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8034被引量26017H指数36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9-213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442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8,0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马梦亭 田万林 +2 位作者 吴楠 张强 王凤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73,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6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骨髓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三系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系数量减...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6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骨髓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三系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系数量减少、两系数量减少、一系数量减少、三系数量正常以及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检出噬血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86.4%、62.1%、38.3%、34.6%及33.3%。其中三系数量减少组与其它4组相比,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明显升高(P<0.001);两系数量减少组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高于一系数量减少组、三系数量正常组、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P<0.01);一系数量减少组与三系数量正常组、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三系数量正常组与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相比,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噬血细胞漏检率分别为15.78%、22.03%、62.22%、77.78%及53.84%。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尤其是外周血三系及两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者要格外注意骨髓中噬血细胞的检出,同时对于三系细胞数量正常甚至至少有一系升高者也应仔细观察髓片中是否有噬血细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噬血细胞 骨髓细胞学检查 漏检率
原文传递
STING启动子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黄昭萍 杨灿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7-932,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启动子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由本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根据患者化疗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3例和非感染组49例。分析感... 目的: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启动子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由本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根据患者化疗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3例和非感染组49例。分析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STING基因启动子rs587777609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部位中,消化系统占43.40%,呼吸系统占26.42%,泌尿系统占20.75%,皮肤黏膜占9.43%。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14%,革兰氏阳性菌占26.98%,真菌占15.87%。感染组STING基因rs587777609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低于非感染组,TT基因型频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血清白蛋白<35 g/L、ISS分期Ⅲ期、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1.992)、血清白蛋白<35 g/L(OR=2.782)、ISS分期为Ⅲ期(OR=2.707)、机械通气(OR=3.031)、TT基因型(OR=2.401)均是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TING启动子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易感性有关,TT基因型患者的感染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化疗 感染
原文传递
PIM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增殖、凋亡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3
作者 高鑫 储李婧 颜宗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PIM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AK2/STAT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初诊成人AML患者和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IM1 mRNA表达。将AML细胞系U937细胞分为:U937组(... 目的:探讨PIM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AK2/STAT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初诊成人AML患者和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IM1 mRNA表达。将AML细胞系U937细胞分为:U937组(U937细胞正常培养)、Si-PIM1组(U937细胞转染含PIM1 mRNA的低表达腺病毒载体)、Si-NC组(U937细胞转染不含PIM1 mRNA的低表达腺病毒载体)、CoA1组(U937细胞中加入浓度为20μmol/L的JAK2激活剂CoA1)、Si-PIM1+CoA1组(U937细胞转染含PIM1 mRNA低表达的腺病毒载体并加入浓度为20μmol/L的CoA1)。培养24 h。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U937细胞PIM1 mRNA和蛋白、JAK2/STAT3通路、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结果: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IM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P<0.05)。与U937组相比,Si-PIM1组细胞PIM1 mRNA和蛋白、p-JAK2/JAK2、p-STAT3/STAT3、Cyclin D1、CDK2蛋白、细胞增殖活性、S期比例、G2/M期比例降低(均P<0.05),p27、Caspase-3蛋白、G0/G1期、凋亡率升高(均P<0.05),而CoA1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与Si-PIM1组正好相反,CoA1可逆转Si-PIM1对U937细胞的作用效果。U937组、Si-PIM1+CoA1组、Si-NC组U937细胞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敲低PIM1基因表达可抑制U93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缓解ALM进程,且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1 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 增殖 凋亡 Janus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
