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卒中与神经疾病》

作品数4280被引量17337H指数36
《卒中与神经疾病》于1994年3月创办,本刊以广大从事有关神经疾病研究或工作(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神经心理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神经科及相关学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临床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7-047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2-140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280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脑屏障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郝梦蝶 郑伊桐 +1 位作者 张利杰 杨新玲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3年第3期325-328,共4页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可保护大脑免受血液传播的毒素、蛋白质和细胞的侵害,这对于大脑维持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有研究证实PD中存在BBB破坏,但其机...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可保护大脑免受血液传播的毒素、蛋白质和细胞的侵害,这对于大脑维持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有研究证实PD中存在BBB破坏,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同时,通过BBB向大脑输送药物是PD治疗上的一大难题。因此,探索更有效地能通过BBB的给药方式是目前呕需解决的课题。故本研究围绕血脑屏障的结构、PD中BBB破坏的机制及跨越BBB的PD新疗法这3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传播 血脑屏障 帕金森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给药方式 BBB 大脑
原文传递
腰椎穿刺后头痛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成云 张雪梅 +1 位作者 王胜钰 李昕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3年第6期638-640,F0003,F0004,共5页
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 LP)是一种采集和分析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的诊疗操作,其操作过程是在脊髓以下的安全位置将腰穿针从腰椎棘突间隙刺入蛛网膜下腔。腰椎穿刺是目前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对神经内科疾病的... 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 LP)是一种采集和分析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的诊疗操作,其操作过程是在脊髓以下的安全位置将腰穿针从腰椎棘突间隙刺入蛛网膜下腔。腰椎穿刺是目前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对神经内科疾病的及时诊断和鉴别有着重大意义, 常用于测定脑脊液压力;采集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免疫、细胞学等检测;了解椎管是否通畅;进行椎管造影;椎管内注入药物及脑脊液置换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 脑脊液压力 椎管造影 神经内科疾病 腰椎棘突 脑脊液置换疗法 诊疗操作 蛛网膜下腔
原文传递
叶生小皮伞联合温针对偏头痛大鼠神经递质及ET-1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3
作者 张敏环 秦竞开 +3 位作者 刘继成 兰美霞 马雪梅 马海霞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叶生小皮伞联合温针对偏头痛大鼠神经递质及内皮素(Endothelin,ET)-1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法将40只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Blank(BL)组,假手术组]、模型组[Model(MO)组,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给药组[Dru... 目的探讨叶生小皮伞联合温针对偏头痛大鼠神经递质及内皮素(Endothelin,ET)-1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法将40只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Blank(BL)组,假手术组]、模型组[Model(MO)组,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给药组[Drug(DR)组,给予叶生小皮伞治疗]、温针组[Warm needle(WN)组,给予温针治疗]、联合组[Joint(JO)组,给予叶生小皮伞联合温针治疗];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浆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水平及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蛋白水平。结果 BL组脑组织神经细胞染色质均匀分布在细胞核内,细胞未发生固缩、肿胀、坏死等病理现象;与BL组比较,MO组神经元周围出现空泡,细胞萎缩;与MO组比较,WN组、DR组、JO组神经细胞形态得到一定修复,且JO组神经细胞的形态修复较好,空泡减少。与BL组比较,MO组大鼠血浆NO,ET-1,CG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MO组比较,WN组、DR组、JO组中NO,ET-1,CGRP水平均降低(P<0.05);与WN组、DR组比较,JO组NO,ET-1,CGRP水平,且JO组降低的最明显(P<0.05)。与BL组比较,MO组TNF-α,IL-6,CINC-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MO组比较,WN组、DR组、JO组TNF-α,IL-6,CINC-1水平均显著降低;与WN组、DR组比较,JO组各项水平均降低,且JO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与BL组比较,MO组5-HT,DA水平明显降低;与MO组比较,WN组、DR组、JO组5-HT,DA水平均升高;与WN组、DR组比较,JO组5-HT,DA水平明显升高。与BL组比较,MO组BDNF,TrkB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与MO组比较,WN组、DR组、JO组BDNF,TrkB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降低;与DR组、WN组比较,JO组BDNF,Trk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叶生小皮伞联合温针可以降低偏头痛大鼠ET-1蛋白水平,促进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DNF,TrkB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生小皮伞 温针 偏头痛 神经递质 5-羟色胺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林萃才 许浩游 招远祺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的临床特点、磁共振特征、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的认识。方法 回顾1例主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脊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因素及治疗和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的临床特点、磁共振特征、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的认识。方法 回顾1例主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脊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因素及治疗和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突发背部及腹部剧烈撕裂样疼痛,数十分钟内病情持续进展,出现不完全性脊髓全切损害的症状、体征,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数小时达峰,胸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增强显示T5-8水平髓内纵行异常信号,考虑为脊髓梗死;主动脉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提示降主动脉内充盈缺损,考虑为附壁血栓;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通过Pubmed搜索既往报道的主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脊髓梗死个案报道7例。