掺合阀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承帅 张希恒 +3 位作者 张孙力 黄美林 金虎 郑荣部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0,共7页
为了研究柱塞式高温掺合阀在实际生产中流体域内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及阀耦合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分别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和基于ANSYS的有限元方法对实际生产工况条件下该阀的流场、温度场进行耦合计算。给出了理论计算过程,为模拟分析... 为了研究柱塞式高温掺合阀在实际生产中流体域内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及阀耦合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分别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和基于ANSYS的有限元方法对实际生产工况条件下该阀的流场、温度场进行耦合计算。给出了理论计算过程,为模拟分析提供依据,给出了流体域内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及阀耦合温度场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结果表明:阀内流体域分布中速度场分布与温度场分布整体吻合,态势良好;热流出口段窗口处温度梯度较大,且由于热流段流速较快,耦合过程中有一定射流现象;热流入口处沿径向温度梯度较大,说明隔热件发挥作用,隔热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掺合阀 数值模拟 多物理场耦合
下载PDF
小管径水平圆管管外冷凝传热数值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利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88,共5页
设备小型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和高热流密度换热的需要促使了具备更高换热性能的小管径冷凝换热的研究.基于Nusselt膜状冷凝传热理论,构建了水平圆管从管外冷凝换热直到管内对流换热的计算模型和程序,并借助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完成了计算模... 设备小型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和高热流密度换热的需要促使了具备更高换热性能的小管径冷凝换热的研究.基于Nusselt膜状冷凝传热理论,构建了水平圆管从管外冷凝换热直到管内对流换热的计算模型和程序,并借助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完成了计算模型和程序的校验.随后,文章重点探讨了水平圆管管外冷凝换热的热阻分布,揭示当前管外冷凝换热热阻在单管整体换热热阻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事实.通过进一步计算和比较本文认为,管外冷凝换热系数适度的退化对小管径水平圆管的整体换热影响较小,并不能改变小管径管外冷凝换热的优势.本数值分析可为小管径壳管换热器的研制以及微小管径冷凝换热试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状冷凝 小管径 水平圆管 换热 热阻
下载PDF
转速对转套式配流系统空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善霄 张洪信 +1 位作者 赵清海 姜晓天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1,共5页
转套式配流系统的转速会影响空化特性,而空化又会导致转套式配流系统的容积效率下降,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噪声,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建立了配流系统的Singhal空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转套式配流系统的最大气体体积分数随转... 转套式配流系统的转速会影响空化特性,而空化又会导致转套式配流系统的容积效率下降,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噪声,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建立了配流系统的Singhal空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转套式配流系统的最大气体体积分数随转速的增加而单调增加,且配流口处增长缓慢,泵腔内增加较大;空化占比随转速的增加也不断增加,配流口处的空化占比基本在20%以下,泵腔内可达到了25%以上,空化时间持续较长;容积效率随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容积效率最大处的转速为500 r/min,最大容积效率可达92.13%;试验容积效率略低于仿真结果,最大误差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特性 转速 试验 转套式配流系统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冷库冷风机除霜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申江 窦伟 +2 位作者 向鹏程 胡开永 张自强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7,共6页
冷库冷风机“按需除霜”,可有效降低冷库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将湿空气物性参数、冷风机运行时间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基于BP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结霜量与除霜时长预测模型,并利用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 冷库冷风机“按需除霜”,可有效降低冷库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将湿空气物性参数、冷风机运行时间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基于BP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结霜量与除霜时长预测模型,并利用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结霜量预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平均误差为10.11%,除霜预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的误差均小于5%。本文所建立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霜量预测模型与除霜时长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冷风机结霜量与除霜时长,为实际工程应用中通过确定除霜起始点和除霜时长实现冷风机“按需除霜”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按需除霜 除霜控制
下载PDF
微通道换热器结露工况下换热特性及其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松田 陈华 李玉婷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63,59,共5页
微通道换热器因体积小、制冷剂充注量少、换热效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汽车空调和空调系统的冷凝器,但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会因换热器表面空气结露而影响换热性能。以微通道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结露条件下,不同的入口空气湿度、... 微通道换热器因体积小、制冷剂充注量少、换热效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汽车空调和空调系统的冷凝器,但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会因换热器表面空气结露而影响换热性能。以微通道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结露条件下,不同的入口空气湿度、风速和微通道换热器布置倾角等参数对微通道换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空气侧压降、换热量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空气入口湿度对微通道换热器出口空气温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提高10%,出口温度约提高1.3℃;迎面风速对换热器空气侧压降影响很大,风速从1.5 m/s提高到3.0 m/s,压降增加一倍以上,风速大小为2.5 m/s时,换热器换热效果最佳;换热器倾角较入口相对湿度和迎面风速对微通道换热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换热器 结露工况 换热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CFD的倒流防止器压力损失研究
20
作者 黄明亚 张继伟 +1 位作者 范宜霖 雷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4,67,共4页
市政管网及生活饮用水管道中倒流防止器压力损失与可靠性一直是近年来水行业的热点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倒流防止器内部流道三维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倒流防止器内部流场压力的损失及其变化规律,并通过搭建试验平台... 市政管网及生活饮用水管道中倒流防止器压力损失与可靠性一直是近年来水行业的热点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倒流防止器内部流道三维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倒流防止器内部流场压力的损失及其变化规律,并通过搭建试验平台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流防止器 压力损失 数值模拟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