原文传递
伴GATA2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单若琪 黄赛 +3 位作者 谷振阳 王楠 刘代红 窦立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4,共8页
目的:探讨伴有GATA2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共存突变基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科的370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 目的:探讨伴有GATA2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共存突变基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科的370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其突变基因,分析AML中GATA2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GATA2突变的共变基因及GATA2突变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70例AML患者中,共23例(6.2%)患者检测到GATA2突变。与GATA2未突变组相比,GATA2突变组患者多属于正常核型(P=0.037)且多处于低危细胞遗传学分层(P=0.028),CEBPAdm、NRAS在GATA2突变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ATA2未突变组(P=0.010,P=0.009),两组在性别、年龄、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原始细胞数、诱导方案、CR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伴有GATA2突变的患者中主要共存基因突变依次为CEBPAdm、NRAS(均为39.1%),NPM1、FLT3、TET2、WT1(均为17.4%),ASXL1、IDH1(均为13.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队列中,伴GATA2突变组患者与不伴GATA2突变组患者5年总生存(OS)及无白血病生存(LFS)率无统计学差异(P=0.306,P=0.308);在306例不伴CEBPAdm的患者中,GATA2突变组患者较GATA2未突变组患者5年OS率及LFS率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2=0.092,P=0.056);而在64例伴CEBPAdm的患者中,GATA2突变组患者与GATA未突变组患者5年OS率无统计学差异(P=0.104),但GATA2突变组患者5年LFS率显著降低(P=0.047)。23例GATA2突变患者中,16例接受“3+7”诱导方案,其中1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例接受“PDCAG”诱导方案,其中3例接受移植。“3+7”方案组与“DCAG”方案组相比,CR率无统计学差异(=1.000)。移植组较化疗组5年OS率及LFS率显著提高(P=0.021,P=0.020)。结论:GATA2突变显著多见于核型正常及低危细胞遗传学分层的m AML患者,与CEBPAdm、NRAS共突变显著相关。GATA2对预后的意义受CEBPAd共突变影响。GATA2突变患者诱导方案选择“3+7”方案或“DCAG”方案不影响其CR率,而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较于化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GATA2基因突变 CEBPAdm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原文传递
SIRT5缺失对小鼠造血干细胞损伤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邓远遥 牟汉川 +4 位作者 张弦 任帆 陈陟阳 鞠振宇 楼慧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8-576,共9页
目的:探讨在5-FU诱导下脱酰基酶Sirtuin 5对小鼠造血干细胞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IRT5缺失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比例,胸腺T细胞的发育情况,外周血和脾脏中T细胞、B细胞和髓系细胞比例的影响。使用5-FU进行化疗损伤诱... 目的:探讨在5-FU诱导下脱酰基酶Sirtuin 5对小鼠造血干细胞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IRT5缺失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比例,胸腺T细胞的发育情况,外周血和脾脏中T细胞、B细胞和髓系细胞比例的影响。使用5-FU进行化疗损伤诱导,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IRT5缺失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比例的影响,同时检测SIRT5缺失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通过流式分选进行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分析SIRT5缺失对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SIRT5的缺失不影响小鼠胸腺中T细胞的发育以及外周血和脾脏中T细胞、B细胞和髓系细胞比例。在骨髓中,SIRT5缺失小鼠的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升高。在5-FU处理的造血损伤情况下,SIRT5缺失会导致小鼠造血干细胞比例下降(P<0.05),并且SIRT5缺失小鼠的造血干/祖细胞由G_(0)期向G_(1)期激活(P<0.05),同时伴随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通过体外单克隆培养,与野生型相比,SIRT5缺失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SIRT5缺失导致造血干细胞体外克隆能力下降。在造血应激情况下,SIRT5缺失不利于小鼠造血干/祖细胞损伤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5 造血干细胞 5-氟尿嘧啶
原文传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荣获多家权威机构公布的“核心期刊”称号和文献数据库收录
6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即中国核心期刊(Core Journals of China);另外也是国家科技部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即中国核心期刊(Core Journals of China);另外也是国家科技部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1年,《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在中国科学技术学术期刊中被评为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文核心期刊 学术期刊评价 特种医学类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文献数据库 核心学术期刊 科学评价
原文传递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分析
7
作者 张丽华 谢智强 +2 位作者 庄和 王梅华 曹颖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和常温孵育15 min、30 min、1和2 h及37℃孵育30 min、1和2 h APTT纠正试验。结果:APTT纠正试验结果与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呈明显的相关性,ROC曲线下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判断有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最佳诊断界点是43.8 s(敏感度85.90%,特异度100%),区分高滴度与低滴度Ⅷ抑制物的最佳诊断界点为52.4 s(敏感度98.18%,特异度95.65%)。即刻APTT无法纠正的临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为5.14 BU/ml,37℃孵育2 h APTT不能纠正对应的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滴度为1.31 BU/ml。对不同时间和温度下APTT纠正试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T纠正试验结果可作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筛查指标,较低Ⅷ抑制物滴度时呈明显的对温度-时间的依赖性,血友病患者即刻APTT无法纠正则应警惕较高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纠正试验 凝血因子Ⅷ 抑制物