结论 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较罕见,疼痛是其最初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应予重视;磁共振是脊髓梗死急诊成像的首选方法,早期应使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和T序列;脊髓梗死的诊断标准及治疗仍然存在争议,目前没有关于这一主题的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治疗上应合理选择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循环、腰椎脑脊液引流和抗惊厥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梗死 主动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15例MELAS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露玲 周莉 +3 位作者 白雪 吴博文 谭永君 杨琴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2年第4期369-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肌肉病理表现、基因突变特...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肌肉病理表现、基因突变特点、易误诊疾病,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MEL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MELAS综合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0岁,临床表现中具有脑卒中样发作10例,癫痫11例,精神异常7例,认知功能下降6例,视力异常6例,听力异常2例,头痛8例,呕吐3例。MRI以颞顶枕叶病灶多见,不符合脑血管分布,且病灶呈“游走性”。15例患者均有静止性乳酸水平升高。15例肌肉活检可见典型破碎红纤维;3例行基因检测,3例mtDNA A3243G突变;曾误诊疾病:脑炎8人次,脑梗死4人次,继发性癫痫3人次,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变1人次。结论临床上MELAS综合征极易漏诊、误诊,需结合临床表现、MRI特征、肌肉活检、基因检测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 核磁共振成像 肌肉活检 基因检测 误诊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康 刘启为 +2 位作者 陆艳卉 郭佳 韩素桂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1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peptide, 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TNT)、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Plasma 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peptide, 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TNT)、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Plasma 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其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NIHSS评分分为3组,分别为轻型组38例、中型组68例及重型组44例,同时随机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所有纳入研究者入院时、患者发病后第24 h, 3 d的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动态变化;根据纳入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在不同预后组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评价相关预测效能。结果各患者组入院后检测时段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第3 d患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较第24 h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检测时段内组间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102例,预后不良48例,预后不良组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NT-proBNP,hs-TNT,Lp-pLA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效能最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较高,且与NIHSS评分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血清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高敏肌钙蛋白T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性激素、载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传丽 余雅婕 付楠良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性激素、载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相关性。方法选5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做观察组,6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做对照组,2组的年龄、性别等没有明显差异(P>0.05);AU480全自动生化... 目的探讨性激素、载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相关性。方法选5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做观察组,6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做对照组,2组的年龄、性别等没有明显差异(P>0.05);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oulter)对Hcy,Apo A1以及Apo B水平进行检测,荧光免疫法检测FSH,LH,T以及E2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患者PT,FIB,APTT及PLT等凝血指标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的TNF-α,IL-8,PCT水平,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并分析其性激素、载脂蛋白和HCY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Apo B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而Apo A1水平则较低(P<0.05);2组FSH与LH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男性患者具有较高的E2水平(P<0.05),女性患者具有较低的E2水平(P<0.05);观察组男性患者的T水平有所降低(P<0.05),女性患者的T水平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的TNF-α,IL-8,PCT以及hs-CR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T,APTT,PLT水平显著下降(P<0.05),FIB水平与NIHSS则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后发现,HCY、男性患者E2、女性患者T水平与炎性因子、FIB水平、NIHSS呈正相关,与PT,APTT,PLT水平呈负相关,Apo A1/Apo B、女性患者中E2、男性患者T水平与炎性因子、FIB水平、NIHSS呈负相关,与PT,APTT,PLT水平呈正相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2,T,HCY,Apo A1与Apo B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其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E2,T,HCY水平,Apo A1/Apo B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E2与T的紊乱对于患者病情具有不佳的影响,HCY在PIS中的水平呈高表达,Apo A1/Apo B有所降低,且以上指标水平对于PIS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 载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袁锡球 黄龙龙 李伟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患者头部观察各脑区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情况,并对脑微出血情况进行分级,对脑白质病情情况进...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患者头部观察各脑区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情况,并对脑微出血情况进行分级,对脑白质病情情况进行评分;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危险因素与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的关系;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脑微出血分级与脑白质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有脑微出血患者中皮质及皮质下出现脑微出血占比61.46%明显高于基底及丘脑23.96%及幕下区41.10%(P<0.05);有脑白质病变患者中额区脑白质病变占比69.44%明显高于颞区14.81%、顶枕区6.48%、基底节3.70%(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高半胱氨酸血症及合并心房颤动是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是发生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微出血各级与脑白质病变各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7,0.311,0.401,0.362,P<0.05)。结论年龄>60岁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及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微出血 脑白质病变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尹玲茜 魏清川 王静静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16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VR技术训练(1次/d,7次/周),观察组给予VR技术(1次/d,7次/周)+核心稳定训练(1次/d,5~7次/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采用简化的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The lower section of Fugl-Meyer assessment,FMA-LE)评估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平衡能力,采用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仪测定步行能力,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前FMA-LE评分、BBS评分、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6周后FMA-LE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前步频、步速、步幅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6周后步频、步速、步幅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VR技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可增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改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虚拟现实技术 核心稳定训练 下肢功能
原文传递
二氢杨梅素促进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史磊 赵文婷 徐菲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DHM组(根据DHM水平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MTT法观察细胞活性,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DHM组(根据DHM水平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MTT法观察细胞活性,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oechst 33258核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随着DHM水平的增高,U251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胶质瘤U251细胞形态正常,DHM组胶质瘤U251细胞肿胀,细胞器呈碎片样分散,随着DHM水平升高,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结构破坏明显。此外, DHM处理后Bax蛋白表达水平增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DHM可能通过改变Bax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来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胶质瘤U251细胞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肾病综合征合并多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
11
作者 李金豫 秦翀毅 +2 位作者 王鑫 黄荣荣 刘晓男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835-835,851,共2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0.5%~1%,由法国医生Ribes于1925年首次报道,好发于青年和儿童,可以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脑组织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仅34%患者...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0.5%~1%,由法国医生Ribes于1925年首次报道,好发于青年和儿童,可以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脑组织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仅34%患者有遗传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因素,其它少见的诱因包括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等。本研究现报道成人肾病综合征合并多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静脉回流障碍 颅内压增高 脑组织水肿 脑卒中类型 血液系统疾病 全身性疾病 肾病综合征
原文传递
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花生四烯酰多巴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 张振涛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4期549-551,共3页
哺乳动物体内存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该系统包括内源性大麻素、大麻素受体以及合成、运输和降解它们的酶。花生四烯酰多巴胺(N-arachidonoy ldopamine,NADA)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大麻素,在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兴奋毒性和调节突触可... 哺乳动物体内存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该系统包括内源性大麻素、大麻素受体以及合成、运输和降解它们的酶。花生四烯酰多巴胺(N-arachidonoy ldopamine,NADA)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大麻素,在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兴奋毒性和调节突触可塑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就目前有关NADA、NADA受体及其病理生理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素 大麻素受体 兴奋毒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 突触可塑性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保护作用 多巴胺
原文传递
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蓉 周琴 +5 位作者 欧舒春 汪雨萱 黎玉丹 夏莉 张秋敏 潘松青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1期70-73,77,共5页