原文传递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预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铁强 黄珊 +10 位作者 李欣阳 李冰霞 姚波 张锐 王一 刘志清 胡锴勋 蔡博 余长林 乔建辉 郭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患者的实验室结果和临床资料,以总结和探讨基于免疫表型结果的MPAL各亚型生物学特性及疗效和预后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9年1月经本院诊治的MPAL患者,分析初诊时细胞形态学、免疫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患者的实验室结果和临床资料,以总结和探讨基于免疫表型结果的MPAL各亚型生物学特性及疗效和预后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9年1月经本院诊治的MPAL患者,分析初诊时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及血常规等数据,病例随访截至末次出院时间。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41(12-76)岁;依据免疫分型结果,参照EGIL积分,髓-T混合表型16例(髓-T组),髓-B混合表型9例(髓-B组),T-B混合表型5例(T-B组),髓-T-B三系混合表型1例。各亚型比较,抗原表达特征为髓-B组HLA-DR阳性率、表达率最高,T-B组CD2阳性率显著高于髓-T组,同时T-B组CD7、cCD3(胞浆CD3)表达率高于髓-T组,髓-B组和T-B组全部病例均阳性表达cCD79a;T-B组中位WBC(81.92×10^(9)/L)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92.6%的病例WT1定量结果高于10^(-4),髓-B组W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9例髓-B患者中,5例BCR-ABL阳性。28例随访患者中,21例达到完全缓解,首次获得完全缓解的中位时间为32.5(9-75)d,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21天-6年);分组结果显示,髓-B组完全缓解率为88.9%,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0个月,均高于其他两组,T-B组完全缓解率和3年总生存率相对较低(50.0%,0)。结论:MPAL患者高表达WT1基因,基于免疫表型的MPAL各亚型有其独特的抗原表达特征。相较于髓-T和T-B患者,髓-B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缓解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分子生物学 预后
原文传递
沉默UVRAG对白血病细胞K562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9
作者 刘朝勇 蔡泽民 +3 位作者 马艳敏 文珺 张晓芹 殷小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探讨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对白血病细胞K562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线粒体自噬诱导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诱导K562细胞6、12和24 h,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K562细胞分为NC、UVRAG-siRNA、UVRAG-siRNA+CCC... 目的:探讨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对白血病细胞K562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线粒体自噬诱导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诱导K562细胞6、12和24 h,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K562细胞分为NC、UVRAG-siRNA、UVRAG-siRNA+CCCP和CCCP共4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UVRAG蛋白质表达情况;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活性氧、线粒体结构完整性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LC3-Ⅱ/LC3-Ⅰ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UVRAG-siRNA转染组UVRAG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CCCP组相比,U VRAG-siRNA+CCCP组活性氧减少(P<0.05),线粒体结构破坏减少(P<0.05),LC3-Ⅱ/LC3-Ⅰ蛋白表达下降(P<0.01),P62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NC组相比,UVRAG-siRNA组P62蛋白、LC3-Ⅱ/LC3-Ⅰ蛋白的表达,活性氧及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CCP作用下,沉默UVRAG能抑制K562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 线粒体自噬 K562细胞 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
原文传递
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紫竹 崔亚娟 彭宏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0-974,共5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罕见的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主的增生性疾病,属于炎性髓样肿瘤。其临床表现不一,好发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成人较儿童少见。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活检。由于成人LCH的罕见性及疾病的异质性,成...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罕见的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主的增生性疾病,属于炎性髓样肿瘤。其临床表现不一,好发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成人较儿童少见。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活检。由于成人LCH的罕见性及疾病的异质性,成人LCH的治疗应根据疾病程度和危险分层制定治疗方案。随着MAPK、PI3K、c-KIT信号通路激活的发现,尤其是BRAF V600E、MAP2K1突变,靶向治疗已成为治疗的研究热点。同时,M2极化的巨噬细胞和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LCH中高表达的发现,为免疫治疗的探索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将重点综述近年成人LCH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上成人LCH患者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靶向 免疫 治疗
原文传递
B(A)血型鉴定及其临床输血策略研究
11
作者 朱文刚 杨桂斌 +2 位作者 刘寅寅 刘磊 夏帮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45-1850,共6页
目的:通过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1例先证者ABO血型正反不符的原因,以明确其血型及遗传规律并制定合理的输血策略。方法:根据血清学结果,利用PCR-SSP方法对1例患者及其家庭5位成员的外周血进行ABO基因外显子测序,综合分析血型结果... 目的:通过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1例先证者ABO血型正反不符的原因,以明确其血型及遗传规律并制定合理的输血策略。方法:根据血清学结果,利用PCR-SSP方法对1例患者及其家庭5位成员的外周血进行ABO基因外显子测序,综合分析血型结果。结果:先证者血型正反不符,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B101对比多一个c.700C>G,符合B(A)02亚型,基因型为B(A)02/O02型;其哥哥检测结果同先证者;先证者侄子亦检测出c.700C>G,基因型为A102/B(A)02型。结论:标准血型血清学鉴定ABO血型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发现突变点是证实ABO亚型的有效方法,为临床输血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分子生物学检测 B(A)亚型 输血 血型鉴定
原文传递
ATG联合PTCy的Haplo-HSCT方案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泽亮 刘嵘 +6 位作者 胡涛 李君惠 张朝霞 张蕾 钟笛箫 岳梅 师晓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ATG联合后置环磷酰胺(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单倍体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方案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ATG联合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Haplo-HSCT... 目的:探讨ATG联合后置环磷酰胺(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单倍体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方案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ATG联合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Haplo-HSCT方案治疗的8例儿童M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儿童MDS患者中,男1例,女7例,中位年龄6.4岁(10个月-15岁),病史中位数2.7年(3个月-8年),7例诊断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1例诊断为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供者为患者父亲、母亲或哥哥,HLA配型(6-9)/12位点相合,供者经筛查均为健康供者,未携带受者致病基因,中位年龄36.4(25-49)岁,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19.8(13.2-47.3)×10^(8)/kg, CD34^(+)细胞中位数11.8(5.0-18.3)×10^(6)/kg。移植后3至4 d予环磷酰胺(Cy/CTX)50 mg/(kg·d)静脉滴注,移植后5 d起予小剂量他克莫司(FK506)静脉滴注、吗替麦考酚酯(MMF)口服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6(11-15)和13.3(11-18)d,所有患者在植入时均获得完全的供体细胞嵌合。中位随访时间为1032(747-1536)d,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100%。结论:ATG联合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Haplo-HSCT方案是治疗儿童MDS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单倍体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ATG联合后置环磷酰胺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骨髓外浸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博 汪世存 +5 位作者 展凤麟 倪明 刘昕 张依凡 谢强 谢吉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髓外浸润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提高对该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例为穿刺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髓外浸润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髓外浸润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提高对该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例为穿刺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髓外浸润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髓外浸润PET/CT显像特点。结果:2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1-77岁,平均(58.3±10.0)岁;骨髓外浸润累及淋巴结9例,肺、胃、脾脏及肾脏各2例,腹膜后、右心耳、皮下结节及脊膜受累及各1例;髓外浸润SUVmax最大值21.2,最小值2.1,平均值7.7±5.3,骨髓病变最大值33.5,最小值2.4,平均值6.6±3.6,髓外浸润与骨髓病变SUVmax比较,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5,P=0.232)。结论:^(18)F-FDG PET/CT不仅对多发性骨髓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而且对继发髓外浸润也有很好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浸润 标准化摄取值
原文传递
依托泊苷对伊马替尼体内清除慢性髓性白血病干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向洁 吴清清 +1 位作者 刘漫宇 王伟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5-402,共8页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ETO)对伊马替尼体内清除慢性髓性白血病干细胞的作用。方法:以SCL-t TA/BCRABL小鼠为慢性髓性白血病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TO单独或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小鼠和正常FVB小鼠后,对小鼠骨髓和脾脏中白...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ETO)对伊马替尼体内清除慢性髓性白血病干细胞的作用。方法:以SCL-t TA/BCRABL小鼠为慢性髓性白血病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TO单独或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小鼠和正常FVB小鼠后,对小鼠骨髓和脾脏中白血病干细胞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ETO和伊马替尼联合治疗后,SCL-t TA/BCR-ABL小鼠骨髓白血病干细胞数及比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且下降的程度比两者单用更显著。在野生型FVB小鼠中,ETO和伊马替尼联合治疗对骨髓Lin-Sca1^(+)c-kit^(+)细胞数和比例、脾脏中性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影响。结论:ETO在体内具有选择性增强伊马替尼靶向清除慢性髓性白血病干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泊苷 伊马替尼 慢性髓性白血病 白血病干细胞
原文传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伊马替尼细胞系的转录组分析
15
作者 韩笑 邓之奎 +2 位作者 张成婉 于亮 刘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4-1718,共5页
目的:探讨调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耐伊马替尼的基因,以提高CML耐伊马替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伊马替尼敏感细胞系K562和耐药细胞系K562/G01,采用RNA-seq方法获得对应细胞的转录组,并进行标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相较于K562细... 目的:探讨调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耐伊马替尼的基因,以提高CML耐伊马替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伊马替尼敏感细胞系K562和耐药细胞系K562/G01,采用RNA-seq方法获得对应细胞的转录组,并进行标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相较于K562细胞,耐伊马替尼细胞K562/G01转录组中共有464个表达显著变化的基因,其中163个基因表达上调,30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氧化磷酸化、蛋白细胞器定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的生物发生等生物学过程。GSEA基因富集分析表明,有5个基因集在K562/G01中被显著的上调,如TGF-beta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信号通路等。结论:CML细胞伊马替尼耐药与细胞中氧化磷酸化过程有关,在耐药过程中TGF-beta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发生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耐药 转录组