目的比较拉莫三嗪(LTG)和奥卡西平(OXC)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长期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癫痫专病门诊新诊断的局灶性癫痫,随机分成OXC组和LTG组,根据临床情况调整剂量,OXC最大剂量1200 mg/d,LTG最大剂量300 mg/d... 目的比较拉莫三嗪(LTG)和奥卡西平(OXC)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长期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癫痫专病门诊新诊断的局灶性癫痫,随机分成OXC组和LTG组,根据临床情况调整剂量,OXC最大剂量1200 mg/d,LTG最大剂量300 mg/d,至少随访3年,评估二种药物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无发作率、保留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009年6月-2016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146例,其中OXC组74例,LTG组72例,2组1年无发作率分别为35.1%和51.3%(χ~2=3.9,P=0.047),3年无发作率分别为21.6%和40.2%(χ~2=5.96,P=0.015),LTG组总体无发作率高于OXC组(P<0.05);OXC组和LTG组1年保留率分别为59.5%和69.4%(χ~2=1.59,P=0.208),3年保留率分别为44.6%和51.4%(χ~2=0.68,P=0.411),LTG组总体保留率亦高于OXC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OXC组和LTG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皮疹(6.8%vs. 8.3%)。结论 LTG单药治疗新诊断成人局灶性癫痫的长期无发作率高于OXC,两者不良反应较轻,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拉莫三嗪 疗效 耐受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与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面部异常运动A型肉毒毒素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明娜 苏俊辉 +5 位作者 张小龙 潘有贵 肖莉彬 何怡婧 李丽喜 靳令经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治疗原发性及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痉挛及伴随联带运动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8年7月具有联带运动的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12例,按照1∶2配比性别无差异且具有联带运动的原发...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治疗原发性及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痉挛及伴随联带运动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8年7月具有联带运动的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12例,按照1∶2配比性别无差异且具有联带运动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24例,分析2组BoNT-A治疗后痉挛严重程度以及伴随联带运动的改善差异。结果面瘫后及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在起效时间[(4.38±2.17)vs.(4.67±4.14)d],维持时间[(3.83±2.94)vs.(4.96±2.48)d],注射剂量[(31.35±12.30)vs.(26.98±8.75)U]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原发性面肌痉挛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较高(84.79±19.81vs.64.17±31.54,P<0.05)。2组痉挛改善有效率均高于90%,组间无明显差异(91.67%vs.95.83%,P>0.05)。2组联带运动均有改善,但无明显差异(83.33%vs.58.33%,P>0.05)。5个自主动作相关联带运动改善方面仅发现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噘嘴引起联带运动的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BoNT-A可以显著改善原发性与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在联带运动严重程度改善方面有一定疗效。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噘嘴引起的联带运动在BoNT-A治疗后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带运动 原发性面肌痉挛 面瘫后面肌痉挛 A型肉毒毒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预测急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雷晓鹏 张泽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4期427-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对急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SAH患者150例;根据SAH患者发病30d内有无CVS发生分为CVS发生... 目的探讨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对急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SAH患者150例;根据SAH患者发病30d内有无CVS发生分为CVS发生组(n=56)和CVS未发生组(n=94);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各参数的预测效力;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AH后CV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VS发生组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患者的比例、血清sFlt-1、脑脊液sFlt-1水平显著高于CVS未发生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CVS未发生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sFlt-1、脑脊液sFlt-1水平预测SAH后CVS发生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05.00g/L、17.00×10^9/L、118.00ng/L、174.00ng/L;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血清sFlt-1水平≥118.00ng/L、脑脊液sFlt-1水平≥174.00ng/L会增加SAH后CVS发生的风险(P<0.05).结论入院时血清sFlt-1水平及脑脊液sFlt-1水平可能是预测急性颅脑损伤SAH后CVS发生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脑血管痉挛 急性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16
作者 赖穗翩 陈钜涛 +1 位作者 刘淑兰 黎冠东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标准选取206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病后2~3月门诊或住院复诊时认知功能评价分为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记录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及...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标准选取206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病后2~3月门诊或住院复诊时认知功能评价分为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记录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及脑梗死高危因素(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OCSP(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入院生化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基本资料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与认知障碍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单因素高危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显示患者吸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系(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入院生化检查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与认知功能障碍显示MMSE评分与甘油三酯、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标准系数为0.261,0.170,0.418,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标准系数为-0.704,P<0.05),胆固醇与MMS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标准系数为0.196,P>0.05);行×列表卡方检验分析各种急性脑梗死分型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显示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早对可能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可能对患者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甲异靛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CD68^+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桐 叶樱泽 +1 位作者 古丽娟 熊晓星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1期3-7,32,共6页