原文传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第8届编辑委员会
16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原文传递
Burkit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萍 董菲 +7 位作者 赵伟 田磊 万伟 李其辉 高锦洁 克晓燕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8-1503,共6页
目的:探讨Burkitt淋巴瘤(BL)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7例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以成人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30(15-83)岁,... 目的:探讨Burkitt淋巴瘤(BL)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7例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以成人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30(15-83)岁,男性∶女性为3.5∶1,所有患者无EB病毒感染,92.6%患者存在结外器官受累,其中40.7%的患者起病时为白血病表现,Ⅲ-Ⅳ期占85.2%,IPI评分高危/高中危组占74.1%;分子生物学方面,5例患者进行了二代测序,均具有MYC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为CCND3、ID3、TP53突变。治疗总有效率为85.2%,完全缓解率为63.0%,部分缓解率为22.2%,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为76.6%,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组疗效优于未使用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组,其中LMB89方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78.6%,总有效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2.9%,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方案组;无法耐受高剂量化疗的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具有生存获益。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大于500 U/L、白细胞水平、是否存在中枢系统受累、近期疗效及是否应用R-LMB89方案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成人BL具有高度侵袭性,高剂量化疗LMB89方案在本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生存率,对于无法耐受高剂量甲氨蝶呤患者,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为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成人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Hb Bart's定量分析在α地贫筛查中的应用
18
作者 易松 王波 +2 位作者 李卉 张浩 宋婕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03-190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α地贫基因类型与Hb Bart’s血红蛋白条带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在湖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毛细管电泳的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筛查的样本信息,对电泳结果判读为病理曲线的对象采用PCR-导流杂交法或PCR-NGS法... 目的:研究不同α地贫基因类型与Hb Bart’s血红蛋白条带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在湖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毛细管电泳的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筛查的样本信息,对电泳结果判读为病理曲线的对象采用PCR-导流杂交法或PCR-NGS法进行基因分型鉴定。比对患者的α地贫基因检测结果与Hb Bart’s血红蛋白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α地贫突变类型的Hb Bart’s血红蛋白条带存在显著性差异,Hb Bart’s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SEA)/-α^(3.7)复合杂合突变、--^(SEA)/αα单杂合缺失型,-α^(3.7)/-α^(3.7),-α^(3.7)/-α;复合杂合突变、α^(QS)α/αα,α^(CS)α/αα单杂合点突变型、-α^(3.7)/αα及-α^(4.2)/αα单杂合缺失型,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基因型的α地贫Hb Bart’s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Hb Bart’s含量在α地贫筛查及基因类型的鉴别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毛细管电泳 α地贫 血红蛋白 Hb Bart’s
原文传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第8届编辑委员会
19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原文传递
KAT2A、CDK4/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20
作者 肖美芳 黄育敏 +1 位作者 陆喆 林樟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5-1550,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2A(KAT2A)、细胞周期蛋白D1依赖激酶4/6(CDK4/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2A(KAT2A)、细胞周期蛋白D1依赖激酶4/6(CDK4/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组蛋白修饰基因定量PCR)芯片测定2组组蛋白修饰基因表达和CDK4、CDK6及CDK4/CDK6 mRNA的表达水平;对KAT2A阳性表达者给予Western blot验证;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KAT2A表达与CDK4、CDK6、CDK4/CDK6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已有芯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组KAT2A表达阳性为78.87%,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8.47%)(P<0.05);儿童急性白血病组CDK4、CDK6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儿童急性白血病组CDK4/CDK6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KAT2A、CDK4和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K4/CDK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KAT2A阳性表达率与CDK4、CDK6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73,r=0.559),与CDK4/CDK6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762)。结论:KAT2A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呈高表达,而CDK4/CDK6呈低表达,二者存在明显相关性,有望成为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2A 细胞周期蛋白D1依赖激酶4/6 儿童急性白血病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