目的研究甲异靛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炎症反应及调节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经颈内动脉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闭塞60min后将栓线拔出以实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形成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 目的研究甲异靛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炎症反应及调节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经颈内动脉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闭塞60min后将栓线拔出以实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形成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观察甲异靛对小鼠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神经行为学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甲异靛对小鼠脑组织缺血区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区大脑皮层炎症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p65/NF-κB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甲异靛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48 h后的脑梗死体积(P<0.01),改善神经功能评分(P<0.05),减轻脑水肿(P<0.01),降低TLR-4/NF-κB信号通路分子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减少脑梗死区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0向M1极化(P<0.05),促进M0向M2极化(P<0.001)。结论甲异靛可能通过改善脑水肿、调控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异靛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IMA、HbA1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向鹏月 马玉婷 +4 位作者 吴秋霞 张华 罗朝阳 金燕霞 黄琴丽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DPN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检健康人员各60例,其中DPN患者依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DPN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检健康人员各60例,其中DPN患者依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分为轻度组(n=18例)、中度组(n=30例)、重度组(n=12例),所有人员均检测血清IMA、HbA1c水平和运动、感觉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 DPN患者血清IMA、HbA1c水平明显高于T2DM患者;T2DM患者血清IMA、HbA1c水平明显高于体检健康人员;DPN患者运动、感觉NCV明显低于T2DM患者、体检健康人员(P<0.05);重度组血清IMA、HbA1c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中度组血清IMA、HbA1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运动、感觉NCV明显低于中度组,中度组运动、感觉NCV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MA、HbA1c水平与运动、感觉NCV呈负相关(r=-0.774,-0.798,-0.734,-0.742;P<0.05)。结论 DPN患者血清IMA、HbA1c水平可能与DPN及其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T2DM患者DPN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缺血修饰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杰 李易易 张兆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1期118-121,126,共5页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小分子甘油磷脂,也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它通过至少7个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参与细胞增殖、生存、迁移、细胞骨架形成、细胞连接变化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至...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小分子甘油磷脂,也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它通过至少7个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参与细胞增殖、生存、迁移、细胞骨架形成、细胞连接变化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至少存在6种溶血磷脂酸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LPA
原文传递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一家系报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培兵 吕占云 +3 位作者 王玉忠 刘延涛 武喆 冯勋刚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3型(SCA3)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例2016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CA3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明确家系分型,结合文献分析家系中的临床差异。结果患者2...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3型(SCA3)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例2016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CA3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明确家系分型,结合文献分析家系中的临床差异。结果患者23岁发病,临床表现为行走不稳伴进行性下肢无力,肌张力正常,水平性诱发眼震,无跌倒及吟诗性语言,闭目难立征阳性,呈宽基底步态,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腹壁反射减低,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活跃,深浅感觉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提示患者ATXN3基因CAG重复次数79次(正常人范围在12~44次),超过正常范围,患者其它(ATXN1、ATXN2、CACNA1A、ATXN7、ATXN8、PPP2R2B、TBP)基因的CAG重复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的55岁父亲、6岁女儿及4岁儿子的ATXN3基因的CAG重复数分别为65、73、71次,超过正常范围,但均未发病。患者母亲ATXN3基因的CAG重复数29次,属正常范围,未见临床症状。结论本例家系是SCA3型,具有临床异质性,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CAG三核苷酸重复 临床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